【佛學常識】《李炳南居士 佛學常識課本 01》79

2021-02-13 光明遍吉

【李炳南居士(1890~1986年)】

李炳南,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名德明,別署雪廬、雪叟。山東濟南人,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年)庚寅臘月七日生。父壽村公,世居濟南城內卷門巷,好善樂施,教有義方。

雪廬自幼聰穎好學,諸經子史,循次讀誦,善詩,能奏笛,好劍術,兼治岐黃之術,無不精妙。

民國紀元初,雪廬二十三歲,與濟南學界組織「通俗教育會」,擔任會長。一九一六年,更名為「通俗教育研究會」,設講座於西門月洞,又時往各集鎮遊行演講,編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風俗,為省政當局獎譽有加。

一九二〇年,出任莒縣典獄長,目擊監房湫隘,垂憫囚徒,謀有以改善,紆折五年,卒得重建監舍,設施完善,炳煥寬敞。同時又倡德化重於刑齊,加強獄中教化,俾囚人知非向善。

時,南昌孝廉梅擷芸光羲,任山東高等檢察廳長。擷芸為祇洹精舍楊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專治法相唯識之學,於濟南大明湖畔設佛學講座,講授唯識,雪廬每講必與,深受讚賞。

一九二七年北伐期間,兵臨莒城,縣知事棄城走,城內秩序混亂,雪廬率警兵維持秩序,安定人心。一九二八年,悍匪劉桂堂部犯莒城,縣長北去,雪廬聯合機關及邑中士紳,組織臨時縣政委員會,搶救災民,守城待援軍。一九三〇年,閻馮反蔣之中原大戰,莒城被圍,日遭炮擊,民食殆盡,人命不保。雪廬在城中,偶閱及豐子愷《護生畫集》,深感弭兵之本乃在戒殺護生,遂為蒼生立誓,是難不死,決定終身茹素,未幾莒城解圍,乃實踐誓言,自此不復肉食。


是時,印光法師駐錫蘇州,創辦弘化社、印贈佛書,遠地但付郵資即寄,雪廬函索,獲寄贈《學佛淺說》、《佛法導論》等小冊,讀之歡喜,心儀印光法師,而路遙無由皈依。越數年,遇一居士系印光法師弟子,雪廬說明素願,居士允為函介。以此因緣,通信皈依於印光法師。又三年,專誠到蘇州報國寺謁印光法師,師在關中接見,勉勵有加。師在關中接叩見者,例語十數分鐘,而雪廬竟蒙開示終日。

一九三四年,莒縣重修縣誌,總纂為莊太史心如,分纂及預其事者均邑之鴻儒,雪廬由獄政轉任分纂,其中古蹟、軍事、司法、金石四類,皆由雪廬負責纂修。三年事竣,因莊太史之推薦,應聘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任秘書,旋晉任主任秘書。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華北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重慶,雪廬亦隨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慶時,一日路過長安寺,聞太虛大師卓錫寺內,雪廬早年讀《海潮音雜誌》,久慕大師德風,今得是緣,即求謁見。既入室,欣見梅擷芸居士亦在座。是時,長安寺設佛學社,太虛大師選人赴監獄弘法。梅擷芸以雪廬薦,雪廬乃與蜀僧定九師,遍蒞重慶及附近各縣監所作佛法演講,頗有績效,太虛大師曾題字獎慰之。


戰時重慶,日機轟炸無間日,雪廬隨孔奉祀官遷重慶西郊歌樂山,林間平屋數間,命名曰綺蘭別墅。歌樂山巔有雲頂寺,無僧住持,為公教眷屬所雜居。殿楹懸標曰「佛學講演會」,為太虛大師所書,詢問之下,知為大師所設。雪廬喜其幽靜,每晨必陟登禮佛誦經。日久未見有人來講演,始悟楹額是為護法保權所懸掛,乃請於太虛大師,願任講席,大師許之,數年間聽講者日眾,終致廟宇為之重新。

抗戰勝利後,隨孔奉祀官還都,居南京三載,曾隨孔奉祀官三返曲阜,以道路梗阻,僅一返濟南探視家人。在京期間,以普照寺及正因蓮社為道場,講經弘法。一九四九年,雪廬六十歲,隻身隨孔奉祀官來臺灣。

