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導,河南禹州的李女士在一個多月內發現,
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眼睛裡不斷冒出小紙片。
家人帶她多次到醫院就診,醫生從她眼裡取出的小紙片多達幾十張。
目前仍無法確定還有多少張紙片殘留在眼睛裡,但該女童視力嚴重下降。經調查,這些紙片是被三名同校男同學強行塞入眼睛中的。該校校長回應時,承認了此事,但稱這是「小孩子間的玩鬧,沒有惡意」。
都知道眼睛裡揉不得沙子,更何況是幾十張紙片在眼睛裡,小女孩承受的痛苦無法想像。女孩母親流著淚控訴「每一次出一塊(紙片)之後,真的跟挖我心一樣」,其氣憤情緒可以想見。
但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面對這樣的惡性事件,該校校長卻稱是「玩鬧」。把如此惡劣的行為輕描淡寫為「鬧著玩」,心未免「太大」。
把校園欺凌描述為「玩鬧」,就是對惡的最大放縱。
2019年9月16日,廣西某中學的課間休息時間,一名男生被同學從四樓扔下,多臟器嚴重受損,被送進重症監護室治療。
隨著信息技術與移動通訊技術的進步,一種新的欺凌形式——網絡欺凌——出現了。在青少年中盛行的即時通訊軟體中往往具有群組功能,群組可嚴格控制組內成員構成,群組之間有十分明確的邊界和信息壁壘、組外成員完全被隔絕於組內成員間的交流之外。因此,現實世界中的關係欺凌和言語欺凌在網絡世界中得到了延伸。
2015年,一名日本女初中生加入了班上的LINE群組(類似微信群),而群組中其他19名成員對她發出的訊息都不回復。後來19名同學開闢了不含該女生的新群組、並在其中發表詆毀該女生的言論。最終,該女生因抵受不住壓力而自殺身亡。
韓國學生常使用Kakao Talk軟體進行在線交流,此軟體也是韓國校園欺凌的主要載體。一些學生會在班級的聊天群組中針對個別同學進行辱罵,甚至被辱罵者退出群組後,會被拉入群組繼續受辱罵和欺凌。也有的學生被孤立,在申請加入群組時遭拒絕。學生們甚至將Kakao Talk聊天軟體稱作「Kakao Talk監獄」。據韓國YTN電視臺報導,仁川市一名17歲的女高中生因不堪同學的羞辱和孤立而跳樓自殺。
根據澎湃新聞:12日,小花家屬與學校籤署賠償協議,學校承擔10%責任。學校、小花家屬、塞紙男孩等商量的責任劃分是,學校承擔10%責任,塞紙男孩家長承擔50%責任,摁胳膊、腿的兩名男孩家長各承擔20%責任。
小花眼睛紅腫。李女士 供圖
14日22時34分,小花眼睛還是紅腫。當天去醫院檢查後,醫生開了消炎藥,囑咐好好觀察。
針對協議具體內容、賠償是否到位以及其他涉事家屬是否道歉等還沒有得到具體答覆。
現實生活中,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據最高檢今年5月發布的數據,2018年以來,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校園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訴5750人。而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不少遭受欺凌的孩子選擇了沉默。
校園欺凌之所以出現,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規範不健全、懲戒機制震懾力不夠的原因,也有缺乏引導、防範不力、管理失當等原因。在一些學校,欺凌現象要麼被當作正常打鬧而不被重視,要麼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凡此種種,都在無形中助長了校園「霸王」的氣焰,加大了治理的難度。也正因如此,影片中陳念那句「誰能幫我」的痛切反問,才會格外觸動人心、發人深省。
學校欺凌現象,多發生在校園,卻不只是校園問題;以暴力為主要表現形式,卻又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治理校園欺凌,是一項各方參與、共同發力的系統工程。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各盡其力,每一個「少年的你」才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版權聲明
部分文章和圖片經由多次轉載而無法查明作者和出處,如果您是文章或圖片的原創作者請聯繫我們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早教人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