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 ┆【讀詩】保爾·魏爾倫:月光曲 Cla...

2020-12-14 澎湃新聞

SISU ┆【讀詩】保爾·魏爾倫:月光曲 Cla...

2019-03-30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SISU ┆【讀詩】保爾·魏爾倫:月光曲 Clair de Lune》

JeanDelville,LeLacauClairdeLune

●●●●●

編者按:今天是法國19世紀象徵主義詩人保爾·魏爾倫(PaulVerlaine)誕辰175周年。作為波德萊爾的後繼者,魏爾倫的詩歌充盈著憂鬱而感傷的特質,營構出華美而悽涼的意象。他主張「音樂先於一切」,因而其詩歌極富節奏和韻律,如《華宴集》(FêtesGalantes)中的代表作《月光曲》。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同名鋼琴曲《月光》的創作靈感正來源於這首詩。久未露面的「讀詩」專欄即日回歸,讓我們在如夢似幻的琴鍵聲中,沉浸於月光下隱約朦朧的秘境。

法語

▌ ClairdeLune

Paul-MarieVerlaine

Votreâmeestunpaysagechoisi

Quevontcharmantmasquesetbergamasques

Jouantduluthetdansantetquasi

Tristessousleursdéguisementsfantasques.

Toutenchantantsurlemodemineur

L'amourvainqueuretlavieopportune

Ilsn'ontpasl'airdecroireàleurbonheur

Etleurchansonsemêleauclairdelune,

Aucalmeclairdelunetristeetbeau,

Quifaitrêverlesoiseauxdanslesarbres

Etsangloterd'extaselesjetsd'eau,

Lesgrandsjetsd'eausveltesparmilesmarbres.

漢語

▌月光曲

保爾·魏爾倫

(譯/梁宗岱)

你的魂是片迷幻的風景

斑衣的俳優在那裡遊行,

他們彈琴而且跳舞——終竟

彩裝下掩不住欲顰的心。

他們雖也曼聲低唱,歌頌

那勝利的愛和美滿的生,

終不敢自信他們的好夢,

他們的歌聲卻散入月明——

散入微茫,悽美的月明裡,

去縈繞樹上小鳥的夢魂,

又使噴泉在白石叢深處

噴出絲絲的歡樂的咽聲。

VincentvanGogh,StarryNightOvertheRhône

編輯 | 顧憶青

▉ SISU讀詩 ....................

輸入對應【代碼】即可索取閱讀

P01 海子:祖國(或以夢為馬)

P02 保羅·策蘭:多少星辰

P03 W.H.奧登:美術館

P04 宮澤賢治:不畏風雨

P05 約翰·濟慈:希臘古甕頌

P06 辛波絲卡:在一顆小星星底下

P07 聶魯達:你的微笑

P08 谷川俊太郎: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P09 T.S.艾略特:荒原

P10 博爾赫斯:關於天賜的詩

P11 阿爾蒂爾·蘭波:醉舟

P12 迪倫·託馬斯: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P13 普希金:青銅騎士·彼得堡的故事

