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林兆華邀請展開幕劇《兄弟姐妹》:帶你走進蘇聯集體農莊裡的...

2020-12-19 網易財經

(原標題:第七屆林兆華邀請展開幕劇《兄弟姐妹》:帶你走進蘇聯集體農莊裡的複雜人性)

第七屆林兆華邀請展開幕劇《兄弟姐妹》:帶你走進蘇聯集體農莊裡的複雜人性

作為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開幕大戲,俄羅斯著名戲劇導演列夫·朵金執導的舞臺劇《兄弟姐妹》日前在天津大劇院上演,並獲得好評。專家認為,該劇不僅呈現了衛國戰爭以及戰後蘇聯時期的個人命運與家國情懷相互交融卻又衝突的故事,也反映了集體農莊生活中農民的艱苦處境、複雜人性和心靈愴痛。

該劇劇照

該劇講述衛國戰爭時期以及戰後蘇聯北方一個名叫「新生活」的集體農莊,人們用盡全力相互扶持、捨己為公、犧牲自我來共同解決面對的災難的故事。

今年73歲的朵金作為歐洲戲劇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獎等多個獎項得主,自1988年起,就將這部戲劇帶到歐洲14國進行巡演。

他介紹,全劇包括形形色色的40餘個角色,在8小時的演出中濃縮了一個民族在戰火摧殘下的時代變遷以及講述了個人命運與家國情懷相互交融卻又衝突的故事。

該劇劇照

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劉文飛介紹,該劇由朵金改編自蘇聯小說家費奧多爾·阿勃拉莫夫的長篇小說《普裡亞斯林一家》。

「這部作品在中國被譯為《普裡亞斯林一家》,由《兄弟姐妹》《兩冬三夏》《十字路口》《房子》四部小說組成,其前後出版時間延續了30多年。後來人們經常用第一部小說 兄弟姐妹 的名字作為整個小說的名字,而最終朵金先生統一改編時,用 兄弟姐妹 作為戲劇的名字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普裡亞斯林一家》四部曲作者費奧多爾·亞歷山德羅維奇·阿勃拉莫夫

《普裡亞斯林一家》四部曲

雖然原著寫於半世紀前,但戲劇作品《兄弟姐妹》並非隔絕於當代觀眾的老舊之作。自1985年首演以來,《兄弟姐妹》作為「彼得堡小話劇院」的代表作之一,曾於2000年在林肯藝術中心藝術節上演出。

該劇劇照

「如果說《兄弟姐妹》是一部史詩劇,那麼不僅在於它所表現的歷史範疇的廣度和它所具有的思想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它所揭示的人與歷史、人與政治、人與現實、人與他者的相互紐結、彼此制約、不斷演變、持續牴牾的共生關係。」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副所長宋寶珍說,該劇表現了農民的貧困、苦惱、傷感、麻木、怯懦、自私、堅韌、頑強等等各個層面的生命質感,而不是一味地展示低沉幽怨的生活片段。

該劇劇照

朵金曾先後在列寧格勒青年劇院、列寧格勒國立戲劇、音樂與電影藝術學院等前蘇聯時期的重要藝術學院求學,曾執導過數十部舞臺作品,被業界認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傑出的傳承者。「戲劇表演是舞臺上的藝術,通過戲劇可以思考問題,幫助我們脫離孤單,讓我們快樂。」他認為,戲劇通過探討深刻的社會、人性問題,帶給觀眾一種心靈的空間,既能夠給人以共鳴,又能讓人去改變自己。

該劇導演列夫·朵金

「該劇透過北方農村一個艱難度日的蘇聯集體農莊的故事,讓觀眾看到了個人生命的欲望與集體主義的洪流是如何在對駁中彼此交融衝突,在共同的軌道、共同的期待和共同的苦難面前,觀眾將目睹新世界誕生的陣痛和舊世界死亡的痛苦。」

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高音認為,致力於小說舞臺化的朵金在劇場復活了阿勃拉莫夫的三部曲,並以獨有的舞臺洞察力讓我們再一次理解俄羅斯人,理解俄羅斯大地。

