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 涉嫌欺詐消費者數十載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博弈 

  更名遭進口商重重阻撓 

  既然「美國大杏仁」的名稱有誤,又給相關產業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何不將名字改過來,還其扁桃仁的真面目? 

  「美國大杏仁」張冠李戴的蓋子被掀開後,堅果協會也一直致力於將市場上的相關產品更名,還消費者知情權,然而這卻遭到了「美國大杏仁」進口商的竭力反對。 

  2011年8月,商務部流通發展司批准《堅果炒貨食品術語》《熟制扁桃核和仁》標準制定立項,在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由堅果協會牽頭完成,其中就涉及被訛稱「美國大杏仁」的扁桃仁定性問題。今年3月23日,商務部發布公告稱這兩項行業標準於今年6月1日起執行。然而,就在實施的節骨眼上,一個原本已被科學定性的事實突然被一封來信完全推翻。 

  今年5月7日,堅果協會收到了一封商務部有關部門轉來的傳真文件。這是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下稱「土畜商會」)5月初向商務部市場建設司發去的一封函件,土畜商會在函件中稱:最近制定的《堅果炒貨食品術語》中對「美國大杏仁」的定義違背了事實、海關分類以及幾十年的商業慣例,遭到樹堅果行業企業以及美國加州杏仁協會的強烈反對……科學證明「美國大杏仁」是杏仁而不是桃仁。我會希望近期能對《堅果炒貨食品術語》重新進行修改與完善,呼籲保留「美國大杏仁」一詞。 

  收到商務部轉來的函件後,堅果協會即向商務部發去回復函,除強調尊重科學事實外,還建議召開標準審評小組、起草小組會議,邀請國內植物學、標準、質檢、營養、食品領域權威專家及企業代表出席,進行充分的研討。商務部採納了該建議,並於7月23日舉行了專家論證會。經充分論證,再次認定「美國大杏仁」不是杏仁,而是扁桃仁。 

  事已至此,一切本應塵埃落定。然而事情卻遠遠沒完。 

  □現狀 

  行業標準遲遲不能備案 

  原來,在土畜商會發函給商務部後,商務部市場建設司便發函給國家標準委農業食品部,要求暫緩《堅果炒貨食品術語》《熟制扁桃核和仁》兩個標準的備案。按理,既然隨後召開的論證會已經再次認定「美國大杏仁」不是杏仁的事實,相關部門就應進行備案,推進標準的實施,但事情卻完全相反。 

  「標準本應於今年6月1日起執行,但至今仍未予以備案。其間,起草小組多次奔走於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和流通發展司詢問,一直未得到明確答覆。」堅果協會秘書長翁洋洋告訴記者。 

  「今年8月,中國經濟林協會仁用杏專業委員會向商務部致函,呼籲早日推進行業標準的實施。」中國經濟林協會仁用杏專業委員會會員李建軍表示,用法規、標準進行規範,是促使美國扁桃仁停止使用「杏仁」名稱的重要途徑,不能再讓美國扁桃仁在中國市場繼續用「杏仁」之名來欺騙消費者,損害我國杏仁產業的發展。另據了解,今年9月6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也正式向商務部發去「關於請求儘快對《熟制扁桃核和仁》等行業標準實施備案的報告」,要求儘快備案。 

  在商務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9月27日,堅果協會與土畜商會又進行了溝通並達成初步共識——對標準進行兩處修改:一是刪除扁桃仁的英文名稱;二是在扁桃仁的屬性和定義中增加「進口美國扁桃仁曾用名美國大杏仁」的備註。然而國慶節後,土畜商會又突然不再認可上述共識。 

  「直到現在,何時備案仍不得而知。」翁洋洋告訴記者。 

  記者昨天在商務部網站查詢發現,土畜商會隸屬於商務部。記者將上述國標備案情況的採訪提綱以傳真形式發送給商務部負責新聞宣傳的部門,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得到回覆。 

  □幕後 

  杏仁身份成牟暴利噱頭 

  一個經過科學認定的事實,為何在標準制定中遭到百般阻撓? 

