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是社會原因、家庭原因還是自身原因?

2020-12-25 騰訊網

網絡成癮目前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隨著現在網絡信息化的更新,無論是等公交的時候還是坐地鐵的時候,無時無刻都會看到每一個人手裡都拿著手機。即使是一對情侶,可能也是面對面玩手機。更讓中國千萬對父母愁煩的是,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厭學,逃學,甚至輟學去網吧玩遊戲......

自2009年調查顯示: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人。網絡成癮,又稱病態網絡使用,是種衝動性地過度使用網絡,並因此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的現象。網絡成癮綜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lAD),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目前全球約有114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絡心理障礙,青少年是社會網絡活動的主體,北京未成年人患"網絡成癮症比例高達14.8%。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網絡成癮是因為孩子們自己的原因,縱觀網絡成癮的孩子的家長,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都實施各種教育措施,但於事無補,於是認為這種情況孩子的原因最大。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絕不單單是青少年這一群體的責任,更是家長、學校乃至社會的責任,各方難辭其咎。那麼青少年網癮到底是誰的原因呢?是社會原因、家庭原因還是孩子自身原因呢?

其實據心理學家統計,原因不會是單一的。社會、家庭、自身都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具體這三種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來詳細看一下吧。

1.社會原因:

(1)教育監管力度的缺乏。

第一方面,現在中小學均有信息技術課的開設,而且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材內容、理念上均有可喜的更新。關注了學生的發展與特點。但在具體實施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一是學校師資力量的原因,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忽視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學生體會不到信息技術的作用,甚至認為信息技術中最有意思的是上網,上網就能看到新鮮的東西。有的學校為了不讓學生有網癮,乾脆在「源頭」切斷,不讓其上網,這樣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更大的好奇心與反抗。二是信息技術考核機制存在弊端,有的地方實行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會考,會考的考查範圍不靈活,初中高中教材內容梯度性不強,重複性內容太多,學生學習興趣缺失,導致教師上課苦:逼著學生學習,學生苦:學習很多無興趣的東西。

第二方面,學校的德育工作陷入兩難的境地。很多學校倡導學生以學為主,什麼德育,作為一種擺設,一種活動來搞,使德育變成了一種說教,一種負擔。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好就一好百好的觀念,導致忽視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注。

第三方面,社會特別是網吧的熟視無睹。2000年左右,網吧就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特別是學校的周圍。學生進入網吧不用按有關規定出示身份證件,「來的都是客",全憑「錢」一張。還有網吧幫助學生躲開家長、老師及有關部門的追查,提供「便利」的服務,容留其在網吧包宿過夜。這也是網癮滋生的溫床。

(2)商家的競爭。「不健康的網路遊戲是電子鴉片,毒害了我們上千萬青少年。《傳奇》是一款典型的不健康網路遊戲,陳天橋的盛大公司曾聲稱「網遊從《傳奇》開始」。我覺得這句話還有一半沒說完,那就是「千萬個中國青少年墮落從《傳奇》開始,千萬對中國父母的痛苦從《傳奇》開始,千萬個中國家庭不和諧的悲劇從《傳奇》開始!」這是2006年4月5日,剛從長沙舉行戒網癮講座回武漢的陶宏開教授神情激憤地對記者所說的話。他還說「早就有媒體想促成陳天橋和我當面對話,但是他不敢見我。我是為他好。西湖邊上嶽飛墓前跪著三個小鐵人,我不希望有第四個出現。」陶教授可能言辭鋒利,但其道出了一個網癮問題的社會原因。商家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負面效應。

2.家庭原因:

(1)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比如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於單一,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來源,一旦學習失敗,孩子們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但是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闖過任何一關,都可以得到"回報」,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的。

(2)家長給孩子定的目標不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包辦的事情太多,上好學校,找個了班級,找個好班主任等等,這種情況下,孩子自然產生一種想法,學習是給父母學,有父母在,什麼事情不用愁,包括未來的就業,只要肯花錢,肯拉關係,就可以「搞定",從而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後,這些孩子迷戀網絡根本原因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3)家庭關係不和諧的因素。隨著離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會問題的增多,社會上的「問題家庭」也在增多,這些孩子通常在家裡得不到溫暖。但是在網絡上,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兒小小的請求都會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生活和虛擬社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絡。

3.自身原因:

(1)孤獨。現在的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學校教育由於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能力,使孩子們感到學習緊張,壓力大;在家中,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他們感到孤獨,從心理上說最渴望與同齡夥伴的交流,以緩解心中的壓力,宣洩自己的煩惱、孤獨、痛苦。在網上孩子們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喜歡、嚮往扮演一個滿意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可以通過網上製造出的虛擬來彌補。

(2)逃避的手段。人的一生總有波瀾起伏,難免有不如意的事情。如果經歷波折時,青少年爭強好勝之心重,想得到別人認同的欲望強烈。那麼,他可能選擇不與別人交流,包括朋友、師生或家人,而轉向一個全新的環境——網絡,人的真實身份是隱藏著的,他們不必避諱什麼,暢所欲言。也就是說網絡成了他的傾述與發洩的手段,也是他尋求「理解」與幫助的對象。

