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要不要從娃娃抓起? 看看專家怎麼說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5月8日訊,孩子的咿呀學語,是父母從自己的小天使口中聽到的最美天籟。然而,隨著寶貝們口齒的日漸清楚,家長們又多了一層新的擔憂:以英語為代表的第二語言學習要不要從娃娃抓起?又該怎麼抓?

製圖 吳薇

案例:

要抓:學習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上周,還不到四歲的豆豆從幼兒園回家後,突然用英語對著媽媽問了句「How old are you(你今年多大了)」,被媽媽用英語反問回去之後,豆豆也流利地說了句four(4歲)。「看來還是學了點兒東西的」,豆媽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效果很滿意。

去年進入幼兒園之後,豆豆開始接觸英語。在讓這麼小的孩子學習英語這件事情上,豆媽的心態擺得很正。「語言重要的是應用和語感,讓他這麼小學也不是為了認識多少單詞,只是告訴他世界上有很多種語言,學習之後可以和更多人交流。」豆媽認為,在記憶敏銳的年紀讓孩子接觸到英語,可以間接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法,「比如用想像力的方法學習單詞」。現在的豆豆回到家後,有時會指著自己藍色的玩具蹦出一個「blue(藍色)」,也會樂呵呵地哼幾句英文歌。「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他熱愛學習這件事,英語就是個途徑。」

不抓:不能過早給孩子蒙上學習的陰影

與享受英語的豆豆不同,5歲的丫丫還沒正式學習語法、單詞,就已經開始視英語為洪水猛獸。上次跟媽媽一塊兒去餐廳吃飯,看到隔壁桌坐了一個金髮碧眼的年輕女孩兒,丫丫就直往媽媽身後躲。原來,在幼兒園裡教丫丫英語的外教老師與就餐的年輕女孩兒年紀相仿,被丫丫直接當做替身了。「學了一年多了,只會在口裡念叨』法樓密』(follow me),見了英語老師還怕得要命。」當時丫丫媽媽衝著外教選擇了這所私立幼兒園,現在卻後悔得要命。

帆帆媽媽也不同意讓這麼小的孩子開始學英語,「我是懷疑這麼小的孩子開始學英語究竟有多大用處,中國話還沒說明白呢,再加一種別的語言,會不會變得更混亂呢。」

有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向記者透露,現在的公立幼兒園中很少開設英語課程,英語以跟舞蹈、美工等一樣特色活動的身份出現在幼兒園裡,在活動進行時,老師們會規避課程內容,多以遊戲和日常用語為主。

專家觀點:

3歲為佳 儘量不超過6歲

在英孚教育資深兒童教育專家郎君看來,3歲至6歲被業內公認為是外語學習的最佳年齡,可以分別從兒童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上找到依據。

首先,從兒童的生理發展來看,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取決於其腦部發展水平,這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神經元的寬度,而不在於神經元的數量多少。「在孩子3歲左右,通過語言的刺激可以擴展神經元的寬度,從而提高信息流動的速度。」郎君表示,這一機制可以給那些擔憂外語學習會擾亂母語學習的家長吃一顆定心丸,「這就像是從四車道變成了八車道,學習新的語言並不會佔用原來的』車道』,反而會輔助母語學得更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神經元會發生一定變化。為了保護信息在神經元裡更穩固地傳輸,神經元一般在兒童6歲之前會完成「髓鞘化」——其表面會形成一種蛋白質。據郎君介紹,一旦形成髓鞘化之後,雖然信息傳輸穩定了,但是神經元就無法再被拓寬。因此,業內往往建議兒童學習外語3歲為佳,儘量不要超過六歲。

另外,在這個時期,兒童的口唇舌的肌肉處於正在發展的階段,「也就是俗話說的』舌根軟』,因此兒童在這個階段學習發音會相對容易」,郎君表示。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孩子在3歲時處於「無意識記」期,也就是一個「自然習得」的過程。與成人的「有意識記」相比,孩子的「無意識記」又有著怎樣的優勢呢?郎君舉了個例子,「比如說你在聽我講話,這個階段你要集中注意力;而小朋友在這一時期學習東西,不需要動用太多心理能量,所以你會發現小孩子可以一邊在玩遊戲,還能一邊插嘴爸爸媽媽的聊天。」這一點呼應在學習中,小朋友可以在遊戲中完成知識的錄入,而不會覺得特別累。

家長要明確為什麼而學

不少家長面臨的另一大困擾就是,這一階段學習外語究竟有沒有用。在郎君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家長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如果從「知識儲備」的角度來看,這一時期的學習未必有用,這是與孩子的記憶特點密切相關的。郎君介紹說,小孩子記東西記得特別快,但是忘得更快。「這與孩子的記憶模式有關,孩子的記憶是『畫板式記憶』,更像照照片一樣,記憶不需要理解,速度很快;但是隨之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留存率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執意讓孩子背單詞、學語法,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且枯燥的學習難免會讓孩子產生牴觸的心理。「因此,三到六歲的孩子不適合做知識儲備。」

那麼,這個階段的孩子學外語學的是什麼呢?

