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坦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大多是這樣長大的

2021-01-08 網易新聞

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其他小朋友嘴巴都非常甜,一看到自己就阿姨,阿姨地叫,但自己兒子面對同樣的情況卻不會嘴甜,不討長輩喜歡。在生活中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萌媽經驗說V

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畢竟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更受歡迎,李女士在教育孩子時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長大之後情商如何,其實跟小時候的表現有關,一般來說情商不高的人,大多是這樣長大的。

低情商的人,小時候都有這幾種特徵

1、容易生氣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被全家人寵愛著,一旦遇到小事就會發脾氣,動不動就罵人摔東西,甚至還會動手。他們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會將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最終會變成一個性格非常暴躁的人。試想一下,一個連自身情緒都無法掌控的人,情商怎麼可能會高呢?

2、說話難聽

在生活中不乏一些說話特別難聽的孩子,在與別人說話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很過分,甚至讓人討厭。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在社交能力上勢必會非常差勁,而且很難交到真心朋友。

3、愛抱怨

有些小朋友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會想著怎樣去解決,而是把問題拋給別人,選擇抱怨,抱怨來抱怨去,最後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經研究發現有這種性格的孩子,他們的家長大多也都喜歡抱怨,遇到問題從不尋找自身原因。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自然會變得非常消極,更不要說是情商了。

低情商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很多的,所以家長應早早培養孩子的情商,免得孩子長大之後變成一個無法掌控自身情緒,變成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1、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每天接觸最多的人,而家庭教育對孩子起到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家長首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自己平時有一些缺點的話,那麼也要及時改正,然後通過正確的言語以及行動來教育孩子,在良好環境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就會變成一個讓人喜歡的人。

2、讓孩子學會分享

很多家長平時太寵孩子,在家裡孩子覺得自己是老大,如果在外面也是這樣的表現,隨手搶奪別人的玩具,不願意將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這樣的孩子不會受他人歡迎。

一個樂於與人分享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擁有高情商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讓孩子學會大度。不管是我們說出的話,還是做出的行為,都不能讓別人舒不舒服,更不能去傷害別人。如果他人不小心做出了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也要懂得適度忍讓。

3、鍛鍊孩子應變能力

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情商堪憂的孩子一般表現得都比較木訥呆板,遇到問題常常會無助,不知道怎麼辦。

但高情商的小朋友就不一樣了,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他們能做出不一樣的反應,因為他們能懂得變通,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擁有著極強的應變能力。因此家長在生活中,可以著重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來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

總結:

