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街道暖心服務居家隔離外國人報導遭嘲諷,胡錫進發聲

2020-12-16 環球時報評論

南京棲霞區一街道暖心服務居家隔離的外國人,被專門報導出來後,遭到網友們的大量批評、嘲諷。老胡仔細看了報導,我認為,那個街道本身沒有做錯。處在居家隔離中的人都是很困難、不適的時候,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如果一個街道有餘力把這種關心做得更加到位些,這是基層治理的正面表現。

問題出在報導的聚焦角度上,它確實製造了一種照顧好外國人值得特殊稱道的語境,刺激了輿論場上圍繞外國人是否實際享受了所謂「超國民待遇」的敏感神經。這和上海一社區「英國女婿」實現居家隔離那件本來符合規定的事情被單挑出來報導引起公眾不滿,其輿論邏輯都是一樣的。

是的,我們的社會上存在對外國人更加關注,也經常給他們更多一些照顧的情況。老胡認為這當中匯集了人們的兩層心理,其一是中國人就是熱情好客,加上外國人的數量總體上不太多,人們會天然地更關注他們在身邊的存在,也會情不自禁地多照顧他們一些。其二是中國人還不太自信,一些地方的基層工作者有點怕老外,有「外事無小事」的老觀念,擔心老外不高興會找麻煩,所以就對老外也多照顧了些。當前國人的權利意識不斷覺醒,一些地方未能善待基層百姓的情況與外國人受到照顧的報導逐漸在輿論場的集體心理中形成了對比暗示。所以反對優待外國人的聲音越來越強烈,任何外國人受優待或疑似受到不合理優待的信息都會被掃描出來,並被口誅筆伐。

老胡沒有仔細探究、比對這個報導中的具體細節,我相信,輿論場上公眾心理的那些暗示真實、普遍。尊重這些心理暗示,與它們和諧相處,是所有涉外討論必須高度注意的方向。

至於中國社會該怎麼樣對待外國人,我認為這個問題會在現實中經歷一輪又一輪的磨合。時代在變,中國的國家地位在變,中國人在世界財富鏈條上的位置在變,世界反過來對中國人的態度同樣在重塑,這些都會影響我們怎麼樣在國內對待外國人,以及怎麼樣講述與國內老外有關的那些故事。

外國人不能夠在中國享受「超國民待遇」,中外人士應當權利平等,在防控問題上尤其要如此,比如丹麥外交官家屬居家隔離期間出門遛狗,決不能允許;另外我們應當熱情對待、幫助在華人生地不熟的外國人;我們還要防範外國人當中的壞人,在涉外領域嚴格執法。這些原則將會在這樣的反覆磨合中構建起彼此的恰當關係。我相信中國人會逐漸形成針對外國人的平常心,這種平常心會讓外國人的話題逐漸失去敏感,我們也不會再做針對外國人要「不卑不亢」的強調。無論一個外國人受到了特殊照顧還是正常權利受到損害,我們的討論都會不再關注事件當中的「外國人」元素,而會更多鼓勵權利體系的儘量完善,無論服務落到誰的頭上,都多多益善。

