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找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趕豬三年成疲漢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趕豬,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山的村莊,人們總會把小豬趕到山上或者河邊去放養,如果摸不對豬的特性,豬群就會滿地亂跑。有些人只知道用樹枝追趕豬群,但豬卻不知道主人的意圖,只能四處亂撞了。
據說豬的眼睛可以看到310度左右的方位,這樣豬的背後就是它的盲區,因為豬對自己看不到的東西就會恐懼,因此趕豬的時候最好不要站著豬的正後方,最好是往邊上偏一點,讓豬能看到你,主要是讓豬明白主人的意圖,讓它明白想要讓它往哪兒走。
一般情況下,豬的視力比較差而且發散,所以豬是看不清前面的牆是否真實,哪怕只有一塊布,豬也會認為是一堵牆,因此在趕豬的時候,不能雙腿岔開站立,這樣豬就容易從兩腿中間鑽過去,如果蹲下的話,它就會以為前面是一堵牆,只能原路返回了。
在農村還有一種趕豬人,那就是家裡餵養的母豬到了發情期,就要趕著母豬去有公豬的家裡配種,一般情況下,村裡人很少養公豬的,有時候幾個村才有一頭公豬,這時候也只能趕著豬去了,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在豬的後腿上綁上繩子,以防止母豬半路跑掉。
因為豬對於陌生的路都會不知所措,不僅視力差就連聽力不也好,所以趕豬是個很費勁的活,有時候不管你是用樹枝追打還是大聲吆喝,豬就像聽不見一樣根本不理會,這也是人們都覺得豬笨的原因之一,其實它只是沒明白主人的意圖而已。
所以才有了「趕豬三年成疲漢」的說法。其實這句話主要的意思並不是說趕豬,而是任何事情在剛開始都有一種新鮮感,幹了三年以後都會感到枯燥乏味,越來越沒有意思。其實豬是很聰明的,它們的記憶力也很好,小時候走過的山路,長大後豬還能記住從原路走回去。
當家三年狗也嫌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特別是在城裡生活,什麼都需要花錢,往往在月底計算的時候,又不知道錢到底花到什麼地方去了。主要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錢,一般人根本不願意記,如果計算一下,還真是嚇一跳。
「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當家時間長了,家裡人都會對他不滿意,就連家裡的狗都嫌棄他,這一點主要是因為當家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人,而且還要管好家裡的每一個人,這一點又是最難做到的。
人都不希望有人管著自己,家長經常會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端平呢?所以當家也是有技巧的,雖然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但至少讓大部分人滿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