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抄襲案:讀書人的事能算抄嗎?

2020-12-11 中華網文化頻道

【中華網文化頻道綜合】截至目前為止,「《錦繡未央》原著涉抄襲」一案已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案定於4月24日下午14時,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本院二層大法庭公開開庭審理該案。


涉及18部權利作品證據摞滿桌

其實,《錦繡未央》這部書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身陷「抄襲」漩渦,早在連載期間就被指出拼湊、抄襲文字的現象嚴重。據志願者統計,這本小說中成段成篇抄襲的作品竟然超過200部。

「《錦繡未央》原著涉抄襲」一事要從去年說起。據現有報導可知,2012年6月起,秦簡女士(本名周靜)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庶女有毒》,後改名為《錦繡未央》正式出版。2016年,由該作品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播出。此外,小說《錦繡未央》還被改編為同名漫畫和同名手機遊戲。

就在2016年11月,數名志願者、作家及編劇發起了維權行動,認為該作品涉嫌大量抄襲現有文學作品中的語句和情節,最終11名作家將《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告到法院,要求《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周靜及銷售商停止侵權並道歉,並索賠200餘萬。該系列案件於2017年1月4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立案,2月15日完成證據交換。

對於這次證據交換,據《新京報》報導,此次提起訴訟的11名原告作家所提交的證據,被裝進三個大旅行箱拎進法庭,摞滿了原告席前的桌子。而周靜的代理律師表示,被告1月22日才收到了起訴材料,由於中間有春節,因此代理人接觸案件時間比較短,此案準備工作量大,無法進行實質性質證,因此申請延期舉證質證。

今年3月初,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溫瑞安也正式加入了訴訟,與之前的11位作家一起共同維權。因此,到目前為止,作家維權的作品便有《身歷六帝寵不衰》《胭脂淚妝》《一世為臣》《重生之藥香》《一斛珠》《庶女生存手冊》《世婚》《流水迢迢》和《鬥錦堂》及溫瑞安的《會京師》《逆水寒》《大對決》《溫柔一刀》等,共計18部權利作品。

家維權律師團負責人王國華律師說,「《錦繡未央》被訴抄襲案」複雜且影響巨大,涉及被侵權的作家人數眾多,大部分作家沒有時間、精力或金錢完成訴訟,由於知名編劇汪海林等的自願參與,提供一系列的財務支持,以及志願者們的幫助,該案才得以訴諸法院維權。


如何界定抄襲?共同訴訟有助反映惡意侵權程度

小說《錦繡未央》是否構成侵權,最終還要等待法院的審理判決。但不可否認,這些年IP大熱,不少網絡小說被改編為影視劇,相關版權糾紛似乎越來越多。

而且,由於文學作品自身特性,界定「抄襲」確實也存在一些困難。律師楊安進指出,所謂「抄襲」,在法律上通常是指未經許可使用他人作品或者剽竊他人作品,但怎麼使用、使用到何種程度算侵權?《著作權法》並沒有列出具體指標,一般有賴於法院根據個案具體情況進行界定。

楊安進進一步介紹,假如作品中寫到了某個情節,不管是虛構還是紀實性,其他人也可以寫這個情節,只是不能用與原著相同的文字,如果用了相同的文字,往往會構成《著作權法》上所規定的侵權。如果只是寫了相同情節,文字表達是自己原創,那麼通常就不構成侵權。但如果情節上整體雷同,則即使文字是自己寫的,仍可能構成侵權。因此,由於文學作品不保護思想只保護表達的這個特性,在侵權認定上,就有一定的主觀空間。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龐理鵬表示,著作權作品有明顯的可識別性,是否認定其抄襲存在對比度的問題。判斷作品是不是抄襲,包括但不僅限於語句、故事、情節結構和架構抄襲。

「不能說單純的語句抄襲就是侵權,最終是否構成侵權,法院會從整個的故事情節設計來判決」,龐理鵬舉例說,即便函明朝的事情,被改寫成了宋朝、清朝,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只要文章核心內容、核心意思架構相同,也算是抄襲。」

另外就本案針對11部的抄襲如何認定,龐理鵬認為,單純一個作者的作品去起訴他,單憑一個片段相似可能達不到整個作品的抄襲行為,但發起了共同訴訟,能夠反映的惡意侵權程度更高,判決構成抄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無論抄襲一部還是十部,都構成侵權」。

龐理鵬介紹,隨著時代發展,著作權人的版權保護意識增加,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了,同時去年瓊瑤訴於正案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以前很多知名或多或少有抄襲的問題,但著作權人意識不強,維權成本太高,律師費訴訟費時間長,現在這種情況已有所改善。」


寫作軟體或成最大贏家?

