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貪玩,大人越催促越無動於衷:簡單3點,孩子主動戒玩!

2020-08-26 凡平美

玩是孩子的天性!

每天上午小區門口陰涼區集聚了好多人,老年人和嬰幼兒居多,年輕人偏少。

其實人老了,也是愛玩的孩子。

這波,老年人聚在一起,總有玩的方式,有聊天的,有跳舞的,有打牌的,有圍觀的,有帶娃的……

儘管如此,但總一件事情得必須做,那就是看孩子,這是每日必做的,缺一不可。

走路很穩的小孩,爺爺奶奶是放養的,只要在自己眼線下;幾個月大的小孩,爺爺奶奶是遛狗式的,抱在手裡,或推著車子。

這就是老年人的養娃方式,只要不哭不鬧,不吵我玩,隨你怎麼樣!

可對於年輕人來說,養娃這件事可得小心,有的用心耐心地看著、玩著;有的趁娃不哭不鬧或睡著了,盡情地玩起了手機……

玩是每個人的天性,只是不同時期的人,玩法不一樣,受到的限制也不一樣!

人小時候無拘無束地玩耍,若一旦過了上學年齡,想玩,可沒那麼容易,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

孩子稍微玩久點,大人就不耐煩了,各種虐的方式都一一搬上來。

每天上午11點30後大傢伙都一一帶著娃回家,熱鬧的陰涼區瞬間太陽高照,人影稀疏,慢慢地全走了。

有些孩子不願意了,正玩盡興時,就要回家,那肯呀。

有位奶爸從11點催促4歲兒子回家:寶寶,回家嘍。

兒子總是說:爸爸,我再玩一下。

就這樣反覆催促幾次,結果都是如此。

直到全場只剩5-6人了,奶爸實在沒轍,就發脾氣地說:寶寶,你玩的沒完沒了哈,你再不回去,那我走了。

小男孩好像沒聽到,繼續玩著呢。

再過了一會兒,奶爸又進行輪番催促,卻沒有任何動靜。

他只好自己推著兒子的小自行車走到不遠處,藏了起來,藏了好一小會兒,仍不見人來,於是就站起來看著玩的盡興的孩子。

當剩下的幾位大人都在催促孩子回家,甚至直接拽著回了家時,那個小男孩往旁邊看看,才意識到爸爸走了,便大聲叫起來「爸爸」,可繼續玩。

旁邊的大人就打趣地說:我家和你家住同一棟樓,我帶你一起回去吧。

小男孩點點頭。

就這樣,愛玩的孩子終於回家了,我家兩娃也乖乖地要求回家啦。

當你面對這種情況時,是不是很頭痛?又該怎麼解決?

這些,是90%家長非常頭痛的問題,基本上解決方法,要不打罵,要不生拉硬拽,要不連騙帶哄……

其實這些方法只能起到暫時性作用,不能長期有效。

如果要長期管用,需要做如下幾點:

第一,約定時間

玩是孩子的一部分,每天除了給孩子玩的時間外,還需要給孩子做點其他事情,比如在家畫畫,讀書,做手工等。

每件事情都約定好具體時間,到點了就結束,這樣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還能有效制止貪玩的習性。

第二,耐心陪伴

當孩子玩的盡興時,不要去打擾他,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中途打擾他,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後做事情很容易三心二意。

既然你帶娃出來了,你就要耐心地陪伴他,等到他自己要求回家了,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第三,晚點出門

就是讓孩子在家先做完一些事情,把時間拉長,做完後給他的獎勵,就是出去玩會兒。

晚點出門,外面小孩基本都玩累了,大人要求回家,他們都會很樂意回去,孩子自然也會跟風回家。

我每次帶娃出去玩,都是先在家陪她畫完畫和讀完書,再出去,基本上在11點左右,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太浪費時間在玩上,也讓孩子養成做事的輕重緩急的好習慣。

