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5-06 14:2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奧爾夫教學法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奧爾夫所創建,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法,一種思想、一種對待音樂教學的態度,在片段教學的備考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創新。
1、語言節奏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每節課都是有課程內容的要求,而如何利用好每次上課的時間讓學生快速的學習歌曲是一個關鍵問題。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對節奏方面有其獨到的地方,而這種方法在教學中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在教唱歌曲之前對歌詞進行按節奏讀歌詞,讓學生對整首歌曲的節奏感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這樣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旋律時大致解決節奏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歌曲的效率。
(1)字詞、姓名的節奏朗誦教學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提到「節奏基石」這一觀點,其思想非常明確的展現出原本性的音樂特性。其意思就是指短小的語言和有一定音樂意味的字或詞所組成的節奏短句,通過用這些簡單節奏短句的訓練,從而對兒童進行節奏教學。例如每一冊第一個課題設計上,為了讓學生能快速的認識彼此,我們採用孩子們的姓名來進行節奏的朗讀訓練。
(2)詩詞、諺語的節奏教學
在完成簡單的字詞、姓名之後,可以將「節奏基石」進行發展教學,進行節奏小短句的教學。而我國擁有很多的詩詞諺語,如果把它們當作素材。不但可以提訓練兒童的節奏能力,還可以提高兒童對中國詩詞文化的學習。
(3)兒歌、童謠的節奏教學
在我們每個人的小時候幾乎都會一些諺語和兒歌,這些諺語和兒歌一般都是通過父輩的口口相傳,而這些兒歌和諺語也是我們人類文化遺產之一。諺語一般都有自己的節奏感和韻律,對節奏教學有很大幫助。在小學課堂教師先用節奏朗讀進行教學,這樣對小學音樂老師而言,更有效的結合教材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同時這樣做打破了以往的識譜第一的先學習譜再學習歌詞的傳統教學套路,也開拓了音樂教學的新思路。
(4)節奏朗誦小品
節奏朗誦小品要求學生自編一個帶有情結的小品,在整個小品裡所有的臺詞都必須按節奏說出來。在小品故事裡可以採用獨說、重說和合說,當然也可加入動作和樂器來豐富表演效果。此方法可以用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後半段的創新發展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2、肢體動作節奏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
簡單的朗讀歌詞並不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全部理念,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通過動作節奏來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拍打身體或特定動作來進行節奏練習。
(1)拍手
身體放鬆,將雙手放在胸與腰間,一手不動,另一手拍打,在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左右手拍打。在教學生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手部的發聲,可以讓學生從手指到掌心不斷變化移動拍打,從而使學生了解手部發生特點。拍手不僅僅是手心,在課堂上還可以鼓勵學生用雙手發出其它的聲響。例如拍手背等多種形式。
(2)跺腳
跺腳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裡被分為站姿和坐姿兩種,在一般情況下跺腳為腳掌觸地發聲,而特殊的用法是腳跟或是腳前掌觸地等等。坐姿跺腳身體重量在板凳上,這時腳掌可以稍提起,而站姿跺腳身體重量全部在腳步,所以要避免抬得過高聲音過大。在跺腳中可以通過力度的大小來控制強弱,以達到學生對力度的把握。
(3)拍腿
將雙手放於大腿靠膝關節處,進行拍打。可單手和雙手進行,因為動作簡單自然,兒童易於掌握,所以拍腿多以拍打較複雜的節奏型。
(4)捻指或彈舌
捻指是通過中指與拇指相互擰力將中指打在拇指根部而發出的聲音的,彈舌是將舌頭頂住上顎向下吸而發出的聲音。這兩種聲音都是比較難掌握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運用上多以簡單的節奏型為主。
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
奧爾夫音樂音樂教學法的打擊樂器有四大類,其分別是皮革類、木質類、金屬類、散響類,這四大類打擊樂器構成了奧爾夫打擊樂隊的基本編制。音條類樂器有:鐘琴、金屬琴、木琴等。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要想充分利用這些打擊樂和音條樂器是不太現實的,但是也並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在音樂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這四大類樂器進行簡化,選擇幾件打擊樂器和音條樂器來進行使用。在整節課的創編環節中,可以通過用奧爾夫打擊樂器和音條樂器對歌曲進行一個簡單的小型的樂隊演奏。
1、樂器演奏
選擇樂器:木琴、吉他、沙球、手鼓,通過這四種樂器的組合完成讀一歌曲的演奏。
2、樂器伴奏
選擇樂器:鐘琴、波爾動、雙響筒、大鼓,通過這四種樂器達到對歌曲的簡單伴奏。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