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手段包括聽力訓練、節奏訓練、律動訓練、語言學習、創造力培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內容:
說白:內容取自本民族地區的兒歌、童謠等。在實際教學中常把所學歌詞以說白形式教給幼兒,並配以音韻、節奏、速度、力度和情緒等。
歌唱:對初學音樂的孩子,奧爾夫教學法並不要求他們學會讀譜,它選擇的歌曲多是五聲調式,並採用聽說法教學,從感知入手,使幼兒擺脫純理論的識譜、試唱、樂理知識等的學習。
聲勢:它是以人體為天然樂器,通過拍、打、跺、捻、捶、搓等發出不同力度的聲響。聲勢通常和節奏聯繫在一起,通過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幼兒易學易做的方式做一些單聲部和多聲部的節奏訓練,並多以「卡龍」的形式出現。
打擊樂器:這裡指的打擊樂器通常有兩種,即無固定音高的樂器,如沙槌、三角鐵、雙響筒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鋼板琴、鐘琴、木琴等。奧爾夫樂器具有簡單易奏的特點,以五聲音階為主,通常是為主旋律伴奏。將幾個音按固定節奏型組成「固定音型」反覆在全曲中使用,是奧爾夫音樂教學中常用的方式。
舞蹈:這裡的舞蹈是包括了律動和歌表演一起的,同時又不能等同於其他藝術的專業概念,而是具有「元素性」的含義。奧爾夫教學法所設計的舞蹈任何沒有學過舞蹈的人都能學會。它所要求的是按音樂的節奏去跳,按音樂的形象去想像,注重的是即興,幼兒可以自由設計,自由編排動作。
音樂與美術:奧爾夫教學經常把一首樂曲用美術圖形表現出來。根據樂曲的旋律、力度、重度等,設計不同的符號把樂曲的結構明確地顯示出來,形成一個極易看懂的圖譜。根據這個圖譜或說白或用打擊樂器,就能極方便而有效的為所學樂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於音樂欣賞活動。
遊戲:奧爾夫教學法要求每一課都有生活化的遊戲,當然這種遊戲不是單純地玩,而是通過遊戲滲透音樂知識,給幼兒創造一個快樂且適合其年齡特點的音樂環境。
欣賞:奧爾夫教學法欣賞音樂的原則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直接去感受音樂。它有時用不同的節奏樂或不同的聲勢變現音樂中某一特定樂句,有時則採用圖譜分析出樂曲的結構,讓幼兒在讀圖形譜的過程中欣賞音樂。它提倡主動欣賞,而不是被動地聽,然後逐一分析。
戲劇:奧爾夫教學法把本民族的民謠、歌曲、民間故事改編成音樂舞蹈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歌舞劇。當然,這一切都是由孩子自己設計的,他們的創造精神在歡樂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