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減負」後,為什麼家長們卻倍感壓力?3點原因太現實了

2020-12-15 教育新風向

中小學生「減負」後,為什麼家長們卻倍感壓力?3點原因太現實了

如今我國已經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教育部也屢次為中小學生減輕學習負擔,讓孩子們從小實現全面發展,不要把眼睛只盯著成績。這樣的政策的確是讓不少學生感到非常開始,不過孩子們的家長卻倍感壓力,甚至有些家長提議回到以前那種教學狀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有3點原因可以說是非常現實並且扎心了,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們減輕學習壓力自然是好事,不過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可讓家長們為難了,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的家長,他們知道學習是通往成功的一條捷徑,如果孩子成績上不去,那麼很難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因此看著孩子每天回家後幾乎沒什麼作業,也很少願意主動去學習,家長們自然會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其次,學生減負之後同時也給不少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學校按時按點給孩子們放學後,空餘出來的時間為了幫助孩子有提升,家長只能再安排孩子去補課,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補習機構費用都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負擔依舊沒有減輕太多,甚至還需要花費高額的資金來提升自己,因此對於這類型的家長而言,自然想回到以前的那種教學狀態了。

最後,還要一些家庭的孩子,在減負政策實施後,孩子開始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因為每一位老師在教學時間以及任務方面都是有嚴格要求的,而孩子們課後不努力複習,課前也不去預習,這只能導致孩子成績一路下滑,家長又不希望孩子的未來被耽誤,不過又沒有很好的辦法,只能是壓力山大了。

