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試過,怎麼能說不行?
只需堅持,世界之窗為你打開!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越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或事,錯過新風景。 ——蔡康永
上大學之前,我立下了一堆flag,什麼上了大學之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祖國棟梁之類。等我真上了大學,卻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上課專心都做不到。籤完到,書攤開,打開遊戲,幾節課後合上書,回到寢室,繼續玩遊戲。
一個人的「喪」文化究其原因只是因為自己自制力不行
處於大一的學生,對未來總是抱有期待和幻想。
刷抖音到時候迷上了滑板,所以選擇加入滑板社;「好想你」這首歌火起來的時候,入手了尤克裡裡;覺得水彩好玩,就去文具店買了一堆顏料和畫筆;喜歡拍照,發朋友圈,又玩起了攝影與剪輯……
在別人眼中,我似乎什麼都會,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上面的種種都只不過是一時衝動。到頭來,我什麼都不會。滑板一直在桌子旁邊積灰,尤克裡裡早已低價轉讓,畫筆更是不知道掉到哪裡去了,至於攝影?高昂的設備令我止步,也幸虧沒買,不然我的後悔藥要多吃一粒。
有時候,選擇越多,失去更多
上大學以來,我靜下心來看過一本書嗎?
答案是:沒有。
我的書或許是全班最多的。書櫥,柜子裡全是課外書,從《紅巖》到《悟空傳》,我的收藏頗豐,然而,我卻從沒花過時間,耐心的去品味它們,有時候看著它們,手已經伸出去想拿出來,可是手機的提示音又讓我轉移了注意力。
是沒時間嗎?當然不是。
如果我能帶一本書到教室,課餘時間翻開認真讀幾頁,那麼一個月,我也能讀完一本。但我沒去做,因為下課了我的遊戲卻還沒有結束。
我看著我身邊的人,上課玩遊戲,刷抖音,下課了卻在抱怨好無聊,這看上去顛倒的生活卻不是個例,我也經常會有這有想法:遊戲結束了,我該做什麼?好無聊……
時間永遠是足夠的,重要的是,你怎麼利用它
我記得高中老師常說「要記得你們是為什麼讀書」,那時候自己胡天海地可以說一堆。但當現在我問自己是為什麼讀書,並且只能說出一個目的時,我卻回答不上來了。
或者換一個問題,你來大學是幹什麼?
對於有時候的我而言,上大學只是換了個地方玩遊戲;只是出去喝酒更能找到同侶;還有,認識更多好看的女孩子……
有人說:這不就是大學嗎,自由為上。
但是,再自由,大學終究是用來學習的。大學的自由,難道不是讓我們自由的學習,勞逸結合嗎?畢業了,自己還一事無成,毫無建樹,我想:那時候的自己,根本沒有資格談未來。
未來,是什麼?我知道的只有現在。不把握現在,怎談未來
夜幕降臨,度過了一天的自己躺在床上,手機在一旁充電,難以「寵愛」。這時候,回想自己的一天,似乎天天都是周末。自己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兩者的界限有些許的模糊了。
當手機的00:00跳到00:01時,我又失去了一天,明天,改玩吃雞。我還記得那個小品: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這樣的話,一周就過去了,一年就過去了,一輩子也就差不多了……
消極情緒的慢慢積累會最終使一個人墮落,更為可怕的是,在墮落的過程中,人習以為常。
千裡之穴,潰於蟻穴;水滴多了,也會穿石。
這裡是壹點言語
希望我的文字能夠給你鼓勵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