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唯安】生物標誌物在臨床試驗中的作用

2021-03-05 科睿唯安生命科學與製藥

本文分析來源於2007-2011以及2012-2016年的臨床試驗

原文作者:Gavin Coney

中文翻譯:徐聰穎

生物製藥行業有很多關於臨床試驗設計和管理日益複雜的討論。最近評估顯示,將藥物上市的成本高達30億美元,而且10個藥物中僅有1個能成功上市。這些高成本低成功率的趨勢是不可持續的,使用有針對性的臨床策略被認為是提高成功率的關鍵一步。

在本文中,我們研究了三種生物標誌物(療效標誌物,毒性標誌物,疾病標誌物)的具體作用。我們還分析了不同生物標誌物在多種適應症中的應用增長情況,這些趨勢將與臨床研究專業人員相關。雖然我們注意到總體上,使用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的數量在增加,但各個生物標誌物的增長率並不一致,這對很多後期臨床試驗中未被證實的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試驗複雜性的增加導致了臨床試驗的平均持續時間的大幅延長,以及試驗不同階段的差異日期明顯縮短。(見圖1)。

臨床試驗的試驗時間增加會導致花費上漲,延遲藥物上市以及錯失成為潛在的首次上市的藥物,阻礙了患者獲取潛在的救生治療。藥物研發策略需要確保將上市的化合物能夠顯示足夠的有效性,同時避免過多的招募要求、不必要的毒性以及昂貴的研究方案修訂。

 

雖然臨床試驗時間表正在急劇擴大,特別是在腫瘤領域,我們也注意到臨床研究的數量也在大幅增加。通過分析Cortellis臨床試驗情報中心資料庫中在2007年至2016年期間開始的臨床試驗數量後發現,試驗數量持續上升。我們在比較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2007-2011)以及2012年1月1日 至2016年12月31日(2012-2016)這兩個日期區間後發現,試驗數量增長了33%。(見圖2)

 

圖2  2007至2016年開始的臨床試驗數量

來源: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DiMasi, Joseph A, Grabowski Henry G & Hansen, Ronald W. 「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New Estimates of R&D Cost.」 47, 20-33 (2016). 2 Cortellis Clinical Trials Intelligence, Clarivate Analytics, March 15, 2017.c

 

我們相信試驗數量的增加對患者招募以及競爭有影響。根據分析還可以看出,和疾病機制、靶標行為以及患者分布相關的最佳可用的臨床策略需要提高。

 

為了了解潛在的生物學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否匹配試驗的複雜性,我們查閱了最近發表的分析報告,分析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披露的臨床試驗失敗理由不是策略原因,而是未經證實的有效性(52%)和安全性問題(24%),這突出了一個堅實的生物學原理的重要性,人們在理解潛在疾病機制,藥物作用和受試者分組方面存在科學上的不足3。(見圖3)

圖3 試驗失敗原因

來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Harrison RK. 「Phase II and Phase III Failures 2013-2015.」 15, 817–818 (2016)

 

患者群體具有多樣化性質,對一部分患者人群有效和安全的治療,對於另外一部分患者人群來說,可能不會有類似的益處,並可能引起額外的毒性。實驗設計時使用分子亞型對患者進行細分的目的是增加能證明處於研發階段的靶向療法有效性的可能性,同時減少或消除已知的可能增加無應答概率或嚴重不良事件行為的影響。生物標誌物的有效應用對於確定患者細分策略和試驗入組標準至關重要。太寬的患者細分可能導致療效不能得到證實; 相反,基於不正確假設的模型可能對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影響。另外太窄的患者細分可能會給患者招募帶來挑戰。

 

採用這種靶向方法的新藥不僅改變了我們治療特定疾病的能力,還可以增加我們開發新療法和患者治療的潛力。在Philadelphia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伊馬替尼(Imatinib)通過把5年生存率從31%顯著提高到81%驗證了這種臨床策略。

 

患者治療的改善也反映在其他例子中,這些例子中的臨床策略都是基於特定的患者群體,從而降低風險,最終縮短上市時間,尤其是當它被批准可以採用快速審批途徑的時候。從歷史上看,藥物審批力求在最初的和擴大的適應症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潛在的市場機會。臨床試驗所需的平均持續時間上升表明,改變策略方法非常有價值,特別是近期在伊馬替尼和派姆單抗(Keytruda)等藥物取得成功之後更加明顯。由默沙東開發的派姆單抗適用於TPS> 1%PD-L1表達為陽性以及EGFR和ALK突變為陰性的轉移性或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種新藥作用機制易於理解,並且和明確的生物標誌物相關聯,以致研發專業人員有信心在試驗早期仔細選擇特定細分患者,從而使藥物儘早展現療效,獲得了獨特加速的批准。最終藥物的上市許可讓患者和默沙東都受益。

