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天氣逐漸變冷,持續低溫有助於病毒的生存與傳播。往年監測結果顯示,冬春季是流感的暴發流行季節。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較為嚴重,或存在新冠肺炎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近日,市疾控中心提醒公眾:當下預防流感、新冠肺炎等疾病都不能鬆懈。
如何區分流感與新型冠狀病毒
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都屬於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於丙類傳染病,通常各種症狀發展迅速,常見潛伏期為1至4天。
而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則較長,常見潛伏期為1至14天,還有無症狀感染者作為傳染源,隱蔽性和危害性更大。屬乙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
在臨床表現上,流感急性起病,突發高熱,體溫可高達39℃至40℃,多伴畏寒、頭痛、肌肉和關節酸痛、極度乏力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狀,一般3至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一般以發熱、乾咳和乏力為主,發熱以低熱為主,體溫多為37℃至38℃,以出現肺部炎症為顯著表現。
預防措施到位,流感可防可控
每年,流感在全球可導致29萬至65萬呼吸道疾病死亡病例。我國平均每年約有8.8萬例流感導致的呼吸道系統疾病死亡病例。
流感病毒最常對60歲以上尤其伴有肺部疾病(支氣管擴張、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腦血管疾病(腦梗死後遺症、痴呆)等人群發起「攻擊」,同時,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體質弱的人群,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
但流感可防可控。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做好個人防護,能減少風險,起到一定的預防流感效果。措施如下:
(1)避免前往人群集聚場所
「患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患者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且在發病3天內傳染性最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管醫師梁鴻彪說。他提醒,在流感流行季節,大家應避免接觸有流感樣症狀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看電影、聚會等活動,避免前往人群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
(2)注意個人衛生
飯前便後,打噴嚏、咳嗽、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後,記得洗手(按七步法洗手)。
在觸摸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之後,咳嗽、打噴嚏用手捂口鼻後,觸摸錢幣、接觸汙物後,手上無可見汙染物時,可用手消毒劑揉搓雙手至少20秒。
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然後把紙巾丟進垃圾桶。沒有紙巾時,要用手捂住口鼻,然後洗手,每次打噴嚏或咳嗽後都要洗手。平時應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接觸病人和可疑病人時,要穿隔離服、戴口罩,口罩切不可正反面混戴。
(3)參加戶外鍛鍊
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鍊,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進行散步、慢跑、打拳等運動,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另外,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
(4)實行分餐制
減少不必要的大規模聚餐,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提倡自助餐或分餐。
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5)合理使用消毒劑
流感病毒在暴露於75攝氏度至100攝氏度下才能被破壞,有幾種化學消毒劑可以有效地預防流感病毒。例如: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酒精、含碘的消毒劑等。
責任編輯:丁楚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