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狀態下的熱情接待,生活化課程背景下的共同成長

2021-02-15 北京市昌平區濱河幼兒園

根據昌平區教委「2019年上半年受援合作地區赴昌平跟崗研修」工作的整體部署,自5月13日起,我園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接待跟崗學習工作。

四位客人老師分別來自河北省唐山市、陝西省漢中市以及江西省景德鎮市,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這四位老師的腳步,共同回顧這兩周的學習生活吧!

     幼兒園裡來了四位客人老師,她們是誰?從哪裡來?來到我們幼兒園要做什麼呢?在5月13日的升旗儀式上,客人老師向大家做了自我介紹,開啟了她們在濱河幼兒園的學習之旅。

     為了使客人老師的跟崗學習取得最佳效果,在她們正式跟崗之前,金園長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園所文化建設、課程構建等方面的內容。

       在客人老師到達的第一天,金園長和徐主任帶著大家參觀了幼兒園,進一步熟悉幼兒園的環境,感受幼兒的氛圍,為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全園小中大12個班級分別以《我和圖書有個約會》、《抓住每一個契機生成課程》、《螞蟻世界》、《我的菜園我做主》等內容為主題進行了班級生活化課程的介紹,交流內容有主題、有特點、有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的內容,達到了共享、共鑑的目的。

客人老師這樣說:「聽過金園長課程建設的介紹,今天又看到了各班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發現濱河幼兒的課程是真正來源於孩子,回歸於孩子,每一次活動都是真實的、有生命的,這次學習為我們的課程建設打開了一種新思路!」

  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目標組與內容組教研活動、五大領域教研組活動都在按照計劃有序地進行著,客人老師全程參與教研,他們感覺如何呢?
    客人老師:「一天的教研活動,親見濱河幼兒園教師團隊的精神風貌:積極向上,不斷進取,勇於探索,不斷創新。跟崗結束回園,從自身做起,和老師們一起,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創新思維,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保教質量,讓領導放心,家長滿意,社會認可。」

       

    跟崗學習的第二周,迎來了幼兒園教師互聽課與青才班觀摩研討活動,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客人老師的感受吧!

   客人老師說:「恰逢幼兒園互聽課活動與青才班觀摩研討活動,我們跟隨整個過程,受益匪淺。看著這群年輕人認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很感動,更多的是仰視與敬重。對我以後的工作,有啟示,有思考,有架構,有設計……努力實現。」

    小班的社團活動又會帶給客人老師哪些思考呢?

  客人老師這樣說:「孩子們的潛力無限,學什麼,怎麼學,重在我們如何喚起孩子的興趣點,打開我們的思路,放開我們的思維,深入研究《綱要》,認真學習《指南》,給我們的孩子無限寬廣的發展空間。這是我們幼教人的責任和使命,努力實現!」

   

      在客人老師跟崗學習過程中,少不了走進班級與孩子們共同遊戲,孩子們在遊戲中體現出的自主有序、主動探究、認真專注等良好學習品質得到了客人老師的高度讚揚!

