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一代不如一代 | 感統科普

2020-09-18 惠心千愛感統測評中心


這幾天測了十幾個3至7歲的孩子, 大家有幾個共同特徵:


01

測評中孩子的共同特徵


1.大腦雙側分化不全

因為小時候沒爬或爬得不夠,成長過程中又太偏重靜態學習, 得不到足量的彌補,每個孩子在做爬、走、跳等大動作和拿筆、用剪刀、打繩結、拼圖…等靜態活動時,身體全都大片用力,從嘴巴、頸椎、肩膀、手臂,甚至整個脊椎,無一放鬆!


靜態活動持續不到二十分鐘,開始有孩子趴到地板上或整個靠在媽媽身上,無力支撐自己的身體。慢慢地,有孩子開始焦躁起來,專注力開始分散,平時能輕鬆完成的動作,此刻怎麼努力都完成不了,後來就發起脾氣,「哼」一 聲, 生氣地離開。


這是大腦雙側分化不全非常典型的行為特徵---受挫即放棄,自我打擊之後的反應即是對親近的人生氣。


2.視覺空間感不成熟

孩子2至3歲時開始好動、愛蹦跳,但家人為了保護孩子,總是禁止這類行為,加上孩子長時看電視,或小時候長時訓練閃卡記憶,眼肌得不到充分鍛鍊,導致孩子無法完成關於形狀、輪廓、位置和精細聚焦的活動,80%以上五到七歲的孩子甚至都已經出現明顯跳行跳字的現象,在學校學習成績欠佳。


這些孩子用眼費力,簡單的剪紙動作,他們全都不自覺地在三分鐘之內,將紙從距離眼睛三十公分的位置,挪到不到十公分的位置,將來應該都免不了戴眼鏡的命運。


3.肢體雙側協調性不佳

大部分孩子在使用單手工作時,例如:畫圖、剪紙,另一隻手都不能即時配合工作手,大多無意識任意擺放,直到工作很不順暢、需要額外幫助時,另一隻手才會參與工作,例如:幫忙按住紙張或更換拿紙的位置,但雙手的配合總是不能合拍。有些家長不知道這是一種身體開發不全導致的能力未建立的現象,直接就出手幫孩子,孩子就這樣被養得笨手笨腳。


有這類行為表現的孩子通常會在很多大小肌肉的活動場合中,顯得手腳好像都不是自己的,常常手腳不聽使喚,無力快速並正確地完成許多動作,在團體中非常容易受挫。

4.能量不足

身邊周圍的各種環境信息都注意不全,甚至注意不到。當孩子專注於某種活動,因為感統失調、容易累而變換自己的身體姿勢時,通常注意不到一直坐在身邊一起測評的小朋友,一伸腳就踢到人或弄亂隔壁小朋友的紙張;收拾東西時,只能看見眼前小範圍的情況,總會漏掉身邊左右側的小物件,更別說是身後的東西了。


這種情況若未改善,通常會是孩子未來與人相處不來的主要原因,因為他總是不自覺地給別人製造困擾和破壞別人的物品,但別人和他事後的溝通往往無法讓不自覺的他信服,最後都會變成吵架、辯解和爭論,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有理講不通」的人。其實, 我們身邊也常有這樣的成人朋友的, 也許自己本身就有這樣的情況卻不自知。


02

教育觀念的偏差會剝奪孩子發展身體智能


現代的孩子普遍出現以上的情況,另外還有觸覺不足的行為表現,像膽小、怕生、愛哭鬧、偏食、磨蹭、拖拉、人來瘋、易怒、易興奮……,前庭覺不足的行為表現,像反應慢、好動、專注力不足、寫反字、看書眼睛容易累卻可以長時間看電視、跳行漏字、智力正常卻成績低落、特別不愛動、動作笨拙……,除了大環境的改變致使孩子缺少開發身體的機會之外,教育觀念的偏差是主要剝奪孩子發展身體智能的因素。


孩子身體的感覺通路建立不全,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自信、學習力和適應力,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彌補身體感覺刺激,提升孩子的感統能力,而非在於強化末梢動作的訓練,例如:孩子不會拿剪刀,就專門訓練孩子拿剪刀;孩子記不住文字的寫法,就專門練寫那些字;注意力太短,就專門訓練孩子「坐功」。


這樣的末梢動作訓練是無法讓孩子建立舉一反三的智力的,反而容易因為這類費力費時的訓練,排擠了真正能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神經系統的活動時間,而這類訓練之後,將來類似的行為,孩子還是要從新學起,無法自己成功摸索和延伸,因為機械式練習是無法啟動孩子的感統機制的。


況且,孩子的整體神經系統到底欠缺哪幾方面的連結和強化,必須有專業的觀察和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這樣才能真正幫到孩子,幫孩子把身體打造成為一個良好的學習工具,否則就成了「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費力又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03