相比於抄襲案本身,大家更關注的是兩點:一是原作者抄了200多本小說,她真的有這麼大的閱讀量嗎?消息一出來,就有不少網友感嘆:「抄襲都需要200多本的閱讀量,怪不得我當不上作家!」的確,果真能有如此大的閱讀量,又能熟記這麼多的片斷,那還真是功夫了得!二是抄襲之作是如何變成收視大賣的影視劇IP的。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作者用的是自動抓取的寫作軟體。這種寫作軟體,可以快速地供應各類描寫的詞句,有的還提供排版、取人名、找資料的功能。記者的體驗是,十分鐘就寫下了近千字。有人說,有了這種寫作軟體,「以後寫東西就輕鬆多了」「從此描寫不需要一個一個去查找了」。

但問題也由此而來,運用別人的語句,是否屬於抄襲呢?在詩詞創作中,這種方式被稱做「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就借用了《詩經》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北宋詞人宋祁的《鷓鴣天》,共八句,其中有四句借用的是李商隱的,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還有一句借用的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車如流水馬如龍」。如此大面積的借用,用今天的話來說,抄襲已經超過50%了。古人沒有版權意識,但在有了版權意識的今天,又該如何看待這種「借用」呢?

寫作軟體的出現,確實便利了人們的寫作,有了內容的創意,許多細節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更由此而來的,必然是更多的化用和借用,以及版權糾紛。那麼,對於這種寫作軟體,是否該有存在的空間,也值得探討。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寫作被認為是獨創性的勞動,但寫作軟體的出現,新聞寫作機器人的出現,顯然讓寫作也變成了流水作業。這究竟是寫作的進步,還是對獨創性的毀滅?又是否允許其有生存空間呢?

第二個問題的探討更複雜。從網友對《錦繡未央》的抄襲整理結果來看,抄襲200餘本小說,全書294章僅9章未抄襲,多為整章複製;總體是2008年小說《長歌天下》的擴寫,主線、支線、框架、人設甚至人名都照搬此書。這樣的結果如果屬實,基本可以斷定《錦繡未央》抄襲成立。問題在於,原著為什麼沒有走紅,反倒是抄襲之作大賣了呢?只是市場炒作,還是資源的整合與創新?如果是後者,又能否允許這樣的「改編」存在呢?如果允許,那又該怎樣劃定利益呢?如果不允許,是否又會少了一個IP資源呢?