郎君認為,這個階段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首先培養的是孩子的語感,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形成語言與實物的直接聯繫。「也就是沒有翻譯,讓孩子在外語環境中建立一種語言的思維。」

另外,利用第二語言的學習,可以培養孩子在閱讀中積累詞彙的學習方法。以英文為例,英文與中文最大的區別在於發音與字形的聯繫不同,也就是說,英文可以「看字讀音聽音寫詞」。「這就導致了中英文學習方法的不同,學中文時,我們要先認字再讀書;而學習英文,可以先閱讀再認字。」郎君解釋道,學齡前的孩子通過學習後一般可以達到通篇閱讀的能力,再配合繪本圖片等掌握、理解詞彙的意思。這樣一來,孩子便可以在閱讀中達到積累詞彙的效果;上學後,背單詞對孩子們而言也不再只是枯燥的死記硬背。

同時,掌握不同詞彙的過程,也是孩子對新鮮事物、新鮮概念的認知過程。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打開孩子聽覺、視覺、觸覺等所有的感官通道,對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郎君介紹說,所謂的「思維能力」,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即概念的培養、判斷和推理。「如果我們從視覺、聽覺不同維度幫助孩子錄入知識概念,那麼孩子再碰到新生事物時,就能學著去思考這個東西怎麼來的、摸起來什麼樣、是什麼味道......求知慾也由此產生。」

講故事要少翻譯多演繹

郎君提醒,如果將孩子送到機構進行英語學習,作為家長應該多多關注教師資質,尤其是外教資質。另外,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要適度,不能將知識儲備作為這個時期外語學習的首要目的。郎君表示,很多時候孩子的壓力是來自於父母對其認知能力的錯誤評估,而一般來說,孩子從5歲才開始對文字有辨識程度,在此之前,文字對孩子們來說,與圖片沒有什麼不同。

同時,郎君認為,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中,家長還要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比如,很多家長會在家裡給孩子讀英文故事,當孩子表現出不感興趣時,有的家長會選擇放棄,有的家長則會一味叱責,這兩種都是不可取的極端處理方式。作為家長,在幫助孩子舒緩情緒的同時,要給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郎君提醒,家長陪伴孩子閱讀英文故事的過程中,要儘量做到少翻譯,不然會破壞語感的培養;如果孩子不理解,要多靠表演。「比如可以讓孩子來做主角,用過家家的形式對故事進行演繹。」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牛偉坤

