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是「救命糧」,味道鮮美,今被列為保護動物,不讓吃

2020-12-22 惠農圈圈

我國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水產品的種類比較多,食用口感也十分獨特可口,每種魚都有不同的鮮美味道,比如說昂刺魚,它的食用口感很是鮮美,肉質也十分細膩多姿,讓人吃了後總是難以忘懷,因此在市場上它的價值並不便宜,一斤可賣出18元左右。不過因它營養價值高,肉質細膩美味,吸引了不少人去購買食用。而今天說的這種魚,它本是一種救命糧,如今卻不讓食用,其名字就叫裸鯉。

一、特性

裸鯉是鯉科魚的一種,長相上和鯉魚比較相似,不過它的個頭相比更長一些,最長的一般長到了100cm,嘴巴呈現馬蹄形,魚體比較長扁,體背為黃褐色,腹部呈現出淺黃色或灰白色。作為一種冷水魚,裸鯉通常喜歡在河灘邊、石頭縫裡、流水緩水區存在,其適應性相比更強一些,在半鹹水或淡水中都能很好的生長。

裸鯉到了冬天時就會去往深水區域,度過五個月冰凍期,從而很好的越冬。它沒有魚鱗、魚須,背鰭相比更發達一些,身上有硬刺也有鋸齒,背部呈現出灰色,身上有斑點,腹部為淺黃色或灰白色。

裸鯉是一種高原冷水魚,可很好的適應環境,完美生活在青海湖的半鹹水水域中,通常在湖邊比較常見,它的食性比較雜,對昆蟲、浮遊生物、蝦米、水藻等都很喜歡,如果實在是沒食物了,也會以腐爛植株為食,繁殖能力相比更強一些。

裸鯉的生產地是在青海地區,生長速度比較緩慢,半鹹水、淡水環境下都能很好的生長,青海湖氣溫低、氧氣稀薄,因此裸鯉的個頭很難長得太大。

二、「救命糧」

在50-60年前,大家的生活還比較貧困,飲食上沒有什麼保障,因此青海當地人則是將裸鯉當成特色的美食進行食用,儘管它的個頭不是太大,不過數量相比要多上很多,因此也解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裸鯉的食用口感比較鮮美,肉質更是細膩可口,營養相比更為豐富,可謂是難得的美食。不過隨著青海湖的開發利用,很多漁民大量捕魚,結果裸鯉的產量也在減少,特別是在遊客來臨後,食用裸鯉的需求增加,因此裸鯉數量急劇下滑。

隨著環境的惡化,再加上需求大大增加,裸鯉也被列為二類保護魚類,在2002年時,裸鯉就只剩下2592萬噸,2004年就已被列入瀕危物種,這之後當地漁業管理局加大管理力度,禁止任何人進行捕撈,每年都會放上魚苗,從而讓裸鯉的數量得以緩慢恢復。

如今的裸鯉資源再次長到了10.04萬噸,比起19年增長了0.74萬噸,相比2002年增長了38倍。即便是這樣,裸鯉依舊沒放開捕撈,畢竟裸鯉本身的繁殖速度就慢,生長速度也很緩慢,恢復並不容易。

