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重大發現!浙江餘姚發現世界最早古稻田

2020-12-16 騰訊網

餘姚施岙遺址水稻田道路系統 圖片由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提供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專家論證會。

當天上午,與會專家參觀了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現場和井頭山遺址,並觀摩了出土文物。

下午,與會專家對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取得的階段性收穫進行了論證。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稻田結構均為「井」字形,目前發現來看,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結構已基本清楚,由寬大的路網和灌溉系統組成,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系統。

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稻作農業發展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是養活眾多人口食物的主要增長點,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古稻田堆積與自然淤積層的間隔,反映了距今7000年以來發生了多次波動比較大的環境事件,為研究人地關係提供了新材料。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施岙遺址考古發現的意義,並對遺址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

因為本次考古發掘是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的,專家們希望能儘可能的在發掘過程中多做研究工作。建議在發掘過程中進一步弄清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稻田的結構和灌溉系統的情況,加強多學科研究,進行系列的碳十四測年研究,進一步明確不同稻田的年代和文化屬性,進一步加強稻作農耕模式的研究,尋找與施岙遺址古稻田相匹配的聚落遺址,進行遺址環境變遷的研究等。

相關焦點

  • 2020浙江「考古奧斯卡」揭曉
    原標題:2020浙江「考古奧斯卡」揭曉十大重要發現寧波佔了「半壁江山」 12月22日,歷經一天半的精彩匯報與無記名投票評選,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正式揭曉,全省共有10個項目入選,寧波成功入選5個,按遺址主體年代先後,分別為:餘姚井頭山遺址、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寧波鎮海九龍湖應家遺址、寧波江北慈城東門村遺址、餘姚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
  • 紹興王陽明新建伯府遺址入選2020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
    2020-12-22 17:02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召開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四十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上午,與會專家參觀了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現場和井頭山遺址,並觀摩了出土文物。
  • 重磅考古:浙江發現中國沿海年代最早、埋藏最深史前貝丘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標題:《深埋10米下 追溯8000年——餘姚井頭山發現我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專家解讀
  • 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新華社記者 鄭夢雨 攝新華社寧波5月30日電 30日上午,浙江省餘姚市井頭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正式發布。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 ...挖土」,浙江「挖土」傳來大動作:幾千年前的稻殼!長什麼樣子?
    圖源 中新視頻 今天,新妹想帶大家一起來圍觀 浙江寧波餘姚 實打實的「挖土」大動作! 挖出目前世界最早古稻田! 不要小看這次「挖土」, 這可是許多國內專家都為之稱讚的 重大「挖土發現」!
  • 浙江發現年代最早海岸貝丘遺址,距今8000年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
    井頭山遺址坐落於浙江餘姚三七市鎮,臨近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遺址於2013年10月發現的,文化堆積以海洋軟體動物貝殼為主要包含物,埋藏深度達5至1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對遺址進行主動性發掘。
  • 重大考古發現!!!
    (原標題:重大考古發現!!!) 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我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浙江餘姚發現漢六朝瀕水遺址 與井頭山遺址共具親水特質
    餘姚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寧波12月10日電(記者 李典 謝盼盼)「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發現了河道、臨河護岸、木構設施等瀕水遺存。」10日,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員許超受訪時表示,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沿海地區人水關係有著一定價值。2號護岸內側竹竿。
  • 重大考古發現!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城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
    濟南考古又有重大發現。7月24日新時報記者獲悉,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城遺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古城,一下子將濟南城區古城的歷史提前了大約1700年。同時發現的唐代遺址、遺物亦證明唐代此地繁華,證實了「王舍人鎮」名字的來歷。
  • 餘姚井頭山史前文明遺址發現,證明我大中華文明何止上下五千年!
    你去過浙江餘姚嗎?顯然不是,近些年長江流域的考古發現,給了我們更多的驚喜!證明我們中華文明史不止上下五千年,且有不同起源之處。就在今天上午,浙江省文物局、餘姚市人民政府和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在餘姚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井頭山史前貝丘遺址與公眾見面。經專業測定,井頭山遺址的斷代在距今7800-8300年之間,遺址年代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餘年。
  •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世界最早水稻在哪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世界最早水稻在哪 如果沒有考古遺存發現,沒有當世的文獻資料,後世著述中的記載只能是「傳說」。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它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為了回答種種問題,2000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啟動。  目前,探源工程第三階段工作即將開始,經過多年的工作,在大量考古發現的基礎上,最早的中國正在一點一點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 餘姚施岙村又發現了良渚人的水稻田 還有完整的阡陌交通
    以往,考古學家對寧紹地區史前稻田的認識,是基于田螺山遺址古稻田的小規模發掘獲得的,並不充分。這片新發現的水稻田,保存得好嗎?能否讓我們看到史前人類的水稻田究竟什麼模樣?同一個遺址內發現三個時期的水稻田,從距今7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4500年左右,在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世界發現的史前水稻田遺址中,這是唯一的,也是面積最大的一處。
  • 浙江日報 | 貝丘回望八千年,「姑蔑」之說添新證
    12月23日,浙江日報3版刊發文章《貝丘回望八千年,「姑蔑」之說添新證,2020年,浙江考古有這些重要發現》,內容如下: 12月21日至22日,由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全省各考古機構推薦了18個考古發掘項目進行現場匯報。
  • 餘姚發現漢六朝遺址,寧波地區首次出土簡牘類文書
    2020-12-10 14:49 |浙江新聞客戶端
  • 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被評為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中新社鄭州12月6日電 (記者 李貴剛)河南省文物局6日消息稱,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已連續出版70餘年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自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評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通報信息顯示,入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的微型鳥雕像,距今13500年,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塑。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  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寧波發現距今8000多年遺址!系浙江首個貝丘遺址,比河姆渡還早千年
    2013年底因廠房建設打樁時發現,2014年以來經考古勘探確認為一處埋藏很深、時代較早的史前文化遺址。2019年9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浙江省文物局統籌組織,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等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貝殼器等人工遺物和早期稻作遺存,以及極為豐富的水生、陸生動植物遺存,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收穫。
  • 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除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還有多個考古之最
    跨湖橋遺址,又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裡處,因古時上湘湖與下湘湖間有一座跨湖橋而得名,是浙江省境內繼河姆渡遺址、良渚遺址之後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它比河姆渡文化遺址還要早1000年,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 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和Scienc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