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先生期末將回國 集賢館著錄學畫記

2020-12-14 集賢館

何謂星先生蘇大皆期末?是星先生本學期執教蘇大已至尾聲,而星先生將回日本,是以於本館本學期學習亦至尾聲。星先生言處理好籤證事宜,要復來學。

何謂集賢館紅園同著錄?集賢館者,是一基礎平臺也,集賢流程,是先集一批,其中必有優劣,餘使優者集之,著錄於集賢館,此第一步也。著錄於集賢館而復又有更優秀者,吾著錄於紅園。集賢館,同學也。紅園,好友也。此地絕無師生之別。是以今日著錄者:《星先生學畫記》也。

星先生第一課 先生頗愛吳冠中江南水鄉 故與之介紹

初,大約是半年前,餘微信上有一人加餘,餘觀其名曰星富士雄君,又見有富士山。是以知之矣。星先生言欲學國畫。餘悉將一切告之,並不多言。因,一切教學理念及教學視頻盡在朋友圈中,若是真要學,真識貨,自不必多言。

然則後三月果然無音訊。餘亦忘此事。至兩月前,餘帶思齊課,忽而有一先生未請自到。所說語言,餘多不懂。餘頗以為是蘇州當地人不會言普通話,不得其旨。餘因要教思齊,故搪塞推脫之,與其言方便時間再來聊。後幾日,此先生果來,並自帶筆紙,與吾漢字溝通,當日是報名也。此君,星富士雄先生也。星先生言學期末將回日本,故可否只報至學期末,每周四一課,共八課,餘言可。此吾與星先生認識之緣起也。

星先生報名時即言可否教吳冠中,餘言之可。因餘於去年曾教瑤鈞阿韻吳冠中畫。於是提供十餘幅吳氏畫作,供其挑選學習。先生,第一課頗拘謹,故不能全然體會。且餘不好意思。故未錄。餘第一課後錄文云:

今日日本星富士雄先生來學吳冠中江南水鄉,用筆靈動,唯用墨不甚佳,實屬正常。先生是蘇大外國語學院日語研究生外教,屈學蔽館,餘不敢言教學,唯念此緣之不易,而將日謹一日而已。且今日與士雄先生偶聊中日文化,頗有契合,是以知漢字文化圈之絕無隔閡也。餘今日得見何謂禮儀矣。嗚呼!吾國不聞禮儀久矣!

此2019年4月4日也

星先生第二課

星先生第二課完全放的開。先生未來,餘即作好範畫,是可以全身心指導也。先生此幅繪完後,仍覺不足。餘本課大鼓勵星先生,先生以為吾是哄汝乎?非也,是真覺此幅好也。本課何如?按那阿南朋友圈中課後所言道:

今日大鼓勵星富先生,因今日先生有大進步,輿論用筆用墨及整體之氣息,皆大精進。

今日偶見星富先生課上凡九鞠躬,臨別之際,凡六鞠躬,每出一門有一二次施禮,餘還之以點頭禮,因我國不流行鞠躬禮一百年矣!

別錄:

餘與先生言:學中國畫之方法:一曰師古人,取法過去之名手。二曰師造化,去大自然中寫生。二者缺一不可,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古人與我心神交流是也。

上課之初,先生恐今日所學有難,餘與先生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先生應自信,此是第三次與先生言自信矣。

餘今日鄭重與星富先生言:我不敢做先生之老師,唯交流而已。而先生不允而書雲餘是師。雖則如此,亦不敢從。

餘今日與星富先生言宋畫是中國畫之頂峰,觀宋元之畫。

此則2019年4月11日也

第三課又不錄,前二課餘以為星先生姓星富,第三課始由先生提醒更正。是以課後餘記此事云:

星先生第三課仍學吳冠中。因魯迅先生有文曰《藤野先生》,餘初以為先生姓星富,今日始知先生姓星。可謂失禮矣。

吾國禮儀,大備於有周。凡我國周代君子,衣食住行,士相見,射,婚,喪等等,所施禮制儀節無一處不是斤斤計較。如去拜訪朋友,至人家門前務必有聲音,使主人聽而有所準備。今人敲門,放重腳步聲亦是此禮。中國是禮儀之邦,凡此種種,俱可在三禮中一觀,三禮者何?《周禮》,存周制也。《儀禮》,錄禮之制也。《禮記》,述禮之用也。中國上古禮儀制度核心之文,唯《儀禮》一部而已。