(3)好奇心的趨使。青少年求知慾和好奇心強,他們對新鮮事物的認同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強。而現在人們許多最新的觀念、最近發生的事、最內部的消息有很多是通過網絡傳播,先佔領年青人的心靈,再向社會普及。所以有些年輕人出於好奇,想掌握最新的動態,想做先知之人。就在好奇和虛榮心的雙重驅動下,開始接觸網絡。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就會使其產生網絡依賴。

(4)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青少年在心理上的特點是重要的原因。他們在生理上也日漸成熟,認為其在心理上也是「大人」了,自己應該有判別是非黑白的能力,對網絡也是這樣,他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是模糊的,但對現在的快樂和追求是清晰的。老師的每天勸說教育、家長的哭泣在某些自以為大人的青少年眼裡很幼稚,覺得時光並非易逝。也有的雖認識到沉迷於網絡不是好事,影響學習及未來的發展,但其認為荒廢學業已久,已無力挽回,故選擇繼續逃避。

4.網絡本身的吸引力:

(1)網絡聊天。給處於生理和心理髮育期的青少年與人平等交流的機會。滿足其心理上需要。

(2)網路遊戲。遊戲本身的誘惑是難以抗拒的。網路遊戲這個虛擬場,滿足了孩子們的幻想,比如「功成名就"、「碩果纍纍」。

(3)網絡小說。我們不排除有一些真的寫得好,內容新,可以做突破歷史空間的限制,衝破倫理、道德、現實的束縛,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且網絡小說容易更新,先拋出一塊磚,幾天後再續裡一塊玉,這需要讀者不斷的跟著看,時常惦記。

(4)網絡色情。由於我國的文化特點,一談性教育,許多家長老師都談虎色變,而對孩子採取封堵嚴防的辦法。網絡為色情的傳播提供了另一條途徑。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許多網站商家就是靠邊色情引誘青少年的點擊,以獲得利潤。

