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迅捷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教育的生態結構,同時也在重塑著農村教育的新業態。對此,2020年3月頒發的《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以智能技術推進農村基礎教育發展。
在新時代,信息技術助推農村學校變革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以「三個課堂」建設最具典範意義和實踐效果。「三個課堂」是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具體成果,是黨和國家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導向,也是推進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它具體包括「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大主題內容,主要聚焦於農村學校課程建設、農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和名校資源向農村學校共享三個層面。其中,「專遞課堂」致力於解決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缺乏以及由此導致的國家課程開設不足問題;「名師課堂」致力於解決農村教師教學能力較弱和專業化發展水平不高問題;「名校網絡課堂」旨在通過名校為農村學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在此意義上,「三個課堂」建設是實現農村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農村教育質量全方位、深層次提升的必要抓手。
以「專遞課堂」實施異地互動教學,解決農村課程開設不足問題
由於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當前我國部分偏遠地區的農村薄弱學校或教學點仍然存在缺師少教、國家規定課程開不足或者開不好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制約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鑑於此,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網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以及按照教學進度推送適切的優質教育資源等形式,讓農村學生接受異地互動教學,繼而幫助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專遞課堂」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
「專遞課堂」是以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為強力支撐,在農村學校接播教室和城市學校主播教室之間所開展的「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它在遠程教育的作用下跨越了空間障礙,使農村學校與教學點能夠開齊和開好國家所規定的課程,也能夠讓農村學生經由異地互動教學而享有與城市學生相類似的優質教學資源。可以說,「專遞課堂」暫時緩解了短時間內農村學校教師(特別是美術、音樂、科學等學科教師)資源缺乏的現實問題,同時也直接提高了農村薄弱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河南省尉氏縣水黃小學一直缺乏專任音樂教師,為此河南省音樂名師李黎利用「專遞課堂」給水黃小學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音樂課,開封市教育體育局還向該校捐贈了價值十萬元的「專遞課堂」設備。此外,山東省青島市、江西省吉州縣、甘肅省渭源縣等地區多所農村學校也在「專遞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基本解決了國家課程開設不足的問題。
「專遞課堂」變革了農村薄弱學校的教學方式。「專遞課堂」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推送式的課程教學,農村學生需要在多媒體、智慧型手機等配套移動終端以及攝像頭、耳麥的支持下參與異地互動教學過程。這對於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與自主性具有諸多裨益。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也為遠程教師智能收集與分析農村學生學習數據提供了科學保障。但是,「專遞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農村學校教學所需的各類硬體設備能否配備到位?遠程教師與農村學校教師能否在課程教學上進行有效銜接?遠程教師能否充分了解農村學生並且實施個性化教學?如何確保遠程教師在上足課的同時上好課?對此,各地政府部門與學校積極回應上述問題,並且採取了有效措施優化「專遞課堂」的各項保障措施,真正落實開齊、開好農村學校國家課程的教育初衷。
以「名師課堂」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提升農村教師教學水平
缺乏優質教師資源是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也是制約農村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名師課堂」致力於在網絡環境下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繼而提升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的教學素養。在此意義上,「名師課堂」對於建設農村學校優質師資隊伍具有直接性作用。
「名師課堂」是以信息網絡互動方式,推動優秀教師引領農村薄弱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活動。在這裡,優秀教師主要是指學科教學名師。由於農村學校教師數量有限,經常離崗去外地參加專門培訓勢必會進一步影響農村學校教育質量;不去參加培訓,農村教師則必然會失去與學科名師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在此境遇下,由學科教學名師聯合若干名農村薄弱學校教師共同組建成網絡研修共同體,運用教育雲服務平臺所提供的網絡空間開展實施「名師課堂」,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在網絡研修共同體中,農村教師可以隨時隨地手持移動終端與教學名師進行交流探討,與此同時,教學名師也可以利用網絡直播互動教室對農村教師進行線上培訓。線上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開展網絡視頻會議、網絡教研、線上磨課、優課錄製等。為了提升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的農村學校質量,「三區三州」搭建了網絡教學研修平臺,通過名師授課講座、課例觀摩點評和在線研討等多種研修形式,建立教研促教學的教育扶貧長效幫扶機制。此外,江蘇省在2018年啟動「城鄉項目互動課堂」項目建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實施同步共享優秀名師課堂、同步共享優質課程資源和同步開展教師備課研修等項目,以此提升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名師課堂」上,學科教學名師還可以圍繞農村教師的教學問題進行線上答疑,為其繪製教學肖像,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實現農村教師教學素養的個性化提升。
為了推進「名師課堂」的高效能實施,一方面要做好網絡教學名師的遴選與儲備工作,確保教學名師具有引領農村教師教學素養提升的意願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教學名師工作室軟硬體建設,把網絡名師工作室建設成為學校在線教學的直播中心、優課微課的製作中心、專家名師的交流研修中心、優質網絡課程的推送中心。
以「名校網絡課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
為了縮小城鄉之間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差距,促進城鄉學校教育一體化建設,我們需要堅持以「名校網絡課堂」為抓手,通過網絡學校、網絡課程等形式,系統性、全方位地推動城市優質名校教育資源向農村共享與輻射,繼而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城鄉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名校網絡課堂」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優質名校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機制,它能夠通過共享名校網絡優質課程、建設智能教研協作機制、共享名校教學與學習數據資源庫等多種途徑對農村薄弱學校進行教育幫扶。例如,名校向農村學校開設「名師課堂」「在線輔導」「線上班級」「專家講座」「微課資源」等欄目,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為了對口支援西藏地區的農村學校,華南師範大學近年來也實施了「校地共建」合作項目,聚焦信息技術的精準幫扶,以優質教育資源帶動西藏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
具體地說,名校需要積極貫徹「整合資源,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城市帶動農村」的幫扶理念,與農村薄弱學校可以經由「名校網絡課堂」建立網絡幫扶共同體,甚至是姊妹學校、精準幫帶手拉手學校等。對此,名校可以定期開設不同學科的優質在線課程,也可以是精品教學視頻或者網絡選修課。名校教師也可以經常與農村同學科教師共同備課、了解學情以及研磨在線互動課堂。名校教師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與農村學校教師建立教研實踐共同體,積極開展在線教學研討與教學診斷,共享優質教學資源資料庫,幫助農村教師提升專業能力。另外,名校的優質學習資源要對其所幫扶的農村學校積極開放,允許農村學生自由獲取相關學習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概而言之,「三個課堂」直接面向農村薄弱學校國家課程問題、優質師資結構性缺乏問題以及名校教育資源共享問題,它是以信息技術方式變革農村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工程。在此意義上,建設高水平的「三個課堂」在根本上契合了推進農村教育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求,對於助力新時代基礎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作者系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講師,本文為杭州師範大學中青年教師助推項目「具身德育:道德教育的身體轉向及實現路徑研究」[19JYXK018]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19日第3版
作者: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