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現金貸的「咽喉」:持牌機構或將劃定24%紅線|馨金融

2021-01-16 馨金融

跟暴利時代說再見。

——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利率一直是借貸最敏感的一根神經。

隨著公安部「淨網2019」專項行動的展開和兩高兩部文件的下發,36%的利率紅線讓行業形勢變得越來越緊迫。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法律邊界。一旦過界就是非法經營,無論是放貸平臺本身也好、提供上下遊服務的企業也罷,都在其中,沒有例外。

實際利率不超過36%,這幾乎斷絕了現金貸平臺的生存空間,更要命的是,監管對於持牌金融機構還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

據自媒體新流財經報導,部分消金公司已經得到地方監管的口頭指導,開始調整現金貸利率至24%紅線以下。除自營業務以外,在對外資金合作時,對合作方年化利率的要求也沒有例外。

馨金融向幾位業內人士核實了這一消息。他們表示,部分地區確實存在這樣的窗口指導,他們也已經開始排查合作機構,很多合作都處於放緩或者暫停狀態。「事實上,眼下即便沒有正式文件,持牌機構也一定會小心行事、從嚴執行規定。」

有多少平臺能在36%或24%(IRR口徑)的利率紅線下維持發展?大部分人給我的答案是,「幾乎沒有可能」。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上遊(資金端)被遏制,整個產業鏈可能都將被拖入陰霾之中。

1

「無利可圖」

在線借貸行業對於利率的敏感,一直體現在息費計算口徑上。

貸款平臺其中一個慣用的伎倆是,面向用戶營銷和推介產品時,使用名義利率,甚至直接簡單計算到每天需要還多少錢,來減少借款人的「痛感」,並且以砍頭息的方式進一步提升隱形成本。

但是這些借款產品如果以IRR口徑計算,真實利率則往往高得驚人。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是,如果平臺的名義利率為36% ,那麼以IRR口徑計算下的真實利率可能達到70%以上。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平臺一直高喊著低於利率紅線、合規,卻頻頻遭到投訴。

但如今,這些都將成為歷史。

隨著前述兩高兩部文件的下發,整個在線借貸行業的費率計算方式都在向持牌機構看齊——綜合費率以IRR口徑計算不得超過監管紅線要求。而一旦這樣的要求落實到全市場,現金貸行業可能將成為一門「無利可圖」的生意。

從持牌機構內部來看,利率方面「一刀切」,意味著平臺必須在短時間內捨棄部分高風險高利潤的客群和業務,否則就將扭曲市場邏輯,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因此,短時間內這些持牌機構業務規模的大幅縮減在所難免,新增業務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展開,畢竟優質客戶從來都是市場激烈爭奪的對象,依託存量用戶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持牌機構尚且能「過冬」,比持牌機構自身更焦慮的,可能是與他們合作的助貸平臺。

眾所周知,在此前在線借貸行業經歷了多輪整治之後,轉型為助貸平臺成為了許多新金融公司的最終歸宿。

三季度財報顯示,幾家主要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機構資金佔比都在不斷提升。其中,已經改名為信也科技的「拍拍貸」有75%的資金來源於機構合作夥伴,相比上一季度增長30個百分點。10月份,該比例進一步上升至100%,撮合貸款量則創下單季度新高。

與此同時,趣店在財報中提及,目前目前平臺的交易資金全部由持牌金融機構提供,對接的持牌金融機構已經超過100家;而樂信雖未披露相關佔比,但是財報顯示,其為各類金融機構服務獲得的金融科技收入達到19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過半,同比增長238%。

在這樣的背景下,持牌機構利率受限、規模收縮、業務調整可能直接使得這些平臺「無米下鍋」。事實上,在之前的多輪整治中,就已經有持牌機構停止合作,保持觀望。

再進一步說,即便是還有平臺願意開展外部合作,這些機構是否有能力在嚴苛的利率紅線下開展合規業務,也要畫上一個問號。

一個從業者朋友在交流中向我提到,「IRR36%的利率紅線就已經沒有什麼利潤空間了,優質的資產也很難輪到我們,降到24%就更沒法做了,可能連成本都覆蓋不了,現在行業本來風險就高」。

確實,眼下整個在線借貸行業都在進入相對艱難的時期。

整個產業鏈上,此前監管部門大整治和清除了一批催收公司,許多平臺的催收業務陷入僵局,逾期風險攀升;而外部合作的數據公司也在經歷了一輪整頓後難以為繼,風控難度增加;流量成本、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優質客群爭奪慘烈。

還有幾家能熬下去?