        為期兩周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用一次座談會為兩周的跟崗學習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智慧溫暖的教育者,無私真誠的引路人 」是客人老師對我們最真摯的肯定!就讓我們在幼兒教育之路上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媒體聚焦|生活化課程助推名師專業成長
    如何打破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如何打通名師發展成長通道?高密市教科院實施課程項目助推名師專業發展,小學數學以省級課題《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課程的實踐研究》為引領,數學名師工作室成為課程研創核心團隊,構建適合學生的生活化課程,助推名師專業成長。
  • 生活化課程的探索與思考|雲·看見幼兒園
    成人追隨兒童,兒童追隨自然。我們需要讓幼兒園更加接近自然本來的樣子,讓孩子們獲得來自自然的更多力量。 生活化課程強調環境對兒童的影響,也注重兒童與環境的互動,更鼓勵兒童在環境中的自我創造。「我們遊戲的樣子就是我們生活的樣子。」 幼兒園的環境與課程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 《指南》背景下的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困惑與原因
    在這些新要求背景下,許多幼兒園年輕教師也面臨著實際工作中的許多困惑,嚴重影響著幼兒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因此,在《指南》的引領下,針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必須準確地找出原因,並逐一解決。    二、《指南》背景下的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困惑    雖然《指南》明確了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幼兒教師還是存在許多困惑不明,這些困惑:有的是長期以來一直都懸而未決的問題,如幼兒教師從業資格要求不高;有的則是新產生的問題,如幼兒教師的理論研究難以深入開展;有的便必須依靠幼兒教師所工作的幼兒園
  • 虞永平: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回歸生活的幼兒教育,要求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所謂幼兒園課程生活化,不是指課程只承載生活技能,不是將課程當做生活事件的堆積。課程生活化的本質是通過課程,使幼兒真正處在一個自己的需要、興趣、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世界裡,使幼兒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長。課程生活化意味著讓幼兒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裡,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學世界的奴役。
  •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在教育理論的考察過程中,該部分知識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多是題幹給出具體情境,需要考生選擇所對應的感覺變化規律。此外,也存在以多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的可能,直接選擇感覺的變化規律有哪些。
  • 城鄉互助促發展,同「星」同向共成長 星辰幼朝四園區赴建德金山灣...
    金山灣藝術幼託園陳園長熱情接待,並攜同園內骨幹教師帶著各位老師一同進行了現場調研活動。陳園長簡單地介紹了幼兒園辦園理念及課程實施的內容,並從場地創設、設施優化、一日活動等當下疫情期間遇到的難題、困惑開展討論與交流。
  • 益陽萬源明達學校:市課題組學習課程標準踐行教學生活化
    ,文綜組長王娟、理綜組長劉文斌帶領大家以備課組為主,學習了課程標準中關於教育生活化的理論。努力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學習環境生活化,教學評價生活化。地理備課組丁華學習中說,現代社會要求公民能夠科學、充分地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等相互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不斷探索和遵循科學、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選對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新課題。
  • 新高考背景下學校課程制度建設
    [1]又如杭師大附中專門針對學生成長導師的設置出臺了《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長導師制」實施方案》,規定了成長導師的配備標準、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比如跟蹤記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以及將面談與電話訪談相結合等。
  • 教材教法67:新課程背景下語文作業設置
    教材教法67:新課程背景下語文作業設置 http://www.hteacher.net2011-07-28 15:16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課程園本化背景下的幼兒園主題活動
    例如,如何有效平衡五大領域教育內容之間的關係,不讓主題活動成為各領域活動的「大拼盤」;如何兼顧幼兒實際發展與園所特色發展的需要,既體現幼兒園的教育特色,又利於幼兒的個性化、可持續發展需要;如何管理課程,對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引領,保護教師參與課程探索的熱情,不讓教師產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況。因此,合理設計與科學實施主題活動是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的重要工作。
  •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轉變的調查研究
    完成角色的轉變,做好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一)選題依據教師是學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引導者,對學生健康成長起巨大作用。新課程改革推出後,相關學者很少基於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角色展開研究,這種結合實際情況的教育研究目前偏少,因此,本次的研究重點突出面對新的環境,教師如何及時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促進教與學的共同發展,也促進了基礎教育學理論的不斷進步。
  • 2020全國培智教育年會在杭召開 研討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課程改革
    《一萬個太陽公益畫展》作為大會會刊,助力培智教育文/攝 商報記者張凡 上周五,全國智障教育2020年會——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培智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在杭州市楊綾子學校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主辦,杭州市楊綾子學校承辦,中國教研網特別支持。
  • 教育解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研究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利用教學改革的契機,多學習新的教學理論,善於利用各種培訓學習的機會,扭轉陳舊的觀念,運用新教學方法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專業知識發展。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
  • 「自然成長課」小泥巴營地自然成長課程開啟學員招募啦
    開學季已至,期待已久的小泥巴營地自然成長體驗課開課啦~本次自然成長體驗課分藝術、食育、探索、建造等4大板塊,6個課時,全新自然教學理念,讓孩子們一起領略自然之美~自然系列課堂第1期自然成長課程開始招募啦~本期主題—白露為霜在這漸濃的秋意渲染薰陶之中,由老師帶領,學習了解二十四節氣主題課程
  • 全球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共同元素(下)
    「旅行者式教育借鑑」不僅是歐美國家教育研究者在試圖了解中國基礎教育的過程中常常發生的事情,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也由於對國外教育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缺乏全面了解,造成了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過於強調歐美一些國家的課堂教學模式,排斥我國自身教學經驗。
  • 線下四步成長課程介紹
    除了共同語境,基礎班也會就陽明先生生平故事、基本概念和功夫做個梳理,這個部分遵循盤子老師庚子悟道之後創作的《陽明王道心學歌》來展開。《陽明王道心學歌》以5言詩歌的形式,提綱挈領,句句有韻,朗朗上口,既適合自學了解大概,也適合傳頌。
  • 創生課程文化 走向共同成長 ——混合學習社群視域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創新實踐
    例如「學生紀律和課堂管理」培訓內容的需求意願總體最低,然而其是處於探索建立期(5年以內)的教師需求度最高的培訓內容;教齡與教師的校本研修需求中的「備課研課」呈顯著的負相關,故而研修需要基於教師的需求且具有可選擇性。混合學習社群的構築可以在同學科的基礎上,探索跨學科、跨文化、跨組織的社群建設與運行,為新教師的成長轉化及成熟教師實現向專家型教師的蛻變提供平臺。
  • 新區實小:「課程改革背景下優質小學的課程建設與管理」培訓紀實
    經過近五個小時的舟車勞頓,我們一行16人終於在25日中午12點順利抵達上海,活動舉辦方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的領導早早在高鐵站等候,安排我們乘坐車輛前往賓館,從接站到食宿都讓我們感受到舉辦方滿滿的熱情,細緻周到的服務讓我們對活動充滿無限期待。
  • 去小學化背景下的幼兒園特色課程——中日澳實踐案例介紹與思考
    地理位置北京,是由李躍兒與她的先生徐曉平及其團隊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在兼顧中國國情、融合西方教育和哲學的前提下,總結出的一整套集教育理論、兒童心理學、兒童成長機制、課程設置、課堂操作為一體的教育體系,是一所致力於對孩子的人格建構及進行正確幫助的教育機構。拍攝過紀錄片《小人國》、《成長的秘密》。
  • 生活化課程中幼兒的深度學習——海南區第二幼兒園教師觀摩研討活動
    新年開篇,海南區第二幼兒園開展了以「生活化課程中幼兒的深度學習」為主題的教師觀摩研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