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瘋漲」的Pluralsight,其背後有著怎樣的隱憂陷阱?

2020-12-12 美股研究社

摘要

Pluralsight的股價在去年12月大幅下跌後,在2019年實現了50%的強勁反彈,該公司最近發布的第一季度業績更是突顯了這一點。

收入增長保持在40%左右,公司19財年的低端預測現在超過了第3季度發布時向投資者傳達的高端預測。

Pluralsight的billings與收入增長保持同步,這表明增速放緩並非近期的風險。

自由現金流第一季度也出現正增長。

儘管基本面強勁,Pluralsight兩位數的預期營收估值可能已在近期達到峰值。

Pluralsight (PS)在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因估值過高(以及最近許多高增長的ipo)被罰下之後,該公司股價在2019年迄今強勁反彈,較上年同期上漲逾50%。去年,Pluralsight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上市。該公司在增長方面繼續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業績。分析師們也開始看好該股,理由是該公司驚人的增長速度和似乎完全開放的競爭格局。

現在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Pluralsight是否還有進一步的上行空間?自從Pluralsight首次公開募股以來,我一直在看多和看空該公司的立場之間搖擺,主要取決於該股目前的估值。去年年底,當該股跌至20美元的低點(接近其最初的IPO價格)時,我認為這是一次強勁的買入,但在我看來,隨著Pluralsight現在迅速回到歷史高點,投資者最好保持謹慎。

首先,我不太相信Pluralsight的故事。該公司專注於專門針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員工發展——儘管這是一個巨大的利基市場,但我很難相信Pluralsight的TAM真的像它聲稱的那樣有340億美元。

圖1 Pluralsight TAM

Pluralsight聲稱,技術技能差距正在擴大,需要適當的工具和程序,使這些工人達到標準。這是千真萬確的。但在我看來,Pluralsight作為技術培訓項目利基供應商的聲譽並沒有給它帶來多少優勢。其他公司,如Cornerstone OnDemand (CSOD),最終可以將相同的內容添加到他們的材料庫中。Pluralsight的市場機會也很可能被Workday (WDAY)等大型HCM平臺所蠶食,它們正在尋找新的增長來源,因為核心HCM (payroll, people management, directory)產品已經達到飽和點。

目前,Pluralsight的增長速度是巨大的,其billings 的增長表明,還有大量的收入在醞釀中。但在某一時刻,這些增長率將會下降。Pluralsight目前的增長計劃沒有任何真正原創的東西——它只是想把產品供應、地理範圍和交叉銷售擴展到現有客戶,就像現有的其他SaaS公司一樣。目前還不清楚競爭加劇會如何影響公司的增長。

圖2 Pluralsight增長戰略

估值的限制因素

我的意圖不是要告訴大家,未來對於Pluralsight的前景是嚴峻的。根據最近的趨勢,Pluralsight的基本面已經超出了圖表。相反,我的主張是,有一些風險因素即將出現——Pluralsight的TAM和未來的競爭壓力可能會對短期增長構成壓力——而Pluralsight目前的全面估值可能沒有考慮到這些風險。

像Pluralsight這樣的利基軟體供應商常常通過併購獲得最大的股東回報。我將使用像Apptio (APTI)這樣的公司作為合理的比較——該公司專門為IT部門提供了支出管理工具;Pluralsight非常類似地將培訓工具集中在IT員工身上。去年11月,Apptio最終被著名的成長型科技投資者Vista Equity Partners以約50%的溢價收購,收購總價為20億美元。

在我看來,Pluralsight目前的估值過高,收購的可能性更小。Pluralsight的市值為47.6億美元,按該公司預設的每股34美元中間價計算。扣除公司資產負債表上7.366億美元現金和4.812億美元近期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後,我們的企業價值為45億美元。

讓我們來對比Pluralsight對2019年的最新展望:

