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的天性!
每天上午小區門口陰涼區集聚了好多人,老年人和嬰幼兒居多,年輕人偏少。
其實人老了,也是愛玩的孩子。
這波,老年人聚在一起,總有玩的方式,有聊天的,有跳舞的,有打牌的,有圍觀的,有帶娃的……
儘管如此,但總一件事情得必須做,那就是看孩子,這是每日必做的,缺一不可。
走路很穩的小孩,爺爺奶奶是放養的,只要在自己眼線下;幾個月大的小孩,爺爺奶奶是遛狗式的,抱在手裡,或推著車子。
這就是老年人的養娃方式,只要不哭不鬧,不吵我玩,隨你怎麼樣!
可對於年輕人來說,養娃這件事可得小心,有的用心耐心地看著、玩著;有的趁娃不哭不鬧或睡著了,盡情地玩起了手機……
玩是每個人的天性,只是不同時期的人,玩法不一樣,受到的限制也不一樣!
人小時候無拘無束地玩耍,若一旦過了上學年齡,想玩,可沒那麼容易,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
孩子稍微玩久點,大人就不耐煩了,各種虐的方式都一一搬上來。
每天上午11點30後大傢伙都一一帶著娃回家,熱鬧的陰涼區瞬間太陽高照,人影稀疏,慢慢地全走了。
有些孩子不願意了,正玩盡興時,就要回家,那肯呀。
有位奶爸從11點催促4歲兒子回家:寶寶,回家嘍。
兒子總是說:爸爸,我再玩一下。
就這樣反覆催促幾次,結果都是如此。
直到全場只剩5-6人了,奶爸實在沒轍,就發脾氣地說:寶寶,你玩的沒完沒了哈,你再不回去,那我走了。
小男孩好像沒聽到,繼續玩著呢。
再過了一會兒,奶爸又進行輪番催促,卻沒有任何動靜。
他只好自己推著兒子的小自行車走到不遠處,藏了起來,藏了好一小會兒,仍不見人來,於是就站起來看著玩的盡興的孩子。
當剩下的幾位大人都在催促孩子回家,甚至直接拽著回了家時,那個小男孩往旁邊看看,才意識到爸爸走了,便大聲叫起來「爸爸」,可繼續玩。
旁邊的大人就打趣地說:我家和你家住同一棟樓,我帶你一起回去吧。
小男孩點點頭。
就這樣,愛玩的孩子終於回家了,我家兩娃也乖乖地要求回家啦。
當你面對這種情況時,是不是很頭痛?又該怎麼解決?
這些,是90%家長非常頭痛的問題,基本上解決方法,要不打罵,要不生拉硬拽,要不連騙帶哄……
其實這些方法只能起到暫時性作用,不能長期有效。
如果要長期管用,需要做如下幾點:
第一,約定時間
玩是孩子的一部分,每天除了給孩子玩的時間外,還需要給孩子做點其他事情,比如在家畫畫,讀書,做手工等。
每件事情都約定好具體時間,到點了就結束,這樣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還能有效制止貪玩的習性。
第二,耐心陪伴
當孩子玩的盡興時,不要去打擾他,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中途打擾他,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後做事情很容易三心二意。
既然你帶娃出來了,你就要耐心地陪伴他,等到他自己要求回家了,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第三,晚點出門
就是讓孩子在家先做完一些事情,把時間拉長,做完後給他的獎勵,就是出去玩會兒。
晚點出門,外面小孩基本都玩累了,大人要求回家,他們都會很樂意回去,孩子自然也會跟風回家。
我每次帶娃出去玩,都是先在家陪她畫完畫和讀完書,再出去,基本上在11點左右,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太浪費時間在玩上,也讓孩子養成做事的輕重緩急的好習慣。
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實踐心得,雖然小兒難養,但掌握了方法,育兒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