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戲曲的叫戲班,戲班是什麼時候在歷史舞臺上的?

2020-12-19 動物的搞笑時光

本文乃作者露露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戲班的出現不晚於宋代,宋代勾欄有營業性演出,一般由戲班組織。根據宋代文獻記載,當時的戲班是家庭性質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組織而成。元代民間戲班延續宋代的組織形式,人數有所增加,一般在12人以內,山西運城出土的元墓壁畫,上面畫的戲班有11人。

明代中期以後,戲班採取藝人搭臺組班的形式,像清朝乾隆年間的魏長生,從四川到北京加入當時的雙慶班,使得該班由困境走向興隆,這說明戲班已經不再按血緣關係組建。

山西運城

明清時期部分貴族有自己家的戲班,主人招募幼童幼女,從小訓練,然後組班,《紅樓夢》裡賈府就有自己的家班。家庭戲班裡有教師,一般由不能上臺的老年藝人擔任。

民間戲班常常流動演出,各地碼頭魚龍混雜,戲班常常受到地症欺負,於是戲班要找保護人,有些保護人後來就成為班主,很多班主通常就是地痞一類的人物。班主管理戲班的財務,聯繫演出事宜,演員由班主發給薪金。也有不找保護人的戲班,他們推舉演員中老成持重有名望的做領班,由他應付社會交際,像著名京劇藝人程長庚就做過領班。

賈府

戲班招收戲曲演員,一般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從父母手中買來,從此後孩子不能與家長見面。很多演員就以戲班為家,如遇到戲班解散,演員只好流離失所。在同一個城市中,戲班都集中在一處住:北宋時,京城藝人住在「中曲";元代有勾欄胡同、演樂胡同等稱謂;清代最為有名的是韓家潭。

戲班有班規,一個戲班組建後,先要祭祀戲神。清代大多數地區的聲腔劇種佚奉老郎神,清代藝人修建的老郎神廟遍布全國各地,北京的藝人有時候也把戲神稱為喜神,而一些地方戲則有自己的戲神。戲班裡講究師承輩分,有很多規矩,兄、叔、祖、師,稱謂分明。戲班裡男女在一起,要是發生不軌之事,會被認為是侮辱神明,這是最忌諱的。在戲班裡,丑角的身份最為尊貴。

戲班

戲班很少固定在一個場所,他們一般流動演出。崑曲盛行後,昆班曾到全國各地演出,後來秦腔戲班也曾到北京演出,並引起轟動,這些都說明戲班流動範圍很廣。

清代茶園戲場興起後,城市裡的戲班一般不到外面演出,但會在同一城內的各個茶園之間流動。民間營業性的戲班到了夏天炎熱的時候,一般不參加演出,叫做「歇夏」。過去的北京戲班,年終時要「封臺」,為期一周左右。也有全年都在演出的,像揚州的亂彈班。

民間戲班

戲曲的服裝道具叫做行頭,民間四處流動演出的戲班所用的行頭稱為「江湖行頭」《揚州畫舫錄》記載清代崑曲的江湖行頭,分為衣、盛、雜、把四箱:衣箱又分大衣箱和布衣箱;盔箱裝冠、盛、巾、帽;雜箱則放置靴鞋、面具、樂器等;把箱包括各種武器和器杖。

後來京劇戲班所需的服裝較多,衣箱又分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演員個人自備的行頭稱為私房行頭。乾隆年間,秦腔演員魏長生曾自備頭飾,從此演員有私房行頭。有了私房行頭之後,戲班公用的行頭就被稱為「官中行頭」,有的劇種稱為「堂眾行頭」。有些戲曲業餘愛好者也自備若干新穎行頭,作串演之用。

乾隆畫像

清代的戲班多攀比行頭的質量,貴族家班都到江浙一帶的大城市去採辦行頭。許多民間戲班沒有財力購買行頭,就臨時租借。在具體演出中,戲班演出什麼節目和做廣告的方式,也很講究。

元代勾欄通常每天貼出「戲招子」,告訴人們所演節目,有時候也將能演的劇目貼在四周梁上,由觀眾挑選。明清時候的茶園戲場,通常是戲班規定每日戲目,張貼出去,觀眾憑喜好買票進場。

江蘇

但是堂會演出不一樣,通常由班裡的老者把戲單呈給主人,點完戲後,戲班還來討座,主人賞座後,樂器伴奏者才能坐下演奏。點戲有很多學問,既不要犯忌諱又要討好座中人,有時點戲甚至成為觀眾鬥爭的形式。