來源:胡錫進微博

相關焦點

  • 居家隔離有人關愛 鄭州林山寨街道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服務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劉新宇 張夢)人文關懷、體溫測量、物資供應、生活保障......近日,鄭州市中原區林山寨街道為進一步有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嚴格落實《鄭防控辦53號》文件精神,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的管理服務。
  • 南京「外防輸入」見力度 暖心服務有溫度
    上線「翻譯官」、定製醫檢路線、貼心送祝福……隨著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不斷變化,連日來,南京緊繃「外防輸入」這根弦,第一時間全力創新舉措,精準施策、閉環管理,各社區妥善對待境外回寧人員,暖心持續在線。
  • 送水、買麵包、拿快遞……外籍人士隔離享受「超國民」服務?當地回應
    3月27日,南京一家媒體報導《我市最大外籍居民聚集地仙林街道提供暖心服務 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文中提到:「有的『老外』一次只買4片麵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性購買了4大桶,我們就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
  • 一對一為外國人服務!外國人隔離享受特別優待,好了傷疤忘了疼
    時隔五日,山東又爆出「特別優待」外籍隔離人員,一對一為外國人服務的消息,外國人蠻橫事件屢屢曝光,為何還能享有優待和特權?2.外國人隔離期間享受特殊優待,優待有點過分難道說外國人在我們國家就能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青島一外國人隔離期間享受社區「特別優待」一對一志願服務,志願者自己可以不吃飯,也要先幫助外國人解決吃飯問題,吃喝拉撒,包括照顧小貓消狗都是分內事。我想說你這樣服務過你的的父母嗎?
  • 新莊社區送愛心面與居家隔離人員「隔離不隔心」
    深圳新聞網2月2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洳鑫 通訊員 餘巍巍 駱耀森)2月21日,光明區馬田街道新莊社區工作人員收到轄區居家隔離人員王女士發來的簡訊:「你們放在門口的愛心面和慰問信收到了,謝謝社區對我們的關心,同時請轉告網格員小練、小羅等人,這段時間不斷上門為我們提供服務辛苦了
  •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常州防疫記錄——TK的14天居家隔離
    Theresa Boersma全家的14天居家隔離在2月29日終於結束,第二天,她的「宣言」被一一實現。 隔離期間,她寫了一篇長達1500多字的《My Quarantine Diary》(譯作《我的居家隔離日記》),詳細記錄這一畢生難忘的經歷。
  • 戴上智能手環,居家隔離更溫暖
    5日上午9點,南京新街口街道唱經樓社區主任錢秀和社區醫生一起,準時敲響了隔離居民李成華(化名)的家門,「老李,今天送你一個新玩意!」給李成華量完體溫,錢秀拿出一個紙盒,「這是智能手環,街道給你們配的,能計步能定位,能通話能預報天氣,還能測心率。」確保居家隔離人員14天不出門,是基層疫情防控的關鍵。
  • 「十八般武藝」盡數登場,上海用最嚴手段築牢居家隔離防控網
    奉賢區南橋鎮對中外居民採取統一的手勢,只要是需要居家隔離的人士,一到小區就會有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為其安裝可視頻、可喊話、可報警的門禁系統,幫助居委會做好居家隔離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張群英是南橋鎮陽光一居的黨總支書記,她轄區內的陽光二期共有1500多戶住戶,最近門禁系統又開始為小區內10戶居家隔離人員「站崗」。
  • 禮樂中福社區:「保姆式」服務溫暖居家隔離人員
    對話網格員禮樂街道中福社區鄧廣信(書記)袁苑婷(委員)梁賢輝(幹部)宣傳信息組:您好,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中福社區的情況嗎?鄧廣信:中福社區成立於2015年1月21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禮樂街道帕佳圖尚品樓盤13幢首層101號,目前社區管轄原中福(即現文錦苑1至28幢,帕佳圖小區、文昌中英文小區到利生車城、恆大御景半島花園。轄區面積面積0.7平方公裡。中福社區現有人口15230人,5617戶,其中湖北籍的113人,溫州籍的22人。
  • 青島優待外國人的「人性化服務」,是該點讚,還是該批評?
    最近一則青島嶗山區志願者一對一服務外籍隔離人員的視頻爆燃網絡,再次讓青島嶗山區登上熱搜。吃瓜群眾對嶗山區基層工作人員在外國人插隊與居民引發糾紛時和稀泥的態度不滿情緒逐漸消散之際,現在又被青島嶗山區志願者一對一服務外籍隔離人員的「人性化」服務觸動神經。
  • 義烏稠城街道遠程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在線服務居家隔離人員