 

為了確定這些著名的成功是治療發展的新階段的開始,我們希望了解個性化治療的轉變有多深以及這種策略在不同治療領域的臨床應用有多廣泛。通過比較兩個時期(2007 至 2011年以及2012至2016年)開始的臨床試驗,我們可以確定在有效的臨床試驗中許多應用生物標誌物的趨勢,證明了應用特定類型的生物標誌物有所增加,這也凸顯了一些我們有機會增加潛在生物學機制知識的治療領域。

 

我們分析了Cortellis臨床試驗情報中心裡包含263,210條臨床試驗記錄的資料庫,資料庫中每個記錄代表一個臨床試驗,這些數據來自於30個全球試驗註冊管理機構和其他有來源的參考文獻。(見圖4)

 

圖4 使用特定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數量,2007-2011 以及2012-2016

  因療效而使用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

  因毒性而使用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

 因疾病風險而使用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

正如預期一樣,我們的分析證實生物標誌物的使用正在增加。通過檢查從2007年到2016年開始的臨床試驗,我們發現開始臨床試驗數量在增長。從2007年到2011年,總共有71,735例臨床試驗,而從2012年到2016年,總共有95,552例臨床試驗,數量增加了33%,使用生物標誌物評價療效,毒性以及疾病的試驗數量也顯著上升。當分析所有生物標誌物的作用時,我們發現疾病標誌物在該時間段內增加了120%,其次是毒性標誌物增加了99%,最後是療效標誌物增長了61%。

 

為了分析應用特定類型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的數量增長,我們檢查了應用特定生物標誌物的試驗數量的增長率與當前水平的關係。(見圖5)

 

圖 5 應用特定生物標誌物的臨床試驗數量的百分比與增長率的關係

來源 Cortellis Clinical Trials Intelligence, Clarivate Analytics, March 2017.c. 4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Druker BJ, et al. 「Five-Year Follow-up of Patients Receiving Imatinib for Chronic Myleloid Leukemia.」 355, 2408-2417 (2006)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有43%的臨床試驗使用療效生物標誌物,並且增長率是61%。但是療效生物標誌物的增長率不如毒性生物標誌物(99%)或疾病標誌物(120%)那麼快。鑑於毒性和疾病標誌物的歷史應用相對較低,該臨床方案研究有利於將來形成患者可用的治療方法。

 

鑑於各個適應症的所有生物標誌物的作用總體增強,個別具有最高增長水平並正在經歷最劇烈的轉變的治療領域將顯得突出。我們將研究變化最大的治療領域(TAs)中的療效標誌物,毒性標誌物和疾病標誌物。

 

從療效標誌物的應用增長來看,營養失調性疾病相對於高基線水平而言,呈現最快增長。在相對較低的基線水平上應用療效標誌物時,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肌骨病都明顯經歷了快速增長的時期。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婦產科是另外一個應用療效標誌物的高增長領域。(見圖6)

 

圖6 應用療效生物標誌物的增長率與相同治療領域的試驗數量百分比的關係

雖然整體上使用毒性標誌物的試驗數量低於其他標誌物,但是證據表明其在既有和新興治療領域有增長。在該表中就佔所有治療領域的百分比而言,儘管腫瘤相對較多,但腫瘤沒有出現在應用毒性生物標誌物的最高增長領域名單中。代謝疾病當前的使用率較高,但增幅較低。擁有最高增長率的領域是神經系統疾病,增長率為177%,其次是心血管系統疾病144%和傳染性疾病114%。在擁有較少數量的臨床研究的治療領域中,營養失調性疾病的增長率152%,肌骨病增長率為107%,以及代謝疾病增長率為103% 。(見圖7)

圖7 應用毒性生物標誌物的增長率與相同治療領域的試驗數量百分比的關係

我們看到一些領域使用的疾病標誌物的增長率非常大(> 100%),這證實了我們在前面全球層面的分析。在使用疾病標誌物的領域中,我們看到婦產科的臨床試驗數量比其他任何領域都高。然而,它也顯示出最低的使用增長水平。神經系統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有最大的增長率(見圖8)

 

圖8 應用疾病生物標誌物的增長率與相同治療領域的試驗數量百分比的關係

我們在這裡的分析為企業界的個體成功以及面臨的挑戰提供了一個宏觀視角。結合我們對不同生物標誌物作用和治療領域的認知,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針對療效,毒性和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的應用在上升。然而,目前的使用和投資水平在不同治療領域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不同的臨床策略和對生物學基礎理解信心的反應。

 