孩子出生之後其實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雖然受環境的影響,但跟父母的教育也有脫不開的關係。因此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時關注孩子情商的培養,讓孩子變成一個更受歡迎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喜歡埋怨有很多孩子喜歡抱怨,在平時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若是失敗了,就會打開「抱怨模式」,一個勁地抱怨這個沒做好, 那個沒做對,就不知道從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將全部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情商都很低。
  • 李教授坦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3種行為
    李教授坦言:長大後情商都不高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3種行為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分優秀,將來成龍成鳳,不單單是智商方面,我們也更希望孩子擁有很高的情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社會上過得順風順水。可是近期作為教育專家的李教授卻發現了自己孩子情商方面的一個難題。
  • 李教授坦言:長大後情商都不高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3種表現
    李教授坦言:兒時的幾個行為表現,看出你長大後的情商高低 大多數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分優秀,將來成龍成鳳,不單單是智商方面,我們也更希望孩子擁有很高的情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社會上過得順風順水。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同樣的問題,曾經在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上就有人提到過這個問題,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值得讓家長們反思:「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但實際上"智商"並不能體現孩子的全部,"情商"才是決定孩子的高度。很多時候,優異的學習成績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獲得,而高情商卻是先天決定的,有些孩子從小開始就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情商。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
  • 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孩子中幾條
    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娃中幾條?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符合3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令父母堪憂
    而這「一念」或許就是情商所決定的。對於事情本身來說,沒有好壞之分,認為它是好的,你就能從中吸取教訓;若認為它是壞的,那「絕望」就會湧上心頭。所以,情商對每個人的成長來說,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李玫瑾教授是我國犯罪心理學的「頂尖人物」,她從多年的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一個孩子,如果小時候符合這3個「特徵」,那他長大後的情商,可能會令父母擔憂。
  •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基本上小時候的家庭是這樣
    馬雲在浙商大會上是這樣回答的:要想成功,必須情商強大。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情商教育,應該在他們小的時候,就要引起注意。案例孩子的情商問題,李玫瑾教授很早就分析過:情商不高的人,跟小時候的成長有關,而父母是最重要的因素。
  • 李玫瑾:對於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就像這樣長大,太真實了
    溝通是一種技能,在學習實踐中時需要不斷總結和探索,有些人認為說話不堵很直截了當,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情商很低,是最煩人的人。一個情商低的人,即使他有很高的能力,最終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畢竟情商影響人的上限,孩子的情商離不開父母。
  • 李玫瑾教授坦言:飯桌上孩子有2個表現,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引言:在當代社會,現在很多人自然智商非常的高,但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他們的低情商會害了他們。但是情商的培養和提升,完全是來自於後天的努力,很多人的情商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父母或者身邊的人們對他們的影響,如果身邊人的情商普遍高,那麼他們的情商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而現在很多人都說孩子的情商,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體現出來,甚至在飯桌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吃飯時孩子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有一個對他有求必應的奶奶,雖然平時小寶被奶奶養得白白胖胖的,但是小寶也被奶奶慣出了不少小毛病。小寶媽媽嚴肅地說,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就連李玫瑾教授都曾經直言,孩子吃飯時有吃獨食,愛講話,夾菜時亂翻菜這幾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媽媽堅持要從此以後好好給小寶「立規矩」,讓小寶改正在餐桌上的這些壞習慣。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
    家長從李玫瑾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一次講座中,他提及了孩子的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從情商上培養孩子。,喜歡抱怨的孩子往往情商比較低,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我們需要去面對,不可能都是順利的,很多人會把這些不順利變成負能量,整天各種的抱怨感慨命運不公平。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人,基本小時候都有這幾種表現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個高情商,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上,能混得風生水起的往往不是智商高的人,而是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並且能夠在挫折當中重新拾起信心的情商高的人。但不是每個人的情商都高,畢竟情商這種東西是需要從小養成的,否則長大再想培養就晚了,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視頻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應當先了解一下吃飯習慣和情商之間的聯繫,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畢竟,吃飯在我們的普通認知裡就是填飽肚子,哪有什麼其他的含義,為什麼吃飯習慣能和情商掛鈎了,所以,這裡家長可以看看為什麼會說吃飯習慣和情商有聯繫。
  • 李玫瑾:孩子小時有4種「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家長及時糾正
    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在多年對人的心理研究中發現:但凡能當領導的,業務能力不一定強,但情商一定特別高,有人格魅力,會和人相處,人際關係處理的非常好。所以,情商高低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又情商高,對孩子情商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李玫瑾老師也說:人的心理表現往往具有滯後性,成年後的情商高低,其實與早年的心理撫養密切相關,而孩子的心理成長具有幾個關鍵期,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 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早發現早糾正
    一個人要成功靠情商,情商低的人是沒有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的,智商高的人是很難管的,你管理他們就得靠情商。——馬雲馬雲這句話恰恰印證了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的理論: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步入社會你會發現,那些高智商的人才,確確實實成為了一個行業的尖端人才。
  • 李玫瑾坦言:午睡與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父母別大意
    相信家長們都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吧!她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並且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作為國內知名的育兒專家,她的觀點還是存在一定參考性和權威的,並且李玫瑾坦言:午睡與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父母別大意!李玫瑾坦言:午睡與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