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親子陪伴

2020-08-28 空房子

接連幾天都是陣雨,每次下雨的時候,兒子都特別開心,非要拉著我去陽臺上看雨,家裡陽臺沒有封閉,他喜歡將他的小手伸出去,感受雨滴落在手上,然後眯著眼睛衝著我笑。

看雨的時候他總有那麼多的話和問題:

「媽媽,你看,地上都是溼漆漆的。」

「不是溼漆漆,是溼漉漉,我們說晚上不開燈,黑漆漆的,知道了嗎?」

「知道了,媽媽。你看,下面的樹葉綠綠的,樹葉在喝雨水,是不是?」

「是的,喝了雨水他們會長得更高啊,就像你一樣,每天要吃飯、喝水,一天天長大。」

「媽媽,沒有每天下雨啊,樹葉沒有每天喝水。。。」

我知道問題會一直持續下去,好奇的年紀,語言的敏感期,每天嘴巴不停,不是吃飯就是說話;小手、小腳也是,總是不停地在家跑來跑去,家裡只要他有能力夠得找的地方,都會把物件取下來一番發問「這是什麼?怎麼用啊?」

疫情之下,宅家裡的2個多月,每天的活動空間就是這個小窩。以前,兒子每天都要下樓玩幾趟,在家裡呆不住,他喜歡騎著他的平衡車穿來穿去,下坡的時候兩隻小腳離地,我跟著後面,看著前面的「小鴨子」,開心地發出「咯咯咯的笑聲」。這麼長時間沒有下去,他會在我和他的爸爸暫時疏忽他時候,湊過來嘟嚷著「我不開心,我好孤單,好無聊啊。。。」我和爸爸都會相視一笑,抱抱他,告訴他很快就可以下樓玩了。

原本是想做個計劃,每天陪伴孩子做些什麼,後來想想算了,讓他無拘無束、想做什麼、玩什麼「耐心陪伴」就是最好的計劃和準備。作息時間是規定好的,晚上10點前入睡,睡前親子閱讀、講故事半小時至一小時,一般都是我在陪伴,爸爸只會在我臨時有事出席替代。早餐前、晚餐前會看兩集動畫片,動畫片有爸爸推薦的葫蘆娃(他那個年代的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小豬佩奇,2個多月看下來好像還沒有看完,每次我瞟幾眼的時候發覺情節都不一樣。兒子每次看完動畫片都自己去關電視,這點讓我們覺得很安心。繪本閱讀、看動畫片、10點前入睡就這樣約定俗成了。

白天其餘的空白時間怎麼辦了?對於他這樣一個超長待機的發電機,可是一刻都不得空閒。

帶他一起「全民K歌」,手機上一直有這個APP,工作忙一年也唱不了兩首歌,現在有空,學了好幾首歌,每次唱完心情很好。帶著兒子加入進來,動畫片的主題曲,他先是會哼,然後對著歌詞教教,居然一首完整的歌曲拿下來沒有問題,小傢伙節奏感很不錯。錄完了,他拔下耳機就要欣賞他的傑作,樂呵呵地聽。

彩鉛塗鴉,厚厚一疊草稿紙。現在除了會握鉛筆、畫圓圈,其餘的不會,就喜歡用各種顏色的鉛筆在紙上亂塗,居然潛移默化認識了各種顏色,顏色認識很清晰,基本可以排除「色盲」的可能。

與爸爸嬉戲打鬧,這是每天必備的遊戲。算是對於旺盛精力的一種消耗,「大戰」必大笑,看著大笑的孩子,自己的表情好像也被打開了。爸爸騎著妞妞車,他騎車平衡車,地面上擺上幾個動物玩偶,「障礙騎車」,比賽規則就是「不撞牆、不裝家具、不撞門、不碰動物玩偶,誰碰到就刮鼻子。」投入地玩,他總是很遵守規則。

疫情期間買的拼圖「中國地圖、木質海景拼圖」,每天都要拆了拼、拼了又裝玩兩次。開始買回來的時候就把小塊的拼圖當玩具扔來扔去,在每天這樣和他一起拼,慢慢可以獨立地拼圖了,拼完了位置覺得不對了就喊我們過去幫忙。

每天必過的一關就是整理玩具,一天玩下來,玩具被他扔得七零八落。「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吧」。「媽媽,太多了,我一個人收拾好累。」然後,就趴在沙發上等我的反應。「沒事,媽媽陪你一起收拾」。等我和他一起收拾,他拿著一個玩具就開始玩起來了。。。孩子,就是這麼頑皮,隨時都有他自己的樂趣。玩就玩吧,最後不玩了,又說自己累不想收拾。我只得使出殺手鐧,去拿個垃圾袋,「再不收拾,媽媽就全撿垃圾袋扔出去了」。這招是管用的,立馬收拾。殺手鐧也只能使那麼一兩次,主要還是慢慢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羅裡吧嗦寫了一大堆,願我們的陪伴沒有辜負時光,願兒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沒有百分百做得好的父母,卻是百分百愛孩子的父母,及時孩子每天都會有幾次讓你感覺崩潰,「崩潰」的感覺培養了做父母的耐心和與孩子相處的能力,想想也是一件美事。