鑑於進行臨床試驗的持續時間和成本增加,對潛在生物學原理的信心至關重要。生物標誌物可在患者選擇和療效確認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本篇分析中,我們已經展示了一些較強和較弱的疾病增長領域。在我們觀察的三種生物標誌物中,神經系統疾病顯示出最高的增長率。考慮到神經系統疾病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領域,這表明人們在治療中使用生物標誌物觀察療效,毒性和疾病的信心在持續增加。儘管營養失調性疾病的試驗數量低得多,但除了疾病標誌物之外,所有類別的增長都是第二高。肌骨病試驗中生物標誌物的總體使用在整個表中也表現良好。儘管生物標誌物在腫瘤領域中的巨大成功推動了其應用潛力,但是其增長速度在減慢,並且和最高增長率相差甚遠,沒有出現在任何增長指標列表裡。

活動預告

欲了解更多關於目前臨床試驗中的生物標誌物的狀況與作用,以及生物標誌物的具體使用方向。歡迎註冊參加科睿唯安CORTELLIS在線大講堂


時間:2017年09月07日(周四)   14:30-16:00

主題:贏在起點——臨床試驗中生物標誌物的應用與開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免費在線註冊

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集團事業部)對本文的全部內容以及可能附帶的全部資料擁有全部智慧財產權,並受法律保護。網絡轉載、編譯及其他商業使用請聯繫市場部:yili1@Clarivate.com


