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書中寫的那樣:《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銘。
作者:村上春樹。如作者所說,他想寫一本「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而他不認為這本書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小說」。之所以這麼稱呼,不過是因為讀者願意這麼認為罷了。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宛轉悠揚的「現實主義愛情小說」,之所以說它「現實」,因為它不同於別的愛情小說大多描寫你儂我儂的愛情場面,情節也多是男女之間對於愛情的憧憬或悲傷。而這本書卻不太一樣,書中描寫了非常多「死亡」與「性」的場面,對於思考,也大多是基於現實進行的思考,不是「狹隘」的個人情懷。這與一般的愛情小說是有很大的區別。
書中故事是由好友木月的死亡開始的,最終以主人公最愛的直子的死亡結束的。主人公渡邊始終無法釋懷「唯一好友」木月之死,同樣,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四處流浪來排遣「最愛的女人」直子的死帶給他的悲傷。
短短一本書中,渡邊身邊出現了好幾位女孩:直子、綠子、玲子,她們各有特點,而且性格鮮明,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悲歡離合之後,最終,綠子成為了渡邊的妻子。對於愛情這件事,我想渡邊最終選擇了那個「適合他」的另一半。
直子是渡邊青春的墓志銘,同時她也是最理性的那一個。可能由於過於理性,才覺得自己無法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和自己最愛的人「在一起」,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是,誰又能說現在與我們終日相守的他/她,沒有得到我們的愛呢?
直子、木月、主人公渡邊三人是一個小團體,他們之間互為要好的朋友。而直子與木月卻是青梅竹馬,渡邊不過是「半路加入」。直子是愛著木月的,即便是木月死去多年之後,她仍然這麼覺得。但她不願意傷害渡邊,他對於渡邊也有很深的感情,甚至和他發生了男女關係,可這並沒有阻止她最終在幽暗的樹林中上吊自殺。直子那時已經無法寫出什麼具有邏輯的遺書了,只有一句話留給玲子:我死後把衣服都給玲子。她燒了所有渡邊與她寫的信,還有一切她不認為應該留下的東西。
自從木月自殺,直子便有了很嚴重的精神問題,她無法安靜地和任何人溝通、甚至出現幻聽、幻覺等。他與渡邊的約會大多時候只是不停地散步,而開口找話題永遠是渡邊的責任,直子沒辦法把自己從某種狀態中抽離出來。
當她意識到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之後,孤身一人去了一家位置偏僻的療養院,在那裡她認識了玲子。
其實直子不是不喜歡渡邊,她只是過不去心中的坎,一是木月的影子常伴隨她左右,二是她的精神狀況每日愈下,她不想連累渡邊。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之前很火的電視劇《歡樂頌》中的安迪,那也是一位像直子一樣堅強的女性,同樣她也擔憂自己的精神狀況。因此,她與深愛她的那個男人提出了分手。
直子與艾迪同樣是理性的女人,一位是的確患有精神疾病,一位是擔憂家族遺傳的精神疾病。她們也有不同的地方,安迪沒有類似木月那樣的青梅竹馬。相比於安迪,直子恐怕更加糾結。
渡邊則是真真切切的深愛著直子,他雖然同樣懷念木月,但是這不是他離開直子的理由。相反,即便每次約會都那麼「彆扭」,渡邊也非常珍惜同直子在一起的時光。所以在直子死後,渡邊像是丟了魂魄一樣徘徊了很長一陣子,這種悲傷在本書完結時仍然如實質一樣透露出來。
無疑,直子是理性的,即便是在已經無法自由支配自己意識的情況下仍然是理性的。最終她也沒有答應渡邊在一起的要求,她知道,如果自己無法康復,那樣對渡邊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可以守護自己的愛人一生,可往往現實並非如此。相比於感性,我更崇尚理性,我認為理性才是處理一切複雜事情的最好辦法。我們中的很多人的愛情觀趨向於渡邊,就是抱著堅定的態度守護自己的愛人。可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直子的理性,既在沒有成為一個完整的、健康的人之前,拒絕給愛人增添負擔。
到底是繼續守護自己最愛的人,還是和那個愛自己的人在一起呢?