相關焦點

  • 網絡成癮症 原因分析
    它的形成既有網絡傳播特性的原因,也有個體自身人格缺陷和現實社會生活壓力的原因。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它帶來的便捷、高效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它的負面影響。目前全球2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約佔網民人數的6%左右。這部分人在網上的衝浪體驗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對網絡的心理依賴,隨著每次上網時間的不斷延長,這種依賴越來越強烈。這種不自主的強迫性現象已被稱為「網絡成癮綜合症」。  「網絡成癮綜合症」的主要表現,就是因為過份依賴網絡,而失去對現實生活的興趣。
  • 造成孩子上網成癮的原因
    是繼續放縱,還是採取阻截的方式?放縱顯然是大多數家長所不願意看到的,任何家長都不願對自己孩子說放棄,阻截又往往導致更加強烈的叛逆和反抗,孩子網絡成癮的因素很多,就孩子本身的性格來說,以下性格比較容易造成上網成癮:1、缺乏自信有些孩子比較缺少自信,這通常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 造成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魯網6月2日訊 現在的獨生子女本來就與他人缺乏溝通,如果沉迷於網路遊戲,會更加缺乏人際交流,產生自閉傾向。  他們由於長期沉迷於網絡和遊戲左前腦發育受到傷害後,會進一步影響右腦發育,處於亞健康狀態或直接導致心理障礙。
  • 求青少年沉迷網絡的真正原因,在線等
    青少年為什麼會那麼會沉迷網絡,手機有什麼好玩的?現實生活不香嗎?這就要從網絡成癮開始說起,網絡成癮大概的意思就是上網者長時間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際網路當中,對網際網路產生了強烈的依賴,以至於達到了痴迷癲狂的地步。
  • 網絡成癮對孩子造成了嚴重危害,可是你知道造成網絡成癮的原因嗎
    尤其是網遊成癮的學生,真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家長拿他實在是沒辦法,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既擔心他的學習,又擔心他的身體,軟硬兼施,可是他屢教不改。首先我們來分析網絡成癮的原因;很多孩子上網成癮,是在尋求家裡和學校裡找不到的東西。
  • 網絡聊天是引發青少年「網絡成癮症」重要原因
    本報訊(記者馬北北)在正在召開的北京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未成年人是網絡聊天的積極參與者,網絡聊天是引發「網絡成癮症」的重要原因。  民盟北京市委長期關注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曾連續4年對北京市青少年使用網際網路的情況進行調研。
  • 網絡成癮?引發的原因以及症狀你知道有哪些嗎?
    在這個網絡過度使用的社會,網癮症候群無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網癮患者常常無節制的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或得滿足感,一旦不能上網會使他們的情緒異常煩躁,最終導致學業失敗、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人際惡化的現象出現。
  • 青少年網絡成癮及相關物質因素的淺析
    本文認為,網絡成癮是一種異常的心理現象,也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危機。心理危機的出現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僅有精神層面的原因,還有其賴以產生的物質原因。本文著重從物質層面的角度來分析導致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並提出解決該問題的相應對策,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 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網絡成癮」?
    如果因為什麼原因,孩子不能正常上學,無論對孩子還是家人,都是很大的壓力事件。 孩子因為使用網絡過多而荒廢學業,甚至拒絕上學,這樣的事情時不時會遇到,急切需要幫助的大多數是家長,孩子主動接受輔導的很少。
  • 什麼是「網絡成癮」?權威判定標準來了
    如今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什麼樣的行為是網絡成癮?網絡成癮與一般網絡使用的區別在哪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對網絡成癮的定義及其診斷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 原因是網絡複試還是自身問題?網絡複試真的公平嗎
    原因是網絡複試還是自身問題?網絡複試真的公平嗎?近期,蘭州大學公布錄取結果,結果中國古代史前5名全被刷了!而且分數都是400+!真的是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原因是網絡複試還是自身問題?網絡複試真的公平嗎?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 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係是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根本原因!
    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係是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根本原因,「其中首要的是親子關係,其次為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在親子關係中尤其是與父親關係不良的問題突出,父母與這些孩子的交流、共同活動相對較少。   因為情感缺位而導致孩子沉迷網絡的情況分為以下三種:   1.當家庭情感生態乾涸時:家庭是孩子體驗情感,發展情商的關鍵場所。如果家庭中不能給孩子提供需要的安全感、尊重、親密與愛,孩子很有可能在網遊中逃避恐懼和孤獨,尋求安慰。忙於工作的父親和愛批評嘮叨的媽媽往往最「善於」製造這樣的情感生態。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腦科學告訴你原因和解決辦法
    導致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遊戲開發和設計者充分利用了人類的一些弱點和學習過程中的規律。 從遊戲玩家的個性特點來看,衝動程度高、喜歡新異、自控力比較低且經常採用消極、迴避等方式來應對壓力的個體更容易遊戲成癮。 兒童青少年會成為網路遊戲的易感群體有其神經生理上的原因。
  • 荊門封閉式學校對網絡成癮的因素總結分析
    社會對網絡的期待越來越高,期待通過網絡實現現實中的任何功能,因此開發商為了滿足這個需求不斷開發新的網絡功能。在此基礎上,大量的應用軟體在網絡世界湧現,這便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不僅新的網絡用戶出現成癮行為,而且大量的網絡熟手對網絡某些新的功能成癮,如很多網路遊戲成癮者就是由於某個具有特殊功能的網路遊戲出現後才成癮的。
  • 深入淺出,從最受歡迎的遊戲類型,談網絡成癮背後的真實原因
    作為一個不是那麼愛玩競技遊戲的玩家,鯊魚哥卻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個人思考,挖掘一下競技型遊戲如此受歡迎的一個重要的真實原因;而從這個真實的原因背後,再引申出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網絡成癮。無論各位讀者與我有著相同或不同的經歷、心得與體會,都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與我多多溝通與交流。
  • 關於網絡成癮,你了解多少?
    網絡成癮會導致學業失敗、工作績效變差、人際關係不和諧等一系列的心理、社會功能損害。網絡成癮主要發生在大中學生,以男性多見,國外報導在青少年的患病率為1.6%-8.1%,國內為2.4%-10%。網絡成癮的原因1.網絡自身誘惑海量信息,隨意獲取;虛擬世界,隨心所欲;互動遊戲,我是主宰。2.家庭環境的影響家長對孩子心理關注不夠,使不少青少年將網絡當作發洩情緒的場所。
  • 網路遊戲成癮=精神疾病?
    造成網絡成癮的原因,一般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即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包括網吧的出現,網路遊戲的流行等等;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家長忙於工作沒時間管理孩子,導致他們對網絡產生依賴等。外因只是被動因素,是形成網癮的誘因。
  • 青少年網遊成癮之解 「家庭治療」最為關鍵
    網路遊戲成癮主因:心理補償如今用以解釋青少年網絡成癮或者遊戲成癮的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網絡自身因素,如隱匿性、便利性和互動性等特徵;二是個體因素,如個體的內在動機和需求、個性特點等因素;三是環境因素,如父母撫養方式、家庭環境氛圍、同伴態度和行為等等。
  • 當網絡成癮被列為一種病
    陸林:網絡成癮,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網際網路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後導致較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的損傷。診斷網絡成癮疾病,時間標準是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具體來說,網絡成癮又包括網路遊戲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色情成癮、信息收集成癮、網絡購物成癮等,其中以網路遊戲成癮最為常見。
  • 孩子休學在家沉迷遊戲,原因是這個心理需求,父母和家庭要調整
    但是遊戲成癮和物質成癮又是不同的,它並不像吸毒那樣,一旦使用就成癮,我們會發現在眾多玩遊戲的人當中,很多並沒有成癮,反而是健康地生活著。甚至有不少人發現遊戲對人而言還有積極正向的作用。所以,主要揪住這個原因,並不能夠解決我們孩子的問題。同樣的,歸結於整個社會環境的不好,或者孩子同伴的負面影響,我認為這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