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感到焦慮,考試心裡沒底如何調整?考試時感到大腦空白怎麼辦?中考臨近考生容易出現焦慮、易怒、失眠等現象,既影響了複習效率又影響家庭和諧。為了能讓考生擺脫負面情緒,考出理想成績,記者採訪了一線心理學教師、羅森橋教育的心理諮詢師王善衝老師,為考生傳授如何攻破考試心理難關的秘訣,助力中考。
王善衝說,心裡沒底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但是中考是確定性十足的一場考試。考試的內容寫在教材裡,考題的難度寫在考綱裡,考試的時間、地點、形式也都會預先告知。所謂的心理沒底,確切的說應該是對自己能不能正常發揮的不確定。因此,考生要知道考試主要考的是四個事:知識準備、心態準備、體能準備、物質準備。
當考生把內在的知識儲備好,心安穩住,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考試工具證件攜帶齊全時,大家就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心裡的底就找到了。
如果考試時感到大腦空白怎麼辦?
明明知識點都熟記於心,可是在中考考試現場,大腦卻突然一片空白,什麼都想不起來了,而且越緊張,就越是想不起來……只能和試題面面相覷,這樣的感覺的確讓人慾哭無淚。
如果考生排除了病理性原因,確定沒有腦組織受傷等現象,那麼大腦空白其實是由於緊張感給大家帶來的錯覺。舉例來說,平時複習時,孩子處於低風險環境。考生坐在教室或家裡,吹著空調,手邊是最喜歡的飲料,腦垂體減緩了幾個關鍵壓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掌管學習與記憶的海馬體和理性的前額葉皮質暢通無阻地發揮功能。這時,可以有邏輯地想事情。但是,當身處不確定性更大的考場,考生的思考過程受情緒影響因素更大。
如果腦中徘徊著如下想法:「如果我考不好,我就上不了好學校。不上好學校就找不到好工作……」這樣的不合理認知,就會把考試當成了威脅。當感知到一個威脅,下丘腦將刺激若干壓力激素的合成,阻攔考試題對舊記憶的訪問,歪曲認知和新記憶存儲。情緒化的認知模式取代了理性認知模式,就出現了所謂的大腦空白的現象。但只要我們對考試有合理認知,不把考試當成威脅,試著深呼吸讓自己放鬆,明白要克服的障礙是焦慮而不是試題本身,就可以重新進入理性思考狀態。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