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俗語——殺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的意思是:殺雞哪裡要用得上宰牛的刀。比喻幹小事不必用大人才或不必小題大做。焉:哪裡。
-
《論語》陽貨篇中的陽貨是什麼意思?陽貨篇講了什麼?
其實啊,《論語》的命名是十分隨意的,基本上就是每篇開頭的兩個字或者三個字,例如學而篇,就是根據「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頭兩個字命名,那麼陽貨的命名方式也是如此啦~那麼陽貨到底是什麼呢?陽貨其實是一個人啦~陽貨,名虎,字貨,是春秋時魯國人。陽貨原是魯國大夫季平子的臣子,季平子死後,陽貨專權管理魯國的政事了。
-
趣味英語:「殺雞用牛刀」用英語你會說嗎?
成語「殺雞焉用牛刀」出自《論語·陽貨》,又見於《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講的是春秋末期的故事。孔子到其學生言偃做縣官的魯國武城縣遊玩,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說:「治理武城這個小地方,根本用不著禮樂。比如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大刀(原文是「割雞焉用牛刀」)!」
-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原文及翻譯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之武城①,聞弦歌②之聲。夫子莞爾③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遊回答說:「以前我曾聽先生說過,『君子學習了禮樂就會愛護他人,老百姓學習了禮樂就容易治理。』」孔子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只是同他開個玩笑罷了。」 「解讀」:「割雞焉用牛刀」的對象有兩種解釋。一認為是針對子遊以樂治武城這件事,另一種看法則認為針對的是子遊大才治小邑這件事。
-
爆笑校園:殺雞焉用牛刀,呆頭:「削鉛筆焉用鍘刀」!
爆笑校園:殺雞焉用牛刀,呆頭:「削鉛筆焉用鍘刀」!這天,平時不怎麼喜歡學習的呆頭突然問劉老師學習上的問題,呆頭問劉老師「殺雞用牛刀」是什麼意思,劉老師想著平時不喜歡學習的呆頭今天居然會主動問問題,稀奇啊!
-
《論語》全文之陽貨第十七
論語17.1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5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
殺雞都用牛刀,就是對資源的浪費
古語云:殺雞焉用牛刀?據媒體報導,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幾日來,此事引發網友對「非全日制」學歷的熱議。就好像之前媒體報導國內某一線城市招聘帶編制的環衛工人,盡然清一色的研究生報名,如果這種現象是研究生本人的選擇還可以理解,畢竟人各有志,但如果是要求這些人必須得研究生學歷才能報考,就有點用牛刀殺雞的意思。同理,內蒙古這一網友兩次應聘教師被拒,是用人單位單純追求學歷上的出彩而拒絕,還是其本人並未適合這份工作呢?
-
小程式設計師殺雞也能用牛刀
雖然最後實驗也成功ship了,但自己一直都不滿意,試著修改模型,可惜沒有質的飛躍。直到最近我開始花大量時間研究Deep Learning,讀了Google如何用RNN做機器翻譯和最新的進展,突然想到,既然RNN能解決上十萬單詞量,單句超過50個詞的機器翻譯問題,那為什麼不用來解決只有幾十個字母的spell correction問題呢?
-
14歲瞿佑,詩詠殺雞驚貴客
14歲瞿佑,詩詠殺雞驚貴客明朝初年的文學家瞿佑,字宗吉,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和詩書結了緣:愛讀愛寫,讀得多而熟,寫得快而好。自是範張情義重,割烹何必用牛刀。這也是他14歲那年的作品。有關它的寫作情景,已成為一段詩苑佳話。一天,錢塘人張彥復(福建做官)趁回鄉探親之機來拜訪老友—一瞿佑的父親。在瞿家的客廳裡,主客久別重逢,激動不已。揖讓坐定之後,便暢敘起來。
-
「最字罰款」,殺雞別用宰牛刀
具體來說,就是不該殺雞的時候用宰牛的刀子。這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使用「最」字的商家不可能就這一家,這是因為使用「最」字已經成為商家的習慣了。很多大超市、大企業、大商家都在使用「最」字。這個時候,有關部門需要做的不是「殺雞儆猴」,而是要「殺猴敬雞」。如果,監管部門查處的第一例「最字罰款」是針對當地一家大型企業的,估計輿論就不會如此這般了。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十七篇《陽貨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陽貨篇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
論語陽貨第十七17.5原文及翻譯
論語陽貨第十七17.5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公山弗擾①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③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孔子說:「召用我的人,豈能是平白無故地徵召我?如果有人能真正地任用我,我將使周朝的禮儀道德重新復興起來。」 「解讀」:公山弗擾和陽虎一樣是季氏的家臣,後來一同背叛季氏。為什麼孔子避陽虎而就公山弗擾,歷史的具體情節已不得而知,但孔子終身為其政治理想奔波不倦卻是鐵錚錚的事實。
-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0原文及翻譯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0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孺悲①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以上就是陽貨第十七17.20的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
《論語》中的成語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29、司馬牛之嘆: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30、飽食終日: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4原文及翻譯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4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貢曰:「君子亦有惡①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②而訕③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④者。」曰:「賜也亦有惡乎?」以上就是陽貨第十七17.24的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
〖善美聲音〗第48期 浸潤論語 收穫成長 子張第十九 尚官子墨
是以君子惡(wù)居下流,天下之惡(è)皆歸焉。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gēng)也,人皆仰之。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
逾7萬研究生送外賣,是「工作不分貴賤」還是「殺雞用牛刀」?
有網友說:研究生送外賣,簡直就是殺雞用牛刀——儘管我贊同「工作不分高低貴賤」,但我也認為「牛刀固然可以殺雞,牛刀固然可以殺雞,但只能偶爾,不要一直。我也知道時下找工作不是嘴巴上說的那麼容易,畢竟「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但我還是希望不同層次人才都能讓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不浪費!您怎麼看待7萬研究生從事外賣工作呢?
-
殺雞焉用牛刀?大材豈堪小用?
大臣,在中國傳統裡,是一個大字眼、一個莊嚴字眼,從《周禮》到《禮記》、從《論語》到《莊子》、從《管子》到《荀子》,等等書裡,我們都可看到大臣的字眼。大臣雖然是一種官吏,但它的抽象含義,卻豐富得很。在中國政治人物中,大家很講究的一個自勉條件,就是要有「大臣之體」。「大臣之體」的條件很多,諸如主敬、盛德、清介、雍容、識大體等等,都屬之。
-
看看數學之父華羅庚的方法,用牛刀殺雞!
然後,我們將打動原理應用在行列式求解中,用打洞原理這把牛刀來殺行列式這隻雞。註:文中的符號DetA表示矩陣A的行列式。(這是小編的習慣,也是數學規範寫法。)(2)當矩陣D可逆時(即Det≠0),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用矩陣D幹掉矩陣B,就可以得到答案了。(請讀者們思考自己證明)。那又為什麼要稱之為打洞原理呢?
-
讀懂這些成語,就理解了《論語》
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23. 惡衣惡食 解釋:惡: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儉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