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灣仔碼頭』母公司通用磨坊確認消息:臧健和已於2月8日離世,享年73歲。」看到這則消息,我們心中似乎又浮現出了那個熟悉的味道。
在南方很多家庭,其實很少自己動手包餃子,大多時候早餐或者晚餐都習慣於吃冰箱裡的速凍餃子,既方便又簡單。
臧建和曾說:「總有一天,中國餃子能和漢堡包、披薩一樣成為全世界的美食。」我覺得,漢堡包、披薩等快餐是不能與中國餃子相比較的,因為中國餃子不僅在於吃的簡單美味,更在於餃子本身的情懷。每一位中華兒女,無論身處何地,只要吃到餃子,似乎又吃到了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然而這位能讓13億中國人吃上「家的味道」的臧姑娘走過的路卻並不順暢,在她四歲時父親便出走臺灣一去不歸,只剩媽媽一人撫養自己和2歲的妹妹,在那個困難的童年時光,餃子成了她難得吃到的奢侈食物。
14歲那年,因為旱災,母女三人一路流浪乞討到了青島,靠著母親給人縫補衣服的一點微薄收入,艱難度日。生活的艱難並沒有讓臧建和妥協,從她後來面對事情的種種態度便可看出。
拒絕一夫多妻寄人籬下 1976年臧建和已為來自泰國的華僑丈夫生下了2個女兒,因為遠在泰國的公公因病去世,作為長子的丈夫要回國奔喪,然而因文化大革命還未結束,兩人無法同時獲得出國批准,丈夫便先行回國,而這一走便是三年。
三年後她好不容易帶著兩個女兒赴泰國尋夫,到了才發現在婆婆的安排下,丈夫早已結婚生子,並有了一個兒子。心碎之下她帶著女兒斷然回國。
在後來某節目中,臧建和回憶起這段故事,她笑著說雖然婆婆很重男輕女,但同時也感謝她沒有和自己爭撫養權,她離了女兒是活不下去的。
一旦有一個女兒被留在婆家,那她很可能因為捨不得孩子而留下委曲求全,畢竟當時的泰國實行「一夫多妻」制,那就不會有後來的灣仔碼頭了,所以還是很慶幸。
拒絕接受施捨丟了尊嚴 在尋夫無果,歸國途經香港之時,臧健和選擇留了下來。為了生計,她一天打三份工。清晨6點半給一位糖尿病患者打針,8點多到依家酒樓當洗碗工,晚上再去電車廠洗車,回到家往往已經凌晨2點,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生活如此艱辛,卻依舊磨難不斷。在酒樓幹活時,她不小心被人碰倒在地,到醫院檢查時發現腰骨裂傷,同時還查出了潛伏已久的糖尿病。
她在醫院住了13天就回家了,香港勞工署得知情況後告知她這是工傷,可向老闆申請賠償。但是老闆卻蠻不耐煩地認為是大陸人故意碰瓷要錢。
臧建和只好申請法律訴訟,最後她打贏了官司,獲得了4500元的工資和3萬元賠償金。但她卻只收下了工資,將賠償金全部退給了老闆。
她要證明給那個老闆看,收下工資是她勞動本應該得的,退回賠償金是她為了討個公道,並非故意訛人!
拒絕打上日本標籤沒了後路 臧姑娘的餃子攤在灣仔碼頭擺到第三年的時候,早已好評不斷,當時大丸百貨老闆十分挑食的女兒竟一口氣連吃了20多個餃子。
在這個契機之下,大丸百貨的老闆,一位日本商人便主動聯繫了臧建和,稱想給她出資建廠,貼上大丸標籤,在她的餃子包裝上留下大丸的聯繫電話和地址。
這可是個翻身對的好機會,但是臧建和卻很冷靜地想到:「他們想要我的技術,一旦我教會了他們,那隨時可能被踢出來,小攤也擺不成了」。於是她斷然拒絕!
最終,大丸老闆只好同意臧建和說的,出資建廠但不能署名。僅灣仔碼頭水餃廠開張一個月,銷售額就高達100萬港元。
拒絕糊弄食客失了品質 臧建和曾說:「灣仔碼頭之所以做的好吃,它的秘訣也是公開的秘訣,那就是用最好的原材物料。」
為了保證肉餡的完美程度,她曾親自去豬肉廠說明要豬的哪個部位、肥瘦比重是多少等等。工作人員聽她說的目瞪口呆,說道:「你是要做藝術品還是要做餃子餡?」
居安思危是臧建和常言的,因為她經歷過大苦大難,才知道不忘初心,不斷探索,尋找出路,將中國餃子帶出過門走向世界!你覺得呢?臧姑娘一路走來的故事是否也讓你感慨不已呢?歡迎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