裸鯉可很好的淨化水質,也能銜接起對生態環境的多樣化保護,正因如此,目前裸鯉依舊不讓捕撈,遊客們前去青海湖遊玩時,一定別去抓捕裸鯉。

相關焦點

  • 鈣鋅含量高,被人稱為「苣蕒菜」,曾是人們的救命糧,見到採回家
    導讀:鈣鋅含量高,被人稱為「苣蕒菜」,曾是人們的救命糧,見到採回家!文:三農小七山野鄉間,令人神往,那裡沒有房貸壓力,沒有車貸煩勞;那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競爭……即便不長住,也是緩解壓力的好地方。而且,久居山裡,你會發現很多山裡的好東西。
  • 螺螄擬列為二級保護動物,螺螄粉還能吃嗎?
    但是,就在最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有網友發現,「螺螄」擬列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並提出疑問,既然是螺螄都變成了二級保護動物了,那螺螄肯定是不能動了,那「螺螄粉」還能吃嗎?
  • 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老一輩農民都吃過,如今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要說是野菜,也得是野茼蒿才對,但這裡要注意,野茼蒿並非野生茼蒿,它是另外一種植物,和茼蒿了無論是科屬還是外形都不一樣,那麼這野茼蒿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對於野茼蒿應該不陌生,因為野茼蒿曾經做過窮苦人的救命糧,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都吃過,在民間還被稱作「革命菜」、「安南菜」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野茼蒿其實並非我國本土植物,而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
  • 它是地下的「金果」,曾是農民救命糧,天天挖著吃,如今1斤13元
    它是地下的「金果」,曾是農民救命糧,天天挖著吃,如今1斤13元!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都是知道,農村的山野間有很多的野菜,野果,這些東西都是大自然賦予給我們的,在以前經濟條件不好,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東西也都是人們經常會吃到的,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好,有些野菜和野果也都是被人們開發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會吃到,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種野果子,農村可以說到處都是,它也曾是農民救命,天天挖著吃,現如今一斤也是賣到13元
  • 到廈門玩,三大廈門特產不可錯過,其中一款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廈門文昌魚體形小,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國外又稱「雙尖魚」,文昌魚蛋白質含量較高,並含有豐富的碘、鐵和磷,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海珍品。我國已把文昌魚列為二級保護動物。鱷魚嶼蠔油鱷魚嶼蠔油,是廈門地區特產之一,早在100多年前,這裡就因盛產珠蠔而聞名遐邇。
  • 地瓜,曾經是一代人的救命糧
    在目前倡導全民節約糧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形勢下,憶鄉愁、看變化,對於不忘初心,勤儉節約,擔當使命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在榮成,說生長在農村50歲以上的人都是吃地瓜長大的,不誇張,過去地瓜是傳統主糧,秋收的地瓜是一年裡的主要口糧,曾經是榮成人的救命糧。
  • 曾是古人的救命糧,如今1斤18元受追捧,卻只見砍樹不見種植
    導讀:曾是古人的救命糧,如今1斤18元受追捧,卻只見砍樹不見種植!文:三農小七上古,並無糧食種植;有記載的種植歷史大概是從「神農嘗百草」時期開始的。但古代的糧食作物多為野生馴化,雖然物競天擇,經過一代一代的自然選育,但其產量依舊偏低。本就不高的糧食產量,加上古代的戰爭,天災等影響,古人的生活並不比現代人舒服。
  • 農村房前屋後的野草,50年前農民的救命菜,10元1斤,成餐桌美味
    農村房前屋後的野草,50年前農民的救命菜,10元1斤,成餐桌美味麵條菜,是草本植物石竹科麥瓶草屬麥瓶草的幼苗的俗稱,是黃河中下遊地區,特別是河南、山東地區的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麵條菜在河南家常的食用方法很多,可做湯麵的配菜、可涼拌、可熱炒、還可以做湯、拌餡……曾經,在那資源匱乏的時候,就有很多的人吃不飽飯,為了能夠存活於這世間,所以很多人都會上山尋找一些充飢的野果子以及野菜,而咱們待會要說到的這種野菜也是「救命菜」中的一員,它就是「麵條菜」。
  • 橡子:不僅是松鼠的「上等食物」,也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救命糧」