《錦繡未央》抄襲案,無論勝負在誰,思考是少不了的,寫作軟體走紅,也是避免不了的。

相關焦點

  • 《錦繡未央》抄襲案昨日交換證據,被指抄了200多本小說
    浙江在線2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蔚 通訊員 林夢芸) 昨日上午,11位網絡小說原創作家狀告《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周靜(筆名秦簡)和當當網一案,在朝陽法院進行了證據交換。這場維權整整持續了四年,前後牽扯百來位小說作者、編劇和網友,終於在2017年年初,連跨了幾步實質性進展。
  • 耗時兩年,判定《錦繡未央》抄襲成立!細數曾影視化的抄襲作品!
    同時被告周靜於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對小說《錦繡未央》的複製、發行及網絡傳播;被告當當網於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停止對小說《錦繡未央》的銷售。據王國華律師介紹,此案為《錦繡未央》侵權案首案,另外還有11案等待法院後續宣判。
  • 錦繡未央原著涉抄襲被指調色盤 錦繡未央抄襲了哪些書
    錦繡未央原著涉抄襲被指調色盤,錦繡未央抄襲了哪些書?庶女有毒抄襲了哪本書?根據「言情小說抄襲舉報處」統計,《庶女有毒》竟然抄襲了200多部網絡小說,很多為整章節複製,且故事主線和支線框架都在照搬其他小說,可以說是一部網絡抄襲小說的「集大成之作」。
  • 《錦繡未央》被指用「寫作軟體」抄襲219部作品
    但是,若有觀眾對電視劇《錦繡未央》恨屋及烏,在汪海林看來並不難理解:「一個涉嫌抄襲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導致有人對劇產生不滿。對創作者和投資人來說,是非常公平的事。」  事件  志願者建「抄襲舉報處」  網友小言:「秦簡的書每兩三個章節一個小回合。所以每次都直接複製人家一個完整的情節。」
  • 小說錦繡未央抄襲案成立,受到所有人的抵制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他們在拍攝電視劇時,通常會選擇好看的小說作為基礎,然後通過後期的改進來拍攝,當然,錦繡未央也不例外,但我們都很驚訝地發現,我們看了這麼久的錦繡未央中的一些內容竟然是抄襲並被判為抄襲,之後很多人都說作者周靜是假的,有的人甚至把責任推到了電視連續劇演員!
  • 從《錦繡未央》涉嫌抄襲 看著作權侵權新類型
    原標題:從《錦繡未央》涉嫌抄襲 看著作權侵權新類型   電視劇《錦繡未央》一經播出就成為收視熱門,但其原著同名小說《錦繡未央》的作者卻被告上法庭。據報導,近日,11位網絡小說原創作家,狀告《錦繡未央》原著作者侵權。
  • 《錦繡未央》原著被指抄襲:用軟體拼湊219部書
    自11月上旬開播以來,圍繞古裝劇《錦繡未央》原作涉嫌「抄襲」的聲音就不絕於耳。這部小說早在2013年前就被指涉嫌抄襲。以小言(化名)為代表的數十位志願者,經過三年時間整理比對,發現這部294章的小說,僅有9章為原創,其餘章節涉嫌言情、科幻、歷史等219部書目的抄襲。」
  • 《錦繡未央》原著用軟體抄襲 是否侵權?(圖)
    《錦繡未央》熱播  自11月上旬開播以來,圍繞古裝劇《錦繡未央》原作涉嫌「抄襲」的聲音就不絕於耳。這部小說早在2013年前就被指涉嫌抄襲。以小言(化名)為代表的數十位志願者,經過三年時間整理比對,發現這部294章的小說,僅有9章為原創,其餘章節涉嫌言情、科幻、歷史等219部書目的抄襲。」  事件  志願者建「抄襲舉報處」  從2013年在「瀟湘書院」上,發現秦簡的《錦繡未央》涉嫌抄襲,到將部分被其懷疑的抄襲段落和原作段落的對比,做成一個個「調色盤」,網友「在青」花了三年多的時間。
  • 寫作軟體助長小說抄襲 10分鐘輕鬆「抄」出1000字
    (原標題:記者10分鐘「抄」出1000字)  昨(15日)日上午,11位網絡小說原創作家狀告《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周靜(筆名秦簡)和當當網一案,在朝陽法院進行了證據交換。這場維權整整持續了四年,前後牽扯百來位小說作者、編劇和網友,終於在2017年年初,連跨了幾步實質性進展。
  • 設立「白蓮花獎」,輿論反抄襲能成功嗎?
    以《錦繡未央》為例,《錦繡未央》涉嫌抄襲能夠立案(2017年),和志願者的努力密不可分:志願者最早發現《錦繡未央》涉嫌大面積抄襲,志願者負責聯繫編劇、被侵權作者,搜集抄襲證據等工作——在長達3年的訴訟準備中,有近百位志願者參與。
  • 《錦繡未央》侵權案代理律師回應:為何首案只罰了13萬
