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張玉利:做中國創業者的理論探路人

2020-12-17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教授從事創業管理研究已近20年。在博士期間就確定了中小企業管理研究方向的張玉利至今已在創業行為理性、企業家型企業與創業管理機制、中國新生創業者動態跟蹤調查研究以及中國情境下的創業研究與教育探索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從1983年到2016年,張玉利已經在南開度過了33年。「專注與持續」的信念激勵著張玉利在管理學研究領域執著向前。

  把興趣變成愛好,把愛好變成專業

  1990年,張玉利留在南開任教,教授管理學,偶爾也講授營銷類課程。堅持著「老師先做研究才能教學」的原則,他認識到開設過多課程是不現實的,「少而精」的研究以及長期積累更為重要,因此他專注於教授一兩門課程並把這一建議提供給其他老師。

  在科研方面,張玉利1999年至2002年間進行的「企業家型中小企業基於活動的成長研究」挖掘了企業家型企業敢於創新和冒險、善於識別和把握機會的特質,通過分解創業活動和行為探索創業規律,從而降低創業失敗率和成本。

  2009年,在美國創業動態跟蹤調查(PSED)的影響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的支持下,張玉利及其團隊成員重點考慮中國制度轉型與文化傳統的獨特情境,著手設計中國創業動態跟蹤調查研究(CPSED),力圖在理論層面揭示促發、阻礙和推動創業活動發生與進展的因素。團隊選擇了8個城市,接觸了25000多個家庭,採用隨機跳號家戶電話抽樣的方法尋找創業者,總結出中國創業者的動態發展趨勢,為中國情境下的創業活動提供規律和借鑑。

  除此之外,他們還進行了中國情境下的創業研究與教育探索,針對中國人口流動性極強以及經濟轉型特點下的創業活動開展研究。創業機會是西方創業學者長期關注且研究興趣仍在持續升溫的重要問題,張玉利團隊在中國情境下構建了「資源-機會-績效」的研究邏輯,豐富了資源基礎理論並用於實踐,在個性中總結共性。

  張玉利注重問題導向的研究,並且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必須有理有據,推論也應符合事實邏輯。「管理這個學科的理論是在實踐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是理論滯後實踐,所以要求理論必須跟實踐相結合。」在張玉利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令人長久興奮」的事情:「把興趣變成愛好,把愛好變成專業。這句話對於創業和學術研究都是適用的。」

  延伸不能離開根

  2000年,張玉利被評為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負責教授和指導管理學方向的博士生。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管理學人才培養的真誠通過言傳身教影響了許多學生。

  「做事先做人。」張玉利一向要求學生對自己負責,對於學生交給他的論文,第一篇他會逐字逐句修改,連標點符號都不會放過,並提出修改之後提交的論文「錯別字不超過5個」的要求,從而強化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南開大學博士生劉依冉碩士畢業於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自2013年9月師從張玉利,跟隨他開展創業者心理和性格研究課題。張玉利的教學資料是開放的,據劉依冉介紹,他上課使用的課件都會提供給學生,方便學生學習。2014年9月,劉依冉在申請創業認知課題的同時也申請了出國留學,期間遇到問題。申請截止日期在即,劉依冉原已不抱希望,但突然接到了張玉利的電話:「當時張老師給我打電話,不僅解決了我申請的難題,還把我的近期表現和優缺點都分析了一遍。」劉依冉深受感動。

  這一切都是因為,張玉利對學生的關愛融入了日常。博士生張廣琦從美國交流回來,剛下飛機就接到了導師的問候電話;博士生何良興也提到導師經常關心自己假期的安排。

  張玉利辦公室的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獎盃和獎狀,鮮有個人榮譽,大多數是團隊獎項和學生獲得的榮譽。張玉利解釋道:「南開把團隊精神看得很重,我也願意多給學生們一些機會。」他希望,學生們能夠充分挖掘管理學藝術性中的科學性,並對其有所貢獻。

