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劉備是三個主公中最沒用的,但看他的謀略,卻不輸曹操

2020-12-16 甜甜談史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覺得,劉備似乎沒有什麼才能,整天滿嘴仁義道德,又或者哭哭啼啼的。比如張飛要殺了董卓、督郵這些鄙視他們的人,劉備便立刻出來阻止了他;又比如趙雲從曹軍手中冒死救出了他的兒子阿鬥。他卻哭著說因為要救阿鬥,趙雲差點命喪長坂坡,這樣的犬兒實在沒必要生存在這世上了。當下便想將阿鬥摔死,趙雲肯定不會讓他摔的。自此,趙雲對劉備越發忠心耿耿了。所以,世人都說劉備是靠示弱、哭而得到那麼多武將為他出生入死的,所以他的江山是哭來的。

但看了小說的描述,我卻覺得他非常有軍事和政治才能,他的謀略完全不輸曹操。當初,劉備與關羽、張飛等人結識時,雖然只是一個賣草蓆的平民百姓,沒錢沒權,比起張飛這個賣酒屠豬的老闆還要遜一層,但他一開口就說自己是漢室宗親,是劉勝之後,將自己的家世提升到最高的檔次。你可不要小看這個說法。那時的人對家世這個東西是非常重視的。所以,袁紹因為出身於袁氏家族,不費吹灰之力就坐上了盟主之位。而曹操雖然是號召諸侯的實際操作人,但因為家世不好,只能推舉袁紹做盟主。

而劉備,也因為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之後,被袁紹高看一眼,讓他得以坐在眾諸侯中。要知道,當時的劉備只不過是朝廷的一個在逃的欽犯,他之前最高的官位僅僅是縣令而已。而十八路諸侯個個都是掌管一方的州牧。論地位,論聲望,他都不夠格坐在那裡。但他見縫插針,這樣說了自己的身世,袁紹便賜了一張凳子給他,並對他說,是看在他是漢室宗親之後才給他坐的。可想而知,這個說法在當時有多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武力不及關羽、張飛,但是卻可以成為兩個人老大的原因之一。所以,劉備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敏感的。

劉備與關、張二人結拜之後,為了建功立業,加入討伐黃巾軍的行列。在青州被圍困時,他帶領五千士兵前來解救。在青州城外時,與黃巾軍相遇,因為對方太多人了,而自己這方比較少人,只得退到三十裡外下寨,再行計算。當時,劉備說了一個策略,讓他們得以以少勝多,打了勝仗。他說,因為敵人太多人,我方太少人,要出奇制勝才行。於是,讓關羽帶領一千兵埋伏在山的左邊,讓張飛帶領一千兵埋伏在山的右邊。自己則親自領軍前去搦戰。剛與對方碰頭,劉備便趕緊撤退了。那些黃巾軍自然追趕上來。

等到包圍圈之後,關羽與張飛同時殺了出來,而劉備也帶軍回殺,三方人馬夾擊,便將黃巾軍殺得落花流水,大潰而逃了,青州也得以解圍了。所以,縱使關羽、張飛的武力再高,但在軍事策略方面,沒有劉備的計謀,也是難以取勝的。畢竟一夫之勇,只能抵擋數十人,但是如果策略得當,則可抵擋數百,數千,甚至數萬人。劉備的軍事策略不僅表現在這一次,也表現在他與孔融共同解救陶謙上。

那時,曹操因為自己父親被黃巾降將張闓殺了,而張闓是陶謙派去保護曹嵩的。所以曹操便以此為藉口帶兵攻打徐州。陶謙是一個只能在和平時期做太守的人,他知道自己抵擋不了曹操,只得向孔融求救。當孔融打敗黃巾軍後,帶兵到徐州城外,遠遠見到曹操的營寨,因害怕曹兵太過勢猛,只得遠遠相望,未敢輕進之時,劉備趕到了。他問孔融為什麼不行動。孔融說,曹兵太多了,曹操又是擅長用兵之人,不可以輕易出戰,要靜觀其變,再作決定。

