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花巷粽香起,又是一年端午時。」每到端午節,人們不由得就會想到屈原。屈原是中國第一位被全球共同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廉潔倡導者,也是為官的楷模。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的修身勵志、廉潔清明的為官之德,十分必要。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廉潔」一詞最早就出現於屈原的作品中。《楚辭》有云:「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卜居》則云:「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不受曰廉,不汙曰潔」,其意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汙,就是廉潔。之後,該詞一直沿用至今,其內涵也由個人的修養逐漸變成對執政者的道德要求,現在已演變成了一種社會價值取向和法律準則。源於紀念屈原的端午節,蘊含著深刻的廉潔思想,對於我們黨員幹部來說,就是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切實增強廉潔從政的歷史認同感,多看屈原故事、多讀屈原名句,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原廉政文化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屈原的廉潔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自覺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
「清正廉潔」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時期好幹部必須具備的五項標準之一,是黨員領導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和為政之要。廣大黨員幹部還要體悟屈原人格魅力,增強廉潔從政意識,爭做行廉志潔黨員。在屈原的人格精神中,最值得黨員幹部學習的當是他的廉政觀與修身觀,其剛正不阿、潔身自好,恰是時下的官員們需要的品德;其堅定信仰、毫不動搖,正是當下的人們應有的忠誠;其憂國憂民、心繫家國,正是時下的人們應具有的擔當。「以史鑑政、以史修身」,想屈原思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好幹部標準嚴於律己,毫不動搖堅持「忠誠、乾淨、擔當」。
每臨端午等佳節,全國各地都會發出廉政通知,嚴防節日期間「四風」問題反彈,既體現我黨對黨員幹部的嚴管與厚愛,也反映出黨員幹部廉潔過節不僅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更具有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對於黨員幹部而言,每逢過節都是對自身黨性修養、廉潔清正的一次考驗。黨員幹部如果在小事小節上「失守」,那麼就很難在大事上守得住。所謂「心中有戒」,就是要求黨員幹部拒絕「人情外衣」下的誘惑,始終保持清廉。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學習屈原廉潔思想,更重要要學習他那種不因蠅頭小利喪失名聲氣節的精氣神,馳而不息地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勇於在歪風邪氣面前不退縮,在困難矛盾面前不低頭,自覺淨化「圈子」、看淡「位子」、不圖「票子」,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以清白為人的正氣、一往無前的勇氣,以披荊斬棘的銳氣,努力為人民群眾謀幸福!
一生清才能一身輕,一身廉才能一生賢。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清廉是對黨和人民的最好交待,也是對自己的最好愛護。保持幹部隊伍的清正廉潔,是我們黨經受住執政考驗、贏得人民群眾擁護的重要保證。黨員幹部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經常面臨著各種誘惑和考驗,只有始終保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促使各項事業健康蓬勃發展。
稿源:荊楚網
作者:聶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