    其實橡子這種東西啊,不僅是松鼠的「上等食物」,也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救命糧」呢!橡樹一直以來在我國人民的發展史當中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詩經》當中就曾多次記載橡樹作為一種薪柴、棟梁的使用,這足以證明了橡樹這種體型大、生長快的樹木在我國究竟有多受歡迎。而且,除了橡樹的木材受人類喜愛之外,橡樹結出來的果實橡子,也是人們最喜歡的一種食物。
  • 曾被列為四害之一的麻雀,為什麼會是國家保護動物?看完後明白了
    科學家根據化石的研究,動物最早出現於海洋,隨著不斷的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所以大自然中的動物各種各樣,而小編非常的喜歡各種各樣的動物,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原創文章是「曾被列為四害之一的麻雀,為什麼會是國家保護動物?看完後明白了」。
  • 天糧餐飲辣五味麻辣香鍋鮮美難擋
    天糧餐飲辣五味麻辣香鍋有火焰麻辣鍋、冰雪麻辣鍋、京城醬香鍋、秘制孜然鍋及海鮮麻辣鍋等等,辣五味獨特口味的醬醬香非常濃鬱,美味可口的各類食材造就了沁入心脾的五味鍋。天糧餐飲辣五味麻辣香鍋經數道工序提煉出秘制醬料,醬的滋味好,一場鍋宴才能滋味倍增!天糧餐飲辣五味麻辣香鍋新鮮肉類、禽類、水產品、時令蔬菜、乾鮮菌果均可入鍋,片刻可食營養豐富不流失。五味麻辣香鍋口味與眾不同味道鮮美,辣五味有清湯、麻辣、咖喱、海味、菌類等等口味,辣五味香鍋是新鮮營養,鮮美難擋的美食!
  • 這種椰子太美味,被吃成了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切開後果肉如凍布丁
    可就是這種長相奇葩的椰子,卻是鮮美無比,以至於太好吃,被吃成了國家保護物種。水椰是一種「胎生」的熱帶海岸植物,分布於海南局部地區,如崖縣、萬寧、文昌等地,水椰子也被稱作「亞達子」,味道非常鮮美,一般生吃或者醃漬吃,味道同椰子差不多。
  • 這種食物的味道極為鮮美,但是吃過的人不多,你有吃過它嗎?
    這種食物的味道極為鮮美,但是吃過的人不多,你有吃過它嗎?我們在觀看一些海洋記錄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海底的壯觀景象。海底世界並不灰暗,海底有很多的礁石、珊瑚和各種各樣的生物,顏色五彩斑斕,非常美麗。在珊瑚礁上,有時還會長著一種奇特的生物。
  • 螺螄成保護動物不能吃了?這4種可以放心吃,你認識幾種?
    導讀:螺螄成保護動物不能吃了?這4種可以放心吃,你認識幾種?最近,網友們突然發現,螺螄成了保護動物,而且即將被列入二級保護名錄之中,那以後不能吃螺螄了嗎?用現在流行的一句網絡用語來回答,大可不必擔心。為啥呢?
  • 這蒸排骨味道鮮美,每天吃也不膩
    排骨真的是美味,但是價格不便宜,但是孩子喜歡吃,所以我決定給他做。我的蒸排骨也有不同的製作方法。接下來,我做了豆鼓蒜蒸排骨,可以說是我們家的最愛,蒸排骨豆鼓和大蒜的香氣非常鮮美,非常開胃,家裡每個人都喜歡這道菜,每次我們吃完盤子上的蒸排骨,讓我們和你分享。做這個美味的食物時,我們準備了適當的排骨,豆鼓和兩瓣大蒜。調味料是少許油、鹽、糖和1茶匙麵粉。
  • 天回鎮有家豆花面 能吃出50年前的老成都味道
    他們說,這豆花裡有50年前成都的味道。好吃的訣竅就在這些臊子裡  轉了3趟車再來嘗嘗老味道  昨日早上8點過,魏婆婆約上兩個老朋友,從成都西門車站出發,轉了3趟車,才到了天回鎮。接近11點,她終於坐上豆花面的老桌子,雖然有糖尿病不能吃太多,她還是點了一碗豆花、一碗豆花面。  「幾十年都沒吃到這種味道了,很有鄉村特色。」魏婆婆說,這味道讓她想起了50年前在成都西門上的豆花面,那時候她才10多歲,幾角錢就吃得心滿意足。  如今,她常常去酒店吃大魚大肉,「實在不喜歡上酒店吃那些工藝菜,就喜歡蒼蠅館子,味道實在。」
  • 魯西北地瓜窨子,地窖,地瓜白菜蘿蔔蔥,救命糧
    在那個年代,它是我們農民的救命「糧」,它確實養活了一方人。地瓜收成以後得儲存過冬,存儲地瓜的「倉庫」我們家家戶戶都有,我們家鄉叫地瓜窨子,就是地瓜窖。一般深度在三至五米,直徑在九十公分左右。首先選址要離開房地基(保護房屋),還得選地勢較高的地方。挖地瓜窖可不是一個人的活兒,至少需要兩人才能完成。
  • 「最low的國寶」,只因味道鮮美,頻繁登上餐桌,吃貨:忍不住
    在我們所認知的常識當中,國寶一般都會被一個國家很重視的保護起來,而且還是一種稀有動物,比如說我們國家的國寶就是熊貓,不僅國人愛不釋手,被送到國外之後,也被當地人用星級的待遇保護著,但是有一個國家的國寶卻被當地人稱作是害蟲,如今被大部分網友笑稱,這是「最low的國寶」了。
  • 這種長在樹上的「米」是以前窮人的「救命糧」,現在沒人願意吃
    米飯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無法離開的糧食,現在大家都是吃得大米,而在以前經濟和糧食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吃這種米,山上的這棵棕樹,葉子是大家吃粽子時所包的葉子,而那些籽就被做成米飯,這種長在樹上的「米」是以前窮人的「救命糧」。
  • 外表「醜陋嚇人」的海鮮,味道卻極其鮮美,你吃過其中的幾種?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外表「醜陋嚇人」的海鮮,味道卻極其鮮美,你吃過其中的幾種?1、藤壺藤壺是節肢動物,一般是附著在海上巖石的灰白色殼上,分布在任何海域的潮間帶到潮下帶的淺水區,它們是海洋汙損生物之一,看起來很密集,讓人看著有些難受,但是味道很是鮮美,而且價格不便宜!估計很多人都沒有吃過吧!2、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