劉備卻說,徐州城被圍困了那麼久,恐怕城中餘糧不多了。我讓趙雲與關羽各領四千兵馬,與你和田楷互相接應,我和張飛殺入曹營,直奔徐州去見陶謙商議此戰應該怎麼打。孔融頓時高興極了,便依照他的策略行事。孔融可是北海的太守,又素來聰明,但在曹操面前卻膽怯了。而劉備則有勇有謀,還撇開了孔融,直接進入城中見陶謙。這份膽略與見識,難怪陶謙一見到他,就要將徐州讓給他了。所以,縱觀劉備的整個發家史,他可是一個有膽略有見識有胸懷有謀略的人,這些可不比曹操差,難道最後是他與曹操、孫權平分天下呢。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何不投曹操?看了這四個人,就知道他選劉備才是明智之舉
    三國時代在整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代,雖然它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存在的時期,但是卻有著不輸其他時代的人氣,與之相關的影視劇、電子遊戲都出了很多,要問你誰是三國時代最聰明的人,很多人肯定會下意識的想到一個名字,那就是諸葛亮,他是蜀漢陣營大腦般的存在,
  • 謀略不輸於諸葛亮,連孫權都怕他,卻被黑成了小肚雞腸的小人!
    沒想到張昭知道後卻不樂意了,他反問周瑜:「都督知江東之利害否?」周瑜只是說了句不知道,張昭認為曹操屯兵於漢上,昨天傳檄文給東吳,欲請主公會獵於江夏。雖有相吞之意,尚未露其形。我等應該勸主公暫時假意投降曹操,等過了這場戰亂再做打算。但沒想到魯肅把諸葛亮從江夏請了過來,彼因自欲雪憤,特下說詞以激主公。我們想聽聽你的看法。
  • 蜀漢一代名臣,對劉備忠心耿耿,為何會投降曹魏?看劉備怎麼說
    而最終成事的曹操、劉備和孫權,麾下的名臣更多,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位,他就是劉備麾下的名臣之一,可惜後來投降了曹魏。這人就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黃權了,說是赫赫有名,但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這黃權可不是個簡單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僅在巴西擔任一名 小小的郡吏,但由於能力突出,後被益州牧劉璋徵召為主簿,掌管益州的文書,這算得上是絕對的親信,而且必須能力極為卓絕才有可能。劉璋雖然無能,但麾下的確還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張松和法正,所以益州也還算是治理得當。
  • 世人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那麼事實的真相確是如此嗎?
    但在現實中真正的人才又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於是劉備就根據自己仁厚忠義的秉性延伸出一種最煽情的手段「哭」來換取別人的同情。事實證明劉備用「哭」的手段是很成功的,他讓當時很多優秀的人才忠心耿耿的跟隨他,不管他用什麼手段,他最終還是成功了,我們不可不說他的確也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劉備這幾次哭換來的成就。
  • 劉備生前跟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幾十個字,使得諸葛亮不敢謀位
    不管是在小說、史料,還是電視劇中,諸葛亮對於蜀國的建立和發展都發揮了舉重若輕的作用,主公劉備在世時,他不辭辛苦幫助劉備排除萬難,建立了蜀國。蜀國初建,人才匱乏,百廢待興,且東吳的孫權和北方的曹操對之虎視眈眈,這般內憂外憂的局面並沒有難道陪伴劉備一路走來的諸葛亮,他日日夜夜待在書房中,查閱史料和書籍,思考適於國家發展的各種政策,思量禦敵之策。