此則2019年4月25日也

自第四課始,寫《集賢日知錄》,第四課回目是《吳南南補卡借圖書 星先生初次畫山水》。此5月9日。

請假一次。

第五課學習在集賢日知錄5月17日。其回雲《星先生積墨上方山 芙蓉子初寫三字經》。

今課星先生初寫生江南水泊,此圖技法要求太高,先生不具備,故不甚好。畫完後餘二人聊學別種,因星先生過樓梯走道常言餘有一幅竹甚佳,餘便教之。從竹竿竹節竹枝竹葉,疊加,一一教之。交先生寫竹以側鋒。與星先生舉例竹枝當如篆書。以使其筆法純正也。先生第一幅竹竿甚弱,故使其重畫,稍好。

繪畢,臨別之際,再見又是數月,無以為贈,因贈星富士雄君《芥子園畫譜梅蘭竹菊譜》一本,使其回家多多臨寫,又將近二日所繪蘭花書籤贈之兩頁,稍作臨別饋贈。今日別無他言。

星先生六課全錄

昔者李太白有日本友晁衡者,即阿倍仲麻呂者,晁氏歸國,消息閉塞,太白以為不順有詩記之。今星氏將歸,餘唯望諸事順利而已。

餘今日讀杜甫《壯遊》篇,是工部記自己小時世界觀及後來遊玩蘇州,至蘇州,居然想去日本旅遊,因唐時蘇州是去日本之國際碼頭。因頗應今日景,故亦錄之。

《壯遊》唐 杜甫

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劍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嵯峨閶門北,清廟映回塘。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蒸魚聞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岡。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蘇侯據鞍喜,忽如攜葛強。快意八九年,西歸到鹹陽。許與必詞伯,賞遊實賢王。曳裾置醴地,奏賦入明光。天子廢食召,群公會軒裳。脫身無所愛,痛飲信行藏。黑貂不免敝,斑鬢兀稱觴。杜曲晚耆舊,四郊多白楊。坐深鄉黨敬,日覺死生忙。朱門任傾奪,赤族迭罹殃。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河朔風塵起,岷山行幸長。兩宮各警蹕,萬裡遙相望。崆峒殺氣黑,少海旌旗黃。禹功亦命子,涿鹿親戎行。翠華擁英嶽,螭虎啖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陸梁。大軍載草草,凋瘵滿膏肓。備員竊補袞,憂憤心飛揚。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斯時伏青蒲,廷爭守御床。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聖哲體仁恕,宇縣復小康。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鬱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榮華敵勳業,歲暮有嚴霜。吾觀鴟夷子,才格出尋常。群兇逆未定,側佇英俊翔。

