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2019中考數學已經落下帷幕,我們將對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的一些經典數學題目,進行詳細的解讀,為新初三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在解題細節上的支持。
【思路分析】
(1)作CQ⊥AD於Q,在Rt△CDQ與Rt△CPQ中運用勾股定理與方程思想,求出CQ與AD的長,即可求出△ACD的面積;
(2)由「√2CM」可猜想:要麼CM處在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要麼某條等於CM的線段處在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即可以推斷,圖中一定隱藏有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首先把圖形隱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找出來,由AE=BN可證△BFN≌△AFE,即可得出△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需要把CM轉移到△ABF取保附近,由EC=AN,連接NE,可證△ANE≌△ECM,則CM=NE, 易知△N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則AF=FC=BF,則CM=NE=√2EF,√2CM=2EF,則√2CM+2CE=2EF+2CE=2(EF+CE)=2FC=BC=AD.
【解題過程】
【點評】
(1)求△ACD的面積「知底缺高」,作垂線便有勾股定理,運用勾股定理兩個直角三角形Rt△CDQ與Rt△CPQ均只知一邊的長度,故有了方程思路,這個思路分析過程,符合數學的邏輯性推理;(2)中的CM在平行四邊形右下角部分,而題目已知條件多集中在平行四邊形的左邊區域,故一定有一個「等量代換式的轉換」,這是對題目條件的圖形位置上的思考,同時對題中的「√2」的思考,才有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這一思路突破口,才會有後面全等三角形的思考,這是對題目條件隱藏信息的邏輯分析,由此題更應該明確一點:初中幾何證明題的解決,更多來自於對題目條件或圖形的邏輯分析與推理,這是解決幾何證明計算題的必備思維基礎。
歡迎點評留言,探討與辯論,會讓數學更具魅力!請繼續關注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為你呈上更豐盛的數學大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