讓感統訓練成為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今天在家整理這個月的家長課堂PPT,一邊寫就一邊想著:感覺統合跟隨人一輩子,影響人一輩子,務必讓感統觀念普及化,讓感覺統合訓練成為孩子成長的必修課程。否則,孩子就必定一代不如一代,那麼,國家民族的希望何在?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讓我們一起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這樣,其實也是在創造我們自己將來的貴人。大家加油!(文/王臻惠)


THE END

相關焦點

  •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呀!
    做父母的,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身邊永不退休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教育貫穿孩子的一生;事實上,在父母離開孩子以後的日子裡,孩子的言談舉止、孩子的喜怒哀樂、特別是孩子的為人處世、進退得失,扔處處受到自己父母的影響;我們都會發現,很多侄女的一笑一顰、甚至咳嗽、口頭慣用語等等,都「處處閃現著父母的影子」……
  • 在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關於代溝,產生認知偏差有這些原因
    每一代年輕人似乎都會有類似「老傢伙們根本不懂我」的抱怨,而「老傢伙」們對當代的年輕人也有「怨念」,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這就是所謂的代溝,而換回原本的說法,其實用世代偏見來形容不同年代人對彼此的評價更為精準。
  • 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記憶也會騙人?
    同樣,對於「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偏見也可以用記憶篡改來解釋。上代人總是通過自認為正確的記憶來抱怨如今的年輕人,殊不知,這些「正確的記憶」是十分可疑的。今天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衝突不斷,當然,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
  • 歷史的巧合——清帝一代不如一代
    有趣的是,這十二帝猶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一樣,一代不如一代。不知是歷史 的巧合還是歷史 的選擇,反正就是一帝不如一帝。具體分析如下 :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在清朝皇帝裡確實是比較生猛 ,開國皇帝嘛,哪個能不猛?這哥們25歲起兵憑13副鎧甲叛明,居然能夠統一女真,佔領遼東,贏得薩爾滸之戰,擊敗大明,建立後金,確實很猛。
  • 老人狂飆英語罵人,母親逆行女兒道歉: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嗎?
    孫女的言行,讓人感到一些欣慰:孩子沒有長殘,她懂得規則和道德,只是跟這樣的爺爺在一起,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還是有些揪心的。為什麼現在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越懂得禮貌,而有的老人越老越囂張呢?記得電視劇《獵場》中,鄭秋冬應聘地中海銀行時,主考官問過鄭秋冬:「有人說現在的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你怎麼看?」鄭秋冬的原話已記不清,大意是:如果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那我們的社會是如何進步的呢?
  • 為何虎父常有犬子、一代不如一代?強勢的父親難以教出成才的孩子
    而這其中,有成就的父親難免會對孩子更加嚴厲和強勢,他們希望「虎父無犬子」,希望「老子英雄兒好漢」,父親們往往最喜歡各方面最像自己的那個孩子,而自負的父親們往往更趨向於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但是縱觀我們的歷史,「虎父無犬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情況不常有,而「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卻是很常見。
  • 火影忍者:綱手遠弱於柱間,你認同「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嗎?
    那麼你是否認同「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呢? 很明顯的「一代不如一代」的例子,就是千手一族。千手一族本來是名門望族,實力也極為強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千手一族逐漸開始沒落,至今僅剩下千手綱手。和祖輩的千手柱間比起來,千手綱手的實力明顯差不少。
  • 從垮掉的80後到喪系的00後: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
    180後,作為困難時期和文化動蕩之後的新一代中國孩子,他們生長的環境優於前一代人,但也率先經歷著被標籤化的生活。1993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刊登於《黃金時代》雜誌,隨後被《讀者》《中國教育報》等多家雜誌和報紙轉載,文中用大量文字對比了中日兩國孩子在夏令營中的表現。
  • 周海濱:中國球員不像外界說的那樣一代不如一代
    你已經接國青20多天。這些孩子現在對於足球的理解,其實同世界一線差距很大,他們希望像我這樣的過來人,還能踢球的人,有機會在安排訓練時充當一個自由人,希望我能帶著他們來踢。對於這個角色,你適應得怎麼樣?做好這個角色,難度不會很大,也沒有很突然。我在踢球時,就比較喜歡幫助年輕球員,他們不理解的時候,或者說做錯時,就會提醒他們,下來一起交流。