2019年5月23日

相關焦點

  • 南通市實驗中學「集賢館」建成開放
    原標題:南通市實驗中學「集賢館」建成開放   昨天,93歲高齡的著名演員秦怡出席崇敬中學掛牌暨「集賢館」開放活動。記者丁曉春攝著名演員秦怡出席崇敬中學掛牌暨「集賢館」開放活動。實習生郇及攝  中國江蘇網5月2日訊 昨天,市實驗中學內,集中展示趙丹、顧而已、朱今明、錢千裡等著名電影藝術家傑出成就的「集賢館」建成開放。實驗中學原校名——「崇敬中學」當天同時掛牌。
  • 1947年以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的收藏及著錄
    1947年王先生回國時將稿本帶回中國,準備交由北京大學出版,後因大陸內戰和政權轉移耽擱下來。而攝成膠捲的手稿則留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經袁同禮先生整理後,手寫謄清,於1957年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在華盛頓影印出版,1972年臺北文海出版社又據以影印。中國大陸因當時與美國阻隔,此書甚少見到。再說王重民從美國帶回之手稿,在其生前一直沒有機會出版。
  • 追尋從丹亭到集賢館的歷史足跡 見證電影南通記憶
    1928年,他們不聲不響創立了自己的劇社,並從一出滑稽歌舞劇《小小畫家》中得到啟發,將其取名為「小小劇社」。「小小劇社」的成立,得到了顧而已之父、崇敬中學校長顧儆基先生和趙丹之父、「新新大戲院」老闆趙子超先生的鼎力支持。兩個喜歡看戲的老人,特別寵愛自己的兒子。「小小劇社」在戲院演出不收租金;排戲、演出耽誤了上課,校長特別批准不算曠課。就這樣,他們越演越起勁兒,越演膽子越大。
  • 傳世顏真卿楷書碑誌著錄考略(上)
    唐 顏真卿 多寶塔碑拓本(部分)五、東方朔畫贊夏侯湛撰,顏真卿正書並篆額。碑目又稱《東方先生畫贊》《東方曼倩贊碑》《東方朔畫像讚》。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文見蕭統《文選》卷二四。天寶十三載十二月朔日,立於德州安德縣。著錄首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七。《金石萃編》卷九十記:「碑連額高一丈一寸二分,廣四尺五寸五分,厚九寸。四面刻,連陰共三十六行,行三十字,正書。額題『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十二字,篆書。」顏真卿結銜「平原太守」。參《碑陰記》,是碑蓋出舊文重書。
  • 【重磅】朱關田:傳世顏真卿楷書碑誌著錄考略
    唐 顏真卿 多寶塔碑拓本(部分)五、東方朔畫贊夏侯湛撰,顏真卿正書並篆額。碑目又稱《東方先生畫贊》《東方曼倩贊碑》《東方朔畫像讚》。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文見蕭統《文選》卷二四。天寶十三載十二月朔日,立於德州安德縣。著錄首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七。《金石萃編》卷九十記:「碑連額高一丈一寸二分,廣四尺五寸五分,厚九寸。四面刻,連陰共三十六行,行三十字,正書。額題『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十二字,篆書。」顏真卿結銜「平原太守」。參《碑陰記》,是碑蓋出舊文重書。
  • 傳世顏真卿楷書碑誌著錄考略(下)
    參是記「真卿……啟於十連優詔以旌清之美也」雲,李清之移官,蓋升遷,出自顏真卿之啟旌也。是記有石刻存世,金石經籍則不見著錄。《嘉泰吳興志》有記嘉祐中張田移顏真卿所書《幹祿字書》《放生池碑》《項王碑述》和《射堂記》於忠烈廟,而不見有是記,蓋早佚於嘉祐之前而或在晚唐年間,而今復見之。殘碑現藏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 裴度集賢園:獨具匠心的水景園
    集賢園是裴度在洛陽集賢裡的宅居園林。這裡築山穿池,花木繁盛,島嶼迴環,梯橋架隔,「極都城之盛概」,是當時洛陽城裡空間藝術最好的園林之一。1 白公多次贊此園《舊唐書》載:「東都立第於集賢裡,築山穿池,竹木叢翠,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隔,島嶼迴環,極都城之盛概。
  • 介紹中國傳統石刻學與著錄
    《寶刻叢編》以地理為綱輯錄碑刻,並附諸家考證跋語,是宋代石刻著錄中體例較完備的一種。五、分人。如《寶刻類編》。全書上起周秦,下迄五代,以人為綱,載所書碑目於其下,系以年月地名,搜採頗富。六、纂字。代表作有劉球《隸韻》、婁機《漢隸字源》。宋代的石刻學著作,已經具備了嚴整完備的體例,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元明兩代,有幾部石刻學著作值得重視。
  • 畫目著錄雖不能完全反映畫作原貌,但可成為推知圖畫題材的線索
    閻立德、閻立本都是工部將作大匠、工部尚書,因擅長繪畫,經常受命而為。比如,貞觀十七年(643)太宗李世民曾下詔說:「自古皇王,褒崇勳德,既勒名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臺記其跡。」閻立本遂奉命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太宗親自寫贊,而由褚遂良題閣。