雪廬抵臺後,奉祀官府設於臺中市復興路一陋巷裡的一幢日式平房中,他辦公於斯,食宿於斯,於公務安頓後,即覓弘法之所。初覓得法華寺,首開講《心經》,繼講《四十二章經》。他是一位有執照的中醫師,在寺內設中醫診所,施醫濟眾,又闢圖書閱覽室,廣置佛書,供聽眾閱讀。由是法緣日廣,講經場所擴充到靈山寺、寶覺寺、寶善寺、慎齋堂、菩提場、佛教會館等處。

臺中縣市素有慈善堂、贊化堂、龍意堂等先天大道或龍華教之鸞壇,這些場所也多請他去講經,日久之後,鸞壇中的信眾也皈依了佛教,修持淨土法門。他除了多處講經弘法外,復在許多雜誌上開「佛學問答」欄,藉雜誌而廣為流通,如《覺群》、《覺生》、《菩提樹》、《慈光》、《明倫》等佛教刊物,均有雪廬老人佛學問答之園地。

自慧遠大師廬山結社念佛,淨土宗大弘於中土。唐宋之世,至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風尚。雪廬有鑑於此,遂發倡建蓮社之弘願。一九五〇年,與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張松柏諸居士籌組臺中佛教蓮社,社址設於法華寺內,雪盧當選首屆社長。翌年,由許克綏、朱炎煌二居士捐貲購得民宅一棟為社址,以後屢經擴建,乃成為中臺灣巍峨莊嚴之淨土道場。


一九五一年十月,蓮社成立男女二眾弘法團,男眾到臺中監獄弘法,女眾到各地蓮友家中弘法。一九五二年元月,蓮社大殿落成,禮請證蓮老和尚傳授三皈五戒。一九五五年六月,復禮請斌宗和尚、懺雲、淨念諸法師傳授菩薩戒,前後得戒者各數百人。是年,並在蓮社開辦佛學講座、國文補習班,雪廬親講佛學,孔德成、劉汝浩、周邦道、許祖成諸教授講論語、國文,以後率以為常。一九六〇年六月,蓮社十周年社慶,復請證蓮老和尚啟建戒場,得皈依戒者千餘人,名曰千人戒會。

由於臺中蓮社的成立,各地念佛風氣大盛。一九五五年,他到臺灣北部桃園縣講經,輔導該地蓮友成立了桃園佛教蓮社。一九五六年五月,他到屏東講經,也成立了念佛團。後來,臺灣中部如霧峰、豐原、員林、東勢、后里、鹿港、卓蘭等地,都成立了布教所或念佛會。

一九五六年,以臺中蓮社講堂容納不下眾多的聽眾,雪廬老人與蓮社弟子籌議興建佛教圖書館及講堂,蓮社女弟子首先發起各種縫紉品義賣,章嘉大師亦具名發起,雪廬老人撰文呼籲,終於一九五七年,在臺中市柳川西路購得土地千坪,興建了臺灣第一所佛教圖書館──私立慈光圖書館。一九五八年,正式對外開放,館中有《大藏經》六部、《法寶總目錄》兩部、《太虛大師全集》一部、各種佛學辭典七部、其他佛書一萬餘冊、一般學術書如《二十五史》、《通鑑》、《十三經》等均齊備,附有大講堂,可容納千人。

一九五九年,蓮社聯體機構中又成立了慈光育幼院。育幼院之成立,首由蓮友許克綏、李繡鶯各捐土地百餘坪,其他蓮友相繼捐輸,共購土地七百餘坪,即在此土地上興建了臺灣第一所佛教孤兒院,於一九六一年六月落成。這所孤兒院經常收容孤兒百餘名,由院中照應其生活,並送入小、中學就讀,至高中畢業後離院。