  「商業利益使然。」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我國銷售的「美國大杏仁」中,90%以上的進口商都是土畜商會樹堅果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美國扁桃仁的進口價遠低於開心果、美國山核桃等進口堅果,但是經過向國內經銷商批發、分裝等環節進入零售市場後,打著『美國大杏仁』旗號的產品與開心果等產品的價格已基本相當。」堅果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其中的利潤多數都被進口商賺走了,「『美國大杏仁'果仁大,買杏仁的消費者會很自然地挑大的購買。如果行業標準出臺,等於讓『美國大杏仁』恢復真身,那麼將來它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就很難預知了」。 

  「美國大杏仁」的進口價格和國內零售價格到底有多大的差價?通過以下對比可見一斑。新疆輪臺縣是「中國白杏之鄉」,今年9月,輪臺縣政府向新疆商務廳發去了加快推進《熟制扁桃核和仁》行業標準實施的函,函件中這樣表示:「我區是杏仁和扁桃仁的主產區,原料價格分別為每公斤35-40元和每公斤20-22元。美國扁桃仁以『美國大杏仁』的身份進入國內,原料價格在每公斤23-31元之間,名稱的混淆和價格差距使得美國扁桃仁在國內佔據了一定的市場,對我區杏仁產業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記者昨天在北京市場走訪發現,一袋150克裝的「美國大杏仁」零售價格為18.50元,即一公斤「美國大杏仁」的零售價達120多元。也就是說,「美國大杏仁」的零售價是進口價的4至6倍。 

  □進展 

  龍頭企業已經開始更名 

  「其實,即便行業標準不出臺,也根本阻擋不了『美國大杏仁』在中國更名的步伐。」堅果協會秘書長翁洋洋表示,因為我國有強制性國標規定,從今年4月20日起,所有預包裝食品必須在包裝上標明產品的真實屬性。 

  翁洋洋所說的國標,是指去年4月20日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該標準規定:不應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和符號,誤導消費者將購買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產品混淆;應在食品標籤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美國扁桃仁必須正確標示真實屬性——扁桃仁中文名稱,否則就違反了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翁洋洋告訴記者,農業部今年也發布了《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從今年4月15日起實施,其中明確規定,一個農業植物品種只能使用一個名稱,相同或者相近的農業植物屬內的品種名稱不得相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洽洽、阿里山、姚生記等行業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在產品外包裝上改變「美國大杏仁」的名稱。 

  「其實企業都知道,不正確標註產品名稱屬於違規,但確實還有些企業持猶豫態度。」翁洋洋告訴記者,從明年1月1日起,我國強制性國標《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將實施,這意味著,企業現有的包裝、標籤必須全部按照國標進行更換。「在這時候對『美國大杏仁』進行更名,可以不浪費包裝材料,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當前正是扁桃仁生產淡季,存貨較少,今年的新貨原料尚未收穫,相信會有更多企業抓住這一時機進行更名。所以,協會今年底及明年的工作重點就是推動並引導企業更名。」翁洋洋表示,至於行業標準的事情,「我們會繼續爭取。」 

  ■律師說法 

  「美國大杏仁」應全部下架 

  記者連日來在北京市場走訪發現,標註「美國大杏仁」「美國杏仁」「加州大杏仁」的產品比比皆是。記者在賣場隨機採訪了多位消費者,他們對「『美國大杏仁』其實是扁桃仁」的說法都感到很吃驚,表示自己以前一直以為「美國大杏仁」是個頭更大的杏仁,而國內的杏仁很小。 

  知名消費者維權律師、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依據強制性國標,今年4月20日以後生產、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以「美國大杏仁」命名的產品都屬於違法銷售,涉嫌欺詐消費者,應全部下架。 

  「其實,即便不依據國標,這種故意隱姓埋名的行為已經致使消費者利益受損,消費者完全可以進行索賠。」吳冬表示:「如果幾十年來明知張冠李戴還繼續我行我素,就已是一個『醜聞』了,海關、工商等相關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理應立即介入調查。」 

  ■消費提示 

  如何區分杏仁及扁桃仁 

  杏仁,英文名稱Apricot;扁桃仁,英文名稱Almond。杏核(上圖)和扁桃核(下圖)在外觀上有較大區別,憑肉眼即可很容易地區分。杏核表面光滑,邊緣有溝紋,外殼為堅硬的木質。而扁桃核有明顯的蜂巢狀孔紋,呈長圓錐形,其仁皮為黃色,粒形較大。除了外觀上的差別,杏仁和扁桃仁的營養價值和藥理功能也不同。 

  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胡笑紅

(責任編輯:韓肖)