不管是這次疫情期間,還是以後漫漫的歲月,我陪你慢慢長大,你陪我漸漸變老,不負好時光。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陪伴」多,認識過度陪伴和無效陪伴
    最近因為疫情,大家都待在家裡,父母開工的日期也相應延長了。也意味著,這段時間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更充足。 而這種充足的陪伴,是否有效呢?陪著≠陪伴宜家和FamilyKids and Youth公司曾針對0-12歲兒童父母和7-12歲兒童合作進行了一次親子調查。
  • 兒童英語親子閱讀有什麼作用?聊聊疫情期間陪伴孩子學習的感受
    親子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那麼親子閱讀本身有什麼作用呢?回顧近三個月與孩子共用閱讀的整個過程,本人對親子閱讀的作用總結如下:01可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之前上班期間,主要是老人在幫著看孩子
  • 親子陪伴的快樂是雙向的
    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復工前,我在家裡陪孩子,期間,通過陪伴和對育兒知識的學習,在親子陪娃方面,有一些新的感悟和認識與你分享。親子閱讀和親子伴玩可以讓孩子多聆聽家長的聲音,期間產生了互動,我們也自然能更好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 疫情之下親子矛盾激化 市立醫院心理專家建議增加高效的親子陪伴
    近3個月來,青島婦兒醫院接診墜樓、墜床等墜落傷患兒近百例,其中近30名患兒需住院接受治療;市立醫院心理門診也突然多了一大波「問題孩子」,和家長吵架、拒絕上網課、沉迷網路遊戲、在家強迫清潔……在採訪時,大部分家長會吐槽,疫情期間「神獸」的居家史,簡直是家長不忍回顧的血淚史:心力交瘁,無數次在崩潰的邊緣徘徊;也有的家長會感慨,藉此疫情拉近了親子距離,增進了親子感情,在和孩子鬥智鬥勇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成長
  • 疫情期間,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不開學」的日子?
    而現在由於疫情的因素,大多數父母都和孩子呆在家裡,都擁有一段和孩子共處的超長時間。 一起在家的日子裡,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借這次超長的居家假期,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有意義的親子時光。 首先可以試著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張學習生活的計劃表。
  • 「特殊的時光,不一樣的陪伴」親子陪伴徵文賞析(二)
    由於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課,孩子們都只能呆在家裡,而作為廣大教師隊伍中一員的我,也沒有去上班,因此有了許多陪伴孩子的寶貴時光。我和孩子爸爸都非常認同閱讀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益處,因此從小就注重對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確實不簡單,在這裡有幾個比較實用的方法,和大家分享:1、創造一個隨時可以閱讀的環境。
  • 響象共享圖書櫃:聊聊期間陪伴孩子學習的感受
    響象共享圖書櫃:聊聊期間陪伴孩子學習的感受這三個月裡,陪小朋友學習英語成了我每天的必備內容之一!小朋友年齡還小,我們現在主要還是以陪他大量聽磨耳朵,一起看繪本為主,總體來說,效果還算不錯!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有關兒童英語親子閱讀的問題!國內外大量關於兒童早期閱讀的研究已經表明,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而3-8歲是孩子閱讀能力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階段。
  • 鹿城親子 健康陪伴——看「小小生活家」各顯神通
    鹿城親子健康陪伴 11月20日,第四屆鹿城親子節啟動儀式暨第二屆「小小生活家」展示活動在崑山市信義小學正式拉開帷幕。
  • 疫情期間親子衝突集中爆發,家長該如何應對?
    編者按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親子關係問題集中爆發。有的家長反映:親子衝突發生時,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和面對;還有家長反映:居家辦公期間,孩子總是「花式搗亂」求關注,不知該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如今疫情尚未退卻,各種考驗還在繼續,孩子網絡成癮、做作業難等問題時有發生。家長們應該怎麼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呢?
  • 親子陪伴為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正確陪伴孩子!
    有位粉絲留言說:今年的春節因為疫情的原因,她在家過了一個非常紮實的假期,所以她想趁這段時間好好的陪伴一下寶寶,因為平時工作的時候特別忙,還經常會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時間,就想著把以前欠缺的都補給孩子,於是這個假期她用了非常多的時間來陪孩子。
  • 緊張焦慮、不知所措、親子衝突……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而這種「不確定感」又促使著我們每天花費更多時間刷疫情信息,不斷打探各種消息,繼續深陷信息的浪潮中。事實上,過度關注疫情信息讓人更容易共情,即便是離疫區很遠,也容易產生「替代性創傷」。 林麗:疫情的居家隔離使得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長。這本身是好事,但是也容易使得以前潛伏的親子衝突浮出水面,甚至更加激烈。
