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家長、老師和孩子細讀:我很不理解大人的行為,咋辦?

2020-08-28 精準溝通

文|連嶽

Lilla Cabot Perry,Child in Window

連叔:

連叔你好!我叫連悅,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我看了您的一些文章後,我要有一些問題想請教您。

有些時候,我會很不理解一些大人的世界和他們的觀點。我是一個比較固執的人,有的時候我會一直堅持我的觀點,因為我可以確認他是正確的,但是大人們寧可去挑一些麻煩的或者不對的,我指出後,他們也不會承認,我就特別好奇,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甚至覺得他們一點傻乎乎的。而且有時候家長也會非常不理解我,我希望幹什麼,他們偏不,有的時候他們也不理解我們的想法。我受了委屈,自己哭的時候,他們會說我們矯情,難道我們就不能自己待會,自己調整一下心態嗎?我相信很多小學生是可以的,我們也只是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獨立的,不需要任何人打擾的,可是家長始終不能理解我們,是我傳達的方式有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呢?我可以做到的一些事情,家長卻直接否認,比如我想聽歌寫作業,是為了隔絕雜音,更好的進入狀態,他們卻覺得聽歌對學習沒好處,我辯解一句,他們反駁我十句,甚至不講理的直接把電腦關上,我十分生氣,但又礙於對他們的一種心理陰影(小時候父母打我比較狠,我產生了一種對他們的恐懼和陰影),不敢說,就會一直保持沉默,然後自己待著。

連叔,我十分不理解他們的行為,我希望您能幫我解開疑惑。

連悅童鞋




連悅童鞋:

你的父母屬於霸道型的,指令不容違抗,否則,就有更多的批評,甚至直接動手。孩子往往會怕這種父母,怕的過程當中也慢慢失去了對他們的愛。

這類父母佔比不低,我是很同情他們的。我並不恨他們,或者討厭他們。為什麼呢?他們往往有樸素的責任感,覺得要把孩子管好,把一堆規則硬塞給孩子。不負責任、不關心孩子的家長,孩子受了委屈,哭了,他們也未必知道。你的父母知道你哭了,在這過程中,還探頭探腦,不停說幾句——他們反應到這個階段,都還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因為孩子畢竟還小,怕你承受不住委屈,做出什麼傷害自己的事。


但你提出需要自己靜靜時,他們拒絕,覺得你因為小事矯情,他們這就錯了。他們可能不理解孩子,值得孩子哭的事,對這個孩子來說,就不是小事,哭完心情恢復平靜,也是心理建設的過程。知道緣由後,想哭就讓孩子哭一會,抱一抱他們,哭完小小聲聊幾句天,做一個你喜歡吃的菜,有個溫暖的收尾,委屈不僅會過去,還增進了感情。不知道這麼做的父母,你一哭他們就害怕,怕你出什麼事。這種害怕是愛的一種體現,但他們無法恰當地表達愛,只會慌張急躁地禁止你哭,甚至通過輕視、羞辱的方式:別哭了,別那麼矯情!他們天真地以為,只要你不哭,事情就解決了。

霸道型的父母,責任感有,培養孩子的功夫也做得不會少,甚至比更成功的父母焦慮得多、擔心得多,得到的卻是孩子的疏遠、冷漠和憎恨。吃力不討好,失去自己孩子的愛,這當然很可憐。要過很長時間,到了你成年,知道生活不易,你或有可能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不是不愛我,只是不知道怎麼愛。他們表現得那麼兇,其實只是太弱小。

你觀察得沒錯,人確實是傻乎乎的,錯了認個錯就沒事的小事,偏偏要固執地讓它變成大事。但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它很強大。你和我,也會受這人性弱點的困擾,為了自己的面子、自尊,傻乎乎地固執於錯誤,寧願傷人傷己也不回頭。知道這種人性弱點,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在自己身上發作時,你可以警覺到自己正在犯錯,慢慢學會控制這情緒,聽清楚這情緒傳達的訴求。這樣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同理心,你仍在依賴你父母供養時,你已生出憐憫,他們被顯而易見的弱點控制得那麼牢。


衝突發生時,有憐憫的那個人,是站得更高的。更高的人將尋找方法避免、化解衝突。如果加劇衝突,引發爭吵,只會讓對方更加固執於弱點,那我們就害了他。比如關於學習方法的爭論,你想邊聽歌邊寫作業,家長要求你寫作業時不許聽歌。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家長這個要求沒有錯,注意力資源是稀缺的,人很難同時做好兩件事。但也無法排除你是例外。爭吵不僅無法解決這個矛盾,還不利於你。這時候,你可以想得更遠一點,支撐一個人話語權的,是實力。如果他們的教導,符合主流價值,比如老師也是那麼說的,那就暫時聽他們的,實力強了,再來談判。