圖3 Pluralsight指導更新

根據Pluralsight 19財年指引區間4.15億美元的中點,Pluralsight目前的EV/ 19財年營收高達14.3倍。這使得Pluralsight與軟體行業中一些最昂貴的名字並列:

我們很難理解Pluralsight的估值能有意義地超過目前約15倍的遠期市盈率。毫無疑問,Pluralsight的基本進展是驚人的——把它的指引放在背景下來看,Pluralsight在第三季度財報中首次公布了19財年的指引,該公司的高端收入達到3.1億美元。現在,其指導區間的低端3.12億美元已經超過了此前的預測。

Pluralsight對期望管理並不陌生,這是SaaS行業大多數同行採用的經典策略。如果在第二或第三季度末,Pluralsight的指引再次超越當前區間的高端,我不會感到意外。不過,我認為,在收入倍數達到兩位數的情況下,這種保守主義已經根深蒂固。對於現在以多元化視角評估頭寸的投資者來說,下行風險大於上行風險。我認為Pluralsight的EV/ 19財年營收不超過12倍,意味著目標價為29美元,較當前水平下跌16%。

第一季度亮點

話雖如此,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認識到Pluralsight在最近發布的季度財報中所顯示的優勢。收益匯總如下:

圖4 Pluralsight 1Q19結果

營收同比增長40%,至6,960萬美元,較華爾街6,830萬美元(同比增長38%)的預期高出兩個百分點。與去年第四季度42%的年增長率相比,該公司幾乎沒有出現任何減速。

更重要的是,Pluralsight 7,790萬美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1%。因為billings代表了對現有收入管道的12個月的看法,比林斯增長率超過收入增長率通常是潛在加速的信號。

圖5 Pluralsight 1Q19 billings

值得注意的是,Pluralsight最近宣布收購GitPrime並不影響其當前的增長率,也不會對19財年的增長率做出實質性貢獻(換句話說,Pluralsight的19財年指引是一個有機的預測)。管理層預計,到2020年,GitPrime只會為Pluralsight的billings增長率貢獻5個百分點。

不過,或許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Pluralsight本季度的FCF業績為正值。儘管與Dropbox (DBX)等更成熟的軟體初創公司相比,Pluralsight本季度約200萬美元的自由現金流仍然微不足道,但與Pluralsight去年第四季度1300萬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圖6 Pluralsight 1Q19自由現金流量

該公司每股盈利預估為- 0.07美元,較華爾街普遍預期的- 0.09美元高出0.02美元,主要受毛利率上升以及銷售和營銷支出槓桿率提高的推動。

最終的想法

雖然Pluralsight顯然有很大的短期動力,但我認為該股目前約14倍的預期市盈率已經抓住了很多機會。鑑於該股正朝著幾乎每隻SaaS股票的歷史高位徘徊,我將開始更多地關注可能的風險,而不是近期的強勢。

