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中喚醒」切除腦腫瘤:小夥手術中說外語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術中喚醒」切除腦腫瘤:小夥手術中說外語

2018-11-30 15:15:5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夢媛

2018年11月30日 15:15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 

  「術中喚醒」助腦腫瘤翻譯保住外語能力

  本報訊(記者 劉歡)「Pleuel(德語,連杆)」「Glasses(英語,眼鏡)」「這張圖片上是褲子」……很難想像,這一連串的拼讀不是來自某個學校的外語角,而是從北京天壇醫院的一間手術室裡傳出。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因患腦腫瘤影響了語言功能,日前他就經歷了這樣一臺穿插了神奇「術中喚醒」的腫瘤切除手術。

  「腦子裡突然有個聲音或者有件事來幹擾你,就像看電視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別的事,電視裡的東西一下子就聽不清了。」小周第一次發病是在一次會議的翻譯工作中,「上一句話還能翻出來,下一句就感覺完全沒法聽,也找不到正確的詞彙。」

  經過檢查,醫生在小周的腦袋裡找到了一個腫瘤,正是這個腫瘤影響到了他的語言功能。

  為小周主刀的是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江濤。「小周的首發症狀是癲癇性的混合性失語,不僅是德語、英語,他所有的語言似乎都受到了影響。」江濤介紹,「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大腦中漢語和英語、法語等語言的『激活區』是不一樣的。我們考慮到未來小周的工作能力,要在切除大腦深部腫瘤的同時,力爭保住他繼續使用漢語、德語和英語的能力。」

  11月27日9時,小周進入全身麻醉狀態,手術團隊立即進行神經導航定位。手術開始,小周的大腦皮層暴露在醫生面前,大約20分鐘後,小周從全身麻醉的沉睡中醒來。

  小周側臥在手術臺上,醫生開始對他進行「術中喚醒」。

  「你看著我手裡的圖片,告訴我圖片上是什麼。」

  小周的聲音穩定而清晰,先後用漢語、德語、英語描述著眼前的圖片。為了「檢驗」小周的回答,手術團隊專門請來懂德語的醫生,並專門設置了德語問題。

  與此同時,手術臺的另一側,醫生們通過神經導航定位、神經電生理監測等辦法,定位小周的大腦功能區。「刺激這個部位的時候,他無法語言表達。」根據小周的表現,醫生們逐漸標記出語言、行動等功能區,並規劃出躲避這些功能區的「路徑」。

  「路徑」確定後,麻醉醫生加大麻醉藥物劑量,小周再次沉沉睡去。經過幾個小時的手術,他大腦裡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據了解,「術中喚醒」是對於一些病變位於重要功能區,手術可能損傷語言、運動、視覺功能區,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在切除腫瘤前通過麻醉技術將病人「喚醒」,通過刺激腦部誘發語言功能或者運動功能的功能區並進行標記,從而實現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化保護患者腦功能的目的。同時,通過麻醉醫生和手術團隊的配合,在「喚醒」過程中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手術後不遺留心理創傷。