  • 家長暖心陪伴 共享居家時光——臺江校區開展第二期親子居家陪伴分享
    家長們對孩子日常的諄諄教誨,對親子居家陪伴的感受或情真意切,或深刻睿智,或風趣幽默,都給我們帶來許多教育的啟迪與思考。特殊的網課時期,家長們角色轉換,「助教」上崗,除了做好後勤保障一日三餐,親子和諧共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初一(2)班金駿賓爸爸與大家分享《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 疫情期間親子陪伴攻略,宅家帶娃,一個膠帶紙讓你不出門玩到嗨
    文丨木蓮媽媽突如其來的病毒襲擊了2020,防控疫情的這個時期,大家都聽從號召,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裡。當下我們就應該保護好自己,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他人的負責,勤洗手、勤消毒。其實帶娃的父母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帶著孩子遊戲與運動,這段特殊的假期延長增加了親子時光,家長們多陪一陪天性活潑好動的孩子。室內能做什麼親子遊戲?居家親子遊戲其實一個膠帶紙就可以搞定,一個膠帶紙能衍生多種遊戲,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小朋友們玩到嗨,父母們可以帶著孩子試一試。
  • 陪伴閱讀共成長 | 親子閱讀網絡公開課第一講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大人和孩子一起讀書。當然,親子閱讀是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僅僅是指「閱讀」這一個環節,還包括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書展、包括挑選和購買圖書;陪伴孩子閱讀、講述、交流讀書的收穫,也指導孩子通過表演、繪畫、做手工、小實驗等多種形式再現故事的內容和情節等等。
  • 播撒愛,傳遞愛 徐途瓊名園長工作室「線上沙龍」話親子陪伴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和兩個孩子媽媽,李萍分享了自己在抗「疫」期間的親子陪伴經驗:通過宣傳圖畫、短視頻、電子繪本等讓孩子了解到底什麼是新冠病毒,以及抗擊疫情普通人應該怎麼做;與孩子分享官方發布的抗擊疫情信息,讓孩子知道關心抗「疫」、支持抗「疫」自己也有責任和義務;邀請孩子融入當下的家庭生活,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列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資源,同時引導孩子均衡勞動、運動、學習、遊戲等。
  • 綻放的親子陪伴凝聚智慧:KIDS計劃之緣起
    /獨行快、眾行遠,出精品、立典範/中雲智谷KIDS陪伴&成長計劃服務萬千家庭親子教育,旨在幫助6-15歲孩子及其家庭掌握科學系統的親子陪伴&成長思維和方法。庚子新冠疫情,醫生戰士奔赴抗疫一線、黨員衝鋒在前。
  • 師生齊心抗疫情 家校牽手共陪伴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的這個春節有些寂靜、冷清,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蘇州市大儒中心小學幼兒園根據省、市、區各級政府部門工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推出了「齊心抗疫情,牽手共陪伴」系列活動,用智慧的力量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寒假。
  • 疫情期間幼兒及家長心理疏導之初探
    長時間的宅在家裡,小朋友們也感受到了不一樣,外面有病毒、出門必須帶口罩、不能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不能上幼兒園……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孩子可能會因為生活常規、外在環境的變化出現一些跟平時不一樣的行為表現,部分孩子可能出現作息不規律、害怕、焦慮、煩躁不安、精神倦怠、無人陪伴等現象。作為家長,也面臨著因要復工復產,導致幼兒無人看管的現象。那我們應該如何的幫助孩子及家長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防護呢?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親子溝通 一
    疫情期間,親子之間有了更多的時間在一起相處,原本是一次絕好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的機會,但很多家長卻叫苦不迭,巴不得學校趕緊開學。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在親子日夜的相處期間發生了很多衝突,導致家長頭疼。那親子之間如何溝通,如何化解衝突呢?
  • 疫情期間停課停學,心理學家提示家長重視親子關係
    疫情來襲,民眾應對心理壓力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青少年學生群體更面臨開課不開學的挑戰,他們應該如何應對?這是學校和廣大家長們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當代中小學生未曾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的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是他們人生經歷中首次遇到的嚴重危機。疫情來勢洶洶,孩子們不能像往年一樣舉家團聚過春節,不能去親戚家串門。