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中同學來說,寫作文是一項十分折磨人的作業,有時候絞盡腦汁,就為了把那一個個小方格填滿,每次為了寫到800字都煞費苦心。
翻開小同學的作文簿,平均媽媽生病18次,爸爸出車禍6次,哥哥被狗咬12次,大掃除被表揚20次,給孕婦讓座9次,自己扶老奶奶過馬路17次,也不知道為什麼同學們總能遇到腿腳不便過馬路的老太太,為什麼長大以後我們遇到的都是健步如飛的呢?看來孩子們還不懂世道艱險吶。
其實這也不怪同學,初中的作文命題大多數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不像高中多是議論文形式可以自由發揮。《難忘的一天》《我最尊敬的人》《最xx的一件事》,生活中發生的事一般經歷過就忘了,而這類反覆出現高度重合的作文題目一出就很容易讓人沒有靈感。
由此處出現一大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作文素材
1. 生病感受母愛
相信所有同學都曾寫過自己生病媽媽焦急彰顯母愛的事例。然而有些同學明顯創作能力不強,當天恰好爸爸不在家,恰好家裡沒有藥,恰好路上攔不到車,又恰好天降大雨,於是就有了雨中媽媽深一腳淺一腳背著「我」往醫院跑,「我」伏在媽媽瘦弱的後背上,淚水與雨水混合在一起的經典場景。這種設定和影視劇裡偷聽恰好被人發現,說到身世之謎當事人恰好在門外的情節有異曲同工共之妙啊!
2. 父母職業隨需要安排
在初中生的作文裡,只有你想不到的設定,沒他們不敢寫的設定。他們的父母可以是清潔工,環衛工,小販,農民工,頂著炎炎烈日子在外面勞動,被侮辱被刁難甚至被砸到,出車禍,而自己坐在空調教室裡不好好學習體會不到父母辛苦,直到看到真相最終流下悔恨的淚水。這類作文千萬藏好了別被父母看見,不然同學們真的有「流下悔恨的淚水」的危險。
3. 自編名言名人
初中時,老師偏愛有深度有哲理的作文,也告訴同學們儘量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什麼愛迪生的「天才」論,高爾基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就不信你從來沒用過。但是隨著作文寫得多了,這類爛大街的名言已經滿足不了初中生的需求,但是新的字數多的還記不住。於是便開始自創名言,只要看似有哲理有深度的詞就給我往上套,最後的出處人名必須是xxx斯基,xxx裡德這類十來個字的名字,看起來又高大上又滿足了湊字需要,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還有許多初中生寫作文管用的套路比如引用名言,羅列事例,輕輕鬆鬆寫滿一張紙萬事大吉,其實對於學生的這些小套路,老師早就瞭然於胸,哪個班四十個學生一年裡一共遇到十來個迷路老爺爺?更何況老師也是從這時候過來的,只是看透不說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