學生的實力,就是成績,如果你是永遠的第一名,你說,我就得聽歌寫作業,成績才能好。你父母哪裡敢禁止,早當成你的趣事在朋友圈炫耀。用實力說話是最輕鬆的。成年後也是如此,你成就大,你負責任,你的觀點,你的方法,人家就聽。

從現在開始,就可訓練自己,不用抱怨、生氣與淚水來提要求,用實力提要求。你只是六年級的小朋友,這個要求很高,畢竟成年人都很難做到,但開始只做到1%,就很牛了,你能慢慢掌控你自己。幾年後,你能做到50%時,你都能改變你的父母。


祝開心。


連嶽



轉自微信公眾號【連嶽】,深謝!

原題:如何改變「傻乎乎」的大人?

相關焦點

  • 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的搗蛋行為,其實是沒有和孩子做到同頻共振
    在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人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時候家長覺得自己根本理解不了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就會調皮搗蛋。其實這是對孩子的誤解,造成這樣想法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了解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也就是沒有做到心理學上的,同頻共振。
  • 老師的命令比家長更管用?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大人3點沒做好
    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和衝突的狀態,再好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在這裡會打折扣,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親子關係。在互相溝通和理解的基礎上,家長再實施教育方法,頂嘴,將父母的話當耳旁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孩子根本就不能理解家長的苦心,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也要讓孩子明白家長的立場。
  • 孩子上課睡覺,老師的處理方式出乎孩子意料之外,但值得家長學習
    一些網友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也紛紛表示「這樣的老師也太溫柔了吧,給我來一打」、「當初要是我有這樣的老師,早就考上清華北大了」。但從這件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老師的行為卻是為廣大的教育者,和家長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示範:對待犯錯的孩子,批評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知錯、改錯、吸取經驗、獲得成長才是最終的目的。
  • 老師叫家長,家長扇孩子,孩子跳樓身亡,從職場角度咋看咋辦?
    前幾天,武漢某學校一個初三男生和其他同學在教室玩撲克牌被老師發現,被叫了家長,結果男孩媽媽來之後,扇了兒子幾個耳光,離開之後,孩子飛身跳樓身亡。這個事情引起了大家熱議,芳姐有看法,在這裡說一說。這件事情,學校、家長、孩子都是有責任的。
  • 讀懂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和需求
    孩子放學,你興致勃勃的去接他,孩子見到你之後特別開心。突然孩子說了一句「媽媽,我想喝酸奶」,你輕聲地跟他說「不行哦!快吃晚飯了,我們晚點再喝好嗎?」。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孩子生氣了,他大吼大叫地說:「我就要喝!我現在就要喝!」幼兒園的其他家長和老師小朋友全都看著你。你心想:奇怪了,我又不是不給你喝,就是晚點等吃飽飯再喝,發什麼神經。
  • 老師強行向家長推銷產品咋辦?
    前幾天有網友訴苦:被幼兒園老師強行推銷如圖產品,6瓶1.2萬元,自己不需要,不想買,無奈老師總打電話,說能增強睡眠,防止新冠,不買不好意思,只得買下。家長礙於情面,擔心自己孩子受委屈,不敢斷然拒絕,越是不好意思,越被人覺得好說話,有機可乘。有些幹這事的老師,就是專找軟柿子捏,家長的軟弱也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遇到此類事情,應該咋辦?
  • 老師最不喜歡的4種家長行為:家長不善待老師,受害的是孩子
    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不善待老師的行為,讓老師感覺非常反感,時間長了可能也會影響到孩子,尤其是下面這4種家長,快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個。無理取鬧因為老師面對的是全班的學生,所以只能儘量的照顧到所有的學生,不可能圍著一個孩子不停地轉、但是有的父母絲毫不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對老師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 「實話告訴你,我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家長這樣說,老師咋辦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捧在手心怕摔碎,含在嘴裡怕融化。當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很多家長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理虧,都希望老師在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的時候能夠更偏向自己的孩子,於是就有了「實話告訴你,我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的奇腔怪調。
