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長沙寫給遊客們的情書。
在各種名字的老街裡,有火辣美食,有活色生香、有家長裡短。
6月19日,「回晨報 看長沙」主題考察活動來到長沙各色老街,大家通過走訪多條老街,品嘗長沙網紅本土飲品茶顏悅色以及網紅打卡地文和友,感受長沙的魅力。
網紅長沙的厚重底色
來來往往的車輛,街邊各色的美味小吃,筒子樓裡的家長裡短,喝著熱茶打著小牌老人,這些場景在長沙各種老街裡反覆出現。
老街不斷創新,同時也結合著老街的歷史本色。
西文廟坪片區東鄰黃興路步行街、西鄰湘江風光帶,北距太平街不足500米,南有全國百強中學排名第四的長郡中學。目前區域已擁有網紅打卡店茶顏悅色、金記油坨坨等十餘家。目前已與國內十餘家知名文化運營公司進行對接,達城初步合作意向。未來,該片區將規劃為主題餐飲、藝術文化、體驗互動和精品生活等幾個板塊,保留歷史文化生長脈絡的痕跡,讓所有業態都具有深厚底蘊、推崇人和文化交融,又能吸引現代居民和遊客。
都正街因清初都司衙署所在而得名,是古城長沙保存下來的歷史街巷之一,保留有善化縣城隍廟、詹王宮、桃花井等文化遺蹟和縣正街、清香留巷等老長沙街巷,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來到長沙,一碗米粉會成為大多數人,一日三餐中的其中一餐,行走在都正街上,走進一家米粉店,點上一碗米粉,再要一個滷蛋,別提多熨帖。
營造煙火氣息的老街
青年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李清川,在遊覽都正街時表示,都正街改造的要素營造和呈現是很完整的,身處其中很舒服。
他說,大都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現代化有餘,煙火氣不足,文化味不夠。缺少煙火氣,城市生活就不夠親切,一座城市的獨特記憶就很難傳遞下去。一條街巷的改造,並不只是重新裝飾房子的外立面,這條路上的磚,這條路上的樹,這條路的色彩,甚至店鋪的風格都是重要的細節。只有人在其中感覺舒服,它的改造才是成功的。
現代快報總編輯梁波也有同樣的感觸,"我就覺得長沙是一個特別有文化,而且特別有生活味的地方。"
在他看來,長沙對老街的改造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改造的過程是對原有的建築進行了一種翻新,關鍵是保留了原有的居民,這非常關鍵,因為只有把原有的居民保留在那,才能保留住長沙的一種文化。
"另外,茶顏悅色的口感很好,關鍵是口感的背後體現出創新後的文化。"
大河報前總編輯楊青,感受到在長沙的老街上,可以看到非常悠久的歷史和現在最現代最豐富最充滿煙火氣的生活的結合。
"在這個地方就真的有一種感覺是在穿越,左手可能是有幾百年歷史,甚至上千年歷史的古宅,右手就是一杯網紅奶茶,一個很時髦的美女姑娘。所以我覺得在長沙老街上,能看出昨天和今天的結合,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
瀟湘晨報記者易思含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