綠子是渡邊的大學同學,她們相識於歷史課上。初次見面,綠子那開朗活潑的性格和小鳥依人的樣子便吸引了渡邊,但在那個時候,渡邊仍然沉浸在對直子悲傷的深愛當中,並未察覺。
有一次,渡邊受邀到綠子家吃飯。飯後,他們二人坐在房頂上邊喝啤酒邊談天說地。渡邊告訴綠子,自己有一個愛著的女孩子,但是他沒有說太多,原因是過於複雜,不是一兩句可以解釋清楚的。
綠子也沒有過多的詢問關於那個女孩的情況,而是表達出一種信號:她喜歡同渡邊在一起。
那天不遠處著了大火,好幾輛救火車趕來,街邊的人們圍過去看熱鬧,房頂上的渡邊和綠子卻不為所動的喝著啤酒,看著不遠處濃煙四起。渡邊問綠子是否要將家裡的貴重物品轉移出去,因為著火地點與他們著實很近。綠子卻沒有這個意思,她不無悽慘的說:「喂,火燒過來,你會跑嗎?」。
渡邊不知道為何綠子能如此灑脫,甚至自愧不如。於是,他們就在房頂上觀看著下邊嘈雜的人們,同時大笑著談天說地,度過了半天難忘的時光。
其實綠子是一位很辛苦的女孩,父親病重住院,母親早已亡故,她有一個姐姐,但是並不能幫到她什麼。
每周她都要抽出四天的時間去醫院照顧病重的父親,這在二人相識一段時間後渡邊才得知。那天綠子的父親用含糊不清的聲音和渡邊說:「綠子,拜託你了」。顯然他將渡邊當成了綠子的男朋友,可他們當時並不是那種關係。
陪綠子一同照顧父親那天,他們二人去醫院食堂吃飯。醫院的環境嘈雜,人們談論的無不是生老病死等沉重的話題,渡邊胃口不佳也是自然。但是綠子卻把飯吃的乾乾淨淨,她告訴渡邊,來看望父親的親戚們時常鄙視她竟然如此「沒心沒肺」。
她一邊吃著一邊說:「照顧父親的是我,若是不吃飯,總是扛不住,那些人願意怎樣想我也沒有關係。」
其實這才是現實,人們總是狹隘的覺得每當親人病重,我們就應該涕淚橫流的水米不進。可是若是陪護的人都病倒了,又有誰能承擔起照顧病人的責任呢?那些自以為是的親戚嗎?綠子總是活的這麼「透徹」,讓人不得不產生敬佩之感。
渡邊和綠子的約會總是斷斷續續,他要打工或者上課,偶爾還要去非常遠的地方看望直子,當然看望直子這件事他沒有告訴綠子。綠子也不多問,只是一直在為她與渡邊的未來努力著。
渡邊第一次去療養院看望直子時,那所療養院地處偏僻,但確實是個絕佳的療養場所。那裡的人們自給自足,偶爾派人去城市裡採買一些生活用品。在那裡,渡邊認識了直子的室友玲子。玲子比他們二人的年紀大了不少,但卻是個少有的灑脫之人,她抽菸很兇,總是一支接著一支,但她又是個非常熱愛音樂之人,總是會彈吉他給他們聽,並且非常厲害。
慢慢的,渡邊發現他對綠子的感情也變得無法分開了,他會想念那個女孩,偶爾想衝出去找她,同她說話,說什麼都好,只要是和她就行。
很明顯,他愛上了綠子。當他察覺這件事之後,心中生出了很強的自責感,說好了永遠不離開直子的。他將這件事寫信告訴了玲子。玲子也是個灑脫之人,她勸解渡邊不用為此難過,若是有了喜歡的女孩就在一起,直子也會為他開心的。
那麼,到底是繼續守護自己最愛的人,還是和那個愛自己的人在一起呢?這成為了渡邊心中一道非常難解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渡邊,還是她身邊的幾位女性,都很理性且灑脫。他們不會過度糾結於自己是否忠誠,他們只考慮對方是否幸福。
其實大多數事不必糾結,命運的車輪從不因為我們的躊躇而止步不前。
其實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苦惱都是不必要的,時間自有公斷。
在故事的最後,直子因無法忍受折磨也好,因為不再留戀世間也罷,她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這件事是玲子告訴渡邊的。直子不願意渡邊去參加她的葬禮,她不想看到渡邊難過。
玲子在那間療養院住了七年,其實她已經是一個健康完整的人了,但是出於習慣還有對外邊世界的恐懼。這還是第一次出來,原因是想親口告訴渡邊直子的死訊,並且開導他一番。那時渡邊已經從學校搬了出來另租了一間房子,他樂的獨自生活,討厭集體宿舍。
他總是說直子的葬禮太草率了,於是玲子提議兩人給直子辦一場熱鬧的葬禮。
他們抱著吉他,一人一首的彈了五十多首曲子,每彈一首便往土上插一根火柴。終於,在一篇燦爛中他們為直子舉行了一場熱鬧的葬禮,同時送別心中的那個最愛的人兒。
與此同時,渡邊仍然深陷在自責中難以自拔。可是逝者已逝,玲子勸慰渡邊我們總是要向前看,往前走。他對此總是不置可否。
當然,最後渡邊與綠子結婚了,作者沒有交代這是幾年之後的事情。而直子,永遠的成了渡邊青春的墓志銘。
生活中我們總是糾結很多問題,類似於該同誰在一起這種。可是就算我們將腦袋撞出了窟窿,很多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而在我們止步不前的這段時間裡,時間總是悄悄地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一切。如果渡邊沒有這樣糾結,他用全身心的精力去陪伴直子,或許直子能走的更加開心一些。我不覺得渡邊可以挽救直子,因為她的死並不是為了渡邊。
從堅強的綠子我讀到了一種叫做「灑脫」的特質,我特別欣賞這種東西,可能是我缺少的吧。但是無疑,綠子是適合渡邊的,渡邊沉默、內向、躊躇不前。綠子直率、灑脫、嘻嘻哈哈。這就是一種性格的互補,所以最終綠子同渡邊的結合也是情理之中。
最後,我們無法左右時間的車輪,也留不住要走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時每刻,當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我是聞香書坊,一個愛讀書愛寫作的人。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點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