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屈原紀念館:清明紀念屈原 弘揚愛國精神「視頻」

2020-12-13 今日唐山

清明節到來之際,唐山屈原紀念館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紀念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精神。來看記者劉暢、李西南的報導。

散居在遵化、開平、興隆、古冶等地的屈原後裔和社會各界群眾肅立於屈原銅像前,敬獻花籃,向愛國詩人屈原表示敬意。

自2016年5月9日唐山屈原紀念館對社會免費開放以來,每年都會吸引5萬多人參觀。

作為長江以北第一座屈原紀念館,這裡已經成為唐山乃至北方民眾感悟愛國精神、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2019.4.3

相關焦點

  • 投江紀念屈原是對愛國精神的曲解
    在大聲念完這句詞後,穿著黑色漢服的賈治勇平展雙臂,面部朝下,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中……6月23日下午,四川省西昌市海河邊,41歲的賈治勇以俯身「投河」的方式,完成了他的端午節「儀式」,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用跳河的方式「紀念屈原」。
  • 傳承屈原文化 弘揚愛國精神
    傳承屈原文化   弘揚愛國精神---------東方紅小學「七一」黨員退休教師活動紀實徐輝    譚海燕6月28日,東方紅紅小學黨總支組織黨員退休教師參觀屈原故裡。每一張證書就是一份份濃濃的愛國之心,這份愛國之心必將伴隨這張證書永存。在參觀屈原故裡-屈子祠時,黨員退休教師們認真觀看了「屈原生平事跡展覽」及屈原銅像、碑廊等,大家被屈原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活動中,徐輝書記介紹到:中華民族為什麼會用一個節日來紀念屈原先生,並將這一傳統保持兩千多年呢?
  • 讓屈原的愛國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韶關市朗誦協會朋友告訴我,在端午節朗誦會上朗誦我寫的《天問》一詩,讓我回憶起在屈原故裡參觀時的點點滴滴。這首詩是我在參觀了屈子祠後有感而作的,作為一名喜歡寫詩的人,沒有到過屈子祠,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到屈子祠,到汩羅江,去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汩羅江邊吟詠《離騷》、《天問》、《九歌》,這是對屈原的最好懷念。  彈指又是端午時,湞武兩江又聞龍舟聲。
  •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重溫屈原憂國情懷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寫下《離騷》,激勵了無數愛國志士為國家獨立和民族振興殫精竭智、前赴後繼。時至今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仍廣為傳頌,鼓舞著新時代的建設者不忘初心、攻堅克難。
  •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現在我國的端午節都主要是圍繞屈原而展開的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一直都在爭奪霸權地位。而屈原身為楚國大將,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損害了貴族階級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剛正不阿,不懂變通之人。所以無意中得罪了很多權貴。所以去年的主張就受到了很多守舊貴族勢力的反對。
  • 屈原:愛國精神 批判精神
    以屈原之才幹,不難另謀出路;他也確實考慮過「遠逝以自疏」。然而當他託言「上下求索」、四方神遊之時,「忽臨晚夫舊鄉」,那積澱於胸中的愛國情慷千絲萬縷縛住了他,使之「蜷局顧而不行」。他寧肯以身殉國,也不願離開父母之邦。如此深沉執著的愛國感情,何等堅貞、純潔!然而應該指出,屈原的愛國是與忠君連在一起的。在詩人心目中,君國一體,密不可分。忠君與愛國是二而一的。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可厚非。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地評線」東湖評論:體悟屈原精神,重塑廉政官德
    每到端午節,人們不由得就會想到屈原。屈原是中國第一位被全球共同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廉潔倡導者,也是為官的楷模。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的修身勵志、廉潔清明的為官之德,十分必要。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廉潔」一詞最早就出現於屈原的作品中。《楚辭》有云:「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 端午節並非是紀念屈原的
    不過作為北方人的我,只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大家比較認可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著名愛國詩人,浪漫主義詩篇的奠基者。公元前278年,由於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屈原在極度絕望,悲傷,憤恨的情況下投江自殺,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5月5日,後人為了紀念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了端午節。但是關於端午節是不是因為紀念屈原而設立,後人也一直爭論不休。