清代,戲曲演員成立梨園公會保護自己的利益,梨團公會的責任是對內調和演員之間的關係,解決矛盾,對外作為藝人代表參加社會事務,維護戲曲演員的共同利益。揚州、蘇州一帶的梨園公會稱為梨園總局。雍正年間就有北京梨園公會活動的記載,晚清以來北平的梨園公會先後有「精忠廟」「正樂育化會」「北京梨園公益會」「北平梨園公會」等。

參考資料:《中國戲曲》

相關焦點

  • 戲曲的演出是由組合來完成的,這個組合以前叫戲班,現在稱作劇團
    戲曲的演出,不是一兩個人隨便一來就可以實現的,必須把一些人組合起來,這個組合是有原則的嚴密的組合,一個完整的組合,過去叫做「戲班」,現在稱作「劇團」。「戲班」就是一個劇團,當然沒有現在的劇團那麼龐大,那么正規。戲班中必然要有一領頭人,稱作「班主」或「班頭」。
  • 英媒記錄中國戲曲在泰國現狀:華人戲班還能撐多久?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2月26日刊登了題為《中國戲曲在泰國:華人戲班的掙扎》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中國戲曲已在泰國社會紮根近百年,但當現代娛樂活動興起後,它正逐漸從新一代的記憶中消失。這種古老的表演藝術很多時候只能在華人祠堂裡找到蹤跡,它們的觀眾也通常只是一批華裔老人。
  • 江湖戲班的規矩風俗(上)
    (菊隱室主《劉三鳳得天獨厚》)設立班名 製作班牌根據傳統習俗、演出規律,戲班內外形成了固定的規範與制度,以此保證戲班的生產與發展。戲班必須要設立戲班名號,特製戲神、班牌,以凝聚班社。太子神像 戲班供奉戲神,名太子菩薩。
  • 中國古代戲曲演出是否有女演員,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揭曉答案吧!
    中國古代戲曲演出是有女演員的,從戲曲產生的時候就有,只是相對較少,在古代由於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女性又不宜拋頭露面,所以才給人一種古代沒有女演員的假象。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就說過,明末清初的陳圓圓就是唱崑曲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崑曲演員。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臺灣的布袋戲,是在清朝末葉,從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傳入,很快在臺灣普及。二百多年來,布袋戲以不是泉州布袋戲,而是獨具風格的『臺灣布袋戲』。在民間,布袋戲與民俗信仰結合,傳統上布袋戲的演出是以廟會為基礎,酬答謝神,並以聯繫地方上的情感。而布袋戲絕不會消失,只是表演形式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有了不同的面貌。
  • 古藝有新姿,眾生萬象一線牽——泉州提線木偶戲亮相2020年戲曲百戲...
    戲曲百戲(崑山)盛典自2018年開始,用近三年時間對全國現存的350個戲曲劇種進行展示,將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的成果由文獻數字轉化為舞臺呈現。2018年、2019年,百戲盛典已先後組織30個省(區、市)232個劇種274個劇目進行134場演出。為了讓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這一中華戲曲大家族的「大團圓」更為完整,今年百戲盛典新增了木偶戲、皮影戲展演。
  • 英語直譯 《糊塗戲班》全新復排
    11月14日晚,話劇《糊塗戲班》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舉辦媒體場演出。據悉,該劇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歐美當代戲劇典藏演出季2013」劇目之一,由英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翻譯家麥可·弗雷恩擔任編劇。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其次,「布袋戲上棚重講古」,劇情中經常運用念詩、作對、猜謎之方式以及說理之情節,因此演師亦須具備深厚之漢學基礎,演出時方能文詞優美,出口成章。  操弄戲偶俗稱「請尪仔」或「夯尪仔」,為偶戲表演之重要關鍵。由於偶戲演出無法運用面部神情與靈活之肢體,因此唯有仰賴演師精緻的操偶技巧,方能使戲偶栩栩如生。
  • 烏魯木齊市第三屆新春廟會戲曲大舞臺新疆曲子戲贏得滿堂彩
    馮學武曲子戲清唱票友清唱汪曉惠曲子戲清唱汪曉惠曲子戲清唱李和蔭曲子戲清唱《虎口緣》>演員風採演員風採主持人主持演員與票友合影演員合影演員合影2019年2月9日(正月初五)上午12點30分,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第三屆新春廟會戲曲大舞臺新疆曲子戲專場拉開帷幕
  • 中戲相聲大專班,從大碗娛樂到德雲社,走出九位喜劇明星
    而2015年則成了賈玲的幸運年,這一年她先在春晚上憑藉小品《喜樂街》收穫讚譽無數,然後通過《歡樂喜劇人》繼續躥紅,2016年她成為大碗娛樂聯合創始人,1982年出生的她終於在中國喜劇界確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賈玲很用功也很有天賦,在喜劇舞臺上她已經有固定人設同時也嘗試了突破,筆者挺期待她的喜劇未來。