繼慈光育幼院成立之後,一九六三年又創辦了臺灣第一所現代化的佛教醫院──菩提醫院。先是,雪廬老人弟子於凌波醫師,原在公立醫院服務,於一九六〇年秋受《菩提樹》月刊發行人朱斐之約,到獅頭山為閉關淺修的會性法師診病。於凌波山居數日,構想若由佛教人士辦一所醫院,為緇素四眾服務,解決出家人住院的素食問題,及修淨土者臨終助念問題,應是一件佛門功德。下山後,將此構想與朱斐居士相商,並向雪廬老人陳述,獲得他兩位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在雪廬老人的領導下,由蓮社社員黃雪銀居士免租提供鬧區店房一幢,於凌波提供醫療設備,先開設佛教醫院門診部,再籌畫正式醫院的興建。此門診部於一九六三年佛誕節開幕,命名曰佛教菩提醫院,由於凌波醫師任院長。於凌波在《菩提樹》月刊撰文〈佛教菩提醫院的現狀和未來的理想〉,繼之周宣德居士也撰文為籌建佛教菩提醫院而呼籲,並提出捐建病室的辦法。由於雪廬老人的德望,在《菩提樹》月刊的宣傳下,獲得海內外佛教界的支持和響應,紛紛捐建病室,僑居加拿大的詹勵吾居士更獨捐生西聖蓮室一座。旅居美國的法亮法師、法明法師,越南的壽冶和尚,馬來西亞的聖進長老,夏威夷的李伍春華、李傳新居士等各有鉅款捐助。在如此殊勝因緣下,雪廬老人乃聘請地方名流組織了籌建委員會,在臺中市郊購一公頃餘土地,興建了一百張床位的現代化醫院。這所醫院於一九六六年七月九日正式開幕,由內政部部長徐慶鍾主持剪採,盛況空前。在當時的臺灣社會上,菩提醫院是一所一流的新型醫院。

繼之在醫院空地上又增建了安老所、施醫所,改組為菩提救濟院,成為社會上著名的救濟機構之一。

雪廬老人創辦的社會福利事業,以菩提醫院、菩提救濟院的成立而達到巔峰。在弘法事業方面,則方興未艾。以後他又成立了「內典班」,培育弘法人才;創辦了《明倫》月刊社、青蓮出版社、臺中蓮社受託印經會、臺中佛經註疏語譯會等弘法文化機構。

雪廬在臺灣弘法垂四十年,創下大片佛教社會事業,經手錢財不啻鉅億,而其個人生活較苦行僧尤有過之,蔡念生居士於〈雪廬述學匯稿序〉文中稱:

公無一時一刻不殫心於弘法利生,雖眠食不得從容,客有問者,則曰忙、忙。夫世人所忙者,官爵利祿,妻子田宅,飲食遊樂,而公不與焉。公寄身鬥室,無眷屬之奉(老人隻身在臺),日中蔬食,賴及門弟子輪流供養,雖苦行頭陀,不過是也。

雪廬初來臺灣,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辦公室後間闢一鬥室,飲食起居於斯。數年後,在臺中和平街租一舊木樓之二樓,一室一廳,兼作佛堂,與《菩提樹》雜誌發行人朱斐夫婦比鄰而居。後來在正氣街頂得一磚造平房,一客廳二臥室,佛堂半間,走廊牆壁放置贈人之書刊,狹隘可知。他每天食物,晨午兩餐,一饅頭一菜一湯,多由弟子輪流供養,晚餐泡麵糊半碗,率以為常,平時一襲布長衫,遇有慶典,著中山裝,從不著西服。出門步行,步履輕捷,勝過少年。七十餘後,時坐侍者鄭勝陽居士機車後座。八十餘後,鄭勝陽居士購得舊汽車一輛,自任司機,為其代步。

他日常除於奉祀官府埋首案牘外,晚間在各道場講經,併兼各大學教授,於中興大學、東海大學授國文、詩選、《禮記》,於中國醫藥學院授《內經》。他講經授課時,中氣充沛,音聲宏亮,九十高齡,語無衰虧。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安詳往生,世壽九十七歲。元配張夫人早卒,繼配趙夫人、子俊龍、孫女珊、彤均在濟南故裡。老人生平著述,由受業弟子輯為《雪廬述學匯稿》。