對這支股票保持謹慎,鎖定收益,等待一個更好的價格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pluralsight3600萬美元收購code school,繼續擴大IT培訓版圖
    pluralsight3600萬美元收購code school,繼續擴大IT培訓版圖 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 IT教育公司Pluralsight上市,「大魚吃小魚」模式成功了
    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網際網路教育企業 Pluralsight 公開其 IPO 定價為15美元,這個數字高於之前預計的12-14美元範圍,同時公司計劃在次日上午公開上市前籌集3.57億美元。Pluralsight 的主要業務是提供軟體開發課程,它提供的在線教育類別涵蓋了多種商業技能,包括網絡安全,大數據平臺,架構與構建,製造與設計、項目管理、avaScript、HTML/CSS、iOS 以及Git等。針對用戶群體則是那些希望通過學習新技能來提升其職業生涯高度的公司職員。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同時支持2B與2C的訪問模式。
  • Pluralsight 終上市,WeWork 進軍 K12 領域
    上一周,我被許多矽谷的 VC和創業者們刷了刷Linkedin 的「朋友圈」,大家都紛紛在轉發 Plursalsight 的上市消息。很巧的是,這周我又來到猶他州休假,蘋果店的小哥都興奮地告訴我有一家猶他州的教育科技企業這周上市,不得不感慨 Plursalsight 這家公司的影響力。Plursalsight也用股價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以及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
  • 臺灣實驗學校量產背後,凸顯哪些教育隱憂?
    臺灣地區「實驗教育法」的大幅開放,快速打破臺灣地區教育辦學的界線,引發期待,也帶來隱憂。隱憂三:政策指導的「實驗」難長期落實公辦實驗學校好像拼業績一樣快速成長,除了熱情教育者的投入,也有積極的政策主導者指揮。但是實驗教育法開宗明義定義實驗教育的核心,必須有特定的教育理念,且這樣的教育理念,是在體制教育的框架中難被落實,所以需要實驗教育法來實踐。
  •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將以35億美元價格收購Pluralsight
    Pluralsight公司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猶他州,是一家企業技術公司,擁有大約1,700名員工。該公司專注於員工培訓和開發,包括通過Pluralsight Skills平臺在雲技術,數據科學,安全性和人工智慧(AI)等主題中創建和部署數據驅動的課程。
  • Pluralsight收購軟體培訓公司Train Simple,曾給迪士尼做培訓
    多知網7月22日消息,近日,職業IT教育在線學習平臺Pluralsight宣布收購Adobe系列軟體的視頻培訓公司Train Simple,具體收購價格並未透露。此次收購Train Simple為Pluralsight學習平臺提供了超過1200多集課程,內容涵蓋全部Adobe創意雲系列及其他Adobe技術。  Pluralsight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Aaron Skonnard表示:「現有技術可能很快就會過時,且由於許多企業和專業人士的工作依賴著Adobe系列軟體,我們有必要站在行業的前沿。
  • IT教育初創企業Pluralsight以3600萬美元價格收購Code School
    因此,IT在線教育公司Pluralsight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收購小型公司來完善職業IT教育培訓完整生態鏈。今天該公司宣布以3600萬美元收購另一家提供開發教學視頻和實訓的初創企業Code School。Code School由Gregg Pollack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奧蘭多。
  • 斥資35億美元,私募股權公司Vista擬收購IT培訓公司Pluralsight
    斥資35億美元,私募股權公司Vista擬收購IT培訓公司Pluralsight 作者:阿宅 發布時間:
  • 網龍1.37億收購Edmodo,Pluralsight籌備IPO
    這個星期一共有 4 家公司公布了自己的投融資消息,我相信如果沒有網龍收購 Edmodo 的話,《矽谷周報》這周的頭條應該會給到 Pluralsight,這家位於有他州的教育獨角獸,幾乎每年都有 IPO 的傳聞。
  • 鬥魚虎牙財報亮眼 遊戲直播背後的狂歡與隱憂
