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德義務還是形成扶養關係

2020-08-30 睿科知識雲

[案情介紹]

  [案情]:

  江某與李某的母親劉某於1982年結婚,雙方均系再婚。江某有三個兒女,當時均未成年。劉某隻有一個兒子李某。再婚時,劉某攜其子李某與江某共同生活。江某三個子女仍住在江某原居住處,生活費用由劉某與江某共同支付。1989年至1991年江某的三個子女均結婚。1993年劉某與江某共同建造667平方米的四層樓房一棟。1998年8月31日,江某與劉某協議離婚,約定建造該樓房所欠債務由劉某償還,該樓歸劉某所有,由劉某返還10萬元於江某。2001年江某以離婚後財產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後江某又撤回起訴。2004年3月份,劉某因病去世,留下樓房一棟及人民幣27萬元。在劉某生病期間,江某的三子女未曾盡到贍養義務。現江某的三子女作為原告訴至法院,要求繼承劉某的遺產。


[案情分析]

  [分歧]:

  法院受理後,經過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進行合議時形成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支持三原告的訴訟請求,三原告與被繼承人形成了扶養關係。因為江某與劉某再婚時,三原告的生活費及教育費均由江某與劉某共同支付,且被告李某也不否認。再說當時三原告均是學生,也不可能有生活來源及支付相應的教育費用。雖然三原告在被繼承人有病期間未盡到贍養義務,但是並不構成法律上的喪失繼承權的條件。

  第二種觀點認為:三原告不享有繼承權,其與被繼承人沒有法律上的扶養關係,而是基於三原告的父親與被繼承人的再婚的存在。隨著三原告的父親江某與劉某婚姻關係的消滅而消滅。

  [評析]:

  筆者認為,三原告不享有繼承權,三原告與被繼承人劉某沒有形成法律上的扶養關係。理由如下:

  一、三原告未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在庭審中,三原告自認未與被繼承人在一起共同居住,被告也有相關的證據證實未與三原告共同生活。我國《婚姻法》對繼子女的法定繼承權設定了限制———是否與被繼承人形成了扶養關係。這種扶養關係是指,繼子女是否為被繼承人提供必要的經濟上或物質上的幫助。如與被繼承人沒有共同生活也無任何來往,就不應認為有繼承權。而在本案中三原告並未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在被繼承人有病期間也未盡到贍養義務。在平時也未盡到生活關照的義務,對被繼承人給予三原告的生活費及教育費,只是單方輸出,而不應算作是經濟往來。

  二、被繼承人對三原告的經濟幫助,應定性為道義上的責任。

  因為三原告未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也並未形成法律上的扶養關係,因此被繼承人也沒有義務向三原告盡到撫養義務。他們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即未形成法律上的「準血親」。準血親是指本無該種血親應當具有的血緣聯繫,而由法律確認其與該種血親有同等權利義務的親屬,為自然血親的補充。因此只能說被繼承人對三原告的幫助是出於其與三原告之父劉某的婚姻關係而盡到的道德義務。

  三、沒有法律上的扶養關係的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係,隨著婚姻關係的解除而解除。在本案中,由於三原告未與被繼承人形成法律上的扶養關係,又由於劉某與江某婚姻關係的解除,繼父母子女之間也就不存在任何法律關係,也不存在道德義務。因此三原告要求繼承被繼承人劉某財產,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三原告以自己未成年時其父與其繼母結婚,且其繼母為其提供了經濟來源,認為其與其繼母形成了法律的扶養關係來繼承其繼母的財產,這種主張沒有法律上的依據。故法院最終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案情結果]

  筆者認為:三原告不享有繼承權,其與被繼承人沒有法律上的扶養關係,而是基於三原告的父親與被繼承人的再婚的存在。隨著三原告的父親江某與劉某婚姻關係的消滅而消滅。

[相關法規]

  一、三原告未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在庭審中,三原告自認未與被繼承人在一起共同居住,被告也有相關的證據證實未與三原告共同生活。我國《婚姻法》對繼子女的法定繼承權設定了限制———是否與被繼承人形成了扶養關係。這種扶養關係是指,繼子女是否為被繼承人提供必要的經濟上或物質上的幫助。如與被繼承人沒有共同生活也無任何來往,就不應認為有繼承權。而在本案中三原告並未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在被繼承人有病期間也未盡到贍養義務。在平時也未盡到生活關照的義務,對被繼承人給予三原告的生活費及教育費,只是單方輸出,而不應算作是經濟往來。

  二、被繼承人對三原告的經濟幫助,應定性為道義上的責任。

  因為三原告未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也並未形成法律上的扶養關係,因此被繼承人也沒有義務向三原告盡到撫養義務。他們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即未形成法律上的「準血親」。準血親是指本無該種血親應當具有的血緣聯繫,而由法律確認其與該種血親有同等權利義務的親屬,為自然血親的補充。因此只能說被繼承人對三原告的幫助是出於其與三原告之父劉某的婚姻關係而盡到的道德義務。

