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薩丹拉徹:分享經濟的概念和範疇在不斷擴大

2020-12-11 站長之家

5月13日,《分享經濟的爆發》一書作者、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阿魯·薩丹拉徹(Arun Sundararajan) 在中國北京「2017全球化背景下分享經濟的發展與實踐高端對話沙龍」中提出「分享經濟的概念和範疇在不斷擴大」等觀點。他認為,分享經濟最顯著的地方,在於促進包容性的增長,而分享經濟最有效的監管方式,是平臺與政府之間的相互協作。

以下為演講原文,雷鋒網作出不更改原意的整理與刪減:

所謂分享經濟的概念與範疇正在不斷擴大,也就是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都可以歸到分享經濟的範疇之內。

以民宿領域內最大的獨角獸企業Airbnb為例,世界最大酒店連鎖集團萬豪喜達屋集團旗下酒店110萬個房間,而Airbnb目前一共可以提供三百萬個空置房間,相當於三個萬豪喜達屋。僅2016年元旦前夕的一天,就有兩百萬人提供房間短租。

租車領域,在舊的模式當中,同樣有著這樣一些汽車租賃公司,他們本身擁有一支車隊,可以把自己的汽車租給一些短暫的租車需求的人。在分享經濟的模式當中,這一個租車的需求仍然是由一個平臺來完成匯集,來完成匯總的。但是提供汽車的人卻不再是一個,不是平臺本身,而是眾多的分散群體。在平臺上願意租車給你的人是有車一族,很多是把自己的私家車租給你用。

法國拼車平臺Bla Bla Car,任何一天,這個拼車平臺上完成的交通量,是法國的國家鐵路的5倍,是全美國家鐵路網載客量的2倍。也就是說,相當於再造了一個規模更大的國家級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但是它並沒有任何消耗新增的物質,並不需要購置新的資產,我想這就是分享經濟的精華所在。

分享經濟的背後當然有數字的技術作為支撐,但是它跟數位技術有巨大的區別,跟以前的信息、傳播、音樂、視頻、書籍的出版等等行業也有著巨大的差別。因為分享經濟現在所進入的行業往往都是一些大規模行業,在發達國家內佔據GDP很大比重。

就變革影響而言,我認為在中國的影響最為深遠。因為中國的消費階層還比較年輕,可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跨過20世紀,從一定要擁有資產所有權的時代,跳到更加高效的分享經濟的時代。也就是說,中國可以是越過那一個重資產消費的模型,而跨越到輕資產消費的模式,所謂輕資產就是個人不需要擁有太多的所有權,就可以輕易的實現按需服務。

分享經濟的發展需要有眾多的支撐,其中一個支撐當然就是信任的體系,而數字的科技,它打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的信任的體系。其實信用的模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新的信用體系誕生,必然都會催生經濟活動組織方式的變革。