  • 國慶節手抄報:關於屈原的愛國事跡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而且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
  •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擔任左徒之後,決心把楚國治理好。他提出的改革政治,任用賢能,立法圖強,聯齊抗秦等一系列主張,曾一度得到楚懷王的支持。但好景不長,代表舊貴族利益的公子子蘭和姦臣靳(jìn)尚都起來反對他,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挑撥(bō)屈原與懷王的關係,楚懷王偏聽偏信,把屈原降為大夫,開始疏遠他。後來,屈原又作了很多努力,希望能夠繼續改革,壯大國力,但都被公子子蘭和靳尚等人破壞了。
  • 端午時節,畫家告訴你為什麼我們要紀念屈原?
    原標題:【雅昌專稿】端午時節,畫家告訴你為什麼我們要紀念屈原? 還是都該或者都不該弘揚?   於個人而言,漁夫的無疑可以讓生活更加幸福;但於國家而言,屈原的選擇則可以讓民族之魂永駐。   所以,在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百姓們紛紛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以免魚龍蝦蟹啃咬屈大夫的身體。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以藥暈蛟龍水獸。
  • 屈原,愛國詩人,了解其愛國情懷!
    屈原是我國的最早的愛國詩人,是戰國末期地地道道的楚國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有錢的家庭裡,聰明伶俐,年輕時期飽讀詩書為他後來成為大詩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戰國時代,年輕的屈原就寫出來了《離騷》,《天向》等不朽的愛國詩篇,文章生動的闡述了當時時代的變化,也謳歌了以屈原為代表的一代愛國詩人高尚情懷。
  • 秋瑾與屈原一樣具有愛國熱情,堪稱千古同調!
    秋瑾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女詩人,其詩詞以一種英風俠氣震人心魄,感人至深。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離騷》《九章》等作品感天地、泣鬼神,至今仍有不朽的藝術魅力。秋瑾與屈原皆以偉大的愛國情感和獻身精神而留名青史。
  • 古代史:愛國詩人——屈原
    你還記得去屈原嗎?他的《離騷》千古流傳,至今還在我們的高考必背上面,但你了解屈原這個人嗎?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走近屈原,希望你們喜歡。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它講的是一位愛國詩人的遭遇,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高尚品質和情操。這位詩人就是屈原。
  • 永恆的、偉大的屈原
    屈原自幼就喜歡讀書,雖然其為貴族出身,但是屈原自幼在民眾中成長,所以屈原非常同情普通平民的生活,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公元前321年屈原巧妙的利用戰術,機智的帶領平裡的百姓擊退秦軍,展現了他的非凡才能。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
  • 男子連續4年模仿屈原投江,口念詩詞,表達對屈原的紀念
    小夥伴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屈原的精神一直被後人所學習的,在歷史記載中,他最後因為自己的國家要毀於一旦了,所以就選擇沉江以身殉國。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這天人們都會對他表哀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少有人在端午節紀念他了,只是單純地把這天當作一個普通的節日。但是卻有一位男子堅持了4年紀念屈原,不過他的紀念方法卻很讓人震驚,是直接模仿屈原投江,是真實的投,他的這一行為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熱議,有讚揚的,也有不贊同的。不過這些都對他沒有什麼影響,他一直堅持下來了!
  • 端午節,生活傳統習俗,屈原愛國精神,原創七律:端午節
    端午節2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生活的傳統習俗,端午佳節雨水充沛,人們祭奠忠臣良將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端午節4鄉村歡慶端午節的習俗仍然沒有改變,粽子、龍舟、蘆葦葉、艾草;屈原祠堂前,眾人鞠躬,以表敬佩之情。端午節5生活需要這樣愛國的儀式感,屈原精神已經深入民心,深入生活,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祭奠屈原的愛國精神,這個傳統習俗在百姓生活中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
  • 《屈原》特種郵票在屈原故裡首發(圖)
    《屈原》特種郵票紀念封 王家滿 攝中新網宜昌6月18日電 (郭曉瑩 周華山)《屈原》特種郵票首發儀式6月18日在屈原故裡湖北秭歸縣舉行,這是繼1953年、1994年之後,屈原第三次登上新中國「方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