  • 陳宥維對孩子的這3個行為,值得很多家長學習
    對於自己取得高分成績陳宥維很謙虛的表示是因為自己畢業晚,因為成績優秀,陳宥維也被安排承擔比較燒腦的數學輔導工作,成為輔導作業的主力老師。專業知識過關,考驗的就是耐心和毅力了,陳宥維和孩子相處時的三個行為,讓他圈粉無數,也值得很多家長學習借鑑。
  • 孩子不寫作業咋辦?這位家長的做法絕了,網友:老師的話就是聖旨
    孩子不寫作業咋辦?這位家長的做法絕了,網友:老師的話就是聖旨昨天晚上11點10分,我們班上一位家長私信於老師說:於老師,我兒子今天晚上作業沒有做,請你明天一定嚴肅處理他!我看完後我就問家長:孩子為什麼不做作業?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對於孩子的反抗行為,相信家長們都能很快識別,但識別不代表理解,更別談好好處理了。 陳志恆老師曾接過一個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一開始,孩子興奮地訴說著遊戲世界的奧妙,在其中獲得的成就感。可越說越深之後,孩子表達了另一層觀點,他說網路遊戲其實並不好玩,久了也會沒意思,自己也想過戒掉。 那孩子為什麼沒有戒掉呢?
  • 家裡孩子愛告狀咋辦?別一刀切,分清類型再說管教
    文/赫媽育兒只要是家裡有孩子的朋友,沒有不擔心孩子的品性和人緣的。雖然孩子都是小天使,但有時候孩子們的一些行為還真就特別容易讓同齡人反感,比如說告狀就是其中一種。而且面對愛告狀的行為,家長也不知道該咋辦,有的家長乾脆就明令禁止孩子這麼做,其實這也是不對的。
  • 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
    「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上學之後,常常不聽自己的話,卻格外聽老師的話,想不靠老師都不行,可咋辦?就像一個媽媽說的:「平時我讓孩子做什麼,他不是拖拖拉拉就是要跟你講條件,一點也不配合。老師的話就像聖旨,比什麼都管用,他都不用我們提醒,自覺地就照老師說的做。」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行為倒退背後有因,家長不焦慮孩子更輕鬆
    在這一周中,幼兒園裡出現了各種景象:孩子集體哭鬧、孩子不會吃飯、孩子不想午睡、孩子集體尿褲子,真把家長和老師忙活壞了。在和媽媽們聊天的時候,發現她們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孩子本來在家裡已經能夠獨立小便了,不會尿褲子,為什麼到了幼兒園還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呢?這就是典型的「行為倒退」,背後隱藏著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值得家長深思。
  • 孩子老師剛畢業沒經驗,家長擔心教不好,咋辦?
    咋辦?一個辦法是,如果還來得及脫身,那就立馬走人,手術不做了。另一個辦法是,選動手術的主刀醫生,如果花錢可以辦得到的話。醫院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患者的隱私,就那樣被當作教學教材了麼?還是斷然拒絕?院方給出過答覆:醫生的經驗就是這麼來的醫院換到學校。
  • 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注意了:孩子這幾種行為可能是在自我安慰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大家都知道,人和人之間往往都是存在代溝的,難免會存在思維上的不同,尤其是家長們和孩子,彼此之間的代溝更大。在生活中,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的行為無釐頭,無法理解孩子的一些言行舉止,感覺自己和孩子不是一個世界的。
  • 00後發集體親吻照 孩子早戀家長老師該咋辦
    想和女孩家長說,又不知道怎麼說,不像男孩追女孩,怕她父母覺得沒面子,回去再說孩子,真是又好笑,又無奈。」王女士說,「兒子每天都會問我:『你給她媽打電話沒呀?她怎麼還纏著我呢?我打她一頓得了!』我只能告訴兒子,不喜歡她就躲著點,別對她做過分的事,說過頭的話。」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2) 孩子不愛動,咋辦?
    孩子不愛動,咋辦?家長們的苦惱:孩子不愛運動咋辦?「孩子不愛動,到家只知道玩手機,越來越胖了,怎麼辦?」「我家孩子越來越懶了,寒假長了15斤」。 「我每天都在控制他的食量,可他還是越來越胖!」診療過程中,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苦訴。為什麼會這樣呢?
  • 幼兒園也有潛規則:老師不明說,孩子不理解,家長卻應該知道
    一部分家長在老師上班的時間裡從來不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一到了下班的時間就開始到處聯繫老師解決問題。,老師們會和家長們有很多碰面的機會,這些相處機會可以讓雙方互相理解。,老師也很困擾不知道家長們從哪裡學來的風氣,總是在一些固定日子裡給老師發紅包或者送禮,一些不負責的老師可能會喜歡,但是大部分老師面對這樣的情況,內心非常的困擾和尷尬。
  • 家庭教育中,理解理解孩子吧,行為問題的背後,藏著孩子的需求!
    每當看到孩子犯錯,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這孩子怎麼這麼頑皮,就會非常生氣,對孩子吼一嗓子,想下注他,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類似情況會再次出現,而且孩子們的小腦袋,聰明的很會變出更多新花樣,實際上行為問題的背後,是孩子們沒有獲得足夠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價值感就是我對別人有用歸屬感,就是有人愛,我有人理解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