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2020-12-12 漯河統戰網


  接觸的人越多,越發現一件事:處於同一個年齡段的人,面臨的問題大多是相似的,二十歲的人常迷茫,三十歲的人多焦慮,四十歲的人易患得患失。


  但人生,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大格局的人會明白一件事:認清自己這個年齡段的問題,然後處理好它,就可以擁有更加自信的人生。


1


  年輕時有困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對待困惑的態度。


  我有兩個表哥,年齡相仿,經歷也類似,都是高考失利之後外出打工,但最終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表哥小陽高考失利後去了一家電子廠打工,經常上夜班,一月只能休息一次。就是這樣一份工作,他堅持了3年,從一線工人幹到業務線組長,勤奮靠譜的態度得到了認可。後來領導跳槽創業,第一個就帶上了他,如今事業、生活都有聲有色。


  而表哥小偉一直眼高手低,面試時不是嫌工資低,就是嫌休息少。一份工作,從沒有幹滿3個月的,業務能力也沒什麼提高,最後只能做臨時工,四處漂泊。


  對於年輕人來說,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就是放棄的路;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就是成長的路。


  再微小的夢想持續燃燒,也可能成就一段不凡的人生。年輕人所要做的,就是把目光放遠,懂得投資自己、積蓄能量,等待著命運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刻。


2


  如果說年輕時身上的擔子只有自己,那中年時就是馱著一家老小。每天一睜開眼想的問題都是:工資能拿多少?父母身體是不是健康?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


  因為擔子重,很多中年人容易產生無力感,覺得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這時最需要做的就是著手減負,把心態放寬。


  生活中要擺脫盲目的攀比。幸福重在心靈的感知,而不是靠攀比得來。你的房子大而寬敞,我的小房間也可以溫馨漂亮。人過中年,減少盲目的攀比,才能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光環和美好。


  交友上要擺脫糾纏。就像有一定「茶齡」的人,縱身茶海茫茫,喝過的茶不下百杯,孰為「心頭好」,孰為「擺手厭」,都有一套答案。喜歡的滋味最終留在了生活裡,無緣的滋味也祝它早日遇見知己。茶各有香,不喜無妨。擇善友而從,遠惡交而戒。


  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擺脫一味的控制。孩子終究有自己的路要走,但求盡到「教養」義務就可以,別太過分計較孩子一時一刻的成績。路要一步步走,遠方自是屬於孩子自己的天地。


  中年時學會看寬,修心修己、精簡人生,不被當下的雜事紛擾,自在穿林走葉,笑看起伏盈虧。


3


  人到晚年,榮辱皆有經歷,起伏都有參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之路也應越走越寬。年輕時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現在只會淡然一笑;中年時費盡心力得到的東西,很多如今看來也早已無關緊要。此時心頭只重兩樣事:一個好覺、一個好家。


  晚年時,擁有成熟的經驗和智慧,又不用背負年輕時的壓力,正是摘取人生果實的豐收期。此時的生活應是自在又安詳,子女孝順、兒孫滿堂,最是享受一杯清茶、一份清福的好時光。


  此時也正是學習的好時機,沉浸在一項愛好裡,紛紛擾擾都別擾了寧靜,享受讀書帶來的好心情。此時,要學會「淡」處,將人生的更多時間留給自己。


  不知你正處於生活中的哪個階段,也不知你正遭遇著什麼樣的問題。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段的困惑,每個年齡也都有每個年齡段的使命。真正的智者,知道用不同的心態對待不同的階段。年輕時,警惕目光短淺;中年時,學會自我減負;晚年時,懂得回歸內心。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一路行走,一路遇挫,一路解決,一路成長。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作者:彭春花 | 主播:韓曉宇