什麼樣的平臺最容易獲得成功呢?我想是那些能夠提供信用體系的平臺,他們能夠以可靠又透明的方法促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接下來就是思考政府的監管制度是否也要發生相應的變革。畢竟政府代表著更廣泛的人民的利益。我看到在很多國家,規則的執行已經是從政府轉移到了眾多平臺肩上。而最有效的平臺監管方式,則是政府與平臺之間互相合作的模式。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如何在概念的意義上理解經濟範疇
    在這些解讀模式中,試圖對《資本論》做一種哲學解讀時,又都不約而同地關注了《資本論》中的「概念」問題。如何在概念的意義上理解經濟範疇,成為這種解讀模式的一個重要聚焦點。那麼,為什麼只有從概念入手解讀《資本論》的經濟範疇,才能解讀出《資本論》的哲學思想和真實意蘊?本文試圖從盧卡奇、阿爾都塞、列寧對於這一問題的探討入手,以窺見概念在《資本論》中的重要性。
  • 範疇的定義▏與百家號讀書小徑對話:範疇的概念是什麼
    這裡主要說的就是關於範疇的知識,什麼是範疇呢?它來源於希臘文「Kategorie」。有「規定範圍」「劃定界限」的意思。而中文是譯成了範疇,來源於《尚書》中的「洪範九疇」,範疇就是指那些大的概念,最高的純粹的概念,放之四海而皆準。
  • 學術爭鳴 | 方志學的概念與基本範疇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客觀事物一般的、本質的屬性,使一類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而範疇作為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聯繫的思維形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相互區別、聯繫和轉化,從而使自身獲得不斷發展和進一步豐富。各門具體科學中都有各自特有的範疇。
  •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概念範疇」研究
    二是特別注重對中國哲學概念範疇的分類研究:一方面,在概念範疇所指稱的哲學意謂上,把中國哲學概念範疇分為自然哲學的概念範疇、人生哲學的概念範疇和知識論的概念範疇三大類;另一方面,在概念範疇所提出的形式上,將中國哲學概念範疇分為單一範疇和對偶範疇。三是特別注重對中國哲學概念範疇的歷史研究,突出表現在對中國哲學概念範疇的歷史淵源、變遷歷程等進行了梳理和考察。
  • 基本經濟制度丨第十六屆憲法學基本範疇與方法學術研討會綜述
    第三,分享了自己關於「社會主義」文獻的閱讀感受,指出,應該回到社會主義理論當中,然後才能找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第四位評議發言中國政法大學陳徵教授在評議中,談了分類處理憲法經濟條款的結構性建議和一些細節建議。首先提出文章既然是研究憲法經濟條款的規範解釋,是不是可以首先把憲法中的經濟條款在性質上做一個大體的分類。
  • 「免費學前一年」:擴大義務教育的範疇
    就在8月2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教育部正積極協調發改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準備出臺幼兒園收費標準的暫行辦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提出「免除學前一年幼兒教育費」的建議,則可看作是診治幼兒園收費問題的一個良好契機。「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貴」,在現實中並不是句玩笑。
  • 教師職業道德範疇的含義,範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繫的
    教師職業道德範疇的含義,範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繫的基本概念。道德範疇是概括和反映道德的主要本質,體現一定社會整體的道德要求,並成為人們的普遍信念而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師職業道德範疇,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特徵,體現定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要求,成為教師的普遍內心信念,對教師的行為產生影響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師義務、教師良心、教師公正、教師榮譽等。
  • 港媒:中央惠港政策不斷完善 七大範疇遍地開花(1)
    文章稱,中央政府惠港政策起步早、範圍廣,而且隨著兩地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這是兩地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規律使然,也是香港背靠內地持續發展獨特優勢的體現,必將成為「後回歸時代」中國人彌足珍貴的集體回憶。
  • SOA和SaaS是兩個範疇的概念
    標籤:SOA SaaS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4445.htmSOA,Web 2.0,和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
    原標題: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 摘要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8月8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 辯證邏輯範疇學說的對象和研究途徑
    而辯證邏輯範疇論則把辯證法的範疇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主體如何運用範疇、概念去加工整理感性材料,使之上升為理性知識,研究運用範疇的方法、程序和規律。恩格斯稱之為「使用概念的藝術」[5],一句話,辯證法的範疇體系研究與反映世界的一般規律,而辯證邏輯的範疇學說則研究思維是如何運用範疇、概念去認識世界的。它們的對象不同,內容也不同。
  • 生態經濟研究(上):生態經濟的理論發展及研究範疇
    摘要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類幹預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大量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自淨和承載能力的汙染物排放使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受到損害。在認識到了生態資源的有限性後,生態和經濟在人類代際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重視。
  • 碳纖維電熱毯南平批發廠家概念範疇及原理
    碳纖維電熱毯南平批發廠家概念範疇及原理   碳纖維電熱毯南平批發廠家概念範疇及原理    大面積採暖時,可進行智能控溫,開閉自若,隨意操控,操作便利至作為我走向世界的準入證,是商場經濟的血管和命脈,了我的商場聲譽,本著誠信安身,立異致遠的準則,為廣闊新老客戶供給適宜合格的商品儘管現在是夏
  • 刑事訴訟法筆記(一):緒論和範疇
    整個程序以法律條款加以規定,即程序法定)⑩效力的終極性(一個爭訴案,其它任何決定都不得同該爭訴案的生效判決作抵抗,生效判決具有最高效力)概念:國家專門機關的主持,在當事人參與下揭露 證實和懲罰犯罪以及使無罪的人免於刑事責任的完整過程。訴訟是一個過程,過程為階段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進行,從起訴立案到判決執行參與進來的國家專門機關有: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監獄。
  • 十三、第四個說明 消除經濟範疇壞的方面,就是切斷辯證運動——《哲學的貧困》解讀
    十三、第四個說明 消除經濟範疇壞的方面,就是切斷辯證運動蒲魯東雄心勃勃地將黑格爾的辯證法運用到政治經濟學之上,但卻將黑格爾之本質的肯定和否定的對立想當然地理解為「任何經濟範疇都有好壞兩個方面」。「他看範疇就象小資產者看歷史偉人一樣:拿破崙是一個大人物;他行了許多善,但是也作了許多惡。」
  • 工業4.0概念的定義需要跳出工業範疇
    工業4.0概念提出來之後,在研究工業4.0概念的過程中,發現工業4.0概念如果束縛於工業的概念,會限制這輪技術革命的發展,而引發工業4.0的變革的技術將在更大範圍形成影響力,所以工業4.0的名字用另外的名字會更好,而這個概念也將在更大範圍內影響社會變革。我把這個概念定義為服務業革命。
  •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理論範疇與方法論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理論範疇,從本質上講,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理論範疇是一致的。比如其中都有歷史發展的動力、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目的性與客觀性、確定性與選擇性、必然性與偶然性、連續性與階段性、人民群眾的作用與傑出人物的作用,以及整體與局部、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等基本概念。只不過這些範疇拿到當代史研究中,會有一些內容和表述的變化。
  • 生態旅遊的概念,它的經濟意義到底在哪裡!
    直到1992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的召開,在世界範圍內提出並推廣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之後,生態旅遊才作為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的研究和實踐。Hetzer認為所謂"生態上的旅遊"應具備四個內涵:環境衝擊最小化、尊重當地文化並將衝擊最小化、給予當地最大經濟利益的支持、以及遊客滿意最大化
  • 「分享經濟」這個概念今年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倡導...
    牛星的生活方式變化,正是「分享經濟」在我國迅速發展的寫照。今年「分享經濟」這個概念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而在全球領域,「閒置就是浪費、使用但不購買」的分享經濟也在「小步快跑」。
  • 文學中的體裁源自拉丁文,又稱作文類,是一個歷史範疇和文化範疇
    從詞源上講,「體裁(genre)」這個概念源自拉丁文genus,本義為表示生物分類體系中「屬」的概念,一般的意義是「種類」或「類型」。在文學史上,它又可以被稱作「文類」,是一個古老的批評概念。在中西方的文學理論中,有著大量關於文類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