以上這3點原因,每一點都可以說是非常現實並且扎心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那些被「減負」的中小學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呼籲中小學生減負的口號從幾十年前便已經提出,到現在仍然是教育界常有的口號。可是口號喊了這麼久,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僅沒有減少,甚至大有增負趨勢。相信各位同學也有這樣的感受:作業常常要做到半夜,周末不是補習班就是在家刷題做作業,每天僅僅是學習就讓學生們累得喘不過氣來,哪裡有時間、精力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 中小學生減負困局:素質教育與升學壓力如何平衡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幾乎每次減負的話題都會引來熱烈討論。一邊是「素質教育、快樂學習」的願景,一邊是升學競爭壓力帶來的「校內學不夠,培訓班來湊」的現實,這讓家長左右為難。如何才能逃出既反對負擔又反對減負的怪圈?
  • 如今,為什麼越教育減負,學生家長越辛苦?3個根本原因揭露真相
    每個班級至少建立3個家長群,一個用來給老師布置作業、發布通知;一個用來老師和家長溝通交流,一個用來家長之間互相聯繫。難怪不少家長抱怨:我們小時候讀書根本沒有家長什麼事,為什麼現在孩子讀書,家長几乎全程參與:陪寫作業、批改作業、大大小小家長會就不說了,還要安排家長去打掃教室。
  • 《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父母焦慮與升學壓力是主因
    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由來已久,自1985年以來,中央層面下達的「減負令」高達49次。然而「一山放過一山攔」,在「減負」路上,各種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全國中小學生平均每周要花費5.4小時進行課外補習,時間最長的省份每周超過7小時。從時間與金錢兩方面來看,「減負」已是刻不容緩。
  •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小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小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還在不斷的增加中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大眾成年人的觀點。我想舉例說明一下,前些天看了一個新聞,開學的時候,學生們報到時,其中一小學老師就有通知各位家長,學生當天可以不到學校報到,只要家長到即可,但是必須帶上孩子的寒假作業報到。
  • 學業壓力已成中小學生自殺首要原因
    學業壓力成為中小學生自殺的首要原因,手機成為中小學生自殺案例的特殊存在;中小學生「減負」關鍵在於改變「供給側」,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及其在公立和私立學校的失衡配置是根本原因。這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的結果。《藍皮書》指出,中小學生自殺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嚴峻事實。
  • 「不得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中小學生減負!其實對3類學生不利
    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事實也擺在我們面前,這一條規定發布並實施了幾年,中小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從來沒有隱瞞過誰,中小學生的壓力卻沒有絲毫減輕過。雖然學校沒有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但每次考試後,大部分家長都主動找老師要成績。公布成績和排名這事,只是老師以前是主動做的,如今改為被動去做而已。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看似在給中小學生減負,實則對3類學生很不利。 1.自我感覺良好型 9年義務教育可以不論成績和排名,可完成9年義務教育後的中考呢?
  • 為了民族未來,請別再給中國的學生們減負了!
    近幾年,教育減負令頻頻發布,但很多家長卻覺得這「負」非但沒減,反而壓力越積越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教育減負聽著是挺有點道理,孩子可以在學習中收穫快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好像是不錯。提倡素質教育這個大方向也是沒錯的,但現實情況是,中小學生減負,可整個社會的評判標準依舊是唯成績論。
  • 各地減負令難減負 家長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針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育部門不斷出臺減負要求,但學生負擔為何始終無法降低?誰知作業苦?
  • 教輔市場即將被整頓,中小學生或將在不久後減負
    就在不久前,一項有關於中小學生的利好消息來了,教育部在《關於印發2020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各學科必須採用《2020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信息。
  • 到處宣揚減負,為什麼小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現如今考試、作業、輔導班已經成為壓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三座大山」!為什麼到處在宣言減負,可小學生的書包卻越來越重呢?   近期,關於中小學生減負這個話題又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討論。
  • 「減負後,我給孩子多報了3個班」
    公辦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要求3點半放學的時候,民辦學校5點還在上課,每天多學2小時,除去假期,每年多學200小時,6年就是1200小時,孩子間的差距就這樣被拉開了。「要想具有競爭力,至少要和別人處於比較平等的教育情況,只能額外上輔導班。」楊勁松說。「中考、高考,大家考的是一張卷子,考試面前沒有同情。
  • 《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出臺,「減負三十條」引發爭議,你怎麼看?
    現在的中小學生為了升學和考試,學業壓力大。教育部等九部門考慮到了這一點,聯合發布重磅文件《中小學生減負措施》,進一步明確並強化政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等方面的責任。文件中的"減負三十條"引發爭議,你怎麼看?
  • 糖貓詞典筆為中小學生科學「減負」 更懂賦能!
    在我國,教育「減負」的政策長期存在,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沉重。沒有家長敢真正讓自己的孩子減負,學校裡的各種減負措施,反而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課外負擔。家長少了輔導功課的煩惱,也能把精力放在提升親子陪伴質量上。給家長有效減負,就是給教育加分對很多中小學生家長而言,辛勤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卻不能休息,而是另外一份「工作」的開始。打開家門,不僅要煮飯、做家務,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批改作業、輔導孩子的功課。
  • 孩子學業負擔重,教育部門減負措施引發爭議,看家長十條減負意見
    如今,孩子學業負擔重,一直讓家長們憂心。近期,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為學生減負制定了一些措施,出臺一些辦法,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上引發爭議。圍繞「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家長熱議:為什麼現在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因為競爭壓力大。為什麼競爭壓力大?因為好學校就那麼多,大家都想上。為什麼好學校不多?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我們可以看出,學生難以減負的原因,家長們其實已達成共識。
  • 中小學生學業重減負難 盤點各國孩子假期如何過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由課內轉向課外 盤點各國孩子假期如何過  央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學業繁重是不少80後、90後上學時的感受,雖然減負年年喊,「減負令」也是一茬接一茬地出臺,但孩子和家長們壓根兒沒覺得輕鬆了,課業負擔反而出現了由課內轉向了課外的趨勢,把很多孩子搞得焦頭爛額。
  • 校內減負了,可家庭的教育支出卻增加了,為什麼?
    因為孩子們學習太累了,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學習上拔苗助長,近視率越來越高,體質越來越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教育專家提議給中小學生減負。國家採納了專家的意見,減負之風便吹遍了大江南北。孩子們歡呼雀躍,家長們歡迎減負。只有老師不贊成,但無人理會。名義上的負擔是減下來了,可是家長的經濟負擔卻加重了,為什麼會這樣?
  • 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  應該說,這些數據並不讓人意外。
  • 學習不是負擔,「減負」是掩耳盜鈴
    如果承認了這種現實,那麼現在很多規定就值得商榷了,比如之前有個地方規定稱:如果學生寫作業至晚上10點還未完成,只要家長證明,就可以拒絕沒有寫完的作業。我們拋去家長證明這一誠信問題不談,僅僅就10點完成作業這個問題,比如如果孩子一直玩或者邊寫邊玩,從9點才開始集中精力,那麼10點還沒有完成到底是作業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或者同一個作業同樣集中精力,有的孩子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有的孩子就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完成,這個怎麼算呢?同樣道理,減負到底是減得哪些孩子的「負」?
  • 【時文選粹】如何讓減負這朵「善花」結出「善果」?
    減負這朵「善花」須合力才能結出「善果」(題目即論點,觀點鮮明,鏗鏘有力。)①近日,一篇「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屏,指向南京正在推進的素質教育減負工作。不僅如此,浙江省近日發布了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可經家長確認拒絕完成剩餘作業,也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