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

2020-12-20 FX168財經網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新華社)

文/冷靜2019-01-21 15:16:29來源:FX168財經網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衛生部:禁止給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央視國際報導,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個人所為
    (原標題: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新華社廣州1月21日電 記者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
  • 打擊違法亂象 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分為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它不僅開創了胚胎研究和生殖控制的新紀元,更圓了眾多不孕不育患者的求子夢。
  • 國家衛健委發「國十條」 嚴管輔助生殖機構和人員,胚胎禁止轉送他人
    點擊查看 不孕不育發病率升高已成為全球問題,輔助生殖技術(包括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為我國數以萬計的不孕不育夫婦帶來了希望。截至2018年底,我國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498家,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有26家。
  • 衛生部:嚴禁複製人 輔助生殖技術要遵守7大原則
    為此,不育夫婦實施授精前,必須籤訂《多胎妊娠減胎術同意書》。  2003年3月以來,衛生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原於2001年出臺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及一系列相關文件進行了修改。修改稿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應用相關技術的機構設置標準、人員的資質要求和技術操作的技術規範,並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技術實施中的倫理原則。
  • 衛生部公布可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單位(名單)
    中新網4月2日電 據中國中央電視臺消息,衛生部4月2日公布了上海、雲南、廣東、甘肅、山東、江西等地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單位。  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單位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上海中國福利會和平婦幼保健院、廣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原深圳市中心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甘肅省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衛生部新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 禁止複製人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央視國際報導,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複製人。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必須遵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必須嚴格遵守知情同意、知情選擇的自願原則;必須尊重患者隱私權外,還必須禁止無醫學指徵的性別選擇。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還要求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實施胚胎贈送;禁止開展人類嵌合體胚胎試驗研究;禁止複製人。
  •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中新網11月18日電 中國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
  • 青島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整治行動
    原標題:青島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整治行動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和人工授精兩大類,該技術的應用應當在醫療機構中進行,以醫療為目的
  • 青島市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整治行動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和人工授精兩大類,該技術的應用應當在醫療機構中進行,以醫療為目的,並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倫理原則和有關法律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 衛生部共批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記者今天(2月5日)從衛生部獲悉,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國共審核批准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10家機構設置人類精子庫。衛生部重申,中國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嚴禁私自採精、採卵。我國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精子庫技術實行嚴格準入制度,不符合條件者一律不予批准,違反規定者將受到相應處罰。
  • 人類生殖規則應由法律規範
    作者 陳杰人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衛生部近日修訂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包括複製人、單身婦女輔助生殖技術、代孕技術、人與異種配子雜交等在內的10項技術被禁止,與此同時,該規範及相關文件還規定:對採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後的多胎妊娠必須實施減胎術,嚴禁三胎以上的妊娠分娩。
  • 法院關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生育子女的裁判規則
    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還應當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持批准證書到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倫理原則》明確規定了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必須符合保護後代的原則:「如果有證據表明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將會對後代產生嚴重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損害,醫務人員有義務停止該技術的實施。」被告認為,原告的丈夫可能無法生還,若通過胚胎移植手術生育了孩子,孩子一出生就沒有父親,單親環境下成長肯定會對其生理、心理、性格等方面帶來影響,且原告是否在物質條件上為新生命的到來作好了準備,亦無證據予以證明。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hiv|賀建奎|受精卵_網易科技
    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11月26日,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在受精卵時期,CCR5基因經過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事件披露後,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
  • 起底中國人工輔助生殖的困境
    上海社科院法學所生命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長秋質疑,這會引發生殖倫理上的隔代問題。在國家衛計委專家座談會上,他曾提議為胚胎凍存設置期限,「最多不應超過20年」。  相較中國而言,一些國家已對冷凍胚胎的保存做出了規定。  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學法案》曾規定,冷凍胚胎保存年限為5年;2009年法案修訂時,延長至10年。
  • 要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由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引發的倫理思考
    《科學時報》記者 潘鋒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運用醫學的技術和方法對精子或卵、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不僅成功地從技術上解決了不孕不育等長期困擾醫學界的難題,為無數家庭帶來了歡樂,而且還極大地促進了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的發展。
  • 基因編輯嬰兒:法律明確禁止,各國共識「不得用於妊娠」
    法有禁止亦為之根據澎湃新聞26日獲悉,賀建奎的這項研究已獲得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件,並且已經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獲得臨床試驗註冊號。原衛生部在2003年7月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明確規定「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可見,不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是可以進行操作的。
  • 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施細則
    單一精液標本使用禁超5次  衛生部昨日發布的《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提出,每一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細則規定,開展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機構,應與經衛生部審核批准的人類精子庫籤訂供精協議,並明確說明具體的使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