  • 公孫瓚帳下3大名將,劉備曹操各搶走一個,地位最高的無人能降
    東漢末年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梟雄涿鹿中原,這些梟雄中,還不乏孫堅、公孫瓚等名將的身影,只不過他們實力較弱,在群雄亂鬥中,最終成了他人走向勝利的階梯。公孫瓚去世後,他手下的將士也樹倒猢猻散,其中其帳下的3大名將,劉備和曹操各得一位,而地位最高的一員大將,沒有機會為自己選下一任主公,結局最可惜。一、劉備得到趙雲趙雲是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天下大亂後,他受到本郡推舉,率領義從投奔了公孫瓚。
  • 三國裡的稱呼,主公、明公、大人都什麼情況下用?
    《新三國演義》裡是個諸侯,只要有屬下都會被屬下叫做「主公」。實際這是不對的,整個三國志裡出現主公這兩字一共十三次。其中有12次是指劉備,一次是指劉禪。很明顯當時主公這個稱謂是蜀漢獨有的。不知道蜀漢這邊哪位天才發明了這個稱呼。
  • 趙雲武功高強,公孫瓚為什麼將他借給劉備?這三個原因可以解釋
    趙雲,字子龍,常山人,是三國演義中少有的猛將,在三國24名將之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天下第一的溫侯呂布。他救了被文丑追得上滿世界跑的公孫瓚,從此成為「白馬義從」公孫瓚手下的一員虎將。公孫瓚也是趙雲正式投奔的第一個主公。 在界橋之戰中,趙雲斬殺袁紹手下大將麴義,這才反敗為勝。
  • 一匹好馬必不可少:劉備曹操和孫權都被自己的坐騎救過
    趙雲即時領會了主公的意圖,挺槍而出,「不三回合」,便斬將奪馬。等到凱旋班師,劉表見了這匹馬,也禁不住讚不絕口。劉備正愁無一報答劉表,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   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嚇得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消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予採納。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
  • 曹操為了留下關羽,可謂仁至義盡,奈何關羽心向劉備!
    除了這些在,曹操還賞賜關羽大量黃金財寶,並且等了關羽做漢壽亭侯,然後關羽仿佛對什麼賞賜都不是很看重,曹操當時感覺想要拉攏關羽很難。最後曹操便把之前呂布的那一匹赤兔馬相送給關羽,曹操本以為關羽也不會多心動的,可是關羽收到赤兔馬卻表現的異常感激。曹操問關羽為何如此激動時,關羽竟然回了曹操一句:「這赤兔馬可以一日之間行一千多裡路,有了他我要是知道兄長的下落,很快就可以去到兄長身邊了!」
  • 曹操最忌憚的人:除了司馬懿,劉備,還有一位17歲神童!
    第四位:司馬懿司馬懿追隨曹操多年,一直以善謀略著稱,他為人沉穩,腹含韜略,讓人捉摸不透。在曹操眼中,司馬懿是個大才,曹操向來愛才,所以十分重視司馬懿。但在重視之餘,曹操對司馬懿也有幾分忌憚。有一次退朝,曹操故意從後面喊司馬懿,結果司馬懿回頭之狀,讓曹操十分忌憚,曹操覺得司馬懿是鷹視狼顧之象,這種人不能付之兵權,否則日後必成大害,所以曹操在世時一直提防著司馬懿。還有一次,曹操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三馬同食其槽,而「槽」是曹的諧音,所以曹操覺得司馬懿將來可能會奪權,因此特意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人臣,將來會幹預你的家事」,但曹丕只是聽聽而已。
  • 劉備一事無成,為何曹操卻十分看重他?他有什麼資格煮酒論英雄?