    這是《錦繡未央》涉抄襲侵權風波後,首個出了訴訟結果的案件,另外還有11案等待法院後續宣判。《錦繡未央》抄襲案早前被多位作家聯名起訴,並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立案。隨後,作家溫瑞安加入訴訟,與之前11位作家共同維權。
  • 抄襲判決賠償10萬,但實際獲利已過千萬,《錦繡未央》成反面典型
    導讀:抄襲判決賠償10萬,但實際獲利已過千萬,《錦繡未央》成反面典型。抄襲到底對不對?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絕對是,抄襲一定是可恥的。抄襲該不該罰?大家也完全認可,但到底該罰多少則需要法律來判決。就在最近《錦繡未央》的抄襲案,在正式判決之後才發現,由於證據確鑿,到目前為止包括損失費以及之後的宣發費用,兩年之內總共判決13萬元上下,在很多人看來終於有所判決,但其實仔細想想,比起所謂銷售版權所拍攝的電視劇費用,以及之後周邊產品所延伸出的費用來說,兩年13萬實在是太少了,甚至讓很多人覺得在這部劇開拍之時就遭受到了很多版權粉絲們的全網怒罵。
  • 《錦繡未央》拓跋餘求娶李未央為妃成功了嗎? 《錦繡未央》大結局...
    原標題:《錦繡未央》本周大結局:拓跋餘求娶李未央為妃成功了嗎?未央此時正在想辦法如何將奏章呈現給皇上,她來到皇上與眾臣慶祝狩獵成功的廣場上,悄悄打暈了一個準備獻舞的女子,頂替舞者上前獻舞,意圖藉機向皇上呈上奏摺。   明叔伺機殺死衛兵逃跑。未央跳著舞突然跪在皇帝面前,正要說出叱雲南私吞北涼鐵礦一事,叱雲南用袖箭射向未央,並大喊有刺客,幸虧明叔與君桃及時出現救了未央,為了掩護未央明叔身亡,慌亂中未央將奏章遺失。
  • 錦繡未央抄襲成立,近百分之一的抄襲情節,賠償數額令人想不到
    這不,當時成績不錯的《錦繡未央》,就被牽涉到一波口誅筆伐中去,具體情況還是由於其據以改編的小說被觀者控訴有抄襲之嫌。而且抄襲的還不僅僅是一部作品。不多不少,近小兩百部。有網友吐槽說,自己可能年也看不了兩百本書籍。這個被指抄襲的作者也是「博覽古今」,能從看過的幾百本書中東拼西湊出一本「自己」的作品,不能不服。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甄嬛傳》陷抄襲風波 原創去哪了?
    近期熱映的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改編自唐七公子同名小說,早在2008年小說開始連載時就爭議不斷,被指抄襲「大風颳過」的《桃花債》,僅抄襲一事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就超過3000萬。 2015年,「三生三世」籤約影視版權後,唐七公子稱「是在致敬《桃花債》」,「大風颳過」卻對這種致敬不買帳,反諷道:「一般抄襲的人,是默默抄完,很怕被發現,事發不承認。
  • 小說《錦繡未央》抄襲16部作品,入選北京智慧財產權十大案例
    為迎接第20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4月21日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線上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北京法院2019年智慧財產權審判情況和2019年度北京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小說《錦繡未央》」侵權案等入選。
  • 藝術家的抄襲,能算抄襲嗎?能,「偷摸兒」地抄就算
    這倒不是藝術圈格外矯情,而是在沒有查重系統的藝術領域,判斷抄襲與否的確是一件有點玄乎的事,很多在老百姓看來明顯是抄襲的事,放在藝術的框架,尤其是當代藝術的話語體系中,的確不算抄襲。下面就來具體說一下,哪些算抄襲,哪些不算,以及為什麼我認為葉永青的行為的確應該被算作抄襲。
  • 由《錦繡未央》主演的唐嫣的作者被判剽竊罪,但只有點錢被罰款
    來由唐嫣羅晉主演的電視劇《錦繡未央》使這部劇和《錦繡未央》的小說廣受歡迎。然而火災發生後,作者《錦繡未央》周靜被作者沈文文起訴為抄襲。花了兩年時間,7000多元的法律費用和十多位作家的共同支持,作者周靜才被判剽竊罪。
  • 抄襲維權有多難?真拿於正、郭敬明沒辦法
    原創 無語的 四象工作室近年來,國內不少電視劇、電影、原創文章、歌曲、海報紛紛陷入「抄襲」風波,例如已經影視化的《宮鎖連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錦繡未央》、《少年的你》,或被廣大網友甩出各種雷同證據,或已被法院「實錘」判定為抄襲,永遠地釘在了創作界的恥辱柱上。
  • 在反抄襲(剽竊)這件事上,一些自媒體培訓機構,正在做高校該做的事
    因涉及到課程論文作業,有小夥伴問我,究竟怎麼算抄襲?我不抄別人的,抄課本上的,可以嗎?當然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