相關焦點

  • 小夥腦腫瘤手術後不說話 醫生彈唱英文歌喚醒他
    小夥腦腫瘤手術後不說話 醫生彈唱英文歌喚醒他 2017-02-0914:29:16來源:南方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7年02月09日 14:29 來源
  • 英國醫生手術中喚醒病人拉小提琴以防喪失技能,醫生也是鋼琴家
    亞太日報編譯 如一做手術過程中患者中途被叫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英國一名患者的高能經歷就非常令人不可思議,在醫生的配合下,竟然在手術過程中拉了一段小提琴,而她接受的還是腦瘤切除手術。2019年秋季,腫瘤情況有些惡化,變得明顯並且更具擴張性,特納決定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術前會診時,醫生們發現特納的腫瘤位置在她大腦的右額葉,接近控制左手細微動作的區域。主刀醫生在手術前對她的大腦進行了定位,仔細繪製圖譜,以識別她彈奏小提琴時大腦中活躍的區域,以及控制語言和動作的區域。
  • 開顱手術中為何喊醒患者讓他用三種語言考試?主刀大夫如是說
    開顱手術中將患者喚醒,還讓他說三種語言,這樣的場景就發生在北京天壇醫院。近日,天壇醫院為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做了腦腫瘤摘除手術。為了保留他的語言功能,醫生在術中喚醒他,並檢驗他的語言功能。江濤介紹,大腦中漢語和英語、法語等語言的「激活區」不一樣,考慮到未來小周的工作能力,要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力爭保住他使用漢語、德語和英語的能力。這就要在喚醒手術中定位和保護三種語言的「激活區」,這種情況並不多見,難度較大。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配合醫生「聊天」
    同時幾乎與管理大腦語言、肢體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手術切除中稍有不慎,患者的語言及肢體功能可能就會喪失,但如果腫瘤切除不乾淨,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麻醉科與神經外科經過反覆討論後,決定採取「術中喚醒麻醉」為患者切除腫瘤,在術中控制麻醉深度,完全鎮痛,喚醒患者後在其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配合採用電刺激的方法精確找到語言功能區,並繞開這一區域切除腫瘤。
  • 【健康茶座】腦腫瘤的早期識別和診治
    近年來開展了腦腫瘤臨床新型手術方式的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30 餘篇,其中在 SCI 期刊發表論文 10 餘篇,參與編寫專著 4 部。 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兩部分「柔軟」的組織構成,腦是對人體日常活動的方方面面進行調節的「司令部」。人類腦的質地就像豆腐腦,它由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組成,而我們平常所說的「大腦」其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做完手術,醫生說我只能活五年……腦腫瘤手術後能活多久?
    近日,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我是到國外後發現的腦瘤……是血管母細胞瘤2期,但大夫和我老公說我還能活5年。我也是奇怪不是惡性腫瘤,為什麼說我只能5年?」 這位朋友的具體情況,僅僅依靠目前的信息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借著這個機會,介紹兩個很多腦腫瘤患者在確診以後都會問的問題:一、賈主任,不做手術行嗎?
  • 開顱手術中醫生喚醒病人,聊著天就把腦部腫瘤給切了!
    近一月來多次發作四肢抽搐伴意識不清,另一家三甲醫院查頭顱CT和功能MRI發現右側額葉功能區佔位伴周圍水腫,考慮手術導致偏癱的風險大,建議行藥物治療觀察,後輾轉來到鼓樓醫院,住院用藥期間患者仍發作癲癇。神經外科主任杭春華教授組織我院膠質瘤多學科診療組(MDT)神經外科、影像科、腫瘤科、病理科、手術麻醉科等專家討論,最終決定採用神經導航下顯微手術切除病變,同時術中喚醒麻醉下配合皮質電刺激定位功能區,並且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   手術切除腦功能區病變一直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挑戰,易造成神經功能損傷,術後易出現偏癱、失語等併發症。
  • 如何戰勝兒童「頭號殺手」腦腫瘤?世界神經外科醫生在努力
    手術切除是兒童腦腫瘤的首要治療方式,良性腦腫瘤患兒手術治療即可痊癒,而惡性腦瘤患兒一般需要進一步放化療。臨床上,部分患者無法通過手術及立體定向活檢明確病理診斷,或患者本身不同意手術或活檢,則需行試驗性化療。  「治癒兒童腦瘤,有可能有希望!隨著腫瘤研究的深入和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完善,通過科學治療,孩子們將得到越來越好的治療!」
  • 得了腦腫瘤能活多久?美國癌症協會5年生存率解析