相關焦點

  • 衛生應急素養要從娃娃抓起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良好的衛生應急素養既是當下疫情防控的堅實基礎,也是長遠防疫最好的「疫苗」,要把包括衛生應急素養培育在內的疾控體系作為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和長遠性建設來抓。全面提升我國公民衛生應急素養,需要從最基礎、最長遠、最根本的基礎教育抓起,要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需要以應知教育為前提,注重知識普及。
  • 教育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教育應從娃娃抓起,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但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或許有更多的人沒有去深層次地考慮過。在該學習的年齡就要應該去學習,如果過了這個年齡再去學習,學再多的習也是「徒勞無獲」。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不能在孩子受教育的時候而縱容其放任自流。
  • 專家:英語從娃娃抓起的必然結果
    這種因素就是全民對英語盲目的崇拜,甚至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把英語當成了必修課。 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當中就烙下英語是高貴語言的印象。而且初中以後英語就成為主課,堂而皇之地擁有了顯赫的地位。當然英語的尊貴性,在步入社會的各種應聘中,各種事關晉升和待遇的職稱評審中更加凸顯。
  • 三減「減糖減鹽減油」要從娃娃抓起嗎?寶寶輔食要不要加鹽?
    「減糖減鹽減油」要從娃娃抓起鈉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這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科學事實,那麼三減「減糖減鹽減油」的飲食方式要不要從娃娃抓起呢?寶寶輔食要不要加鹽呢?我都覺得齁(hou)得慌,都要用一碗白開水放在一邊,涮一涮去掉點油鹽」。哈哈,作為同一盤菜,被截然不同的評價,會不會尷尬?於是問了一句,你們是哪裡人?小明說是東北人,小丹說是廣東人。
  • 關於各種「從娃娃」抓起謬論的反思!
    不知從何時說起,針對各種社會現實問題 ,總有人習慣性的說一句:XXXX事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但不要禍害娃娃,娃娃本來是一個天才的科學家,讓你弄成高級技師或高級工程師,那將是家門不幸,更是娃的悲劇!!!說大了也是國家民族的不幸!
  •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
    我看看家裡的小男人,也想讓他以後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英姿颯爽,結果我把孩子養成了一個包子,看著小包子都想哭,這能怨我嗎?再看看那些補習班,運動類的相當少,桌球,舞蹈,武術居多,對於佔地大的,需要多人合作的運動真沒有,師資也達不到。振興中國足球,需從娃娃抓起,這早已成為共識。僅僅是國家層面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家長和學校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體育只是簡單的活動而已。如果固守這樣的觀念,繼續將孩子們禁錮在教室裡,國家足球振興有點難。
  • 杜絕孩子痴迷手機需從娃娃抓起
    筆者不由地想到這樣一種真實的情形:一個三四歲的娃娃,獨自坐在椅子上,一雙小手抓住手機,入迷地看著、看著……這種情形在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可見。雖然筆者沒有調查那些迷上手機的少年在娃娃時是不是玩上了手機,但是我們應該可以斷定,一個常常很有範兒地玩著手機的娃娃,其少年時期幾乎很難不讓他不會痴迷上手機。為什麼可以下這樣的結論?
  •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培養動手能力要從娃娃抓起本報評論員 馬景華大事小事全都代勞,餵飯穿衣百般關愛……這些做法,看起來似乎讓孩子過得更舒服了,但事實上,這些家長的「愛」,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近日,肅寧縣第五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比賽。
  • 從娃娃抓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呼聲此起彼伏
    大人將自己未盡的理想和希望寄予孩子身上,曾幾何時,「從娃娃抓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呼聲此起彼伏,讓孩子的生活也變得不容易起來。緊抓學習,也許會讓孩子在補課班裡錯失童年的天真快樂。如果父母不是中產階級或以上,而盲目採取西方的「快樂學習」方式,與國內的教育體制背道而馳,或許終生後悔。生活真的不容易。
  • 財商,從娃娃抓起
    說起財商,對於家庭有理財觀念的人肯定都非常熟悉,也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培養,那為什麼要培養財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財商,從娃娃抓起!
  • 光碟行動 從娃娃抓起
    光碟行動 從娃娃抓起 在曹甸鎮下舍幼兒園大班的一個教室裡, 剛吃完飯的小朋友舉起碗自豪地說:&34; 我園對孩子們節約意識的培養成為常態化教學內容, 學校和老師用多種方式鼓勵、 引導孩子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讓 &34; 從娃娃抓起。曹甸鎮下舍園持續開展 &34;,既保證孩子們每天吃好吃飽, 還儘量做到不浪費糧食。
  • 「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叔叔好!叔叔好……」近日,筆者走進長汀縣汀州幼兒園,正值下課時間,操場上一群玩耍的孩子看到筆者接二連三地「問好」,這著實讓筆者一時沒能反應過來「還禮」,心裡只有甜甜的感覺。
  • 蒲公英團隊:習慣養成,要成娃娃抓起!
    蒲公英團隊:習慣養成,要從娃娃抓起!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為充分發揮良好習慣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近日,洛陽師範學院蒲公英團隊的的隊員們在線上展開了一節有關習慣養成的主題課。
  • 國足輸了|體育要從娃娃抓起,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認為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我們沒有從小,就將孩子帶入足球這個平臺,我們放眼望去歐洲美洲及各大足球強國,哪一個不是從小就重娃娃抓起,將孩子帶入到足球這個平臺,但是值得可賀的是,我國目前已經開始各項從娃娃抓起的項目了。
  • 從娃娃抓起,孩子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聰明
    留心有話:從娃娃抓起有些行為習慣是從小形成的,​從娃娃抓起並不是沒有什麼依據的,但現在的孩子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聰明。是在舉行傳統節日「苗年節」的慶祝活動,並且家長也都參加了,是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民族特色,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其實,其他的各種類似文化傳承又何嘗不應該從娃娃抓起呢,傳統文化、優良道德禮儀等,​都可以從小抓起的。
  • 「食育」要從娃娃抓起
    開展「食育」,就是要大力倡導「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價值觀,而這不僅是個人品位的提升,也有利於淨化社會風氣。袁隆平在描述糧食問題的重要性時說,一粒糧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取得豐收,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但必須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今年的疫情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從這個角度,可以說,開展「食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糧食可恥、節約糧食光榮的氛圍,關乎國家戰略安全。當前,「食育」顯然要面向各年齡段和不同人群,但尤其應以學校教育作為重點。
  •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營口開賽了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營口開賽了 2020-12-22 21:42  遼瀋晚報營口時刻
  • 「六一」故事:廉潔教育從娃娃抓起
    見時機已到,該院檢察官結合身邊人身邊事,通過聲情並茂地講解、PPT展示、互動等方式,給家長們上了一堂「預防犯罪從娃娃抓起」的廉政課。當看到一幕幕未成年人從小偷小摸開始到鋃鐺入獄的場景時,家長們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  「身教重於言教,小學是孩子融入社會的起點,小學生的『小腐敗』不是小問題。作為家長要協同做好教育,將『小腐敗』消滅在萌芽中。」家長們紛紛表示。
  • 《萊山區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
    《萊山區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 8月26日,細雨霏霏中,由萊山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和暖山國際城居委會聯合主辦、平安保險萊山公司協辦的「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活動如期舉行。為了強化活動的紀念性、提高孩子愛國崇軍的積極性,中心為每位孩子製作並頒發了「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學習實踐公益證書,贏得了孩子們的歡心。
  • 專家:一口好牙要從娃娃抓起
    口腔專家強調,一口好牙要從娃娃抓起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尚蕾 一口好牙,對寶寶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發現,孩子不能正常換牙,雙排牙、蛀牙等口腔疾病較常見。那麼,雙排牙需要拔嗎?乳牙蛀牙不用管?孩子多大時可開始刷牙?本期我們請長沙醫學院的專家給家長們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