相關焦點

  • 教你分辨真假杏仁 「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
    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外研社科學編輯部V在中國暢銷數十年的美國大杏仁,於2012年11月被爆與杏仁無關,實為扁桃仁,而此前數十年消費者一直被蒙在鼓裡。杏仁和扁桃仁的外觀不僅不一樣,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理功能也不同。杏仁可以入藥,有潤肺止咳作用,而扁桃仁則無此功效。
  • 揭秘「美國大杏仁」:騙國人數十載實為扁桃仁
    一次堅果行業標準的制定,無意中揭示了一個隱瞞中國消費者數十年的真相這些年在中國市場十分暢銷、售價不菲的乾果「美國大杏仁」,實際上與杏仁攀不上任何關係。而在這看似簡單的名稱對錯背後,除了消費者知情權的被漠視,還有國內杏仁產業被擠壓、由興旺走向衰退的現狀。
  • 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探訪扁桃仁之鄉
    近日,扁桃仁冒充美國大杏仁事件引起了國內各界的普遍關注,我們平常生活中經常購買的「美國的大杏仁」實為扁桃仁,大杏仁與扁桃仁完全屬於兩個科系的不同物種,竟被誤傳這麼多年,而無人察覺,那麼對於扁桃仁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美國的扁桃仁之鄉——加利福尼亞州。
  • 律師告沃爾瑪「扁桃仁當美國大杏仁賣」敗訴
    媒體揭秘後,深圳律師甘清洪認為沃爾瑪超市銷售的「美國大杏仁」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提起訴訟索要「1+1」賠償54元。廣東高院25日披露,深圳市羅湖區法院最近對該案作出一審宣判,認為不構成欺詐行為,依法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該案承辦法官鄭培有稱,截至7月25日,雙方均未提起上訴。
  • 「美國大杏仁」不是杏仁 而是「扁桃仁」
    浙江在線11月22日訊一次堅果行業標準的制定,無意中讓杏仁(英文名為apricot)和扁桃仁(英文為almond)這兩個英文單詞所代表的兩種毫不相干的果仁聯繫在了一起,也揭開了塵封數年的「冒名」之事。  近日據媒體曝光,數年來在中國市場十分暢銷,售價不菲的乾果「美國大杏仁」實際上與杏仁攀不上任何關係。所謂的「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
  • 「美國大杏仁」換名接著忽悠 仍不叫「扁桃仁」
    雖然加州杏仁商會在其網站上的一份聲明中承認大杏仁叫法有誤,但是在更改名稱的時候不願將其稱為「扁桃仁」。  近日,北京市京都(深圳)律師事務所的甘清洪律師向上海市商務委發函指出,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美國加州杏仁商會涉嫌在華虛假宣傳,其行為已構成違法。
  • 「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 洛陽市個別超市已下架
    核心提示         近日,國內某媒體報導,中國人吃了十幾年的「美國大杏仁」實際上是扁桃仁,引起市民關注。  中文名為「杏仁」,英文名則為Almond(扁桃仁)  近日,記者走訪王府井超市、家樂福超市新都匯店和道南路果品批發市場,發現市場上售有在包裝上標註著「美國大杏仁」字樣的食品,根據包裝大小不同,售價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 關於「美國大杏仁」應更名為「扁桃仁(巴旦木)」的聲明
    二、我會成立於2005年底,直到制訂杏仁行業標準時,才知道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巴旦木)。之前,我們也都被誤導認為其就是杏仁。我會知道後,多年來一直持續地從行業自律、誠信經營入手,在行業內進行宣傳,積極引導企業標示正確的、真實屬性的產品名稱。
  • 美國大杏仁更名為巴旦木 律師稱繼續誤導消費者
    本報連續揭露「美國大杏仁並非杏仁」的系列報導,昨天終於收到實質性成效。當天,AlmondBoardofCalifornia(以下簡稱ABC)在京舉行記者見面會,宣布在中國市場的「美國大杏仁」(Almonds)將更名為「巴旦木」,該組織今後在市場營銷、宣傳等資料上將使用這一名稱。
  • 美國大杏仁?巴達木?扁桃仁?一種食品三個名
    美國大杏仁實際和杏仁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扁桃仁。「難道吃錯了?」昨日這則消息著實引起了不少消費者關注和驚愕。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相關產品「美國大杏仁」、「巴達木」和「扁桃仁」3種稱呼並存,如果不了解,消費者很容易犯暈。   「美國大杏仁是翻譯過來的中文名字,並不是杏仁,但這個名字給大家帶來了誤解。」
  • 「美國大杏仁」改名啦!九成多更名「扁桃仁」或「巴旦木」
