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分離焦慮讓你和孩子都痛苦不堪?這4點建議可以幫到你

2020-08-28 慕珂育兒

寶寶11個月特別黏著媽媽,到哪裡都要抱,連上洗手間都得跟著。也特別怕生,只跟幾個很熟的小朋友玩,其他幾個認識的都不一起玩,這樣的情況怎麼辦?

存在這樣困擾的父母不在少數。

針對孩子特別粘人的問題,小七老師在《小七老師育兒說》一書中說到,這是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也是孩子建立依戀的標誌之一。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0~3個月是無差別依戀,3~6個月是選擇性依戀,6~36個月是穩定性依戀。對孩子而言,媽媽的愛和親近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孩子依戀父母是正常的。

而三歲之前是孩子構建依戀關係最關鍵的時期,父母要抓住這個時期,讓孩子具備完善的安全依戀關係,這樣就可以構建好面對分離的心理準備。等到孩子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就不會特別嚴重。

敲重點:儘量不要讓孩子在3歲之前上幼兒園,原因如上述。

那孩子現在有嚴重的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小七老師的建議是: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的質量勝過於時間。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高質量的陪伴,我當時就是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怎麼陪孩子。小七老師說,陪孩子玩適齡有趣的遊戲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遊戲力》這本書,裡面有很多非常詳細的遊戲,一方面讓父母了解遊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學很多遊戲來陪伴孩子玩耍。是一套非常經典的書,很多朋友來跟我要書單,這套書是必列之一。

總之,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如果你有不會的東西,就去尋找相應的書籍吧。你的疑惑,老早就有人解答過了,你只需需要勤快點翻翻書。

第二,爭取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成為孩子親密的可信賴的對象,而不是只有其中一個人。

有很多家庭父親是游離於育兒之外的,所以很多媽媽一個人養育孩子,壓力太大,容易有情緒。就比如之前上《天天向上》節目中的章齡之一家和麥子一家。

章玲之因為丈夫一直在外拍戲,她一人帶孩子,壓力比較大,比較容易情緒化,不良情緒自然就容易傳遞給孩子。但麥子一家,因為父母雙方都參與養育,所以麥子有什麼壓力,都有來自丈夫黃覺的支持,不良情緒容易消化和排解掉,也就杜絕了把這些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能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愛。

第三,坦然接納和擁抱孩子,當孩子焦慮哭鬧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想辦法阻止他,而是理解和回應。

理解和回應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回應孩子行為。

行為有對錯,但是感受沒有對錯。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接納孩子的傷心難過,允許她把情緒發洩出來,孩子內心的垃圾宣洩出去後,就像我們大人哭了一場,心理的淤堵就會少很多一樣,是一個道理。行為方面,告訴孩子哪裡不對,以後怎麼做就好。

此外,著名家庭醫生維琴尼亞·薩提爾曾說:「我們每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生存,需要8次擁抱才能維持正常狀態,需要12次擁抱才能有所進步。」

每天多擁抱你的孩子吧。我在我的社群裡發起過擁抱活動,讓父母們每天都去擁抱自己的孩子,就算沒有12次,一個星期下來,群裡家長們都反饋,和孩子的關係變好了很多。

第四,如果媽媽/爸爸離開一段時間,比如說去上班,最好和孩子說明原因,並且在約定的時間及時回來。

千萬不要偷偷的走,不然孩子會更沒有安全感。雖然大方的和孩子說媽媽/爸爸要去上班,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哭,但這種方式有利於孩子和媽媽之間建立信任感。隨著離開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慢慢認識到,媽媽/爸爸只是離開我一段時間,等到某個時間媽媽就回來了。

時間方面孩子還沒有概念,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告訴她,你睡午覺再吃點水果後,媽媽就回來了;對於大年齡段的寶寶可以直接說幾點回來即可。

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嬰兒對於父母對自己的是否是關注的,是否是充滿著愛意的,她們極為敏感,也有著非常大的感知力。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經歷著分離焦慮,希望以上4點,能讓您孩子的分離焦慮得以緩解。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記得不要太著急,給自己和孩子多一些耐心和接納哦。