P14 切斯瓦夫·米沃什:信、望、愛

P15 W.B.葉芝:當你老了

P16 加西亞·洛爾迦:夢遊人謠

P17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P18 奧克塔維奧·帕斯:例證

P19 海子:春天,十個海子

P20 R.M.裡爾克:預感

P21 裴多菲:我願意是急流

P22 汪國真:熱愛生命

P23 赫爾曼·黑塞:七月的孩子

P24 惠特曼:黑夜裡在海灘上

P25 莎士比亞: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

P26 蘭斯頓·休斯:疲倦的布魯斯

P27 屈原:楚辭·九章·橘頌

P28 卡洛斯·德魯蒙德:小花與醜惡

P29 奧斯卡·王爾德:玫瑰與芸香

P30 保爾·魏爾倫:月光曲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上海外國語大學微信公眾平臺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光遇》月光曲怎麼彈 月光曲曲譜介紹
    導 讀 光遇月光曲怎麼彈?
  • 大提琴《月光曲》德彪西
    德彪西的《月光曲》是受到詩人吉羅的敘事詩《月光比埃羅》的影響。 這首敘事詩是講:在義大利貝加摩地方有一個叫比埃羅的青年陶醉在象徵理想的月光下,他因為沉湎於物質生活為月光所殺。最後,由於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得到了月光的寬恕,又回到了人間。
  • 《月光曲》說課稿
    因此,在教學中,我依據課標理念,充分發揮文本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種讀的氛圍,多種方式的自讀、品讀、賞讀,讓學生在讀中加深對月光曲的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 《月光曲》教學體會
    這次上《月光曲》,除了備課本和粉筆外,我還帶了一臺錄音機和一盤音樂盒帶。由於課前有預習,同學們知道今天上的講讀課與往常不一樣。我站在講臺上,靜默了好一會,才開始播放鋼琴名曲《月光曲》。伴隨著激動人心的音樂,我以影視畫外音的方式介紹著貝多芬,同時引入新課,提出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真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
  • 小學語文說課稿:《月光曲》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6課《月光曲》,是本冊第八單元第二篇精讀教學教材,這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 《月光曲》第一課時
    《月光曲》是六上七單元的第二課。單元人文主題是藝術之美,語文要素是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像,體會藝術之美。
  • 《月光曲》裡本沒有月光
    《月光曲》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經典課文,也編入了最新的統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課文內容是《月光曲》譜寫的一個傳說:貝多芬晚上外出散步,聽到一所茅屋傳來他的樂曲。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借著清幽的月光,在茅屋裡即興創作出著名的《月光曲》。 故事很動人,但傳說毫無根據,因為《月光曲》裡本沒有月光。《月光曲》即《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作於1801年,貝多芬當時31歲。
  •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出發,為我們講述了這首曲子創作背後的令人動容的故事。針對這篇文章,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 《月光曲》課堂實錄
    不過,這一節《月光曲》呢,有點一言難盡。首先,這是一節很能引發思考的課。什麼是「傳說」?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虛假的東西;我們可以怎樣對待自己的感受,特別是當別人和我不一樣的時候。我邊看課,一邊會有一些很深入的思考,我覺得那是哲學層面的思考。哈哈哈……第二,這是一節教會孩子背誦的課。趙老師用了一堆方法來教小朋友背誦。
  • 小學語文《月光曲》說課稿
    這篇課文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出發,為我們講述了這首曲子創作背後的令人動容的故事。針對這篇文章,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說課稿以供參考。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月光曲》。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一些看法。
  • 部編語文《月光曲》優秀教案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3.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 《月光曲》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
    《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接下來的故事讀來容易,部分原因是因為文章以對話形式敘寫,但對話中三個角色(貝多芬、皮鞋匠、盲姑娘)的心情並未敘明值得挖掘,三個人物的特點也在對話中凸顯,同時一次次的對話也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一步步撥開雲霧見明月,讓讀者清楚地了解到《月光曲》創作的靈感來源。
  • 課文《月光曲》
    其中有一首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
  • 優秀教學設計:六年級上冊語文《22月光曲》
    22月光曲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人教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22課。老課文新教學,是這節新授課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同學們,貝多芬是德國的一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這首曲子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月光曲》。一、學習任務一:遇到《月光曲》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預習了,我們先來聽寫一組詞語,請大家準備好。
  • 統編六上22課《月光曲》課堂教學實錄
    詩人白居易在聽曲後,深為打動,將聽曲時產生的聯想畫面,藉助語言文字描繪了出來。這就是音樂營造的藝術之美。藝術之所以美,那是因為它打破了時間與國界的限定,把人與音樂緊密相連。今天我們將繼續藉助文字與想像,走進《月光曲》的美麗傳說。
  • 迴文詩丨順著讀還是倒著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
    詩詞詩我國文化當中的瑰寶,詩詞樣式繁多,其中迴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獨特體裁,給人綿延無盡的美感。「垂簾畫閣畫簾垂,誰繫懷思懷系誰?」是清代李暘《春閨》中的一句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頗有趣味。大文豪蘇東坡也寫過迴文詩,彰顯了其文化功底的深厚。本期讓我們一起感受迴文詩的無窮回味!
  • 課文《月光曲》,和月光大海沒有任何關係,不過是商人的伎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貝多芬以及《月光曲》的那些事兒。這一貴族家庭中有三位美少女成了他的學生,伯爵的兩個女兒特雷澤和約瑟芬娜,還有一個是茱莉亞(Julia Guicciardi),是特雷澤和約瑟芬娜的表姐,比貝多芬小14歲,兩人就雙雙墜入愛河,然而茱莉亞後來卻遠嫁義大利的一位伯爵,從此,貝多芬對她的思念,只能寄託於她贈送給貝多芬的小雕像,她成為貝多芬心裡永遠的戀人,貝多芬為她作出了珍貴的《C小調月光奏鳴曲》(傳說中的《月光奏鳴曲》,也就是咱們的課文
  • 走進《月光曲》,了解貝多芬的高尚情懷
    其中《月光曲》就是在為窮人演奏樂曲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1.作者簡介貝多芬 (1770-1827),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從小接受父親的音樂訓練,學會了鋼琴和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維也納,後來成為德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8歲時,他聽力開始減弱,50歲雙耳失聰,但仍然堅持創作。
  • 無聲電影|貝多芬《月光奏鳴曲》Flute Cover
    Moonlight Sonata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14 in C minor, Op. 27, No. 2),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來自德國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撰寫的一篇評論,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夜晚的月色」。之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於世。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六年級上冊 第22課 月光曲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在創作過程中情感的變化,感受他對兄妹倆的同情和關愛。教學建議: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三次對話,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了解他「又彈一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