2

唇亡齒寒

曾經被視作「金礦」的現金貸行業的崛起養活了多少上下遊的服務商、「賣水人」,現在就有多少人在焦慮和不安。

以數據行業為例,我在之前的文章(傳送門:《數據行業大夢一場》)中提到過,2016年以來現金貸行業迅速爆發,成為了數據公司們的大買家;2018年「714高炮」的興起,又引發了數據行業的狂歡,以及更加錯綜複雜的產業鏈。

公安部門對其進行打擊都是沿著產業鏈的邏輯,數據公司成為了套路貸、暴力催收的一環。但是反過來想,也正是這些高利潤、高風險的業務才對於他們的需求最為強烈——最瘋狂的現金貸平臺只需要電信通話記錄,以保證催收。

但是如今的市場環境下,資金方和平臺方利率紅線的管控導致了服務客群的變化,而這也意味著整個產品邏輯、業務邏輯、風控邏輯的變化。而利率越是低,客群越是偏向頭部,意味著對這些數據服務平臺的依賴越弱。

如果說公安部門的打擊是在短期內完成對這些平臺的業務糾偏,那麼在線借貸市場的萎縮和收緊才是他們更長期的焦慮——市場需求都不在了,還哪有他們的生存空間。

不只是貸款平臺、數據服務商,產業鏈上下遊的貸款超市也好、系統服務商也罷,都是如此,真實年化利率36%的用戶是無法從「擼口子」的貸款超市中獲得的,這就是整個行業的真相。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微信號及作者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xinfinance@126.com