  三、沒有法律上的扶養關係的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係,隨著婚姻關係的解除而解除。在本案中,由於三原告未與被繼承人形成法律上的扶養關係,又由於劉某與江某婚姻關係的解除,繼父母子女之間也就不存在任何法律關係,也不存在道德義務。因此三原告要求繼承被繼承人劉某財產,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相關焦點

  • 扶養義務僅存在於父母與子女?婚姻法:夫妻間一樣存在扶養義務!
    眾所周知,父母子女之間存在撫養、贍養的義務,父母養育子女至成年,而在父母年邁(沒有經濟能力後)子女應該贍養父母,這種關係就是父母與子女間的扶養關係。大家認為父母與子女間有扶養關係理所當然,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夫妻之間也是有扶養義務的,有的人認為夫妻之間,各自都有賺錢養家的責任,沒有扶養對方的義務,也就是「各管各的」。但實際上,只要成為了合法夫妻,雙方利益就是共通的,不存在完全分明的自己賺錢自己花的現象。
  • 夫妻扶養義務規定,違反夫妻扶養義務有什麼法律後果?
    當夫妻一方沒有收入和缺乏生活來源,或者無獨立生活能力或生活困難或因患病,年老等原因需要扶養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給付扶養費,以維持其生活所必要。此為夫妻一方採用自力救濟的方法實現享受扶養的權利。那麼夫妻扶養義務規定有哪些,違反夫妻扶養義務有什麼法律後果?接下...
  • 夫妻扶養義務的範圍,夫妻扶養義務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夫妻之間的互相扶養既是權利又是義務,這種權利義務是平等的。也就是說,丈夫有扶養其妻子的義務,妻子也有扶養其丈夫的義務;反之,夫妻任何一方均有受領對方扶養的權利。一、夫妻之間的扶養義務範圍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在生活上和物質上要相互扶助、給予供養,當夫妻一方失去勞動能力時,另一方負有扶養和照顧對方生活的義務;當夫妻一方生病時,另一方必須給予照顧或者送院治療,承擔相應的醫療和護理費用;當配偶一方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時,另一方有擔任法定的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
  • 法院確定夫妻之間相互扶養義務的裁判規則
    夫妻之間具有婚內扶養義務——黃某某與張某某婚內扶養糾紛案本案要旨:婚內扶養義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更是夫妻之間的法定義務,有扶養能力的一方必須自覺履行這一義務,特別是在對方患病,或是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如果一方不履行這一法定義務,另一方可通過法律途徑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
  • 《婚姻法》規定:夫妻間有扶養義務
    我們常見的有撫養或贍養義務的關係是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但是夫妻間有扶養義務很多人並不知道,實際上,夫妻間的這一項義務是不僅是道德的約束,還是法律的規定。《婚姻法》中有規定,夫妻有互相撫養的義務,如果一方不主動承擔扶助的責任,需要扶養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給扶養費。
  • 繼承法中認定和適用「有扶養關係」應遵循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 | 父母未履行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能否主張免除贍養義務?
    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親屬身份關係屬於姻親範疇,雙方之間並沒有法定的權利義務關係,只有當一方對另一方形成「扶養」關係後,法律規定雙方之間產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係,即履行義務一方享有一定的權利(如繼承權、要求贍養的權利),接受義務的一方承擔一定的義務(贍養的義務)。一方對另一方形成扶養關係的「扶養」行為並非法定強制義務,而系雙方之間的意定義務,完全遵從雙方的自由意志選擇,這也符合自願原則。
  • 夫妻之間有扶養義務!看看法律怎麼規定的
    父母子女之間的扶養、贍養義務大家都知道,但是關於夫妻之間的扶養義務你又知道多少呢?不履行扶養義務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我們該如何維權呢?找法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以下資料,來看看吧。一、夫妻之間扶養義務的法律來源我國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將夫妻間相濡以沫的道德要求上升為具體的法律規定,要求有扶養能力的一方,對有殘疾、患有重病、經濟困難的配偶,必須主動承擔起扶助供養的責任。
  • 婚姻存續期間一方能否起訴配偶履行扶養義務?
    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的起訴法院不應受理,理由是原、被告系夫妻關係,張某並沒有要求離婚,而僅是要求王某給付扶養費,屬於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家庭矛盾,屬倫理道德調整的範疇,不應作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如法院已經受理,則應駁回原告的起訴。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可以受理,應判決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
  • 夫妻間如不履行扶養義務可能構成遺棄罪
    法院最後判決如下:被告自判決生效之日起按700元/月向原告支付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扶養費,限在本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支付第一年的扶養費,以後每年支付一次。  說法  扶養義務是法定義務  「這是典型的涉及夫妻扶養義務的案例。夫妻之間應當相互扶持,患難與共。」