作者簡介:慕珂,船長繫心理學訓練營主班,「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講師,樊登讀書籤約作者,堅持星球演講培訓合伙人。希望在育兒育己的路上,陪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分離焦慮讓你和孩子都痛苦不堪?這4點建議可以幫到你
    針對孩子特別粘人的問題,小七老師在《小七老師育兒說》一書中說到,這是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也是孩子建立依戀的標誌之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0~3個月是無差別依戀,3~6個月是選擇性依戀,6~36個月是穩定性依戀。對孩子而言,媽媽的愛和親近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孩子依戀父母是正常的。
  • 這六招幫孩子應對幼兒園分離焦慮
    皮哥在總結自己的經驗,與在幼兒園做老師的朋友探討以及查閱資料過後,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到大家。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而且老師反饋,這幾天小翔在幼兒園顯得悶悶不樂,參加活動時也不積極,讓父母非常擔心。其實,許多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出現類似的表現,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是兒童在和照料者分開時出現的一種焦慮體驗,不同的兒童分離焦慮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為情緒行為的爆發,如哭鬧、踢打他人、摔東西等;也有孩子表現出迴避行為,如迴避和老師、小朋友的交流,拒絕參加活動;或者表現出軀體不適的症狀,如頭痛、肚子疼等;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噩夢等。8、9個月到7歲的孩子都可能出現,3歲左右比較常見。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普天下媽媽共同的煩惱,孩子像萬能膠一樣纏著媽媽,著實讓人崩潰,甩都甩不掉。很多媽媽都去求助,該怎麼讓這個幸福的煩惱,不哭不鬧的放過自己。但結果往往不盡人如意,都是紙上談兵。其實,這個煩惱的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分離焦慮期。這一現象會出現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身上,1歲半的時候會達到頂峰。不同的寶寶表現和焦慮程度會有所不同。
  • 孩子總是離不開你? 可能「分離焦慮」期到了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嬰兒與母親》雜誌報導,如果家長發現小孩一直黏著自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  文章摘編如下: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
  • 「舟山今日關注」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為情緒行為的爆發,如哭鬧、踢打他人、摔東西等;也有孩子表現出迴避行為,如迴避和老師、小朋友的交流,拒絕參加活動;或者表現出軀體不適的症狀,如頭痛、肚子疼等;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噩夢等。8、9個月到7歲的孩子都可能出現,3歲左右比較常見。
  • 幼兒分離焦慮,孩子如何從家庭過渡到幼兒園
    幼兒分離焦慮,陪伴未必管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一、什麼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而形成的傷心、痛苦、緊張、恐慌、憂傷、不安、煩躁、等情緒,以示拒絕分離。學齡前期較為常見,但各幼兒的焦慮程度和持續時間也是各不相同。
  • 這三點讓你的小孩擺脫分離焦慮,孩子自立從此開始
    那就是分離焦慮,這個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需要學會以下這3點,幫助孩子及早擺脫分離焦慮。這樣,就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忍耐分離,並對媽媽回家充滿理解、期盼與信任,對分離建立安全感。02.帶領寶寶正視分離有的家長採取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悄悄離開,或者放下孩子轉身就走等不辭而別的分離方式,這樣不但不能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反而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與信任感,並對分離產生強烈的恐懼心理。
  • 分離焦慮:家長處理好分離時刻,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成長
    孩子的分離焦慮給寶媽們帶來了很多不便,嚴重地影響了生活工作,產假結束不能上班,公司出差也沒法安心出去,孩子無時無刻都要自己陪在身邊。二、分離焦慮的成因在孩子出生後,照顧者往往會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身上,衣食住行事事親力親為,所以在孩子與照顧者之間就形成了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會讓孩子感到安心滿足。
  • 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一起拯救孩子的開學季
    專家教你應對分離焦慮,一起拯救孩子的開學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上幼兒園生死離別?
  • 疫情之後,我們如何面對分離焦慮,如何實現無為而為的家庭教育?
    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4月29日周三,19:00-20:00生活中,我們可能看見或經歷過這樣的情境,當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分開後,就會哭鬧不停,他們不願待在陌生的環境中,更不願與不相熟的人相處。孩子所經歷的這種情緒困擾,就是分離焦慮。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也不一樣。
  • 你的孩子分離焦慮了嗎?你重視了嗎?你可以很好的解決嗎?
    媽媽一臉苦笑,又是哄又是要打又是嚇唬,而孩子僅僅抱著媽媽號啕大哭……曾經一起聊過天,有意的提醒是否在分離焦慮上面下點功夫來緩解。她卻各種不在意……馬上到入園年紀了,真替孩子擔心。面對那麼一個突如其來的新環境,該如何自處……媽媽對於教養似乎不在意。總覺得吃飽穿暖就足以。在我們那個年代尚且可行,現在再這樣,恐怕孩子以後會經歷更多的挫敗,讓人擔心的是,他的心理健康。
  • 孩子分離焦慮,不要媽媽上班,新手爸媽可以試試這幾招
    其實,分離焦慮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因為這是生存本能,是寶寶失去保護後的正常反應。尤其是在孩子身體虛弱、處在陌生環境、到了晚上等情況下表現得更明顯,媽媽一定要正常看待這種反應。孩子的內心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在孩子心中,媽媽離開就意味著這世界最親的人離他而去!
  • 孩子為啥會產生分離焦慮?實際上是認知能力沒有達到,家長要了解
    話說我也有同感,我在穎寶4個月的時候回去上班,每次早上餵好最後一頓奶跟她bye-bye,直到下午6:00才能回來。最開始一周,奶奶說寶寶經常看著大門處,等著我回來。當時聽了也挺心酸的。以上說的,應該很多人不陌生,今天來給大家談談「分離焦慮」,像上面這些都是孩子在分離焦慮期的正常表現。
  • 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許多孩子都會遇到分離焦慮問題,令這個問題讓很多家長非常不知所措,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最經常遇到這個問題的情況時是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嚎著,拉著這父母的衣角,這也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 幼兒園開學,如何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你最擔心孩子的適應及分離焦慮的問題,我連夜趕了一份大補帖送媽媽們,新生入學,說對10句話就可以幫助孩子降低分離焦慮。父母這樣做:提早到學校暖機所以我會建議早睡早起,提早到學校暖機,別讓孩子睡到最後一刻,弄得非常焦慮。
  • 幼兒園分離焦慮,苦了孩子,難為了家長,這4招教你應對
    爸爸媽媽們雖暗喜著解放了,心裡又不免有各種擔憂,燃眉之急就是娃的分離焦慮!突然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獨自待在幼兒園,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有沒有小朋友打你?」甚至用「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之類的話來嚇孩子。
  • 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導讀: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又到「分離焦慮季」家有萌娃真鬧心 專家建議:六招緩解入園焦慮
    眼下,咱厝幼兒園開學進入倒計時,不少家有萌娃將上小班的家長既期待又忐忑:孩子終於要邁出獨立的第一步了,不知能適應嗎?作為家長,又能做些什麼幫孩子儘快克服分離焦慮呢?對此,記者採訪了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研室主任蘇海雲,為家長們分享實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