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是指大便次數減少,通常每周排便次數少於 3次,同時伴有排便困難、糞便乾結或不盡感,老人、兒童、女性群體高發。
大多數的便秘都是因為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可以得到緩解,如果調整了生活飲食習慣後仍然沒有改善,這時就需要求助於藥物了。
便秘的藥物要這樣選擇
滲透性緩瀉劑滲透性緩瀉劑是功能性便秘的首選治療藥物,較為安全,會在腸道內形成高滲狀態,增加便便體積,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適用於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及術後便秘,如乳果糖、聚乙二醇,但劑量過大容易造成腹部不適、噁心等症狀。
容積性緩瀉藥安全首選,主要用於輕度便秘患者,服用時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如果膠,但是起效慢。
刺激性緩瀉藥作用最強,增加腸動力、刺激腸分泌、減少水分吸收,促進糞便排出,如比沙可啶,起效快,但長期使用容易出現藥物依賴,損害腸神經出現結腸黑便病。
潤滑性瀉藥如開塞露,適用於大便嵌塞的患者,可以直接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用方便,效果迅速,但長期應用會引起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
促動力藥作用於腸神經末梢,釋放促進腸蠕動遞質,適用於動力不足的慢性傳輸型便秘,安全性高,見效慢,如普蘆卡必利片。
但是,要避免長期濫用刺激性瀉藥,對於老年患者、妊娠期婦女、2型糖尿病患者、腫瘤終末期患者等等這些特殊人群,不要自己隨便濫用藥物,更要遵循醫囑進行治療。
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便秘
適量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如燕麥、芹菜、南瓜、蘋果等。多喝水,每日飲水量至少1.5L,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軟化糞便,減少腸道排便時間。積極進行體育鍛鍊,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忍便、排便時不玩手機、看報紙,定時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