相關焦點

  • 【歷史】李炳南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當時梅擷芸居士在濟南大明湖畔設佛學講座,李炳南參加聽講。北伐期間,兵臨莒城,縣知事棄城逃走,城內秩序混亂,雪廬率警兵維持秩序,安定人心。民國十七年(1928),悍匪劉桂堂部犯莒城,縣長北去,雪廬聯合機關及邑中士紳,組織臨時縣政委員會,搶救災民,守城待援軍。  民國十九年(1930)四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反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爆發,西北軍攻佔了莒城,中央軍來援,把莒縣縣城包圍起來。
  • 廣東佛學院居士佛學培訓班招生簡章
    廣東佛學院第五屆居士佛學培訓班招生啦!即日起,大眾可以從廣東省佛教協會官方網站和廣州光孝寺微信平臺下載報名表,我們將組織符合條件者參加入學考試,並限額錄取部分優秀學員。為解決此類問題,幫助在家信眾樹立正信,增進愛國愛教情懷,廣東佛學院在明生院長「智慧成就人生」的理念下,開展居士培訓教育,旨在為在家信眾提供更為方便的學習平臺,把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傳遞給更多的人,使信教群眾能夠將自身工作與生活相融合,以覺悟的智慧導引身心之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理想目標中去,報四重深恩,利十方有情。
  • 學佛必備工具書《佛學大辭典》: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這部大型佛學工具書,為我們提供了開啟佛學寶庫的金鑰匙,是我們進入佛學神聖殿堂必持的通行證。丁福保居士簡介丁福保,字仲祜,號梅軒,別號畸隱居士。
  • 佛學英文讀書翻譯培訓班在中國佛學院開班
    合影留念(圖片來源:中國佛學院 攝影:鄧特)2012年5月6日,中國佛學院與北京佛教居士林聯合舉辦的佛學英文讀書班開班儀式在中國佛學院禮堂舉行中國佛學院副教務長廣如法師、教務處副主任永興法師、培訓部主任容通法師、網絡部主任智俊法師,北京佛教居士林林長夏法聖居士、辦公室主任吳炎居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徐懷靜教授、中央音樂學院李國玲教授等出席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中國佛學院研究部主任園慈法師主持。廣如法師代表中國佛學院作了發言,他表示,中國佛學院大力支持此次佛學英文讀書班的開辦。
  •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名相(11)
    (張阿隆)  答:佛學講宇宙,在假定組織中,四個大洲之一洲,乃稱一個天下,玩其文義,當系專指南瞻部洲一天下而言也。此南瞻部洲,即指吾人現居之地球,吾國不過南洲之一部分耳。灑者,以水揚潑之義,表文內或有甘露法雨等字樣,故云灑也。
  • 鄭振煌:李炳南的佛教事業
  • 淨丨李炳南居士: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
    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添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
  • 李炳南老居士的傳奇人生和殊勝往生紀實
    這時,佛學大師楊仁山居士的學生、江西南昌的梅光羲居士任山東高等檢察廳廳長。梅光羲居士(1880—1947)在光緒二十四年考中舉人,後來畢業於日本陸軍振武學校及早稻田大學。見到太虛大師時,發現梅光羲居士也在座,梅光羲居士向太虛大師介紹了雪公的情況。太虛大師正要找人到監獄弘法,認定雪公是最佳人選,就命他和一位四川籍的定九法師,擔起了監獄弘法的任務。兩人走遍了重慶及附近各縣的監獄,去作佛學演講,勸犯人改惡向善,很有績效,太虛大師特別題了一幅字送給他,以示慰勉。  期間,日本飛機經常轟炸重慶,奉祀官府遷到西郊的歌樂山。
  • 佛教:淨土宗居士袁宏道的佛學
    在古代的明朝時期,公安三袁皆好佛,兄弟三人曾在北京崇國寺結蒲桃社,研究佛學。而其中最特出的是袁宏道。他有詩說:「一榻書和卷,三生缽與衣。塵勞方未己,合掌願皈依。覺路昏羅彀,禪燈黑絳紗。作為一個文學家,袁宏道卻著有《西方合論》、《德山塵譚》、《金屑編》、《六祖壇經節錄》、《宗鏡攝錄》)等佛學著作。其中,《西方合論》被明代高僧智旭列於《淨土十要》。而《金屑編被李贄大為推崇,贈詩相贊:「誦君金屑句,執鞭亦忻慕。早得從君言,不當有勞苦。」
  • 【三聖學堂】公益佛學沙龍:慧律法師《心靈幸福講座》
    【三聖學堂】定期組織公益佛學沙龍,學習並交流慧律法師講經及開示。俾令眾生,見而法喜,頓悟人生,早脫苦海。有人以欲為樂,有人以智為樂,智者惜善知識,如同生命。願志同道合者,早開般若智,同登清涼岸。【慧律法師簡介】慧律法師1953年出生於臺灣雲林,幼年遭逢困頓,深刻體驗人間疾苦。
  • 佛學中為何常以夢幻作比喻?只為勘破這場大夢
