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年初時的「最美逆行者」,還是年中的正能量明星,都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團結一致的大愛,今年奔赴武漢等地區的醫護工作者不乏有年輕男女,同時也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士,他們可以說是在一線地區的患者當作了自己異父異母的兄弟姐妹。
人間有大愛,日久見人心。要說能打動人心,除了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還有堅持不懈的陪伴。在四川巴中市的南江縣,就有一對平凡70後夫妻用大愛灌溉的「留守兒童之家」,他們二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留守兒童,給了他們堪比勝似親生父母的關愛,給無數在今年處於困難時期的朋友一絲慰藉。
這是一張幫助我們解讀這對70後夫妻日常工作的定格照片,我們了解到20年間他們雷打不動地堅持6.00起床,除了安排好留守兒童的學習計劃外,還要從頭到尾地負責好大家的生活事項,每一天都要等孩子們舒適休息後才能安心結束。
他們為留守兒童辦的學校叫做「元頂小學」,是因為位於還把1400米的元頂山上,而被附近的居民親切的定義為「留守兒童之家」,因為他的意義既是普及學問的學堂,又是團結互助的大家庭。據統計,20度年來已經有近千名留守兒童得到了學習和生活上的貼心照顧。
「果爸」和「張媽」是孩子們對他倆的愛稱,而不是簡單的「老師」。
拋去孩子們的愛稱,這對70後夫妻組合中的男主人公叫做成果,而妻子叫做張蓉,早在17年的時候就被列入了全國」最美家庭「。不僅如此,還先後被電視臺、農村報以及把當地的多家媒體多次邀請採訪,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年度感動人物。
回想起一路的歷程,他們就可以說是放棄了很多「穩定」的機會。在1999年的時候,丈夫陳果跟妻子放棄了在城市中的高薪工作,雙雙回到了1600米的南江縣黑潭鄉元頂村小學,開啟了別人眼中的艱苦生活。
可能剛開始只是想讓孩子們能讀到書,得到跟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條件,但是誰知道後來「愛心泛濫」,課堂裡多了附近外村的孩子。
「一個孩子是教,兩個孩子也是教」,他們萌生了這個想法的同時,又破天荒地開創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全託式寄宿制。一方面充當學校的老師,下了課就成了孩子們留守生活的家長。
這麼大愛的人,想必生活中也是有趣的人吧。記者到達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陳果張蓉夫婦正在教孩子畫簡筆畫:「生日蛋糕大又圓,上面蓋著兩片葉,三橫一豎加三彎,添上頭髮是奶奶。」。
他們的知識不算淵博,但是卻剛剛好可以現在「留守兒童之家」裡的初中生和小學生,考慮到了家長的信任,他們在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會注重品德方面的教育,向社會輸送傑出的多類型人才。
生活中我們許多人都是緊張忙碌的單休工作,周末的時候是我們身心最為放鬆的時刻,但是對於這對70後夫妻來說,確實一周裡最忙的時候。當孩子們休息了,他們不僅要負責幾十個孩子的衣服、鞋襪清洗好,而且組織各種脾氣的孩子學會洗頭洗澡,做好個人衛生的保持。
每次給孩子們洗衣服就要用掉8斤左右的洗衣粉,周末的時候還能看見後山五顏六色的晾衣風景線。
在被問及感受的時候,他們不否認所做的事情非常雜,但是卻沒有感覺感覺困難,每次也會出現跟大家一樣的情緒,但是在聽到孩子們喊出「果爸和張媽」以及那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時,所有的一切都釋然了,剩下的只有滿滿的充實和快樂。
在倆人名聲大振的時候,夫婦倆透露說道:」有人曾高薪聘請我們轉行,但是卻被我們婉言拒絕了「,不僅是因為熱愛這件事情,而且還是因為跟孩子們相處久了,也離不開這些孩子了。
現在每次節假日,之前哺育過的大孩子就會回來看望他們,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都會親切喊夫妻倆一句「果爸和張媽」,給他們的感覺還是「曾經的配方」,這或許就是夫妻倆最大的「目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