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年紀大了不中用了,一身都是毛病......」
「我年輕那會身體可好了,現在就是廢物一個!」
這些掛在老人家嘴邊的話,每次只要聽到是不是很熟悉?但北京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卻不這麼認為,他的觀點是:老人的很多病並不是病,只是老了!
今天小九就帶著大家通過4句話,來看王建業院長關於老人健康與養生的看法。
「25歲就開始衰老,老人不要和現在的年輕人比」
王建業院長指出,正常人健康狀況會在25歲的時候達到頂峰狀態,而從25歲開始健康則走下坡路且人體會慢慢的步入衰老階段,不過衰老速度與40、50歲比還是比較緩慢的,並且40歲時衰老速度會加快,直到50歲才會呈現出衰老樣貌步態等。
衰老作為非常自然的生長規律,是人類無法避免的,很多老人在40歲以後逐漸有牙口不好、腸胃功能退化等表現,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疾病引起的,。但是王建業院長則認為,老人的這些所謂的「疾病症狀」其實可能只是「老了」而已,此時忌諱與年輕人相比。由於老人和年輕人存在著個體差異,王建業院長認為老年人更應該追求健康而不是要求檢查指標全部正常,即使指標不正常但是通過藥物能夠長期持續維持在正常範圍內,最終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就是健康的老人。
「老年病不一定都要治,關鍵還是要兩點」
年齡增長後器官功能衰退是老人的生活常態,比如脫髮、白髮、老年斑等問題就是很典型的衰老症狀,而老人的心臟、肺部等重要的內臟器官也會衰老,常常影響老人的呼吸、神經乃至運動系統。
王建業院長以老人泌尿系統疾病為例子,指出大多數男性老人都會面臨前列腺肥大的問題,甚至百歲老人都逃不過前列腺肥大的「魔咒」,而老年病究竟要不要治不治療關鍵還是要看以下兩點:
像前列腺肥大這種老年性疾病,要看是否已經影響了日常生活質量、生活狀態等,如果影響不大完全可以先緩緩,如果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則一定要儘快用藥或者手術治療。
如果老年病沒有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傷害則不用治療,一般用藥觀察定期隨訪即可,如果已經影響了其他器官則有必要儘快接受治療。
「尊重老人的生理指標,某些超標也合理」
患者檢查報告中的指標數據是醫生判斷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據,而對於老人來說,由於衰老的同時身體內各個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步退化,某些檢查生理指標可能也會有些許變化。
比如以老人高血壓為例子,臨床認為一個人的血壓在120/80mmHG以上就屬於高血壓了,不過對於老人來說高血壓這個確診線就要相對的放寬一些,王建業院長指出老人到了七十歲以後,血壓控制在150/90mmHG看似很危險但其實並沒有大問題,但是如果血壓持續升高則要敲警鐘,這不是老了而是病且必須得治,儘快穩定血壓以免老人有腦血管破裂等危險。
「學會與症狀和平相處,別一味想動刀子」
七十歲的老杜原本身體狀況良好,但是近兩年頻繁出現尿頻尿急等不適,尤其是夜晚夜尿不斷,頻繁起床,更是讓老杜睡眠質量直線下降。老杜到北京醫院入院檢查,做好了動手術的打算,卻被告知並不需要手術,老杜的情況與前列腺肥大有關係且用常規藥物完全可以得到改善。
王建業院長作為泌尿外科的醫生,也多次遇到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執意要做手術的情況,但是老人若確診前列腺肥大不一定要手術,特別是症狀輕微的老人用藥就能緩解,不影響生活之餘也能和症狀和平共處。
我們要接受時間流逝的同時人也會慢慢的衰老,更應該接受衰老帶來的身體變化,尤其是器官的功能減退有時候可能僅僅只是「老了」而並非生病了,正如王建業院長所言:我們應當科學並客觀的看待老年人的生理指標,只要維持正常水平就是健康的!
參考資料:
1.《老年醫學專家說別把衰老當病治》,人民網-北京晚報,2015-09-28
2.《院長新年送健康注》,健康時報,2018-02-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