    在佛學看來,眼睛並不能視物,耳朵並不能聽聲,其餘類推。謂餘不信,眼睛怎麼不能視物呢?那麼請你想想著,偌大一個眼睛又有哪一塊能看東西呢?首先白眼球不中用,其次黑眼球的角膜、眼液也不中用,最後只能說「視網膜」了。不過,若用幾千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再分析下去,視網膜上高低不平有如丘陵起伏,又是哪一點哪一塊在看呢?
  • 潮音 | 佛學概論——緒言
    此曰佛學,未免有所未喻,故先將學字解釋之。學字常義有二:一、是動詞,如學習學作,凡有所摹效練習,均可名學,如小兒學語學行等。二、是名詞,如學理學說,凡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前後相應,有精深詳密之條理者,如科學哲學等,方可名學。今稱佛學,亦指有精密條理之學理而言。向來佛徒有所謂學佛與佛學之二語。學佛者,謂實踐修行;而佛學則講求明確精密之學理。
  • 果卿居士將應邀到山東濟南神通寺進行佛學文化交流
    佛教在線濟南訊 2010年9月18日至19日,《現代因果實錄》及《漫談慈悲梁皇寶懺》作者果卿居士將到山東省濟南市柳埠鎮神通寺進行佛學文化交流。聯繫方式客堂電話:0531-82157719同聖法師:13864000373仁廣居士:13864055771乘車路線1、火車站到神通寺:天橋南乘坐67路到四門塔站下車。2、長途汽車總站到神通寺:南行500米到堤口路東口乘坐67路到四門塔站下車。
  • 佛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的歷史概要
    但開始這些關注並非主流,佛學經常被誤解為和基督教類似的信仰。只有少數接觸比較多亞洲文化的心理學家才能區分其中的不同。但隨著翻譯為英語的佛學作品的增多,有更多亞洲佛學家在西方進行交流,也有西方心理學家到泰國、日本等地接觸佛學。之前西方心理學界不太了解佛學的情況因此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近三四十年以來,西方心理學界已經能夠很準確的理解佛學的真正理論內涵和時間。
  • 戒幢佛學研究所2021年秋季招生簡章
    戒幢佛學研究所初創於1996年,先後於1999年、2001年經中國佛教協會和國家宗教局正式批准成立,是旨在培養佛學專業人才的高等佛教院校。三寶樓全景一、學制與招生1、本科班,學制四年,招收42人。開設佛學理論、宗教實踐、人文通識、思想政治等課程,專業課程主要涉及阿毗達磨、戒律、唯識、中觀、佛教史、各宗派概論等。2、研究生班,學制三年,招收15人。報考者應具有高等佛教院校四年制本科學歷,或具有國民教育本科及以上學歷且具有一定的佛學基礎。設有阿毗達磨、唯識、中觀、禪宗、天台、華嚴、淨土、戒律清規、佛教史、佛教文獻等研究方向。
  • 佛學常識:睡覺的時候,可以聽大悲咒嗎?
    如果您喜歡內容,歡迎關注公號普眾禮佛在這裡您可以聆聽到最悅耳的佛學之聲,在舒適的環境下感受佛經帶給您的魅力。
  • 淺析佛學、唯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
    從哲學黨性上說,佛學並非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其典型特徵是不可知論。佛學主張「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從現象和本質的角度上說,有其認識論意義。佛學的某些預言與現代自然科學發現驚人吻合,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看,是佛學博大精妙的辯證法思想的體現。
  •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一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 《為什麼佛學是真的》用現代科學解釋佛學
    核心內容美國有很多人在學佛,甚至可以說西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佛學體系。這套體系,大約相當於是把亞洲佛教中的「超自然」因素全都去掉,只留下哲學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論。這大約是一套「現代化」的佛學。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是英文原版書《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更有人把量子力學與佛學混為一談。常聽人說:「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時,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到底量子力學與佛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和淵源?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通過六年苦修最後頓悟成佛,開創了佛學文化。佛學以「心」為根本,認為塵世萬物皆是心念創造的虛幻假象,宇宙是意識的創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