    而到了第四級,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不到一年,僅僅大約2%的病人能活三年。  腦腫瘤能活多久?--治療的方法  不管何種腦腫瘤,其存活期首先是取決於患者的治療方法的。腦腫瘤首先是要給予積極正確的治療,才有獲得長期生存的希望。一般腫瘤的首選治療,還是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早期腦腫瘤較小,若部位合適,應行手術切除。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 醫生這樣完成腦瘤切除
    來源:錢江晚報「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我們根據患者的反應判斷切除部位是否影響語言功能區——如果切除中歌聲突然出現卡頓等變化,就說明碰到了功能區,要避開。」10月10日,該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樓林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未出現語言障礙,11日就可出院。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放心,目前手術很成功,你動一下手。」「謝謝醫生(同醫生握手)……」近日,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是首次成功用於珠海的腦外科臨床。這也標誌著我市的神經外科手術走上一個新高度。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術前準備及術中監測。術前準備應包括病史記錄、神經影像學資料分析如腫瘤的大小、外側裂的 特徵、腫瘤的生長方向、鄰近結構、大腦中動脈走行、分支變異、正常解剖結構的變形移位等,以便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嚴謹細緻的手術治療計劃。7.術中監測:① 體感誘發電位;②術中超聲設備;③微型都卜勒流速測定儀;④術中MRI;⑤術中喚醒功能區監測等 。
  • 我國首例雷射微創技術損毀腦腫瘤手術!八成腦部病症適用
    一想到開顱手術,患者和家屬不免會有手術風險高、後遺症多等疑慮和擔憂。2020年9月27日,趙國光教授完成了我國第一臺利用雷射微創技術損毀腦腫瘤的手術。傳統手術需要在病人顱頂打開5釐米的骨窗,而這臺微創手術只需要打開一個直徑幾毫米的細孔。
  •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
    原來這是「術中喚醒」,也是哈醫大一院首次通過「喚醒麻醉」讓患者在術中清醒片刻,配合醫生精準切除腦瘤,以免碰到功能區,影響語言和行動能力。 經過仔細研究討論後,神經外科主任楊孔賓決定「術中喚醒」患者,讓患者來配合他辨別功能區位置,切除腫瘤的同時儘可能保護正常腦功能區。
  • 單側半椎板入路椎管腫瘤切除手術
    神經外科周博士:擅長腦腫瘤、脊髓腫瘤、腦積水和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手術治療
  • 粉碎術切除子宮肌瘤或致癌 美FDA建議慎用微創手術
    原標題:粉碎術切除子宮肌瘤或致癌   子宮中的平滑肌肉瘤可能因粉碎術而擴散。   在美國,每年約有50萬名女性通過外科手術切除她們的子宮,其中很多是因為子宮內生有肌瘤。在這些女性中,約1/4會選擇腹腔鏡手術,即通過一個僅為幾毫米的切口完成操作。   考慮到需要經由一個小孔去除大型組織,外科醫生往往會求助於組織粉碎器,這種設備能夠通過電動刀片打碎組織,進而使其更易於去除。
  • ...靜脈血栓形成的術前和術中預測因素:一項中國單中心回顧性研究|...
    結果:1670例腦腫瘤患者中,術後並發深靜脈血栓206例(發生率12.34%),同時並發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9例(0.54%)。腦腫瘤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單因素分析。與DVT顯著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BMI、手術時間、總失血量、白細胞計數、APTT、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和總膽固醇水平。
  • 不明原因視力下降,需警惕腦腫瘤
    不明原因視力下降,需警惕腦腫瘤 2020-05-24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女子腦部手術時大喊切乾淨點 中山一院術中喚醒術成功
    中山一院多學科團隊聯合完成「術中喚醒」腦膠質瘤切除術  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李紹斌、彭福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一間手術室裡,一臺微創切口開顱手術正在緊張進行中。切開堅硬的顱骨,劃開硬腦膜,暴露腦皮層後,麻醉師把麻醉藥停了,輕聲將女患者喚醒。  「100減7等於多少?再減7等於幾?」
  • 被厄運選中的孩子:頭痛是大多數腦腫瘤前兆
    很多人誤以為腦腫瘤是成年人的「專利」,其實青少年與兒童患腦瘤的機率非常高,據報導,近年來,青少年及兒童腦腫瘤發病呈增多趨勢。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副院長、神經外五科主任魯明介紹,在他收治的眾多腫瘤患兒中,不少是意外檢查發現並確診的,但其實他們都有頭痛先兆卻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