  而且,在張玉利看來,沒有母愛的學校不能稱之為母校,每個學生不論在校還是離校,都應該得到母校的關愛,因為「延伸不能離開根」。

  教學本身不能離開研究,這是張玉利一貫的想法:「只有自己做研究的老師才能更好地教學生,否則一味地追求講課好,訓練的也只是口才而已,教學與科研本身不矛盾。」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簡介
    張玉利、王曉文:「創業者先前經驗、學習風格與創業能力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2011年3期,1-12頁。張玉利、田新、王瑞:「創業決策:Effectuation理論及其發展」,《研究與發展管理》,2011年2期,48-57頁。
  • 張玉利:心中沒學生,不配當老師—新聞—科學網
    「張玉利教授多年來專注於創業管理和戰略管理領域的研究,比較了企業家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戰略模式,提出了『公司企業家精神』概念,揭示了中小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組織了首個聚焦於微觀層次創業活動規律的中國創業動態跟蹤調查研究,論證了創業是情境依賴與路徑依賴的經濟活動的基本觀點。張玉利教授的研究為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和創業政策制定提供了微觀知識基礎。」
  • 中國科學報: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創業的...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了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  大學生創業人數短期難以激增  《中國科學報》:自從教育部允許學生休學創業以來,各省紛紛頒布相關政策,而且允許休學的年限也越來越長。
  •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從創業中探索新時代管理模式
    12日,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在以「開啟商科教育『聚力』新時代」為主題的新華網第二屆商學院論壇中做了題為《新時代與商科教育》的主題演講,鼓勵大家用創業精神開展現在的工作。  商科教育在教什麼?  張玉利首先介紹了南開大學商科教育的發展歷史。
  • 南開大學張玉利教授應邀來廣西師範大學MBA講學
    【MBA中國網訊】2017年10月29日上午,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玉利教授應邀到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做題為《專注、特色與貢獻——教學科研工作的體會與分享》的講座,經濟管理學院60餘名研究生師生參加
  • 張玉利:堅持創新,引領發展
    關於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教授專訪錄   張玉利院長  他總是面帶微笑、平易近人;他為人謙和、做事嚴謹。  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他被評為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
  • ...中國民族政治學的探路人——記雲南大學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周平
    &nbsp&nbsp&nbsp&nbsp周平在工作中&nbsp&nbsp&nbsp&nbsp他是中國民族政治學的探路人,創建了中國的民族政治學學科,率先從政治學角度研究民族政治現象,構建了完整的民族政治學理論體系,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民族政治學碩士點、博士點。
  • 張玉利:陳明哲教授在南開
    過去三天聽了陳明哲教授三場報告,一天一場,第一場在天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後兩場在南開大學商學院,學院承辦了本屆中國管理學者交流營年會。
  • 賈龍弟:鄉村語文教育的探路人與守望者
    原標題:賈龍弟:鄉村語文教育的探路人與守望者 人才名片 賈龍弟,平湖市獨山港中學教科室主任,浙江省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主持省級課題3項,180多篇論文發表於《中國教育學刊》《語文建設》等刊物。先後獲得浙江省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浙江省「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榮譽稱號。 1992年初,即將從平湖新倉中學高中畢業的平湖廣陳農家子弟賈龍弟,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抉擇。「還是做老師好。」奶奶那句鄭重簡樸的話語,深深印在了賈龍弟那顆淳樸的心上。當年秋天,賈龍弟背起行囊走進了湖州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的大門。
  •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者訓練營 創業者實現夢想搖籃
    (中國網7月12日訊 記者 程然)由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舉辦針對創業者的全國首家大型公益活動「清華大學中國創業者訓練營」第一期舉行了開營儀式。本次訓練營將於7月12-16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歷時5天時間。
  • 文匯報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孩子的科學素養應該從幼兒園開始培養
    三位諾獎得主接受了文匯報記者的專訪,他們表示,必須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而且要注意,「不要讓那些無聊而毫無彈性的教育抹殺一切」,最糟糕的科學教學就是「記住這個公式」。參與LIGO項目的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陳雁北也說,對青年科學家的重視,中國也正做得越來越好,在他所在的學校,系裡的各項投入也對年輕人有更多傾斜。「年輕人是在科學貢獻上是最有潛力的,因此給年輕人更多的支持,才更利於科學的發展。」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一年:做印度佔星行業的淘寶,不再拷貝中國
    2019年春天,在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裡,崔懷舟決定遠赴印度德裡,開始做「印度版快手」。但在年底,他做了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把團隊全部精力轉向了新的領域——佔星 Astrology。轉型背後,這是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集體困境:有增長,沒有收入,變現難,印度市場到底該怎麼做?
  • 《文匯報》國慶特刊推出張軍教授長篇訪談
    ,就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成功的原因、難點問題的破解邏輯、面臨的挑戰做了詳盡系統闡釋。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後,得益於這一國家力量,中國在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抑制民粹主義抬頭和提供包括教育、科研在內的基礎設施等方面,遠遠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做得好。所以,首先,中國領導人很清楚中國尚未完成的結構改革和更全面的開放對於經濟未來成功的重要性,也從未拒絕接納全球最佳實踐成為中國改革和開放的標杆。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做佔星行業的「淘寶」-虎嗅網
    2019年春天,在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裡,崔懷舟決定遠赴印度德裡,開始做「印度版快手」。但在年底,他做了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把團隊全部精力轉向了新的領域——佔星 Astrology。轉型背後,這是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集體困境:有增長,沒有收入,變現難,印度市場到底該怎麼做?
  • 後發優勢「陷阱」、大數據應用...3位管理大師透露中國創新的問題與機遇
    此外,他還提醒大家要注意中國後發優勢的「陷阱」,中國企業趨向於接近用戶、市場以及應用,從龐大的客戶群體中迅速獲得回報,但這種「優勢」,也阻礙了對未來價值的追求以及突破性創新、自主創新,陷入戰略陷阱。「理論是一種力量,支撐你的實踐和操作性技能。」
  • 單文華:「一帶一路」法學探路人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委員牛津大學出版社英文期刊《中國比較法學刊》創刊主編中國政府指派世界銀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調解員………遊刃於中外國際法與比較法理論與實踐之間,單文華取得了令人讚嘆不已的業績,但他從不炫耀自己的學識與成就。
  • 文匯報專訪王俊秀研究員:解讀疫情社會心態的調查
    文匯報記者李念今日連線採訪了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他帶領團隊從除夕開始做大型社會心態調查,目前已經公布了三份結果。調查顯示:隨著疫情發展,社會的信任度在大幅提升,對抗疫取得勝利的信心也大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