  • 京師珍藏 | 館史上最早的贈書
    北京師範大學源於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按照學校網頁「歷任校長」一欄,本校的首任校長應是京師大學堂的管學大臣張百熙。
  •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
    2正確放置正文中的文獻序號無論是引文文獻還是閱讀型文獻,凡是在論著的文獻表中著錄的,應將文獻序號標註在正文中的引用處。按標準給出的示例,可歸納出序號的以下幾種標註方法。這些符號多數移植 於標點符號,但其功能和用法與標點符號不同,它是一種前置符,置於一個著錄項目或要素之前,將這些項目、要素清晰分隔,而標點符號是後置符。 1)正文和文獻表中的序號應使用「[]」括起( 或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圈碼) 。
  • 永嘉書院的精髓—永嘉學館
    永嘉學館是永嘉書院景區人文景觀的精髓,在永嘉學館的大門口有三尊銅像,就是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中間的是薛季宣,是永嘉學派的創始人。左邊是陳傅良,是薛季宣的學生,傳承與發展了薛季宣的永嘉學派的學術思想。最右邊的是葉適,是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
  • 訪古籍版本學專家沈津:浮生願向書叢老,不惜將身化蠹魚
    作者丨趙宣沈津先生,1945年生於天津,安徽合肥人。196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在上海圖書館任職後,始追隨顧廷龍先生研習圖書流略之學,潘景鄭、瞿鳳起二位先生襄助之。顧老鼎鼎大名,毋庸贅言;潘先生則是章太炎和吳梅的弟子,精深於版本目錄外,詩詞曲賦也自成一家;瞿先生更是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鐵琴銅劍樓的後人,對於版本尤其是宋元本也是頗具隻眼的大家。
  • 古代史:昭文館、史館和集賢院組成的三館,是北宋最大的藏書機構
    北宋時期開封城內有一個全國最大的圖書館,當時稱為三館」,它是由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所組成的。歷代王朝都多次下詔收集圖書典籍,設藏書機構。例如:前漢有金馬、石渠,後漢有蘭合、東觀;隋有觀文殿,唐有集賢書院等等,都是官府藏書的地方,也可說是皇家圖書館。唐代官府藏書以開元時最盛,多達八九萬卷。
  • 《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
    校讀前言     《清史稿儒林傳》凡四卷,卷一至卷三,大致以學術宗尚區分類聚,略依年輩先後為序,著錄一代儒林中人近三百家生平學行。卷一專記理學諸儒,二、三兩卷分記經學、小學、史學及諸子學中人。所錄各家,人自為傳,或獨領一篇,或諸家共席,首尾一貫,自成體系。憑以知人論世,可得一代學術演進大要。
  • 老舍先生在美國三年半 一二十位老友寫信邀請他回國
    老舍先生差不多每隔半個月就更換一次「老舍畫牆」上的畫軸,宛如辦展覽。他自己常常利用寫作間隙的休息時間對著這些畫仔細觀察,有時一看就是二三十分鐘。每當作家朋友們來訪,在談話之餘,如有機會,他都刻意請這些朋友們賞畫,而且把自己的賞畫心得一一道出,引起作家們很大的興趣,有人還因此得到不少美術上的啟發,甚至啟蒙。
  • 圖林人物 | 夏弦春誦 蠹語流年——沈津先生傳略(上)
    沈先生的嚴謹治學、苦學力文、博學洽聞、謙遜典雅,如同一幅多彩的畫卷,在我面前一一展開。適逢杜澤遜先生向沈先生約稿,沈先生於是鼓勵我嘗試為之。沈先生曾將自己的書叢生涯稱作「蠹魚」的歲月。我遂不揣簡陋,以「蠹語流年」為題,撰寫此傳,希望將先生之學術經歷與學術成就,淺析於次,以饗同道。沈津祖籍安徽合肥,祖父名沈曾邁(1900—1969),字竹群,號斐廬,曾師從張子開學書法。
  • 期刊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如,基於已有的理論、方法、思想、實驗手段等,使本研究獲得了新進展,有了新發現;或是將一個學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學科中並取得成功;或是對已有方法做了改進。當在論文中敘述研究目的、設計思想、建立的模型、與已有結果進行比較的時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
  • 科技文章著錄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及引用原則
    可見,參考文獻著錄是學術論文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醫刊彙編譯指出,了解參考文獻的重要作用,掌握參考文獻的引用原則,對提高科技論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一、著錄參考文獻的重要性。撰寫科技論文,一定要注意參閱有關方面的文獻,以使自己的研究和撰稿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同時,要注意在文後著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