    同為遊戲直播平臺的虎牙,在5月20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虎牙總營收24.12億元,同比增長47.8%,淨利潤為1.712億元,去年同期為6350萬元,同比增長169.8%。
  • 上海機場:確定性生意背後的短期隱憂,是機會還是陷阱?
    2004年1月上海機場與母公司通過資產置換,其資產由虹橋機場變更為浦東機場,自此轉為經營管理浦東機場。從上海機場最近幾年的收入結構可以看到其航空性收入佔比43%,非航空性收入佔比57%。下圖為連續5年收入結構表。
  • 公務員報考熱背後的「劣勝優汰」隱憂
    我總擔心,公務員報考熱背後存在「劣勝優汰」的隱憂。   「劣勝優汰」的隱患,其實從公務員報考熱一出現就埋下了伏筆。這倒不是說公務員在選拔過程中存在多少貓膩。應當承認,隨著公務員報考機制面向全社會公開招錄、不符合學歷、年齡等「硬槓槓」就埋不過門檻、以及筆試和面試在內的綜合考評,都讓公務員報考存在人為作弊乃至操縱的空間越來越小。
  • 美國IT培訓公司Pluralsight擬上市,曾位列美國教育公司融資額TOP10
    4月3日消息,據海外媒體報導,美國IT職業培訓公司Pluralsight已提交了IPO上市申請。對於長期關注美國猶他州科技行業發展的人來說,Pluralsight的上市並不讓他們感到驚訝,多年來,Pluralsight一直都是一個處於發展上升期且穩定的公司。
  • Plural Nouns
    /balloons, carton/cartons and many, many othersEnds with 'ex'Change final 'ex' to 'ices'vertex/vertices, vortex/vorticescomplex/complexes, index/indexes or indicesUnchangingSingular and plural
  • 「試客經濟」:「免費午餐」背後有隱憂
    新華網上海8月6日電 題:「試客經濟」:「免費午餐」背後有隱憂     新華社記者潘清     試用最新潮的化妝品和小家電,試玩最新款的網路遊戲,試嘗即將面市的食品和飲料……伴隨著「試客」家族的日益龐大,「試客經濟」正在悄然升溫
  • 臺灣人看大陸:一胎化背後的隱憂
    中國臺灣網4月16日消息 臺灣《旺報》16日刊發臺北市Yatsen Chang投稿文章,文章認為,大陸一胎化造成很多6個大人供養一個小孩的家庭,表面看似一幅很美的天倫畫像,但背後卻深藏隱憂和社會問題。
  • 「外送員之死」揭臺灣外賣產業擴張背後隱憂
    「外送員之死」正揭開臺灣外賣(臺灣稱「外送」)產業迅速擴張背後的隱憂。10月15日,臺北街頭的餐飲外送員。本月10日以來,已有兩名外送員因交通意外死亡,引發輿論關注。「外送員之死」正揭開臺灣外賣(臺灣稱「外送」)產業迅速擴張背後的隱憂。
  • 「張小泉」謀求上市:業績藏隱憂、突擊分紅被疑「剪刀手」圈錢
    日前,快四百歲的老字號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小泉」)準備衝刺創業板,一旦成功上市,其將成為A股市場上「剪刀第一股」。老字號借道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無可厚非,但《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張小泉財務狀況優良,帳面擁有1.53億元貨幣資金,無長短期有息借款,卻趕在上市前突擊分紅3510萬。
  • 警惕大學生網貸推廣背後的陷阱
    幫同學「衝業績」順帶拿提成?  警惕大學生「網貸推廣」背後的詐騙陷阱  網絡刷單日入百金,躺在床上就能賺錢?各類刷單廣告充斥校園,緊抓在校生的需求,打著零成本兼職賺錢的噱頭,實則背後風險重重。在江蘇太倉市人民檢察院近日辦理的一起校園詐騙案中,犯罪嫌疑人以有償幫忙「衝業績」為由,誘使多名同學進行網絡貸款並實施詐騙。  2018年6月,蘇州某高職院校在讀大學生徐強(化名)接到同學李磊(化名)的「求助」電話,李磊稱在南京找了份網絡貸款推廣的工作,每月有業績指標需要完成,希望徐強幫忙貸一筆款。貸出的錢無需本人償還,同時還會有10%的「提成」可以拿。
  • 博實自動化獨立性面臨考驗 外協加工存業績隱憂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博實自動化存在應收帳款佔比大,存貨加速增長等財務風險,外協加工方式為業績穩定性增加了風險,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密切關聯為其獨立性蒙上一層陰影。該公司面臨財務營運危機,其持續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令人擔憂。外協加工方式 存業績隱憂招股書書顯示,博實自動化報告期內,公司外協加工支出分別為6,471.40萬元、11,714.43萬元和13,641.61萬元,約佔公司全部加工(包括自行加工和外協加工)成本的80%。截至2011年末,公司擁有70餘家外協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