相關焦點

  • 現金貸是「明日黃花」還是「舊瓶新酒」?
    3月25日,「刺殺辱母者」一事,毫無徵兆的引爆了整個網際網路圈,其背後的關於民間借貸的「灰產鏈」再次被曝光。 這不是民間借貸第一次產生負面消息。 國內外現金貸發展簡史 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現金貸(Payday Loan)至今,「現金貸」業務不但沒有消亡,反進入了一個穩定期,成為了底層人民常用的一種金融服務。90年代的美國,大約有20%的居民面臨融資困難,他們有小額借款周轉的需求,但又難以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巨大的市場需求成為了現金貸興起的土壤。
  • 「聲音」消費金融狂歡拉響「警報」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文/ 洪偌馨來源/ 馨金融01最近,麥肯錫發布了最新的銀行業CEO季刊報告,主題是「新常態和數位化時代的風險管理」,其中提到:過去十年,中國銀行業沉浸於規模快速增長的狂歡盛宴中而在這個概念之下,市場上涉及此類業務的平臺包括但不限於持牌機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單純提供在線借貸服務的P2P、現金貸平臺、以流量優勢切入新金融市場的網際網路巨頭等等。
  • 爆通訊錄「擼口子」 現金貸亂象何時休?
    因為現金貸小額分散、高頻、高逾期的屬性決定平臺需要更高的利率覆蓋出借成本,這就導致明面上現金貸平臺都表示綜合年化利率不超過最高法給出的36%紅線,實際上則通過各種手段規避年化利率上限的要求。盛凱直言,現金貸就是高利貸,當下現金貸最突出的問題仍然是利率畸高。
  • 最高法大幅下調民間借貸利率紅線,這將影響一大圈兒金融機構
    民間借貸利率「新紅線」劃定!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並發布新規,界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與此前「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相比,保護上限大幅降低。根據最新LPR報價計算,當前司法保護上限為15.4%。
  • 中國現金貸「大結局」:八成頭部玩家已消亡
    幾年的風雲變幻之後,不少人都在好奇,那些曾賺得盆滿缽滿的現金貸玩家們,現在還活著嗎?(註:本文所指現金貸,主要為非持牌金融機構的民間系現金貸產品)確實,自從2017年「141」號文以來,三年多的時間裡,現金貸行業可謂是經歷了各個鏈條的全線狙擊,不少曾經的頭部大佬已經在行業裡銷聲匿跡,成為歷史。
  • 聽好了,15.4%利率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人家還是24%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借貸新規),新規最重要變化是將原來民間借貸受法律保護的利率上限年化24%,變更為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按照2019年8月20日LPR報價為例,一年的最高利率不得超過15.4%。
  • 「探究」地方法院判決分歧: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
    比如,據報導某地方法院法官認為,此前《新規》相關條款顯示4倍LPR借款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只適用於民間借貸機構,持牌金融機構不涉及。因此他們在開展借款糾紛官司判決前,首先會明確涉案金融機構是否屬於持牌金融機構,再決定是否引用《新規》相關規定判決。
  • 最高法限定民間借貸利率紅線為4倍LPR,這將影響一大圈兒金融機構
    民間借貸利率「新紅線」劃定!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並發布新規,界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與此前「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相比,保護上限大幅降低。根據最新LPR報價計算,當前司法保護上限為15.4%。
  • 下調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小貸公司不屬於持牌機構?
    此前有關機構預計的國內民間借貸規模超過4萬億元。最高人民法院降低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將對民間借貸以及相關金融機構造成怎樣的影響?8月20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申訴委員、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間借貸的定義為借貸雙方都不是持牌金融機構,對持牌機構總體而言,這次修改規定對小貸公司影響大,對銀行和消費金融影響少。」
  • 借貸利率重劃「紅線」 消費金融將迎新一輪洗牌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調整「靴子」落地後,消費金融行業或迎來新一輪洗牌。《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面對民間借貸利率重劃紅線,當前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機構正在加速業務轉型,調降貸款利率,收緊風險較大的長尾客群,強化風控機制,壓降業務成本。有小貸機構直言,「由於無法覆蓋風險,日後或將很難開展無房產抵押貸款業務。」
  • 兩地方法院回調民間借貸利率上限 15.4%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
    持牌金融機構選擇觀望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與小貸公司對是否將借貸利率調回至24%,均持觀望態度。他們主要擔心地方法院可能存在新老劃斷式的判決。即《新規》出臺前所發生的借貸糾紛仍按24%計算逾期利息,反之《新規》出臺後所發生的借貸糾紛則按15.4%計算逾期利息,由此給自己帶來新的業務操作煩惱。
  • 光大銀行發力現金貸,一年放款超600億!
    在監管的鼓勵下,銀行也做起了現金貸生意,光大銀行的現金貸甚至超過不少持牌消費金融玩家...撰文、編輯 | 維姆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銀行也做現金貸?事實上,監管在打擊違規現金貸的同時,也鼓勵持牌金融機構和互金機構繼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持牌金融機構則是消費金融公司與銀行。盈利可觀光大銀行的現金貸主打產品是隨心貸。
  • 平安、招聯、萬達、小贏科技被點名,旗下現金貸產品違規
    金融借貸App普遍存在侵害用戶權益和安全問題,用戶的個人關鍵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就被抓取……撰文 | 冬彌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金融領域App整頓正大刀闊斧地揮向持牌機構。近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發布2020年11月-12月間的201款App存在侵害用戶權益和安全隱患問題,共涉及30款金融類APP並包含多個現金貸產品。
  •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新判例 4倍LPR不適用持牌金融機構?
    平安銀行按年化利率24%主張收取洪某的利息、罰息和複利,而法院予以駁回,最終以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計算。而此案是最高法院發布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至4倍LPR新規後首例判決。此判例曾引起了業界較多討論。持牌金融機構選擇觀望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與小貸公司對是否將借貸利率調回至24%,均持觀望態度。
  • 加碼現金貸,布局證券、保險,字節跳動發力做金融
    文|獨角金融 戴鄂作者|繆凌雲網際網路大佬似乎都有一顆搞金融的心。自拿下保險牌照、券商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等之後,今日頭條又在網絡小貸領域玩出水花。近日,今日頭條「備用金」產品加碼現金貸業務,《華夏時報》等多家媒體表示該產品模式已經由原來的助貸變為"自營"現金貸。
  • 聚焦現金貸存量整頓:如何理解?什麼樣的是不良?
    91金融董事長許澤瑋:整頓存量一方面是排查已開展現金貸業務,但並沒有網絡小貸牌照的機構。這類公司基本上會比較被動,要麼選擇轉型,要麼通過購買牌照繼續從事相關業務;另一方面則是排查一些持牌機構相關業務的合規性。包括按照新規禁止小貸公司跨區域經營等,這些都會面臨整治。問題2 什麼樣的存量是不良的?這種不良存量可能帶來的不良效果是什麼?
  • 消金業務之現金貸(A)
    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目前有2693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 大約有600家P2P平臺也在從事現金貸業務,佔現有P2P平臺數量的16%。小貸業務是銀監會負責監管,但是小貸牌照由地方金融辦負責發放,地方金融通過發放網際網路小貸牌照、使持牌機構可以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做全國業務;目前小貸牌照約250張。
  • 隨手借:強監管下現金貸將向正規化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以來,面向工薪族、高校學生等人群的「現金貸」異軍突起,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展最為迅猛的業務類型之一,面對龐大的用戶人群及市場蛋糕,各方都看到了業務開拓的商機。但是,隨著現金貸發展,利率過高、野蠻催收、濫用個人信息等問題層出不窮,消費金融亂象頻現。
  • 「4倍LPR」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法律邏輯與金融規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明確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因此,4倍LPR司法保護上限不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持牌金融機構該怎麼搞還繼續怎麼搞就行,法院該怎麼保護還得怎麼保護。二是金融規律使然。
  • 馮燕:"現金貸"將納互金專項整治範疇 近期下發文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 今日,銀監會舉行近期重點工作通報會,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在會中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現金貸業務將納入本次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範疇,相關的整治要求將形成文件,於近期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