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實踐心得,雖然小兒難養,但掌握了方法,育兒不是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但是同時我也提醒她:面對磨蹭、拖拉的小孩,你這樣只會越催越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起床,以大人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起床。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做作業,以大人催促的音量和犀利的眼神來判斷該不該做作業。
  • 孩子總愛磨蹭拖拉,越催促後果越嚴重,自律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
    但是相信各位父母能夠發現,自己越發催促孩子,孩子反而動作變得更加緩慢了,而且自己越催,孩子的出錯率反而越高。問題就出在,大人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孩子,因為在大人的眼中這麼簡單的一個手工活,可能自己兩三分鐘就做好了,為什麼孩子竟然可以做這麼長時間呢?
  • 孩子的腦迴路很短,越磨蹭其實越聰明,家長的催促反而適得其反!
    有很多家長就會抱怨自家小孩成天賴床,吃個飯可以從6點一直吃到8點,寫個作業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寫了一個多小時結果只開了個頭。當父母的每天看著自己的孩子拖拖拉拉、丟三落四真是為他們操碎了心,那麼究竟小孩子做事兒磨蹭是好還是壞,當家長的應不應該催促孩子,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孩子的腦迴路很短,越磨蹭其實越聰明,家長的催促反而適得其反!
  • 別再催孩子了,越催越慢!看看催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大家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求真教育別催孩子了,越催越慢,那今天呢,讓咱們倆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催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孩子,二年級了,做什麼事情都是特別的磨蹭,比如說早晨起床穿衣服,都是慢慢騰騰,讓她急的抓心撓肺,她就把孩子從早催促道晚,但是不管他怎麼催,這個孩子呢,整天還是磨磨蹭蹭的,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磨蹭,越催越慢?學會這3招幫娃戒「拖」
    3、「快快快」,父母360無死角催促「快快快」現已成為多數媽媽的標配口頭禪。父母越是急切地催促,大聲呵斥,孩子越容易出現心理學上的教你3招幫孩子戒拖儘早戒「拖」,養成自律好習慣。3、心理幫助如果孩子的拖延比較嚴重,已經產生的其他情緒心理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幫助。
  • 孩子磨嘰,家長催促埋怨,結果越催越慢,家長該如何做?
    案例中成人不分青紅皂白蠻橫地催促、數落,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親子雙方的矛盾也會不斷升級,最終會影響親子關係的質量。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怪圈: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同樣的事情,如果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正確地分析孩子磨嘰的原因,多去感受一下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對比自己的行為習慣,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引導,那就不會出現案例中的情況。
  • 為什麼大人越催,孩子越磨蹭?
    像是: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催促著準備上學;吃飯的時候也是大人催著吃;放心回來作業要催著寫;就連晚上睡覺都得催……可以說是從早催到晚 本身孩子的生活節奏與做事速度就和大人有所差別,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磨蹭,而是孩子能達到的速度就這麼快。
  • 「孩子磨蹭」根本就是偽命題,被大人催促的孩子有多冤枉?
    這不一定是孩子慢,只是沒有按照你的節奏快起來。孩子是活在當下的,他的條理沒有大人那麼清晰,很多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一、二、三步調,孩子未必跟得上。 說得更明白一點,大人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先做什麼事,但孩子沒有概念。所以,他甚至不明白,你為什麼總是要氣急敗壞地催促。
  • 孩子寫作業「磨洋工」,越催越磨蹭?家長這做好4點,能事半功倍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寫作業「磨洋工」的時候,往往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這是為什麼呢?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媽媽偷著樂吧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媽媽偷著樂吧。群裡有一個寶媽說,她家三歲的兒子特別調皮,每天從早上睡醒就開始蹦蹦跳跳的。沒有一點安靜的時候,家裡的玩具都要倒騰出來玩個遍。這位寶媽說,淘氣的孩子這一天天真的是太難帶了,被他折騰的筋疲力盡。只要孩子不睡覺,就沒有一點老實氣,大人幾乎一天到晚寸步不離地跟在後面看著。另外一位寶媽卻指出,有句老話說的特別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這位寶媽說的好像很有道理,有的孩子確實是特別難帶,沒有消停的時候。