記者:白瀛、徐舟、周潤健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第七屆林兆華邀請展開幕劇《兄弟姐妹》:帶你走進蘇聯集體農莊裡的複雜人性)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蘇聯雕像「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的往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身穿工裝的健壯男子和穿著連衣裙的婀娜女子站在一起,兩人手中分別拿著錘子和鐮刀——「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紀念碑豎立起來,象徵著蘇維埃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永恆聯盟。這是蘇聯第一次受邀參加這種活動,因此政府希望能夠製造轟動效應。「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雕塑被安置在蘇聯館。雕像代表社會主義國家以勝利姿態出現在全世界面前。約凡後來寫道,創造這座雕塑就是為了讓它成為蘇聯館的主要展品,事實上,它也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
  • 蘇聯時代的集體農莊,小姑娘手拿農具,幹勁滿滿
    歷史上,蘇聯重工業實力雄厚,農業也可圈可點,其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就要數集體農莊了。圖為1929年,蘇聯一個農村的樣子,幾棟房屋前面,一些農民聚集在一起嘮嗑。一位農婦手持叉子,正在清理村莊內的乾草。在1929年的時候,蘇聯集體農莊開始大量出現。
  • 2019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偽君子》在北京上演
    7月3日,第八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壓軸大戲《偽君子》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正式首演,接下來,還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兩場,並將在「中演院線」旗下廣州大劇院、泉州大劇院、上海大寧劇院、廈門滄江劇院等劇院傾情上演。
  • 林兆華戲劇遊戲:我的手電筒決定哪些人亮相
    劇組派全組最能說、在戲裡演掘墓人的婁乃鳴去有關部門遊說了兩次,兩次被拒。林兆華自己出馬:這不是我個人的光榮,這是中國戲劇界的光榮,我保證全組人都回來……  對方反問:誰能保證你回來?林兆華無話可說,扭頭就走。
  • 豐樂農莊第七屆春風節開幕
    豐樂農莊的三月是忙碌的。平日裡忙著工作、忙著應酬的人們,在陽春三月裡都到農莊忙著尋找快樂吧!拉上老人、孩子、朋友、同事,在豐樂農莊踏青、賞花、放風箏,在春天的田野裡,呼吸新鮮無比的空氣,暢快淋漓地流一把汗,旁若無人地撒場歡兒! 據悉,豐樂農莊第七屆春風節將於3月26日(本周六)開幕,持續到6月初,共分為:風箏節、桃花節、櫻花節、杏花節、葵花節五節連臺。
  • 八部歐劇匯聚第六屆林兆華邀請展 探索人的心理社會歷史三維關係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專電(記者白瀛)第六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將於3月19日至6月26日在天津舉辦。本屆邀請展遴選了來自德國、立陶宛、波蘭、英國的八部當代作品,均旨在探索人類個體存在的心理、社會與歷史三個維度的關係。
  • 戲劇大師林兆華:中國戲劇太做作,戲劇到底是什麼?
    墾荒者只有一個「主義」,是戲劇的恥辱上世紀80年代初的林兆華對戲劇還沒有觀念,但他天性敏銳的直覺捕捉到,當時只有一種意識形態的戲劇觀念是可笑的,「你在國內某個偏遠的地方看一個戲,基本就知道全國的話劇是什麼樣了,這不正常,」甚至林兆華覺得:「都到80年代了,戲劇還只有斯坦尼(蘇聯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之一)這一種主義,這是中國戲劇的恥辱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一派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紅紅的太陽東升,草原上吹著春風,拖拉機在來回奔騰,男女莊員一齊勞動,一齊歌唱,各顯其能…… 這是1952年6月24日《松江日報》在《星火——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這一報導中的開篇語,描繪出一幅歡快、熱烈的勞動場景。
  • 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過上了電影裡的日子」
    走進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只見樓房整齊,街道乾淨,花壇精緻,還有鋪著草坪的門球場。要不是村門口立著的高大牌坊和周邊星羅棋布的7495畝稻田,幾乎看不到農村的痕跡。
  • 國家災難:蘇聯農民口中的蘇聯農業集體化
    千百萬貧農群眾加入集體農莊,在農莊中使用著最好的土地和最好的生產工具,他們從前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如今在農莊裡上升到中農的水平,成了生活有保障的人。三年以前,每個勞動日只能分到一兩公斤糧食,而現在,產糧區的大多數集體農莊莊員每個勞動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糧食,許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還能分到其他食品和現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怎能放著這樣的金光大道不走呢?