    為全力確保居家隔離措施落實到位,2月6日起,義烏稠城街道發揮技防優勢,在所有居家隔離戶門口樓道安裝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並將視頻流回傳至綜合監管中心值班大廳,一旦發現隔離人員異動,立即電話聯繫並由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勸導。
  • 隔離不隔愛,八裡湖社區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生活物品
    九江新聞網(洪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七裡湖街道八裡湖社區認真貫徹落實「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八裡湖社區工作人員為外地返潯居家隔離尚先生送去生活物品。
  • 《居家隔離告知書》無死角覆蓋
    同時,潤海社區也迅速反應,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諸如備好日、韓、英、中四國語言《居家隔離告知書》,保證入境返連人員到轄區後第一時間了解大連市政府的現行規定;成立「潤海社區外語志願者服務隊」微信群,更好的與其進行溝通,詳細詢問入境返連人員的軌跡信息,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提供的幫助,打消他們的不安情緒,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隔離期。
  • 隔離居民收到DIY蛋糕,社區「居家後援團」實力「圈粉」
    「被隔離的日子,我們不孤單,社區工作人員真的太暖心了,今天還幫我們買了豬頭肉。」呼蘭區建設路街道的社區工作者感動著轄區內從外地返鄉需要居家隔離14天的居民們,不僅幫忙跑腿「代購」,甚至還自製蛋糕為過生日的居民送去祝福,這一波操作太暖了。
  • 一天為在隔離的外國人送20次快遞,這樣的暖心服務該有嗎
    此前,女留學生在隔離點,請求喝礦泉水事件,引起了大眾的爭議,人們紛紛痛罵她,認為她給防疫工作添了很大的麻煩。可是,近日一篇名為"為了684名老外的安康」的文章,傳遍了整個網絡,文章中,生動形象的描述了,當地對這些外國人的服務,究竟有多麼的貼心。其中,有一位外國人因為喜歡吃新鮮的麵包片,工作人員就每天送上門,還有的,要求喝純淨水,工作人員就一下子買了四大桶給送了過去。這樣無微不至的服務,實在讓人分不清這是在隔離?還是在度假?
  • 華陽街道提供暖心線上服務
    凱欣豪園、鴻凱灣等小區裡,熱心的業主都積極參與線上翻譯服務,幫助外籍居民了解社區防控動態,並將《返滬人員主動登記告知書》等相關公告翻譯成中、英、日等多國語言,便於居委宣傳告知。在全民抗疫的戰鬥中,還有國際友人,長寧區華陽街道的居委幹部、社區志願者等為這些外籍居民的社區防疫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圖說:居民登記表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外國人又傷人又插隊:是國人犯賤、骨頭軟?
    這幾天看新聞,入眼頻次多的除疫情之外,似乎還有這幾件事:留學生許可馨的不當言論,1.5萬在英小留學生,再是廣州外國人傷我護士,青島外國人插隊還喝令國人「中國人滾出去!」。這幾件事串聯在一起看,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與外國有粘連。再進一步想一下,我們國人的潛意識裡還真的把「外國人」看高一籌了。
  • 對外國人特別優待,青島嶗山人性化服務,國人啥時候能夠享受到?
    近日青島嶗山又有了優待措施,比不用排隊還離譜,倆外國人竟然有志願者一對一的服務,街道的解釋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嶗山區金家嶺街道有兩個外國人,沒有集中隔離,而是採取了居家隔離的措施。隔離期間不能出門怎麼辦,金家嶺街道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作為翻譯的志願者牛女士,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服務。買菜買水果買日常用品,甚至是寵物用到的東西,統統包辦給了牛女士。牛女士自己也很忙,但是在自己顧不上吃飯的時候,也要先把倆外國人的吃飯問題解決了。用網友的話來說,自己顧不上吃飯是小事,先把外國人伺候好才是大事。
  • 智能監控系統服務居家隔離人員,保障一線人員身體健康
    「您正處於居家隔離期間,請不要出門走動,有需要請告訴我,我會幫您解決。」「我有個快遞在社區大門口,請幫忙送到我家門口。」「好,我馬上幫您辦!」在順義區勝利街道義賓南區,社區工作人員李錦輝正通過居家隔離人員智能監控系統,與一位居家隔離的居民遠程對話。
  • 鄭州市福華街街道啟用「電子封條」實現居家隔離智慧管理
    隨著企業復工,返鄭人員逐漸增多,需要居家隔離的住戶也在增加,近日,福華街街道全面啟用「電子封條」,賦能防控一線工作。在社區專班人員排查、監管的基礎上,通過物聯網技術,社區對隔離人員進行動態監管,從而提高管理效率。 鄭州福華街街道永安東街社區目前有24戶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正在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