  • 上海大學副校長:中國的大學生一代不如一代(圖)
    觀點擷英>>>  讓年輕人跳出我們的框框  上海大學副校長周哲瑋:在我們中國的大學,大家常說一代不如一代,對這一代的學生評價不高。在上海大學,有個非常有名的人郭敬明,上海大學專門為郭敬明的作品開過一個研討會,對我的啟發非常大,當時我們文學院的院長說郭敬明的小說代表玩著變形金剛,看著阿童木長大的一代年輕人的內心世界,這些小說我們這一輩人是看不懂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包括校長們想把這一代的年輕人,用我們的模式來培養,想把我們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但他們生長的環境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我認為大學的責任,第一步不要毀滅學生的創造性
  • 柯建銘批國民黨一代不如一代,盧秀燕回應:堅決捍衛臺中市民食安
    國民黨「立委」以丟擲豬皮與內臟杯葛議事,引起民進黨團立法機構總召柯建銘不滿表示,這是史上最荒謬的一刻,「在野黨竟然一代不如一代」。臺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受訪時說,「我們身為市長、從政人物,一定要替臺中市民發聲,我們反對開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一定要努力維護臺中市民的健康跟食安的風險。」
  • 臺灣健保一代不如一代?
    但一代健保的保費收取方式飽受詬病,因採取就源扣繳,薪資所得幾乎分文難逃,但富人坐擁的資本利得等幾乎完全豁免,形成薪資所得者反而為富人繳納醫療費用的不公平現象。  這樣的畸形收費方式在一代健保設計時未考慮如何消除、改正,正是第一代設計者難辭其咎的過失。
  • 記不住東西、笨手笨腳,你的孩子可能是感統失調了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行為,很有可能是他「感統失調」了。孩子的一生都在參與「感覺統合」,先天或後天環境的影響,使孩子無法避免出現感統失調,因此如果父母能夠了解一些感統方面的育兒知識,那麼就可以面對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狀況或降低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程度。
  • 把華語歌壇拿出來暴曬:翻唱抄襲、流量肆虐,一代不如一代!
    即便如今內地歌壇強大到被別人抄襲,但仍然不能改變我們原創輸出能力弱的事實。 華語歌壇向來不缺好的詞作者,黃霑、莊奴、林夕、黃偉文、方文山,「詞神」一代接一代,他們的詞作也為人津津樂道。但是作曲和編曲普遍被看低,這也是華語歌壇的一大沉痾。 音樂本質上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先有曲後有詞,作曲能力不足的歌壇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一定會面臨發展的瓶頸的。
  • 孩子為什麼會假性自閉?| 感統科普
    感統科普>不過度代勞、不過度限制、充分的互動、給予豐富多元的感官刺激,幫助孩子達到愛滿足、能量充足、感覺經驗良好的身心發展狀態,孩子自然會陽光、快樂地成長。由此可見,孩子所能攝取的環境營養,遠遠沒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時間一長,孩子的成長自然就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孩子的這種突然「停止長大」,如果能提早發現進行調整,就能有機會繼續長回來,否則,時間久了,調整起來很難,嚴重的真的就會自我封閉了。
  • 感覺統合對人一生發展的影響 | 感統科普
    感統科普 02 身為父母更需要好的感統狀態 心中有愛,代表孩子所感受到的愛是滿足的,也代表孩子有愛人的能力,也有愛人的熱情,您的感情,孩子會有感覺。
  • 《後浪》時代塑造了我們,我們創造了世界,一代只能比一代厲害!
    作為青壯年的一代,80、90甚至00後,更是感到每一句話都說到心坎中去,曾幾何時,每逢說到90後,就被說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自私,他們驕傲,他們就是家中的「小霸王」和「小公主」。現如今,00後也被人調侃,沉迷二次元的一代,嬌生慣養,心理脆弱。
  • 相比設計師一代不如一代的國家,希臘珠寶與服裝設計師卻人才輩出
    但師傅和徒弟的水平,必然會有一些偏差,所以有時就連不混時尚圈的網友,都隱約感覺到歐洲一些品牌的設計,在掌舵人去世後,缺乏足以改變世界服飾歷史的創新,是一代不如一代,反倒是國土面積比較小,製作工藝歷史悠久的國家,誕生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新銳設計師,以及高定設計品牌,比如黎巴嫩,再比如希臘。
  • 看到第四代紫薇,網友:一代不如一代!
    因此不少網友也是吐槽,這扮演紫薇的演員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看上去一點靈氣都沒有。雖然祝褚丹看上去真的很美,但是紫薇卻屬於那種小家碧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而祝褚丹出演俠女的類型還比較合適。估計這次出演紫薇這個角色,對她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嗎?——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一屆又一屆的比賽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原標題:一屆又一屆的比賽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圖片說明:沃爾夫斯足球俱樂部隊的小球員在比賽中 圖TP圖片說明:掃一掃添加新民體育微信公眾帳號  一屆又一屆的比賽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新民晚報杯暑期中學生足球賽傳遞正能量  新民晚報杯暑期中學生足球賽如火如荼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