    2015年9月24日訊,中國消費者熟悉的「美國大杏仁」目前已逐步更名為「扁桃仁」或「巴旦木」等。昨天,來自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的消息稱,目前市場上超過九成的美國大杏仁都已更名。 曾在市場上銷售火爆的「美國大杏仁」其實並不是「杏仁」,它與我國新疆所產的巴旦木屬於同一果樹,其核仁應該叫扁桃仁。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扁桃仁出口到我國時,被誤譯成「美國大杏仁」,以訛傳訛。
  • 美國扁桃仁假冒大杏仁捲走中國185億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題:「美國大杏仁」更名能否逃責?「新華視點」記者14日,由美國扁桃仁假冒大杏仁引發的一起公益訴訟在深圳羅湖區人民法院開庭。此次法庭答辯中,被告沃爾瑪代理律師否認其銷售的「鹽焗帶殼杏仁」和「鹽焗杏仁」屬於扁桃仁,堅持認為是杏仁。
  • "美國扁桃仁"假冒"大杏仁"為何"知錯不改"?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近期,我國部分媒體披露了「美國扁桃仁」假冒「大杏仁」進入中國市場一事。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追訪過程中獲悉,美國加州杏仁商會已經承認出口到中國市場的「almond」是「扁桃仁」不是「大杏仁」。令人不解的是,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早知道這一情況卻一直阻撓更名,試圖矇騙中國消費者。
  • 福州部分超市仍將扁桃仁當杏仁賣 欺騙消費者
    去年11月,有媒體披露在各大超市賣了十幾年的所謂的美國大杏仁實為國產的扁桃仁,許多顧客這才知道真正的杏仁是什麼樣的。今年4月1日,商務部發布了熟制扁桃仁的行業貿易標準。然而,有消費者反映,福州一些超市賣的杏仁就是扁桃仁。  記者調查:  超市分不清杏仁與扁桃仁   昨天,記者首先來到天虹超市。當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杏仁都是袋裝的。   記者發現,除了「百味林」標的是扁桃仁,其他的「鷺浪」「正林」標的都是杏仁。「翁財記」在商品名稱上標的是「鹽焗扁桃仁」,超市貨架上顯示的卻是「鹽焗杏仁」。
  • 當代商城扁桃仁稱杏仁 被消費者揪住索賠十倍
    本報訊(記者林靖)昨天,在海澱法院的法庭上擺了四罐果仁,原告李先生把它們端上來,是要讓法官明辨:其中的果仁,到底是杏仁還是扁桃仁?這個判斷,關係著他索要的十倍賠償——2980元。這幾罐果仁是李先生去年12月在當代公司購買的,美國進口,全名叫「金色四季花生混合果仁」;每罐74.5元,合計298元。
  • 專家稱國產杏仁蛋白質高於美國「扁桃仁」
    一次堅果行業標準的制定,無意中揭示了一個隱瞞中國消費者數十年的真相——在中國市場十分暢銷的「美國大杏仁」,實際上是扁桃仁,與杏仁沒有關係。近日記者在超市中發現,已有不少此類商品將「美國大杏仁」更名為「巴旦木」。專家表示,所謂美國大杏仁其實就是扁桃仁,並且國產杏仁的營養並不輸於「美國大杏仁」。
  • 扁桃仁稱杏仁 被人揪住索賠
    這幾罐果仁是李先生去年12月在當代公司購買的,美國進口,全名叫「金色四季花生混合果仁」;每罐74.5元,合計298元。但他發現,其中中文標明的配料「杏仁」,實際上是「扁桃仁」。他認為這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依據《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規定,他要求銷售方給予十倍賠償。
  • 揭秘:美國大杏仁根本不是杏仁(組圖)
    「美國大杏仁」張冠李戴的蓋子被掀開後,堅果協會也一直致力於將市場上的相關產品更名,還消費者知情權,然而這卻遭到了「美國大杏仁」進口商的竭力反對。[網友有話說][財經首頁更多精彩]  一次堅果行業標準的制定,無意中揭示了一個隱瞞中國消費者數十年的真相這些年在中國市場十分暢銷、售價不菲的乾果「美國大杏仁」,實際上與杏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仁攀不上任何關係。
  • 美國扁桃仁還在當杏仁賣
    N本報記者 江方方/文 毛朝青/圖 本報訊 日前,不少媒體報導,在中國市場十分暢銷、價格不菲的乾果類產品「美國大杏仁」實際上根本不是杏仁,而是美國加州出品的扁桃仁。這幾日,不少福州市民撥打本報熱線968111說,福州不少超市裡賣的杏仁真假難辨,從外觀上看感覺還是扁桃仁。
  • 扁桃仁稱杏仁被人揪住索賠 被告稱英文中兩者為同一單詞拒賠
    但他發現,其中中文標明的配料「杏仁」,實際上是「扁桃仁」。他認為這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依據《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規定,他要求銷售方給予十倍賠償。李先生沒說自己是否知假買假,這也無關緊要,因為,按最高法關於食品藥品案件的司法解釋規定,消費者即使知假買假,也不影響他維權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