相關焦點

  • 攜手科睿唯安華夏幸福打造未來實驗室
    10月10日,在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夏幸福」)和科睿唯安信息服務有限公司(ClarivateAnalytics,下稱「科睿唯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華夏智創未來實驗室」(下稱「未來實驗室」),旨在打造開放式的創新服務平臺,集聚全球創新資源
  • 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 免費供科技抗疫企事業單位使用兩個月
    文章來源:科睿唯安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將持續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為更好助力科技抗疫,針對科技抗疫相關機構提供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資料庫免費使用,同時開通基於 Web of Science 平臺的 MEDLINE 資料庫使用權限,以期為生物醫藥類機構提供全面支持。使用時間暫定為2020年5月1日-6月30日,到期後將依據科技抗疫的需要再評估確定。
  • MDPI編輯薦讀|Catalysts期刊作者獲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 (Clarivate Citation Laureates),前稱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是科睿唯安總部發布的「諾貝爾獎得主預測」名單,以研究論文的引用率為評選根據
  • 生物標誌物檢測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中的作用
    本文將回顧NET領域中有關生物標誌物的最新研究,以為臨床醫生提供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實施的相關診斷性生物標誌物的全面概述。 嗜鉻粒蛋白 A(chromogranin A,CgA) CgA 是臨床上最常用的 NET生物標誌物,存在於所有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的兒茶酚胺囊泡中,其半衰期長,可在血清或血漿樣本中檢測,研究發現CgA的水平與腫瘤患者的腫瘤負荷及存活率相關,被認為是NET的最佳標誌物,可應用於檢測腫瘤的復發,評估患者的預後
  • 科睿唯安《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揭示學術期刊影響力—新聞—科學網
  • 雲計算遊戲玩家課金率高,科睿唯安:12個月內將迎來強勁增長
    信息服務提供廠商科睿唯安針對遊戲產業智慧財產權與創新觀點發布分析報告《從智慧財產權觀點探討雲計算遊戲》,縱觀過去十年來遊戲技術之間的開發及演進關聯,發現通過雲計算/流媒體基礎設施創新以改善用戶體驗的專利註冊活動最為活躍,穩定維持每年300~500項的新發明。
  • 科濟生物CT053被納入歐洲藥品管理局...
    該試驗結果在2019年9月14日于波士頓舉行的第17屆國際骨髓瘤研討會(IMW)上進行了口頭報告。目前,CT053在中國的註冊臨床試驗已在北京朝陽醫院、蘇州大學附一醫院開展,並將在10多家臨床研究中心陸續啟動;美國和加拿大的註冊臨床研究也已開始。
  • 揪出潛藏的癌細胞這些生物標誌物是「好幫手」
    多項技術為腫瘤精準檢測保駕護航「腫瘤標誌物的準確檢出,離不開檢測技術的發展,目前已有多項生物技術應用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張曉東介紹,這包括化學發光免疫分析、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傳感器、蛋白組學、液體活檢、分子生物學方法等。
  •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研究》雜誌正式進入科睿唯安JCR Genetics &...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首份英文學術期刊《園藝研究》雜誌進入科睿唯安JCRGenetics&Heredity領域,這也是《園藝研究》雜誌在JCR進入的第三個領域。  Genetics & Heredity領域主要發表包括基因的結構、功能和特性、遺傳特性、種群遺傳學,多態性的頻率和分布等內容的文章。
  • TAPUR研究闡明個體化生物標誌物在治療結直腸癌中的重要作用
    近幾年隨著腫瘤新治療手段的進展,籃子試驗通過將某些尚未批准的藥物應用於標準治療方案失敗後的腫瘤患者中,以求為其提供更多治療機會。TAPUR(The Targeted Agent and Profiling Utilization Registry (TAPUR)研究是ASCO進行的第一項以生物標誌物為基準的靶向治療方案的臨床試驗研究。
  • 五大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研究盤點
    正因如此,目前大部分生物標誌物的研究聚集在癌症上。近期,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研究人員通過對過去5年內超過19,000篇與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物有關的研究的篩選,找出了786種血液中與癌症相關的生物標記物。這些生物標記物可能被用於開發針對大眾的早期癌症篩選測試。
  • 周震教授入選2019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發布了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周震教授繼2018年再次入選交叉領域名單。據悉本次共有全球60多個國家的6000多人次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入選。其中南開大學共有10人(12人次)入選,總人數位列國內高校第10。
  • 鐮狀細胞病血管閉塞性危象的預後及生物標誌物評估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導語:在SCD相關臨床試驗中,採用患者報告的VOC天數作為潛在終點,可準確監測院外疼痛。
  • 安進膽固醇藥物Repatha在3期臨床試驗中顯著降低心臟病發作...
    2017年3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一項3期臨床試驗表明安進膽固醇藥物Repatha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項臨床試驗表明Repatha最大程度地降低了LDL-C的水平,幫助降低了像心臟病、中風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Repatha是一種人單克隆抗體,能夠抑制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這項研究聚焦於首次心臟病、中風或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複合終點。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2月7日的Cell期刊上。circRNA是一種非編碼RNA,它們形成閉合的環狀結構而不是線性結構。新的RNA測序方法曝光了這些circRNA,但是人們對它們起作用的原因或方式知之甚少。
  • TMB的標誌物功能在多種癌症類型中得到確認
    除TMB外,目前已驗證具有免疫療法生物標誌物作用的有PD-L1表達、淋巴細胞浸潤水平、T細胞受體克隆性、外周血標誌物、免疫相關基因表達以及多路復用免疫組化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1、PD-L1表達在Nivolumab用於黑素瘤、NSCLC、腎細胞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的I期臨床研究中發現,通過檢測腫瘤細胞的PD-L1表達可以作為抗PD-1、PD-L1治療的生物標誌物。
  • 重症監護病房中譫妄持續時間和譫妄嚴重程度的生物標誌物--文獻閱讀
    研究地點和患者人群:如果患者從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被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三家醫院的ICU收治,並參加了譫妄藥理管理(PMD)試驗,並採集了血液樣本進行生物標誌物分析,則將患者包括在內。PMD包括兩項隨機試驗,研究了低劑量氟哌啶醇的有效性以及抗膽鹼藥和苯二氮卓類藥物的處方減少譫妄持續時間或減輕嚴重程度。幹預組和對照組之間的臨床結局無顯著差異。
  • 盤點臨床試驗中的抗抑鬱症藥物
    靜脈注射東莨菪鹼能有效緩解抑鬱症和焦慮症症狀;CP-601,927(輝瑞)在最近的一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試驗中未能改善患者抑鬱評級,但是分析有療效的個體,卻發現其瘦素水平顯著升高,這提示有望將瘦素水平作為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物。
  • 天境生物伊坦生長激素3期註冊臨床試驗獲國家藥監局批准
    伊坦生長激素可刺激胰島素樣促生長因子1(IGF-1)在肝臟中的合成,並激發包括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在內的多種組織的生長刺激作用,以促進骨骼的生長。由於其技術的獨特性,伊坦生長激素相較於傳統的聚乙二醇化rhGH藥物具有長期安全性優勢。 已經完成的1期和2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伊坦生長激素每周一次或兩周一次給藥,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臨床療效與需每日注射的rhGH藥物(genotropin)相當。
  • 速遞II CDE公開徵求《藥物臨床試驗富集策略與設計指導原則(徵求...
    但實際上,由於受試者病理生理學特點和藥物作用機理的複雜性,不同受試者的藥物治療效果不盡相同,從而影響臨床試驗的效率。為了入組能夠從試驗藥物中獲益最大化的受試者,以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富集策略的概念應運而生。 富集是指在臨床試驗中根據受試者的某些特徵(如人口學、病理生理學、組織學、基因組和蛋白質組學等)前瞻性地精準定義從試驗藥物中獲益最大化的目標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