  • 中國戲曲真衰落了嗎?沒有,看看霹靂將布袋戲「演」上國際大舞臺
    我是一個愛戲的人,希望用自己的一點點淺見,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中國戲曲這門藝術的發展問題。先說一說,什麼是戲曲?王國維的話是:「謂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國的戲曲,是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音樂性的對話(唱腔)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故事情節的藝術。
  • 中國古戲臺:戲曲與古建築,演繹歷史滄桑!
    戲臺,又叫戲樓,專供演戲使用的建築。中國戲曲文化歷史悠久,古戲臺也隨之發展。大大小小的戲臺,一部部經典的呈現,就如當地人民的生活縮影,臺上臺下的人不斷變化,劇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古戲臺卻巍然屹立,經千年風雨、歷百年滄桑。
  • 封箱什麼意思什麼梗? 戲班詞彙了解一下
    封箱什麼意思什麼梗? 戲班詞彙了解一下時間:2020-02-15 16:3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封箱什麼意思什麼梗? 戲班詞彙了解一下 是源自梨園行,就是戲班的詞彙,也是專有的舊俗。 年底最後一場演出。 戲迷們眼中的賀歲檔。
  • 高甲戲發祥地在哪?
    從有千年歷史的古老南音戲曲,從民間的俚歌小調等形式中吸收營養,採用通俗的閩南語方言演唱,迎合民間大眾和官宦人家的娛樂喜好,謂之為「宋江戲」。於是,在與南安、晉江、同安、漳州一帶宋江戲、梨園戲、歌仔戲、傀儡戲(布袋戲)、南音演唱等對棚演出時,留意吸取或請教其他劇種戲班演技、戲曲音樂唱腔特點,加以消化吸收,並邀請民間藝人、戲班主角參與,共同探討改造「宋江戲」。首先,以「宋江戲」武打見長為基礎,吸收民間「刣獅弄龍」「提線木偶」的動作;劇種音樂原來是閩南方言聲腔(下南腔),改造為採用南音錦曲(錦歌)、傀儡調,成為獨特的高甲曲牌。
  • 開箱什麼意思什麼梗? 戲班的行話術語了解一下
    開箱什麼意思什麼梗? 戲班的行話術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04-11 15: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開箱什麼意思什麼梗? 戲班的行話術語了解一下 戲班的行話術語,指春節後的第一次演出。
  • 中國傳統文化,戲曲文化,新編古代戲的誤區
    我國著名話劇導演焦菊隱十分欣賞戲曲的直截了當:「戲曲的表現手法,總是願意叫觀眾看就懂 ,使觀眾感覺興趣。」張庚先生把此叫做「還戲於民」。特別是表演形式給人以獨特的美感,這是與我國人民的文化心態、欣賞習慣相吻合,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當然,淺顯不等於粗淺,通俗並非不要文採,也不是不要人生哲理,更不是不要人物性格的多義性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 電視劇《女子戲班》分集介紹:16-20集
    第十六集  小張子受白長起之託來找俞元乾,俞元乾告訴他戲院已安排了韶華戲班演《熱血忠魂》。小張子覺得受了白長起的愚弄,找白長起算帳,白長起跑來一看果然如是。小陳建議做掉鄭世昌,白長起猶豫再三,要小陳只可傷人,不可要命。白長起找阿標,建議先弄黃戲班晚上的演出,讓戲班沒有收入,再想辦法把姑娘們騙到百樂宮舞廳。
  • iTV」有戲安徽「專區:讓安徽戲曲有戲更有趣
    iTV」有戲安徽「專區:讓安徽戲曲有戲更有趣 2017-09-26 08:26:00來源:央廣網
  • 新春走基層丨浙江蒼南:一人戲班萬家歡
    只見戲臺上一頭吊睛白額大虎騰躍猛撲、閃身甩尾,緊接著頭戴一頂紅纓氈帽的武松揮棍登場,閃躲、跳躍、揮拳擊虎。春節期間,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公園民間藝術館裡的喝彩聲不絕於耳。這老虎和武松都非血肉之軀,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州市蒼南縣單檔布袋戲人物角色的「替身」木偶,但此時的它們似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全靠藝人的一雙巧手。
  • 戲曲·高山戲|傳承700年的甘肅獨有特色劇種
    高山戲又稱高山劇,是流傳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山區的地方戲曲劇種。演出場地以地方民間打麥場、農家園、廟會戲臺、社火戲臺為主。高山戲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劇和川劇的特點,適合表演各種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演出場地以民間打麥場、農家園、廟會戲臺、社火戲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