  • 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中成長,容易造成3種性格缺陷,家長要早知道
    經常催促孩子,會造成這3種性格缺陷,別讓你的好心阻礙孩子成長。有的家長性格比較急躁,不僅自己做事喜歡風風火火,就連孩子的事情也不放過。每當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就喜歡在孩子耳朵旁邊不停的催促孩子,家長以為自己的催促可能會讓孩子加快進程,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爸媽越催越拖拉,或許是「超限效應」在作祟
    而且往往你越是催促,娃像是有意跟你對著幹似的,越說越慢。事情越是著急,他越是這樣,很多父母到最後幾乎暴跳如雷。孩子如此拖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善這樣的習慣呢?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下。
  • 孩子聽不進大人的話怎麼辦?3點讓孩子主動做出改變
    寶寶為何聽不進去大人的話?寶寶的聽覺系統容易疲勞寶寶的年齡越小,聽覺集中的時間就越短。針對孩子聽不進大人的話,3點讓孩子主動做出改變教孩子換位思考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有時,您需要在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以確認他真的聽到並理解。孩子有時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並非他成心在抵抗。
  • 家長越催,孩子越慢?對付磨蹭,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我的孩子5歲,每天要寫幾行字。寫的過程中經常走神、發呆,玩筆玩橡皮……沒有一個小時根本寫不完。他寫的時候我全程陪伴,過程中催促提醒無數次。老師每天催他,他卻像是無動於衷。弟弟小時候也常被媽媽催促,包括現在,我媽還是忍不住每天催他做這做那。我催孩子的感覺跟我媽催弟弟的感覺一樣!
  • 初三男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為什麼父母越著急孩子越沉迷?
    「約法三章」也失效了——小海根本不管之前和父母約定的時間,每次都是必須要把當前這一局(遊戲)打完才肯結束,結果一拖再拖,一局又一局,不管父母怎麼說都不管用,即使嚴厲批評指責他也無動於衷,每天都要熬到受不了了才睡覺。
  • 0~3歲促進認知的益智小玩具,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玩」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玩具則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玩具可以強化孩子的成長動能,讓小寶貝的潛力一飛衝天!本文請專家分享0~3歲促進認知發展的玩具以及陪玩的小技巧。選對玩具、學會正確玩法,就能讓北鼻玩出好腦力!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而以下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也就是說,生活中看似更穩重成熟的大人,其實比調皮不懂事的孩子更多也更容易生氣。而一個愛發火,不能控制情緒的家長,很難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你以為你發火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你的怒氣燒毀了孩子的安全感。
  • 喜歡出去玩和喜歡宅在家的娃,越長大差距越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家長為孩子操的心真是太多了,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他的性格發展。說到性格,大致上無非就分兩種——外向和內向,而相比於內向,往往外向更受大人喜愛。表姐家兩個兒子年齡相差不大,但性格差異明顯。
  • 喜歡出去玩和喜歡宅在家的娃,越長大差距越明顯,尤其在這3方面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家長為孩子操的心真是太多了,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他的性格發展。說到性格,大致上無非就分兩種——外向和內向,而相比於內向,往往外向更受大人喜愛。表姐家兩個兒子年齡相差不大,但性格差異明顯。老大喜歡宅在家,拽都拽不出去,老二喜歡出去玩,拉都拉不回來。
  • 博物館是讓大人與孩子終生學習的地方,越了解就越想去
    美不是單單華麗而閃耀的物品,而是給人帶來影響的事與物,而博物館裡的物品不是冷冰冰的東西,越了解就越發現博物館的物品因為歷史的故事與事件而更有溫度。這些不同故事,更能塑造正確的三觀。3.從未來看,可以認識大自然的能力,感受科技的偉大,對未來充滿暢想。每一天的過去將成為歷史,有展覽的價值,就會陳列在博物館裡,讓人對未來有美好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