  • 走進天下第一農莊 星期八原生態一日遊受關注
    星期八團遊網帶你走進深圳最美農莊:天下第一農莊。厭倦了大都市的繁華喧鬧,偶爾需要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心靈得以平靜。遊山有筆架山,梧桐山;玩水有南澳,大小梅沙。這些對於深圳的市民來說早已太熟悉。遠一點成本較高,幾個人又不盡興。如果抓不到方向,就讓星期八團遊網帶領你進深圳人休閒放鬆的好地方---深圳天下第一農莊。
  • 蘇聯第一貪腐大案「棉花案」歷經四屆反腐,為何最終會不了了之?
    題/蘇聯第一貪腐大案,歷經四屆反腐,2.7萬人被捕涉案金額30億盧布(烏茲別克集體農莊社員採摘棉花)由於蘇聯實行計劃經濟,產供銷完全脫節,中央政府按照各地報送的產量撥付統購資金從上世紀70年代起,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層開始虛報產量騙取中央撥款,再按實際產量向集體農莊支付,將剩餘資金中飽私囊,一起貪汙大案就此爆發。驚人產量的背後上世紀50年代以前,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除了種植棉花,還盛產水果和蔬菜。
  • 國家災難:蘇聯農業集體化
    千百萬貧農群眾加入集體農莊,在農莊中使用著最好的土地和最好的生產工具,他們從前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如今在農莊裡上升到中農的水平,成了生活有保障的人。三年以前,每個勞動日只能分到一兩公斤糧食,而現在,產糧區的大多數集體農莊莊員每個勞動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糧食,許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還能分到其他食品和現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怎能放著這樣的金光大道不走呢?
  • 第七屆陝西省閱讀文化節|讓書香溢滿校園 繪本故事講讀活動走進...
    第七屆陝西省閱讀文化節活動期間,陝西省圖書館少年兒童館承辦的送繪本故事、紙戲劇、布偶貼進基層系列活動陸續走進各小學、幼兒園,通過繪本劇的演繹倡導全民閱讀,讓書香溢滿校園。繪本劇進校園活動是本屆閱讀文化節的一大亮點,從平面閱讀到舞臺演繹,通過繪本劇激發孩子閱讀熱情,培養少年兒童愛閱讀的好習慣。
  • 《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旅遊過年好去處!
    如今的集體農莊以及那裡的朝鮮族鄉親們又怎樣了呢?過年啦!去看一看吧! 到了1951年的春天,根據省委《關於鞏固、提高和發展互助合作組織的意見》,農場黨委決定成立集體農莊,並於當年2月19日,宣告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正式誕生。選舉金白山為農莊主席,李再根為農莊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
  • 環縣:「楊家將」的生態農莊夢
    「楊家將」的生態農莊夢隴東報記者丁豔 實習生王華每日甘肅網8月31日訊據隴東報報導 從環縣洪德鎮河連灣上山西行數裡就到了耿塬畔村,村子裡有個莊子峁生態農莊楊志明在村裡雖是小輩,但卻是十裡八鄉的「名人」,從單打獨鬥外出務工到回鄉領頭創建莊子峁生態農莊,他是鄉親們眼中的「能耐人」「力量人」。楊家的長輩們也都聽他的話,在楊志明的倡導下,楊氏兄弟經過多次磋商,最終形成共識——建設莊子峁生態農莊,抱團取暖,走共同富裕之路。
  • 美媒:以色列建起「城市集體農莊」 通過教育改變生活
    把集體農莊建在「開發鎮」以色列標誌性的集體農莊是以農業為主的綠色社會主義合作社,幫助開墾了建國前的以色列,並且劃定了這個國家的邊界。然而,在這個所謂的「城市集體農莊」,16名成員住在這裡的四套公寓裡,包括帶孩子的成員;另外14名成員住在不遠處的另一幢樓裡,還有少數人住在附近的公寓裡。他們不僅「共享」生活空間,而且分享一些財產,收入歸集體所有。
  • 走進小金 | 農旅相融合 共享農莊蘋果飄香
    10月29日,記者走進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撲面而來的是一陣陣蘋果的清香。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蘋果樹,一顆顆蘋果掛滿枝頭,待人採摘。在這樣果香四溢的木欄村裡,有一個依山而建的小金蘋果共享農莊,通過農旅融合,探索出了一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的鄉村振興之路。
  • 摩爾農莊走進中學為畢業生獻禮 助力中考
    深圳2013年7月26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楚雄北浦中學舉行了2013屆初三畢業典禮,雲南摩爾農莊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典禮,並為20個品學兼優的中考學子每人捐助現金2000元,幫助他們圓學子夢。
  • 暴民們的遊戲:蘇聯的農業集體化
    1985年,戈巴契夫擔任蘇聯總書記,提出民主化改革。1991年,八一九政變失敗,同年,蘇聯解體。蘇聯的經濟1928年,蘇聯宣布建設工業化國家。史達林政府決定改建多個原有工業,投資33億盧布發展重工業。1932年,蘇聯一五計劃完成,經濟獲得高速發展。十年間裡,蘇聯從無到有,新建工業9000多個,一躍成為新興大國。不走資本主義道路,從農業國成為工業國,這無疑是開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