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開學季,很多小寶寶即將離開父母的懷抱,正式開始幼兒園的生活。入園之初,爸爸媽媽最擔心的莫過於寶寶能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辰寶在三歲上幼兒園時,幾乎沒有怎麼哭鬧,很快便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在此,辰媽分享一些減輕幼兒入園焦慮的經驗,供大家借鑑。
1.提前適應環境,熟悉場景,調試寶寶的入園心情。
寶寶入園前,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到幼兒園附近去看一看,熟悉一下環境。甚至可以提前幾個月帶寶寶到幼兒園周圍去玩耍,看其他小朋友每天是怎麼上學放學的,讓寶寶對幼兒園生活有一個粗淺的概念,做到不排斥。
2.入園前帶寶寶短期旅行或者走親訪友,讓寶寶適應離開家的感覺。
寶寶從生下來到進幼兒園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裡生活的,對家有極大的安全感和依賴感。而離開家去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們可以在上幼兒園之前,帶寶寶去進行一個短期的旅行,或者去親戚朋友家裡短暫小住,讓小朋友暫時脫離家庭環境,適應不在家裡吃飯、不在家裡睡覺、不在家裡玩耍是什麼感覺。
3.教會寶寶基本的生活技能,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的開始,寶寶們在入園前,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己吃飯、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穿鞋、穿衣的技能,這樣,在集體生活中就會讓寶寶很快能跟上節奏,也不會給老師製造太多的麻煩,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寶寶,還會成為老師的小助手,自信心會爆棚。
4.進行角色扮演,教會寶寶語言表達的技巧,學會交朋友。
寶寶入園前以家庭生活為主,人際交往少,家長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小區裡、遊樂場裡面玩耍,多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在交往中,教會孩子基本的溝通技巧:「你好,我叫***,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謝謝!」「對不起,你原諒我好嗎?」「老師,我要上廁所,我要喝水」等等,甚至,還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扮演小朋友、扮演老師、扮演陌生人等等,讓寶寶學會在不同的場景和人溝通的技巧,這樣在幼兒園就比較容易交到好朋友,得到老師的喜愛。
5.陪同寶寶一起去挑選幼兒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讓他自己做選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
入園前,家長們要給孩子準備衣服、鞋子、書包、水壺、彩筆、汗巾、名字貼等幼兒用品。無論是在商場買,還是在網上購買,家長們都可以讓幼兒參與進來。讓寶寶選擇自己喜歡的用品。比如男孩喜歡飛機、汽車、恐龍等,那麼家長們就可以選擇汽車、飛機、動物等系列的用品,讓孩子們對入園充滿的期待。
6.開辦一個家庭小party,增加入園的儀式感。
家長們可以在寶寶入園前,在家裡請來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家人,一起為寶寶開辦一個入園party,這樣可以增加入園的儀式感,讓寶寶知道自己馬上就長大了,是小大人了,馬上就上學了。
7.帶寶寶和那些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如有可能可以帶寶寶和親戚家的小孩、小區裡的小孩一起玩耍,特別是和那些正在上幼兒園的小孩一起玩耍,讓小朋友給寶寶講一些幼兒園的趣事,玩一些幼兒園學會的遊戲,展示一些幼兒園的照片等。
8.和老師進行溝通,將寶寶的習性告訴老師。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都會提前給家長開家長會,那麼家長們可以利用開家長會的時機和老師進行簡單的溝通,把寶寶的生活習性,特別是一些比較特殊的習性告訴老師,讓老師心中有數。父母們也可以在幼兒園的網站上把幼兒園的環境、教室的圖片、老師的照片等給寶寶看一看,讓他們對自己的學校、教室、老師慢慢熟悉起來。
9.入園第一周,父母要多陪伴。
寶寶離開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十分缺乏安全感。在第一周時間裡,不管是送寶寶入園,還是接寶寶回家,爸爸媽媽最好親自去接送,這樣讓寶寶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在父母身邊,心裡會更踏實、安寧一些。
10.父母自己也要調試心情,做好準備。
寶寶的入園焦慮,一方面是來自於寶寶的不適應,另一方面是來自於家長的擔憂和焦慮。要減輕寶寶的入園焦慮,父母們首先自己也要做到不焦慮、少擔憂,因為孩子們是特別敏感的,父母的這種焦慮情緒會傳遞給孩子。
孩子入園,邁出的是他的一小步,也是親子關係中的一大步。最後,送臺灣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寫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圖文來源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