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是啥意思

2020-12-10 鄉土鄉人

在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找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趕豬三年成疲漢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趕豬,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山的村莊,人們總會把小豬趕到山上或者河邊去放養,如果摸不對豬的特性,豬群就會滿地亂跑。有些人只知道用樹枝追趕豬群,但豬卻不知道主人的意圖,只能四處亂撞了。

據說豬的眼睛可以看到310度左右的方位,這樣豬的背後就是它的盲區,因為豬對自己看不到的東西就會恐懼,因此趕豬的時候最好不要站著豬的正後方,最好是往邊上偏一點,讓豬能看到你,主要是讓豬明白主人的意圖,讓它明白想要讓它往哪兒走。

一般情況下,豬的視力比較差而且發散,所以豬是看不清前面的牆是否真實,哪怕只有一塊布,豬也會認為是一堵牆,因此在趕豬的時候,不能雙腿岔開站立,這樣豬就容易從兩腿中間鑽過去,如果蹲下的話,它就會以為前面是一堵牆,只能原路返回了。

在農村還有一種趕豬人,那就是家裡餵養的母豬到了發情期,就要趕著母豬去有公豬的家裡配種,一般情況下,村裡人很少養公豬的,有時候幾個村才有一頭公豬,這時候也只能趕著豬去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在豬的後腿上綁上繩子,以防止母豬半路跑掉。

因為豬對於陌生的路都會不知所措,不僅視力差就連聽力不也好,所以趕豬是個很費勁的活,有時候不管你是用樹枝追打還是大聲吆喝,豬就像聽不見一樣根本不理會,這也是人們都覺得豬笨的原因之一,其實它只是沒明白主人的意圖而已。

所以才有了「趕豬三年成疲漢」的說法。其實這句話主要的意思並不是說趕豬,而是任何事情在剛開始都有一種新鮮感,幹了三年以後都會感到枯燥乏味,越來越沒有意思。其實豬是很聰明的,它們的記憶力也很好,小時候走過的山路,長大後豬還能記住從原路走回去。

當家三年狗也嫌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特別是在城裡生活,什麼都需要花錢,往往在月底計算的時候,又不知道錢到底花到什麼地方去了。主要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錢,一般人根本不願意記,如果計算一下,還真是嚇一跳。

「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當家時間長了,家裡人都會對他不滿意,就連家裡的狗都嫌棄他,這一點主要是因為當家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人,而且還要管好家裡的每一個人,這一點又是最難做到的。

人都不希望有人管著自己,家長經常會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端平呢?所以當家也是有技巧的,雖然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但至少讓大部分人滿意就行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啥意思?
    說起農村俗語,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短短幾句話為何會流傳千年,其實這俗語真正能夠被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就是俗語所代表的文化是其它文化不可比擬的,尤其在農村,人們知識水平有限,如果什麼事情都要繁文縟節的去學習豈不是浪費時間,同時對於沒有學問的農村人來說也是在浪費精力,所以人們就把這些過於複雜的道理總結成了俗語
  • 明年辛丑牛年,農村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了解了牛年,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下今天這句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什麼意思吧?什麼是「數九天」?數九天是民間統計寒冷到春暖時段的一個方法,一共是九個數九天,每個數九天是九天,為什麼都以九為標準呢?其實這個九在古時候就是「至陽」的意思,而數九的開始就是表示氣溫開始回暖,大家都知道這夏至是冷空氣聚集的開始,經過了180天的積攢之後就到了冬至日,而冬至是暖空氣開始聚集的開始,預示著冷空氣會經過一段時間慢慢消散,最後就變成了春暖花開的景象,而這一段時間就是數九八十一天,這也是數九天的來歷。「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著麻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封建迷信,有的卻非常有道理,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智慧的結晶,在以前的時候,這些俗語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裡,這個時候大家如果沒有活幹的話,娛樂活動就是在家裡看電視,但是有的一些老人在家裡就座不住了,這個一般到了夏天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那就是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聊天,那場景也是很熱鬧,但是像老人們也是喜歡聊天,比如在一起聊點俗語,聊聊近期的糧價行情,種地的經驗等等,都是農民津津樂道的,尤其是俗語這方面在農村裡體現的是淋漓盡致,就比如這句俗語「豬7,狗8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什麼意思?反正我不認同
    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我國古代人民總結的各種俗語太多了,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我們會發現有一些確實很值得學習,但是有一些已經和現在的社會脫鉤,或者根本就說得不對,不能採信。比如說這句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
  • 農村俗語: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農村俗語: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農村很多的俗語都是以前的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阿寧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農村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你就發現農村的生活是很豐富的,不僅能見到很多你在城市裡沒見到的東西,連一些話語你也是覺得比較新鮮的,有時候可能就幾個字,可是想想還是很有意思。
  • 農村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孝布」,說的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在農村生活,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孝布」,那這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簡單探討一下!先來看「豬來窮」,這句話簡單點說就是豬的食腸寬大,只知道吃卻不會幹活,時間一長的話豬會把家裡吃窮的,除了這個意思之外,在一些農村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有人說豬代表的是晦氣,如果家裡無緣無故的進來一頭豬的話就會預示著不吉利,當然,這種說法不能涵蓋所有的農村,只是少數地方才有這樣的說法。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俗語和老話,是農村聽到最多的,而且這些老話至今有的還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俗語也有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關於什麼方面的都有,真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至。其中關於農村房屋的俗語是真的不少,過去農村蓋房子,跟現如今可不一樣,有的是需要積攢半生才能蓋的起來。所以對於蓋房子,一直以來都是人生中的大事。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下半句少有人知
    導讀: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這是我們在上學讀到的一則課文,相信惹的不少的莘莘學子們眼眶含淚。「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在與母親離別的時候,看見白髮蒼蒼的母親眼淚都要哭幹了。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畢竟我們年輕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詢問了村裡的老人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家裡的雞養殖不能超過三年,而家裡的狗養殖不能超過六年,如果養殖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些事情的發生。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 「狗頭落地,三年不利」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狗頭落地,三年不利」這俗語怎麼理解,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都有從老人的嘴裡聽到一些有趣的俗語,以前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休閒娛樂設施,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蹲在小院子裡,聽著老人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且故事中還伴隨著一兩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那麼這些俗語就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一些生活智慧,至今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思量和體會。
  • 「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瑰寶。比如說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的老話,也可以稱為是俗語。這些老話是古代勞動者生活經驗以及智慧的總結,不光是在當時的時候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到了現在也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和教育意義。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聽說過「大房門前小破屋, 三年一場哭」 這一句老話呢,或者說大家知道這句話有什麼樣的含義嗎?
  • 農村俗語『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種地有點收入,就是在家養幾隻雞,養一頭豬,母雞下蛋管著日常零花錢,年末殺豬過年也是農村習慣,而狗看家護院,也是農村必備管家,農村有句老話說『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這又是啥意思。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養母豬的很少,平時放學後大家就挎著籃子,到地裡割草,地裡的紅薯秧子也是它的最愛,吃剩的飯菜都丟到豬槽裡,過年賣掉豬就能過個好年,同村有一家養了一頭大母豬,一窩能下八九隻,大人提前就開始預訂,什麼白花豬、黑毛豬,滿月後就可以逮走。為啥說『養豬莫生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