    曹操曹操可謂是年少得意的典範,他家祖上兩代都是當大官的。他的祖父是曹騰,曾服侍過4任東漢皇帝,在當時的朝堂是頗有威望。而他的父親曹嵩在漢靈帝時也是官至太尉,可以說,曹操的家庭背景是非常優異的。有家族的鋪墊,年紀輕輕的曹操就被舉為了孝廉,到洛陽當了官。
  • 說三國,從三入小沛看劉備為何得天下?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前半生一直是顛簸流離的,他素以仁義著稱,無論誰有難他都要去幫忙,陶謙是先帝欽命的徐州刺史,用陶謙自己的話來說,徐州乃四戰之地,不僅袁紹袁術惦記,曹操更是佔有地利條件,他若想取徐州,差的只是一個藉口,現在好了曹操已經有了一個很充足的藉口了,曹操的父親曹嵩經過徐州的時候
  • 三國殺中主公陣亡臺詞,你可知其淵源?劉備:這就是桃園嗎?
    (斜眼笑)其實三國殺這款遊戲真的很有意思,每一位武將的設計都值得去探索,大家在獲得遊戲體驗感的同時也能了解一些三國歷史知識。昨天小洛偶遇一個小夥伴,談起了桃園結義和劉備陣亡時臺詞的聯繫,覺得很有深意,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三國殺中主公陣亡時的臺詞。劉備:難道這就是桃源嗎?
  • 劉備假手曹操除掉宿敵,曹操卻沒看出來,反而越發信任劉備
    從名聲上來說,呂布可謂劣跡斑斑;從私仇來說,呂布曾偷襲兗州,差點讓曹操吃大虧。不過,對於這些,曹操似乎都不太放在心上,在活捉呂布後並沒有下決心殺掉他。在《三國志呂布傳》中記載了曹操與呂布之間的一段有趣對話,從這番對話來看,曹操對呂布的勇猛非常忌憚。而呂布在兵敗後,為了活命,甘願為曹操效命。對於呂布的投誠,曹操心動了。
  • 公孫瓚麾下有一員大將,文韜武略不輸趙雲,可惜劉備與其失之交臂
    提起來公孫瓚,他是一個在三國早期大放異彩的英雄人物,他所率領的白馬義從在抗擊少數民族入侵的過程中顯示出非常強橫的實力,從而威震北疆。當然,比起來公孫瓚,他手下的人才更加出眾,最出名的就是被世人熟知的常山趙子龍了。
  • 曹操為何說他是「白起將軍」呢?
    本來曹操說他「白地將軍」只是宣洩情緒,世人卻傷口撒鹽,認為是「笨蛋將軍」,還有提問的字打錯了。「白地將軍」出處白地什麼意思?空白的地面,上面什麼都有,白地將軍就是指腦子空空、毫無謀略。出自宋朝《太平御覽》兵部六十八,其中記載了許多攻城器具和守城器具,挺有意思,可以看看。
  • 曹操VS劉備:誰是更好的老闆?
    入益州,兵不滿萬、孤懸敵後,從劉璋、張魯的夾縫中出兵,一路吊打川將拿下成都;攻漢中,率黃忠、法正與魏軍全面對峙,用計繞後陣斬夏侯淵,奪下陽平關逼退曹操,成功奪取漢中。這兩次戰役,正史中都出於劉備親手(演義神化諸葛亮,功勞都寫給了他),可謂老劉的巔峰之作。
  • 看《三國》如果徐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陣營歷史會有什麼變化?
    因其母親在老家被曹操擄獲,藉此要挾徐庶,徐庶不得已才離開劉備,投入曹操帳下,在《三國演義》中,他深恨曹操用其母親要挾他,並因此害死了他母親,於是進曹營之後,一言不發。如果徐庶赤壁前夕,勸降劉備時,不再回到曹營,會對三國歷史造成什麼影響呢?
  • 劉備四處流浪,但為何從來沒有被他人兼併,就因為他是劉皇叔?
    明明是因為他是皇叔,那種時代都是挾天子令諸侯,身邊有個皇親國戚怎樣都是出兵的理由。比如曹操如果殺了獻帝,那麼有劉備的人就可以名正言順討伐加競爭帝位。劉備基本與劉邦相同,混黑道的,而利用手段結交紅的,亦即黑白通吃,很多人認為他靠劉皇叔的身份,其實那是虛的,沒有個人的實力,虛名再高也沒用,值得讓曹操一起燒烤論英雄的人肯定是靠實力的結果。劉備從小家貧,但是很用功,叔叔給兒子準備學費的時候也會給劉備準備一份。商人看劉備是個人物也決定資助劉備,劉備用這筆錢全部用來買裝備招人馬,絞黃巾軍立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