  • 夫妻扶養義務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夫妻間的扶養義務時應當注意:1、夫妻間的扶養義務以夫妻合法身份關係為前提。與當事人感情的好壞沒有關係。2、夫妻間的扶養是有條件的。即以一方有能力扶養和另一方需要扶養為限,與債務的履行存在嚴格區別。3、夫妻間的扶養義務,屬於民法上的強行性義務,不得以約定的形式改變它。4、夫妻間的扶養即是權利又是義務,不同於國家扶助、社會扶助,後者的權利義務是單向的。5、當夫妻間因履行扶養義務問題發生爭議時,需要扶養的一方可以向人民調解組織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追索扶養費的民事訴訟。
  • 夫妻之間的扶養義務與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孰輕孰重
    保險公司與肇事者均不同意承擔,認為王某張某共同的兒子須承擔對王某所有的贍養義務。  對此,形成否定與贊同的兩種相反結論:  否定派認為:  一、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夫妻之間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但該義務不同於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所規定的「被扶養人生活費」問題。
  • 姐姐是否有扶養弟弟的義務?一起熱點背後的法律問題
    尤其是有些無良媒體、大v在沒有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和現行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一心只想製造熱點,為了博得眼球胡亂帶節奏,毫無道理地站在所謂道德和價值高地批評和嘲諷法官。個人認為,這其實是把簡單事情複雜化了,我們當然可以從風俗習慣、生活常識、社會背景等多個角度分析討論,但最終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還是應當回歸到法律這個基本立場上來,從法律的層面進行分析和解讀。
  • 兄姐姐妹之間有扶養義務嗎?
    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對於該扶養義務,應當同時滿足缺乏勞動能力和缺乏生活來源兩個法定條件。一審意見一審法院認為,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扶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 姐姐是否有扶養弟弟的義務?一起熱點事件背後的法律問題
    尤其是有些無良媒體、大v在沒有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和現行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一心只想製造熱點,為了博得眼球胡亂帶節奏,毫無道理地站在所謂道德和價值高地批評和嘲諷法官,這其實是把簡單事情複雜化了。我們當然可以從風俗習慣、生活常識、社會背景等多個角度分析討論事件,但最終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還是應當回歸到法律這個基本立場上來,從法律的層面進行分析和解讀。
  • 起訴離婚還未判決,需要履行扶養義務嗎?
    但只要法院的判決未作出,雙方婚姻關係就仍然存續,仍需盡到撫養義務。 夫妻間互相扶養是在二人在婚姻存續期間的法定義務。提起離婚訴訟的,並不意味著已經解除婚姻關係,需履行互相扶養義務。有些人提起離婚訴訟後,就以為已經解除了雙方的夫妻關係,不需要負擔對方的撫養義務,甚至將對方趕出家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可以要求對方支付扶養費等。
  • 籤訂夫妻財產協議後能免除夫妻扶養義務嗎?
    夫妻之間相互扶助供養的義務統稱為夫妻扶養義務。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夫妻有相互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由此可見,夫妻扶養義務是一項法定義務。當然,這項義務是有條件的,即夫妻一方需要扶養,另一方有扶養能力。
  • 父母在世,哥姐對弟妹還有法定扶養義務?
    那麼,哥姐與弟妹直接有法定扶養義務嗎?有!《民法典》第1075條第一款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弟、妹,有扶養的義務。哥姐對弟妹確實有法定扶養義務,但這種義務的存在是有條件的:1、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無力撫養;2、兄、姐有負擔能力;3、弟、妹未成年。 上述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法律這樣規定,一是考慮到現在的家庭成員結構,同時也是權衡了各方利益。對於未成年子女,承擔撫義務的首當其衝是其父母,只有當父母雙亡或者無力撫養的情況下,才可能由兄、姐承擔扶養義務。
  • 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可你知道夫妻之間也有扶養義務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撫養費的權利。」,也是婚姻或家庭的共體得以維繫和存在的基本保障,是人類個體婚制形成以來婚姻一直負載的基本功能。
  • 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繼承的效力
    分歧二,認為本案中王某所立遺囑的效力優先於遺贈扶養協議,理由是遺贈扶養協議中的扶養人不能是法定繼承人,因為法定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具有法定的互相扶養和互相繼承的權利義務關係,用不著以協議的形式來確定。本案中,作為王某的配偶張某,其與王某之間具有法定的互相扶養和互相繼承的權利義務,故他們之間所籤訂的遺贈扶養協議無效力。
  • 丈夫拒絕扶養吸毒妻子,被訴遺棄罪
    【恆略論法】賈秀清律師表示,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本案中,蔣某和陳某是夫妻關係,蔣某對陳某具有夫妻間的扶養義務。然而在陳某吸毒之後,丈夫蔣某對其不理不睬,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陳某不予照顧,導致陳某死亡,屬於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的情形。雖然吸毒行為違法,但並不影響蔣某對其應當履行的扶養義務,故蔣某的行為成立不作為犯罪,應當判決成立遺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