轉自:人民日報微信

相關焦點

  • 【中安夜讀】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大格局的人,會明白一件事:認清你這個年齡段的問題並處理好它,你就可以擁有自信的人生。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年輕時看遠 人們喜歡將年輕人比喻為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但事實上,年輕是最難捱的一段時光。
  • 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卑微的夢想持續燃燒,也能成就一段不凡的人生。年輕人所要做的就是目光放遠。不被當下的欲望誘惑。投資自己,積蓄能量,等待著命運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刻。中年時看寬梁羽生說:「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晚年時看淡論語《為政》中有曰:「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生過半,榮辱皆有經歷,起伏都有參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之路也應越走越寬。
  • 「中安夜讀」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文:彭春花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人生在世,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問題。大格局的人,會明白一件事:認清你這個年齡段的問題並處理好它,你就可以擁有自信的人生。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人生三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寬,晚年時看淡》。
  • 人生有三把鑰匙:看遠、看寬、看淡
    態度不同,人生的結果也不一樣。今天就一起來聊聊,人生的三把鑰匙:看遠、看寬、看淡。人生要看遠堂妹邱邱985畢業,進了一家外企,上班不到2個月就辭職了。心態要看寬看到一條朋友圈:「年少時聊理想,聊愛情,聊未來。中年時聊工資,聊健康,聊貸款。
  • 人生路上有三看:看遠、看寬、看淡
    第三句話:人生路上有三看:一看遠、二看寬、三看淡。 01. 看遠。 看遠是尋找目標,渴望飛翔,尋思境界。獲得讓自己深信不疑的理由。遠望在視野上閃亮,目標在牽引中成長,飛翔充盈人生,境界提升人的形象。
  • 人生,看開,看淡,看遠!
    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中說: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人生,要怎麼樣才會過得幸福快樂呢,應該先學會看開世事,看淡人生,看遠局面。人生,並非總是去跟別人相比,很多事情都是講究命數,越是期望,越是得不到,有些東西,越是去爭,越是輸得很慘。因為不是你的,你怎麼爭也得不到。人生路上,是福是禍,都躲不過,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就要笑著去面對,不要抱怨,不要悲傷,人生看開就好了。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大家可能都聽過王國維「讀書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在世也有三重境界,那麼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子曰覺得「看遠」即你要有一個遠大的抱負(當然這個抱負是可實現,可操作的),然後讓自己達到實現這個目標的素質,這是人生發軔的前提。二、看透,才能洞若觀火人,需辨是非也。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首先是順應自然。行到水窮處,這是王維寫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無論是順水而來,還是水窮而看雲,我們都應該接受,有路可走便走,走到盡頭了,那就坐下看雲,順應自然,不強求環境和他人要順應自己的所求,也不因為外境的變化而動搖心境。其次是自得悠閒的人生境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終南別業》中的名句。
  • 道商範蠡,人的一生,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
    據說它「以三次遷徙而聞名」。關於範蠡的事跡,《史記》、《國語》、《越絕書》《吳越春秋》等史籍資料和道教神仙傳以及歷代文人的詩詞賦都有記載和傳唱。 他曾三次成為首富,被後人尊稱為商業財神。範蠡是中國五千年來唯一的完美男人。
  • 年輕時為了輕鬆堅持「丁克」,到了晚年,將會直面這些困境
    當時這種個性的生活觀念滿足了年輕人的自由欲望,在沒有孩子羈絆的情況下,可充分享受人生自由,追逐自己的夢想;可是人到中年後,這種優越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是無盡的孤獨寂寞;同時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內心的空虛感也逐漸增強,牢固的婚姻也變得搖搖欲墜。
  • 做人青年時看遠,中年時看開,老年時看心
    而被稱為「天地人三才」的另外兩位,與王維同歲的「天才」李白才剛剛開始接觸社會名流,「地才」杜甫則還是一個剛剛三歲的萌娃。不得不說,王維的起點還是很高的。時間來到公元721年,這是王維人生的轉折點,因為這一年王維是當時科舉的頭名狀元。《全唐詩》中有句諺語:「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句話是說五十歲能中進士都算年輕有為的俊傑,可見,王維21歲便狀元及第有多麼驚豔。
  • 一個人越來越成熟的跡象: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
    人生有兩種不同的境遇:一種是得意時,一種是失意時。得意時,眾星捧月,誰都想跟你成為朋友;失意時,曲終人散,誰都唯恐避之而不及。得意時,人會認識你;失意時,你會認清人。然而,世事無常,卻正是人生常態。失意不失志,自助者天助俗話說:人有三起三落,沒有一個人會一直處在「倒黴」或「得意」之中。如果你停止,就陷入谷底;如果你仍在前進,就是上坡。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王維前半生努力在官場,中年以後參禪好道,晚年隱居終南山,性格閒逸灑脫,他所寫的詩很多,其中能代表他中晚年生活狀態的就是這首《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1月,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3星座過於執著,背上沉重的包袱
    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儘量簡化你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人生。1月,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三星座過於執著,背上沉重的包袱。
  • 少年擇高處立,中年就平處坐,老年向寬處行
    這句話道出了我們一生都應奉行的三種境界:少年時,立志高遠;中年時,心態平和;老年時,寬厚有度。鄭玄出生在一個敗落的家族中,祖上三代都只是在鄉間務農,但貧寒的家境卻不能減退他志於學的熱情。十二三歲時,他便能誦讀並理解儒家的五經,後來更是終日沉湎於書卷之中,孜孜不倦地學習著知識。十六歲時,鄭玄不但已經精通各種儒家經典,還通曉讖緯方術,擅長書法文章。
  • 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感悟句子
    管好自己的嘴,有時候做啞巴,是一種境界。三 * 到了一定年齡,便要學會寡言,每一句話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於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線。四*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儘量簡化你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人生。
  • 看淡一切釋然的說說,句句都是人生哲理,看淡了也就無所謂了!
    過去的不再重提,未來的不再奢望,人生逆境時,記得忍耐,人生順境時,記得收斂,人生得意時,記得看淡,人生失意時,記得隨緣。任花開花謝,春秋循環,學一種灑脫,學一種開心,看人間花開,賞天高雲淡。11. 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有些事,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記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釋了。
  • 賞讀 | 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
    有酸楚的淚水,有朗朗的笑聲,有執著的堅守,更有得意時的意氣風發和失意時的進退維谷!所以說,人生的歷程是一個磨鍊心智的過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之心,真正做到榮辱不驚,進退自如! 欣喜之餘,低調淡定一些,會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的更遠,更加踏實,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這也是人生的最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外界的喧囂和紛繁,依然用平淡的心態去看待,獨守內心的一份清靜與安寧。 一枕黃粱,不必灰心喪氣,只不過是生活給我們開了個小玩笑,編排了個小插曲而已。
  • 《活著》中三句話,寫透人生三重境界,看懂才算沒白活
    年少輕狂,敗光家業;中年失意,喪妻喪子;老年悽涼,孑然一身。他歷經世間滄桑,痛失所有希望之後,沒有頹然倒下,而是坦然接受命運給予的福禍,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在他坎坷卻昂揚的一生裡,我們可以窺見人生的三重境界。徐福貴是遠近聞名的富家少爺,也是遊手好閒的浪蕩子。父親恨鐵不成鋼,訓斥他沒有光宗耀祖。
  • 讀了這三首詩詞,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兩個字
    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九首,應該是李白晚年所作,那時的他經歷了賜金放還和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變故,對於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活著的人便是旅途中的行人過客,逝去的人則是回返虛無的歸人罷了。人生苦短,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曾為此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